(三)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所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

1.“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可看出孔子怎样的品格?

2.孔子曾说“我欲仁,斯仁至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如何实现“仁至”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 碧玉箫

[元]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1.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画线句子写景的特色。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寄欧阳舍人书

[宋]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愧甚,不宣。巩再拜。

[注]①宋仁宗庆历六年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碑铭写好后,曾巩于庆历七年写此信致谢。②衋(xì)然:伤心痛苦的样子。③屯蹶否塞:困苦挫折,时运不通。④魁闳:高大,俊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者得致其                   严:尊敬

B. 则足为后                       法:效法

C. 有名于实                       侈:夸大

D. 愧甚,不宣                       不宣:不尽,不一一细说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亦有与史异者                    无信,不知其可也

B. 苟其人恶,则于铭乎何有?        师道不传也久矣

C. 其子孙之所请也                勇气闻于诸侯

D. 敢进其所以然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铭志”与“史传”的内容侧重不同,前者表现人的美善言行,后者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因此二者在警世劝诫上的作用完全不同。

B. 作者在信中剖析了今铭不实的原因:一是请铭的人一味想要美誉显扬其亲长而不根据事理原貌撰铭,二是撰铭之人碍于人情不得不做溢美之词。

C.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和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D. 本文重章法,结构谨严,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曲径通幽,层层递进,正是这种“纡徐”之笔,把作者的感谢与敬佩,表达得酣畅淋漓。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2)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了的房子,老了的父亲

李天斌

①房子老了,父亲也老了。老了的父亲坐在老了的房子里,衰老的气息一起涌上来,就像石阶上的那一层青苔,迅速地爬上来的样子。

②父亲一次次抬起浑浊的眼睛,一次次看着老去的房子。房子是真的老了,有几根柱子还是后来增补上去的,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原来的柱头突然就坏了。增补上去的柱头就像手术留下的疤痕,碍眼,不好看。父亲坐在那里,目光始终落在那疤痕上,我懂得父亲心思。父亲爱美,也惧怕衰老,眼里容不下那疤痕。要不是他也衰老了,动不了了,他一定会亲手换掉那个疤痕。可是父亲老了,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让他终日头昏,世界在他面前恍惚起来,他只能选择坐在那里。

③房子前面有堵老墙。老墙就更老了,是在父亲之前的某姓人家修建的。据说该姓人家在村里至少也生活了五代之久,后来却不知所终了。没有谁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还会不会回来。他们就只留下一间破败的房子,后来房子就归村里。父亲买下来将其拆了,就只剩下这堵老墙。老墙上不知何时长出了一簇茅草,也没有谁去惊动它,一年又一年,一簇茅草就独自在那里枯了又绿,绿了又枯。只是偶尔才会有一两只鸟雀落在那里,但也仅仅在那里留下几声啼鸣之后,便又飞走了。父亲浑浊的目光偶尔也会落在那里,但也仅仅是落在上面,父亲其实也并没有想着要在意它们。

④父亲并不知道,当他看着一堵老墙时,老墙其实也在看着他。两个老去的身子,在彼此的凝视里,也在彼此模糊和漠然里,把一份孤独,扯棉线一般,一丝丝一缕缕地拉长,一丝丝一缕缕地丈量着一颗心与时间的关系,丈量着一颗心在时间里的不断沦落,直至彻底消失。

⑤老墙的旁边是牛厩,只是现在却空着了,随着征地拆迁,牛厩里的牛早已经退役;随着土地的消失,一头牛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变。父亲从来没有想到一头牛的命运还会被改变,相对于他自己而言,他一直以为一头牛贴身于土地之上,便可以是时间与岁月的久远。只是他不知道,时间与岁月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地改变事物,一直要把所有的事物改变得面目全非。

⑥当年父亲把一幢房子和一间牛厩稳稳地立在土地上,父亲一定看到了在一个屋檐下瓜瓞绵延的生命场景。只是让父亲预料不到的是,如今房子老了,牛厩也老了,子女们也都离开老屋而去,并在属于各自的房子里离散而居。所谓瓜瓞绵延的生命场景,到头来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如斯。

⑦院子也老了,甚至老去的速度比之于房子还要快。几经风霜雨雪之后,地上的水泥开始脱落,野草则第一时间就从那里疯长了起来。野草蓄谋已久,就像隐藏着的时间与岁月的帮凶。父亲偶尔也强迫着自己站起来,尽管在站起来的时候感到了剧烈的摇晃。他还是要在一簇簇的野草之间站一站,他始终想要掩饰自己脆弱的真相,想要在那摇晃的野草之间保持自己最后的一点尊严。

⑧父亲搬来一盆盆的植物,有夜来香、万年青,还有牡丹和月季之类的,约摸十余种,红红白白青青绿绿地挤满了整个院子。父亲显然想用它们跟一簇簇野草抗衡,想借助它们留住一个院子的生机与活力。只是父亲并不知道,无论盆栽的植物,还是自己生长的野草,从本质上都是时间与岁月的另一只手,越是茂密之时,也越是内心的荒芜之时;尤其是当风吹过,院子里一片狼藉,那荒芜便愈加猛烈,也愈加让父亲的世界摇晃不已——“人终究敌不过一根草”——在摇晃的同时,父亲终于不得不承认院子是老了,自己也老了,一切真的都老了。

