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刘慈欣的《三体》对于中国科幻迷是不陌生的。

B. 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C. 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上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D. 我们写作文时,确定中心思想以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选择、组织材料。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 当飞机上的乘客和机组成员看到三位中国乘客出手施救的外籍女子苏醒后,都拍手称快,用掌声向参