⑨“那时候这房子里真热闹啊——”一个人坐在那里的父亲一不小心就会这样自言自语。父亲一个人坐在那里,目光越来越浑浊,老去的房子、老去的墙壁、老去的牛厩,还有越来越茂盛越来越荒芜的花草……时间和世事在父亲的身上,越来越斑驳模糊,甚至是迷离起来。就连我也跟着老去了,父亲衰老的气息分明正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我,父亲浑浊的目光和落寞的心事,一次又一次将我击中;而衰老,也就在一瞬之间降临到我的身心之上了——衰老的过程,总是这样不分时间地点、不论年龄大小,说来就来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父亲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些隔年的时间与岁月里,除了衰老的气息不断地弥漫,那些隔年的话语,似乎已经无从说起;那些所有能让我们寻觅到从前时光的话语,似乎都被这衰老的气息彻底淹没。

我懂得父亲,却又似乎并不懂得。只是在父亲始终不动的身影里,我仿佛看到了一缕人世的寒凉,就像风吹幡动,风过处,人世的一些隐喻便在那里开始呈现,——但父亲于我,终究是无法言说的,在无法言说的同时,就只感觉到一种沉沉的孤独,在我显然已经跟着衰老了的身体里如风肆虐。

(选自《散文百家》2017年11月刊,有删改)

1.理解句中加点词的内涵

(1)父亲偶尔也强迫着自己站起来,尽管在站起来的时候感到了剧烈的摇晃

(2)“那时候这房子里真热闹啊——”一个人坐在那里的父亲一不小心就会这样自言自语。

2.段写老墙的来历有何用意?

3.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

4.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最后一段中“我懂得父亲,却又似乎并不懂得”的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伊格尔顿曾经概括了西方文学批评的三个阶段:“全神贯注于作者阶段(浪漫主义和十九世纪);绝对关心作品阶段(新批评);以及近年来注意力显著转向读者阶段。”(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我们通常简单地表述为注重作家、注重作品、注重读者三个阶段。中国的文学批评很难作出如此清晰的划分。大部分时间,中国文学批评的兴趣集中于作品、作家以及二者的关系。

关注作品是文学批评的起始。享受文学之余,我们很快会产生一个疑问:那些称之为“文学”的文本为什么具有如此的魔力,以至于人们为之如痴如醉,悲喜交加?文学批评首先负责解释这个问题。其次,一部作品拥有哪些深层的涵义?一首诗歌展示了一幅山水意象图,一部长篇小说叙述了几个家族的恩怨情仇,这一切之所以打动了整个社会,作品背后还隐藏了哪些普遍的意义?相当多的时候,批评家试图用理论的语言将这些隐藏的意义转述或者翻译出来。

无论是解释作品的魔力还是解释作品的意义,批评家很快把目光转向了作家。作家是作品之父,他们拥有令人景仰的天才造就了一个文学王国。这种天才是从哪里来的?可否传授给他人?所有试图投身文学的人无不关心这个问题。这时,作家的社会身份、阶级地位、经济收入以及他们的家谱、作息时间、饮食起居、婚姻和绯闻、在什么地点以何种方式写作等等无不纳入研究范围。这个意义上,批评家已经无形地接受了一个观念:作品的意义来自作家的创造,作家是文学的中心。这就是伊格尔顿所形容的浪漫主义阶段。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批评学派说来,作品或者作家无不置于历史环境制造的社会关系之中给予考察。批评家认为,一部成功的作品多半再现了历史的某种聚焦点。虽然仅仅是几个人物,一段家世,若干悲欢离合,但是,这些故事最大限度地显示了历史运动——哪些阶级或者阶层即将消亡,哪些人拥有未来,如此等等。历史的表象芜杂纷乱,文学凝聚了历史的精髓。作家之所以具有洞察历史的慧眼,与他的出身、文化教育、意识形态背景密切相关。总之,解释一个作家的文学才能时,社会历史批评学派很少考虑神秘的天赋,而是将才能的来源与作家栖身的社会文化联系起来。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学派拥有一套剖析社会历史的术语范畴,例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与阶层、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等等。相对地说,精神分析学派对于这一套术语范畴不感兴趣。精神分析学派的术语范畴是恋母情结、意识、无意识、超我、现实原则、本能、力比多,等等。这显然不是概念的差异,而是研究问题的方向不同。

                          (节选自南帆的《文学批评:视角与问题》)

1.下列对“文学批评”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文学批评有三个阶段:一是关注作者阶段,二是关心作品阶段,三是注意力显著转向读者阶段。

B. 文学批评在起始阶段更关注作品,因而中国文学批评的兴趣便集中于作品、作家以及二者的关系。

C. 文学批评需要解释 “文学”的文本为什么具有吸引人的魔力以及一部作品拥有哪些深层涵义等问题。

D. 文学批评进入浪漫主义阶段后,批评家更关注作品,认为作品的意义来自作家的创造,作品是核心。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批评家总是试图用理论的语言来解释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打动整个社会的原因,并试图转述或者翻译出来作品背后所隐藏的那些普遍的意义。

B. 社会历史批评家认为,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会聚焦历史的某个点,哪怕仅仅是几个人物,一段家世,若干悲欢离合,也最大限度地显示了历史的运动。

C. 社会历史批评学派认为作家之所以具有洞察历史的慧眼,与他的出身、文化教育、意识形态背景密切相关,与作家栖身的社会文化不可分割。

D. 如果说社会历史学派关注文学才能与作家栖身的社会文化的关系,那么,精神分析学派调转方向,对个人纷繁复杂的内部精神世界更感兴趣。

3.作家丁玲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联系所学课文并参考选文,从社会历史或精神分析的角度理解丁玲这句话的内涵

 

依据下面小诗的内容,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②描写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100字。

我爱这雨后天,/ 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 风吹:/ 吹远了香草,落叶,/ 吹远了一缕云,像烟——/ 像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尚清中学将从201712月份开始开展“阳光手机”活动。为确保这一活动顺利展开,学校决定于2017112615: 00在报告厅举行一场辩论赛,辩题是“高中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是利多还是弊多”,拟邀请部分家长组成评委团。

请以尚清中学校团委的名义,拟写给家长评委邀请函的正文。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尊敬的学生家长:

                                 ▲                                        

                                                          尚清中学校团委

                                                        201712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星耀南湖”精英峰会与浦江创新论坛的携手,体现了嘉兴接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机遇,顺应了两地合作交流的态势。

B. 25日晚上,北京警方公布对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疑似虐童事件调查,一名幼儿园老师因涉嫌虐待被看护人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C. 这些年,重新站稳脚跟的实体书店除了具有图书销售功能外,往往还成为功能复合的文化空间,成为助推全民读书的重要场所。

D. 北京时间1122日凌晨,欧冠小组赛H组第5轮,多特蒙德队在主场经过90分钟的激烈拼搏,热刺队2:1战胜东道主,获得小组出线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见卓识往往“自绝”于当代。卓则必绝,远则自离。贾谊因他的卓尔不群,自然而然地与他同时代的人离绝了。他藐视他们,他们也排挤他。[甲]他们根深而叶茂,藤粗而蒂固;他则一无所恃——他只能恃文帝的保护。但文帝也一样脆弱。

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信任也很愿意重用贾谊的,他究竟不是一个昏君。但他不能失去朝廷权力的平衡,他也不能为了一个贾谊而触犯众怒。一边是功高盖主的老臣,一边是初出茅庐的后生。[乙]两边既已势不两立,剑拔弩张,文帝只能倾向前者;没有前者的拥立,就没有他的今天;没有前者的支持,也没有了他的明天。贾谊的失败是时势所必然,不是文帝个人品性所能挽救的。[丙]于是,贾谊也就只能满怀失意和挫折感,还有满怀的委屈和孤独感,满怀的不平与轻蔑,一步一步地向长沙踟蹰而来。

1.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卓尔不群    B. 平心而论    C. 究竟    D. 踟蹰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子,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B.     C.

 

下列选项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听着街头辘辘的马车声,聂赫留朵夫望着朦胧月光下的花园和房顶,望着场(chǎnɡ)院里纵横交错的树杈阴影,望着树枝掩映下的黑魆()魆的矮墙,一时浮想联篇。

B.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ɡènɡ)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cuò)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漂洒一地,因而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唯有前行。

C. 近期火爆网络的“佛系”一词,让90后们很扎()心,也让长者们担心,担心年轻人与“丧文化”越走越近,殊(shū)不知,所谓的佛系方式仅仅是他们的一种喧泄而已。

D. 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diàn)记,是联结(jié)亲情爱情友情的纽带,是一种幸福、一缕相思、一份柔意,是一幅浓郁淡雅的画卷是一丝自然质朴的情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最近一期《国家宝藏》推介了春秋时代青铜器“云纹铜禁”,它既无范痕又无垫片痕迹,精关绝伦,其工艺就是以铸造精密著称的“失蜡法”,主要用于铸造祭祀等礼器。

(2)抗战时驻昆明的美国飞虎队机械师奥斯汀偶然发现,附近村里工匠用失蜡法铸造出精美的庙宇大钟,他了解原理后研制出了新的发动机涡轮叶片,解决了叶片易损的难题。回国后奥斯汀对失蜡法的原料、工艺方法等加以改进,名为“奥斯汀熔模铸造法”,1955年注册了国际专利,并成为了现代精密铸造工业的标准。

(3)大型客机“C919”发动机的关键部分涡轮叶片,便是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发公司以现代技术结合“失蜡法”研制成功的。

读了上面的三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中的任意两则或者三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修改另外两处问题。

有效的贸易市场经济体系在英国及其他地区的引进使食物供应的增长有了长期保证,然而从短期效果来看,它必然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负作用。如果面包价格升得太高,人们自然变得绝望,有时自然会发生暴动,导致地方官员对商人施压以降低价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者和商人必须要提供足够多的面包以平抑物价,这样将避免骚乱,从而避免国家的干预。

①它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负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琥珀的科研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昆虫、植物及生存的气候环境等史前古生物学的研究。昆虫化石在经受沉积物的压力和地球内部的高温后,远不如___;由于琥珀___,这就大大减慢了其DNA的降解。同时这种封闭既保存了昆虫的水分,又使它们___,这让科学家们成功地从一块在黎巴嫩发现的琥珀中提取了1.25亿年前生存的“象鼻虫”虫体的纯净的DNA。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旬是(    )

A. 冯伯伯您惠赠给我的书籍内容翔实,观点新颖,我一定会好好惠存,细心研读。

B. 张雷把妻子创作的书画送给老领导并附信:“拙荆在美术学院工作,此为其涂鸦之作,敬请笑纳。”

C. 新来的邻居常邀朋友来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

D. 两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我请教了多位高人,难以厘清,只好不耻下问,请您指点迷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俄罗斯敦促美国在处理巴以冲突时应基于准确的事实,按照国际规则行事,并要求美方及时端正错误做法,为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B. 大多数专家认为,如果全国实行统一的药品编码,就可以建立药品信息系统及用计算机对种类繁多的药品进行科学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C. 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D. 视书院为历史的垃圾而加以抛弃,是近代高等教育在体制上的一种选择,这使得中国传统型高等教育与现代大学教育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人云“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一个领导者应是一个高瞻远瞩者、见微知著者,如果不能曲突徒薪,何以体现领导者的价值?

②湖南宁乡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温暖和抚慰。

③比娅芙是法国最负盛名的歌手,其唱腔穿云裂石,既峭拔激越,又明亮,那如同龙吟虎啸、行云流水的音韵,使人听来心旷神怡。

④茫茫往古,继往来今,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暝之时多;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

⑤由管理者向领导者的角色变迁教育势在必行,优秀的管理者是因人成事的,重要的是“人”,如果能将注意力放在“人“上,角色变迁就成功一半了。

⑥小李虽然也是画家中的青年才俊,也不得不佩服眼前的这位老画家,几根简单的线条,花鸟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小李胸中顿时产生登高自卑的感觉。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白居易《琵琶行》中,直接描写了琵琶女的演奏结束而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回肠荡气,久久不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叙写求学艰难,尤其是寒冬之中求学归来,到达寄居的旅店的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久而乃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雪中作

陆游(宋)

竹折松僵鸟雀愁,闭门我亦拥貂裘。

已忘作赋游梁苑,但忆衔枚入蔡州

属国餐毡真强项,翰林煮茗自风流。

明朝日暖君须记,更看青鸳玉半沟。

【注】①梁苑:即《滕王阁序》中“睢园绿竹”的睢园。②入蔡州:指唐名将李愬雪夜长途奔袭蔡州,平定淮西事。③餐毡:“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归国后曾受典属国一职。④青鸳:指屋瓦,因其一俯一仰而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第一句以“松”“竹”与“鸟雀”间接写出天寒地冻的环境,渲染清冷幽寂的氛围。

B. “闭门”与“拥貂裘”两个细节暗示天气的寒冷,表明诗人面对苦寒亦乐在其中。

C. “真”字表明诗人要像苏武一样,自己虽身处他乡,茹苦含辛,仍始终心向朝廷。

D. 尾联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明日睛后雪景之美。

E. 全诗以“雪”为线索,感情先抑后扬,诗人虽愁绪萦怀,但又对未来充满希望。

2.请赏析“已忘作赋游梁苑,但忆衔枚入蔡州”两句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谒上官必衣绣服,朝觐谒吏部亦然。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体至,命量之,則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延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王阳明之父)、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㜿;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幾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治中陈翼讦其过,权贵因中之,左迁云南副使。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未几卒。天启初,谥贞肃。

《明史·杨继宗传》节选

【注】①宪:属吏称上司为“宪”,如宪台(御史官统称)。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③“治中”为处理各项庶务的中级官员,上受各府尚书指使任事,与通判共同参理府事。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幾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

B. 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幾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

C. 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幾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

D. 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幾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的地方小学,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经并教劝农桑。而古代中国向来重视教育,自西周起便设有庠、序、辟雍等各级学校。

B. “朝觐”原指附属国向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以示对帝王的崇拜和臣服;这里指明朝地方官员定期至京城朝见皇帝的活动。

C. “司礼”即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官署名,由司礼监提督太监掌管督理皇官内礼仪、刑名等一切事务。

D. 驿传制度起于春秋,完善于秦汉,其机构设置有邮、亭、驿、置、传含等;文中“驿亭”是指供传递公文的使者或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继宗重视教育,明于鉴人。在嘉兴,他对百姓恩威并施,尊师重教,使得社学大兴;监考浙江乡试,具朝服再拜,预言那两人当大魁于天下,后果如其言。

B. 杨继宗讲究礼仪,具君子风范。自处注重以礼;虽贵为太守,他仍对地方学官待以宾客之礼;无论是拜谒上级还是朝觐,他均庄重着朝服,遵从朝廷相应的法度。

C. 杨继宗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对御史孔儒清军的暴行他据理力争,即使孔儒刻意刁难也无奈他何;他敢于抵制过路中官的勒索,甚至拒绝了皇帝亲信汪直的示好。

D. 杨继宗治政有法,宽严有度。嘉兴如府任上,致力于教育发展;任浙江按察使,明察仓官案,使案件顺利解决;巡抚云南,秉公处事,虽故旧部属,违法亦不能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2)益为权贵所嫉,治中陈翼讦其过,权贵因中之,左迁云南副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环境网11月9日报道】到9日,由环保部开展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进行了整整7个月。环保部2日通报,仍有部分企业违法排污。

从2017年4月8日开始,环保部在“2+26”(城市)开启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执法行动。进入秋季后,在前期督查的基础上,环保部联合发改委、公安部等10个部门以及京津路晋鲁豫6省市人民政府共同出台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量化问责规定》等7个政策措施,其中《问责规定》更是明确提出,督查发现问题鍪改不力以及“2+26”城市大气质量改善住居后3位且未达标的城市党政领导都将被问责。

同时环保部组织了1400人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巡查,而且从强化督查开始,环保部几乎每天都会公开曝光督查发现的违法问题及问题企业名单。如此高压下。仍有企业屡屡“撞线”,其中北京市房山区北京多维轻钢板材公司聚氨脂加心板生产车间的一台粉尘集气罩与排污管道断开,废气无组织播放。河北石灵碳素公司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经监测,煅烧工序脱硫设施外排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为329mg/m3.超过《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限值(200mg/m3)。天津市江天重工公司等5家公司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废气直排。

材料二:

【华夏时报网12月13日报道】“今年10月份以来,空气净化器的订单量与往年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浮了30%。”12月6日,北京伟盈发展公司经理蔡钊向记者表示。

此前空气净化器市场一直呈逐年递增之势。从2011年的112万台到2016年的520万台,销量在6年之内增长了354.29%。业内一度乐观地预计,到2017年,空气净化器销量将达到近千万台。到目前为止,今年空气净化器的销量,即便线上与线下两者相加也远远达不到1000万台。在蔡钊看来,空气净化器销售遇冷是因为今年北方的空气环境控制得好。

他的观点得到了数据方面的支持。以北京为例,今年10月份。北京市PM2.5的月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32.1%,月均浓度创下近5年来历史同期的最低值。北京市环保局局长方力表示、空气质量的提升,既有气象因素的影响,也有环保部门的努力。北京市制定了“1+14+17”的“秋冬季攻坚方靠”,例如,农村700个村煤改清洁能源任务全运推进,1.13万余蒸吨燃煤锅炉完成拆除或清洁能源改造等。

不光是北京,整个京津冀地区都在打响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的“攻坚战”。8月31日,环保部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及配套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平均浓度要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

材料三:

【法制日报12月19日报道】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市环保及能源供应相关部门了解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清煤降氮”等工程的快速推进,为今冬北京地区推广清洁取暖、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清煤降氮”也是近年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投入资金力度最大的领域。

根据2014年北京市发布的PM2.5源解析结果,北京全年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72%。在本地污染贡献中,燃煤占22.4%。能源清洁化被列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副处长曾景涛介绍、按照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分解到2017年的任务安排,到今年12月为止,燃煤锅炉改造工程任务大幅度超额完成,蒸汽锅炉改造工程任务超过了原定的任务量。改造后的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普遍可以控制在80毫克/立方米,而改速前的排放平均水平为150毫克/立方米。

目前的研究认为,近年冬季雾霾加重,取暖是主要原因。北方地区冬季采取天然气供暖、电供暖、清洁燃煤集中供暖等其他清洁供暖方式,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已成为社会共识。北京市正在联合环保部“2+26”城市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领导小组专家组,开展2013年至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效果评估,为下一步科学决策提供技术参考。

1.下列对材料和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一来看,环保部根据之前联合制定的政策措施,组织人员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强化督查,并通报了部分违法企业。

B. 材料二通过媒体对空气净化器的销售情况的调查,表明空气净化器的销量受空气质量的影响,间接反映了北京市环保部门在大气污染治理上所做的努力。

C. 材料三中的图表与相关的数据主要反映了以前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严重状况,北京市政府对污染治理加大投资的力度促进了北京市大气污染的有效治理。

D. 材料一侧重于报道“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行动中严格执行的过程;材料三侧重于报道北京市政府针对性推进“清煤降氮”等工程的原因与方法。

2.下列对材科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三则新闻都及时地报道了国民普遍关注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焦点问题,而且均与国家环保部的参与或相关政策有着一定的关联,也增强了权威性。

B. 三则新闻均在导语部分总述各自的新闻要点,然后在主体部分列举了相关的新闻事实,最后简要介绍了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有关的其他情况。

C. 三则新闻虽然来源不一,有的是新媒体,有的是传统媒体,但都在同一时间中报道了相同的话题,这表明目前空气污染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D. 三则新闻稿虽然观察切入的视角不一,从高层出发、从某一行业或区域出发,但均运用较为精确的数字和比较的方法,陈述具体的事例,具有说服力。

E.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强了对大气污染的治理以及对治河政策执行的督查监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大气污染的形势仍然很严竣。

3.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政府部门对大气污染治理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窑王绝笔

曹国选

①江南乡村造房起屋,一般采用青砖蓝瓦。因此,成为会烧制传统型砖瓦的窑匠,成为众多山里人的追求。掌握烧窑绝技的,便是窑匠们顶礼膜拜的窑王。曹三元便是云岭墟一带家喻户晓、人人敬重的窑王,无论年纪大小、辈分高低,都尊称他为“三爷”。

②三爷成为窑王时,年纪不过四十,却装出一副仙翁道友的模样,山羊胡飘在胸前,手中不离一杆用古藤做的、五尺来长的烟筒。烟筒嘴是白玉琢的,由于长期吸吮,布满了红丝。烟锅是青铜打的,足有一斤重。窑王三爷爱烟筒如宝,因为这是云岭墟一带窑王的信物,是祖传约束窑匠们的指挥棒。

③窑王三爷拜受烟筒时,同时也当着祖师爷神像的面,领受从师傅口中吐出来的“诀”。看火看烟封窑,封窑敬神赶煞,作为烧窑诀窍、独家绝活,窑王必须得到真传、熟练掌握、精准运用。不然,技术再好也烧不出青砖蓝瓦,而是红砖红瓦,甚至仍是泥砖泥瓦呢!三爷从老窑王手中接过了青铜白玉烟筒,便有了一生的幸福、一世的威风,在山里人眼中,比当生产队、大队干部幸福多了、威风多了。

④然而,窑王三爷年过半百后,见地方地境造房起屋,竟然兴起了红砖红瓦,砖瓦也不用闷罐窑,而是露天烧制了。砖瓦窑经不住风霜雨雪的摧残,变成了窝陷荒地、仰天长叹的愤怒“眼睛”。新建房屋先是红砖红瓦,屋顶再不飘“山”字,而简化成了“人”字,后来竟然变成了钢筋水泥结构,“人”字屋顶也被夷为平顶,根本不再用瓦了。……徒子徒孙们几乎改换门庭、进城另寻生活路去了。连打砖抹瓦烧窑基本功已经扎实、准备接过自个手中烟筒的独生子,也干起了投机倒把的勾当。山里人见了他虽然仍叫“三爷”,只是脸上不笑、嘴巴不甜了。窑王三爷不但变成了留守老人,而且变成了孤家寡人,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冷落。

⑤窑王三爷怎么也想不通,从盘古开天地,到眼下解放几十年来,造房起屋都是兴的青砖蓝瓦,不兴红砖红瓦。红色是火,造房起屋切忌火啊!砖瓦窑不用“烧”钱,只烧柴,山里人有力气,山上有的是柴;而露天用煤炭烧窑,不但花血本,还只能出红货。这是从哪里刮来的、稀奇古怪的妖风!红极一时的窑王三爷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骨瘦如柴的他尽管走路依然鼻孔张向天,那张两边跌落的嘴却紧紧地闭着。刚好应了一句话,有钱难买老来瘦,三爷古来稀了总算还吊着一口气,不过他还咽不下。

⑥某日,五岭仿古建筑公司总经理突然登门造访,请他出山继续当窑王,而且比先前窑王还大、徒子徒孙还多呢。三爷以为是在做梦,咬指惊醒后,满口答应。窑王三爷把这个从天而降的喜讯告诉独生子,想让儿子去当技术经理,以便名正言顺地接过青铜白玉烟筒。没想到在外头飘野了的儿子却嗤之以鼻,根本不稀罕那件老古董。

⑦窑王三爷万念俱灰,苦思冥想了三日三夜,心中豁然开朗,决定使出绝招:抛弃祖传的陈规旧俗,公开招收一批徒弟,将平心所学全部吐出,绝不让半点烂在肚子里。告示一贴出,倒是吸引了男男女女一大片的眼睛,最后试着深浅前来拜师学艺的,也有二十几号人。

⑧窑王三爷读书少,讲不出许多道理,只有手把手地教徒弟,关键环节反复示范。师徒们在云岭墟后山坡一边开挖土窑,一边打砖抹瓦、收集柴草。万事俱备后,窑王三爷才择定吉日装窑。大火连烧了三日三夜,他才坐守窑门、寸步不离,不时地教徒弟们看火看烟。见焰火上了金砖,窑顶浓烟中找不出白丝来,他才一挥烟筒号令:“准备封窑!”徒弟们先是摆案请师傅敬神赶煞,接下来立即将窑门、烟道全部封死,打开蓄水池中的饮水喉颈,顿时响起动人的吸吮声。

⑨窑王三爷见到没有一点杂色、敲起来清脆悦耳的青砖蓝瓦,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见产品一出窑便被抢销一空,心里更比吃了蜜还甜。

⑩从烧第二窑货开始,窑王三爷便放手让徒弟们操作。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再次打开窑门时,但见产品成色更好,窑王三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一口气却没有再提上来了。

然而,就在徒弟们装殓师傅时,却见窑王三爷的眼睛突然睁开了,尽管山里人绞尽脑汁、忽尽办法,老人家的眼睛也没有合拢。这时,有能弟聊起师傅生前曾经说过:他百年之日,要用青砖做枕头、蓝瓦当被子。大家立即在棺材大头摆上一路青砖,请进师傅躺下后,又将蓝瓦叠盖在他身上。奇怪!窑王三爷果然眉闭眼闭,眉宇间露出了称心的笑纹。

(2016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介绍江南起屋的特征、窑王的地位,以及当地青砖蓝瓦与红砖红瓦在不同时代流行的情况,巧妙地交代了社会环境,颇具匠心。

B. “红色是火、造房起屋切忌火啊”是心理描写,表明窑王三爷对当今建房流行使用红砖红瓦的现象的困惑,主要表现出他迷信而善良的性格。

C. 窑王三爷珍视白玉筒与他儿子拒绝继承白玉筒之间的矛盾、许多徒子徒孙改换门庭另谋生路的行为,均暗示了窑王备受冷遇的原因。

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了窑王三爷的起伏人生,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蕴含了作者对当下社会某些问题的忧思。

2.“一口气”在文中三次出现,请指出其不同的含义,并说明这“三次出现”的作用。

3.与选文相比、《广西工人报》(2016年1月8日)发表时则删去了最后一段,你认为哪一个结尼更好?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美国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在大众层面上科学被迷信击败。。

这样一部令人有点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途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至今在居住区外面的马路上,还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等等。这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背道而驰。

在中国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最为典型的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新闻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倾心于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科学的余味——其实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毫无科学理性可言。

美国科普史上曾出现过一批既从事科研又热心科普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撰写科普文章,把科学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过二十世纪后这批科学家撒退了。反观中国当今的情形,似乎从来没出现过这样一大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廖,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现。“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这句话便是在强调公众应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中去,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因此,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

节选自钮卫星《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文汇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历史学教授伯纳姆认为科学最终将为迷信所击败,原因在于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使在科学压制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以新伪装的方式复活。

B. 人们泼洒药渣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以数字区分凶吉等,这些改头换面的老式迷信现象助长了迷信思想在当今的流行。

C. 作者认为新闻媒体在宣传上应注重对公众的科学启蒙,比如中国的航天活动更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活动。

D. 作者以美国科普现状作为参照对象,从前沿科学工作者、公众、政府等几个方面指出了中国科普现状的不足,并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出了设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主要通过列举中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迷信行为的事例,论证了中国现阶段科学普及工作的迫切性。

B. 文章就当今媒体报道航天技术新闻的角度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当今媒体有步入新伪装下的迷信与神秘主义道路的趋势。

C. 文章提出问题后,从不同角度分层次分析了中国科学普及艰难的原因,并指出改变中国的科普现状的基本途径。

D. 整篇文章旨在呼吁公众更多更深入地参与科学,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去理解科学,来提高科学素养。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科学没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就可能与一批能把理性带入生活各个方面的科学家的参与有关。

B. 如果迷信不能被破除干净,必然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不药、科学生长环境不好有关。

C. 新闻媒体宣传航天技术过于渲染神秘性和尊贵性,由此可见中国的新闻媒体也需要重视自我的科学普及。

D. 要实现科教兴国的国策,培育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就需要政府和科研机构职极向民众普及科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以窗外风光为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物 哀

朱良志

①自怜是人生命的觉悟、自我警醒,由哀我,到哀人生,哀天地,哀万物,自怜中传达的不仅是现实之叹,更是宇宙之沉思。从哲学和艺术观念上看,楚辞对后代的重大启发之一,是关于时间的咏叹,此称为“物哀”意识。

②楚辞的感伤,是一种时间性的感伤。一是在急速流转的时间中,诗人感到美政理想无法实现所引起的悲剧性感受。《离骚》中吟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故而化为性灵的上下求索,急速的行进。理想不可实现,时光则空蹉跎,进而悲从中来,像一匹疲惫的老马,最后踯躅在历史的时空中。楚辞的时间性咏叹还有第二个层次,就是对人的存在命运的咏叹,在个人与宇宙的直接对峙上,显示人的生命张力和生命趣味。楚辞是一种现实的焦虑,更是一种存在的焦虑,而且以后者更根本,更隐在。

③楚辞中充满了急促的时光流转的调子。时间对人有强烈的压迫感,时间的步步进逼和人对时间延长的渴望,构成强大的张力,形成屈赋独特的节奏。在楚辞中,以“朝……夕……”构成的句式多见。这一句式,动态性很强,紧迫如鼓点阵阵。楚辞将人放到时光的急速流转中回旋,正像魏晋诗人在诗中反复使用的一个意象“转蓬”一样——在楚辞看来,人生就是这样的转蓬,西风摧折,恍惚幽渺,命运不可厘测,没有个安顿处,正是所谓欲问归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楚辞将人放到浩淼宇宙之中,与其直接照面,在时光的鞭打之下颤抖,痛楚,也在这样的力的作用下,与之沉浮,受其冲击 ,逆之而争进,顺之而飞旋。

④楚辞中突出时光流转带来的恐怖感。时间的帷幕布下了弥天的网,让你无所逃脱。人在时间面前的这个“惧”字,被楚辞渲染得非常浓重。“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这 是怕美名不立的恐怖;“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这是在与时光的冲击中,怕丧失自己的恐怖;“欲容与以俟时兮,惧年岁之既晏”,这是怕打破人与宇宙和谐节奏的恐惧,等等。

⑤岁月流逝,而人短暂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楚辞在众芳摇落之中,突出了人生无常的感叹,而人在急速流动的时光面前如何展现自我的生命?楚辞将个人的命运、人类的命运、存在的命运放到时间中审视,从而探讨人生的价值。“往者余弗及,来者吾不闻”,正是思往世,悼来者,知当下。

⑥在楚辞中,自然万物每每成为触动人深沉隐微的媒介,诗人笔下的万物带有浓厚的叹逝意味。时光流逝,众芳芜秽,从而引起诗人对人生的关注,对生命不永的感叹,从而构成一种意度回旋的韵律。叹逝,其实就是抚慰生命。楚辞这种物哀精神,在中国艺术中化为深沉的时间性咏叹。

(节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

1.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论述层次。

2.第三段中提到的魏晋诗歌中反复使用的一个意象 “转蓬”指什么?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3.楚辞中的“物哀”思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养 鸭 人

筱 敏

① 乡村,还留着这一面驯顺的池塘,养鸭人来到这里。

② 绿意慵倦,旧年相熟的苔草,刚进入夏季就衰老了,倒伏着,瑟缩着。听凭车辙和鞋印碾过去,踏过去。桥架起来了,于是有车,楼宇竖起来了,于是有并不荷锄而出的人。风已经是反季节的了,带着金属尖利的呼啸,从池塘上空划过的时候,池塘就梦魇一般地痉挛一下。

③ 夏季很冗长。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切割着水湄笔直而去,又笔直地切割了远方的山脚。那道棕红色的擦痕也很冗长。

④ 走了比乡愁更漫长的路,养鸭人在这里搭起他的席棚。把骨节粗大的手掌拢在眉际,并非为着遮住乡野暴烈的日光,却是为着遮住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在每一个遍体尘土的傍晚,他次第收缩自己的视线,如同次第收缩对世界的幻想。

⑤ 当鸭群在晨间欣然醒来,摇摆着扑入池塘中嬉戏的时候,那种生之欢愉是如此饱满。暗影在席棚之下,而日光尽情倾下。池塘在欢愉中绽开,苔草在欢愉中湿润,绿水中是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只有养鸭人知道,苔草和鸭群都只存活一季,生之欢愉是没有未来的欢愉。

⑥ 故乡已经不可触摸,他是漂流的,漫无目的地漂流了一季,又漂流了一季。因为远方总是好的。而当远方也被挤迫着慵倦并且沉落的时候,究竟有什么可以长存?席棚的日夜都是低矮的,漂流者是低矮的,夜里靠近哪一盏灯,才能确切地感觉到其实还很健壮的自身?

⑦ 月亮如儿时一样升起来了,橙黄色,很瘦弱,一言不发,却依然带着一个奔月那样明亮的关于远方的故事。远处的山更浑糊了,近处的山更沉重了。目力所及的每一座楼房都紧闭着,只留下几方如月光一样橙黄得黯淡的玻璃。鸭群睡了,而虫鸣仍在,儿时一样的清越,在仅存的水湄和苔草之中。又有一股带着金属气味的风划过,月亮就在池塘里痉挛了一下,望之令人心惊。

⑧ 忽然他开始喊叫——

⑨ “……啊!——啊,啊……——啊……”

⑩像是呼唤,也像是抒情,于是夜空中有了一种裂帛似的回声。然而没有人能听懂这外乡人的语音。

鸭群被惊着了。忽啦啦一阵张皇的扑翼,逃亡似的纷纷扑入水中,然而池塘依旧惺忪。远远的黑暗中传来几声狗吠,很困倦的。没有一扇门窗就此张开,回应他的嘶叫。

于是,一切复又平静。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此刻,那故事必定栖在夜色之中。

养鸭人就枕着那故事睡了。

他当然不会梦见,将近一百年前有一位名叫卢森堡的女人是怎样做着关于池塘的梦。这位曾使整个欧洲为之惊厥为之歌哭的女人,这位曾使整个世界为之侧目为之摇曳的女人,一次再次地梦见自己是一个乡村的牧鹅女,赤足走在露水深重的苔草上,于是世界不再存在,只余下她默默地照看绿水,照看水中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那面有着月光的池塘对于她太遥远太遥远了,那是一个无法撕碎也无法证实的远方的故事,她是枕着这个故事逝去的。

假如养鸭人在梦中与她相遇,他能不能领她去找远方的乡村?

     (选自《血脉的回想》,有删节)

1.本文前四段写乡村的环境,概括其特点并说明作用。

2.从描写人物的角度,赏析8~10段文字。

3.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叙写卢森堡的故事?

4.结合全文内容,探究第12段画线句的意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2)一肌一容,尽态极妍,_________,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6)子曰: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论语》)

(7)子曰_________不以人废言。                         (《论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几复① 和答所寄

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② 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① 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时几复由岭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② 作个:这个。

(1)诗的颔联很有意味,请分析其内涵。

(2) 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3) 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九牛坝观抵戏记

彭士望

①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是邻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咸停释而聚观焉。

②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其劳,令暂息,饮之酒。

③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毛发竖,目眩晕,惴惴唯恐其倾坠。叟视场上人,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斋栗,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惨淡攻苦,屡蹉跌而不,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至精熟不失毫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庄所称伯昏瞀人临千仞之蹊,足逡巡垂二分在外,吕梁丈人出没于悬水三十,流沫四十里之间,何莫非是?其神全也。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甚矣,习之能移人也!

④叟因之重有感矣。先王之教,久矣夫不明不作,其人恬自处于优笑巫觋之间,为夏仲御之所深。彼固自以为戏,所游历几千万里,高明巨丽之家,以三家一巷之村市,亦无不以戏观之,叟独以为有所用。固哉,王介甫谓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士之所以不至!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益足以致天下之奇士,而孟尝未足以知之。信陵、燕昭知之,所以收浆、博、屠者之用,千金市死马之骨,而遂以报齐怨。宋亦有张元、吴昊,虽韩、范不能用,以资西夏,宁无复以叟为戏言也。悲夫!

注:(1)彭士望(1610—1683年),字躬庵,一字树庐,南昌(今江西南昌)人。(2)抵戏:古代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也泛指杂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劳,令暂息      悯:哀怜

B. 屡蹉跌而不          迁:升迁

C. 为夏仲御之所深      疾:痛恨

D. 三家一巷之村市    迄:至于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角抵戏帮主来为树庐叟表演,树庐叟笑着点头答应,这场表演吸引了很多村民观看,让观众看得胆颤心惊。

B. 角抵戏表演惊险万分,场外观众都吓得两腿发抖,头发直竖,目眩头晕,就连场上的八岁儿也不例外。

C. 作者所说的习之能移人也,既指表演者平日里的训练提升了技艺,也指观众长时间观看惊险表演,也不再害怕了。

D. 表演者和世人都只将角抵戏当作一种娱乐,然而作者认为角抵戏和鸡鸣狗盗一样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技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4.请根据第段,简要概括表演者取得成功的原因。

 

下列对名著《红楼梦》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黛玉初进贾府一回中,作者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一身的妆饰,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侧面反映了她的内心的空虚。与其说是褒赞,勿宁说是贬谪。

B. 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都是为了谋取一己之私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

C. 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会,作者对宝玉的服饰作了细致的描写,而对林黛玉的服饰却只字未提,这想说明贾府中即便是男孩的服饰也极尽夸张,足见其不同一般。

D. 《西江月·富贵不知乐业》一词中,作者用“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来批判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中的混世魔王”、纨绔子弟,实则骄奢无才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

B. 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科普小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为我们办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C. 你的报告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特此致谢!

D.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不吝赐教,斧正为是。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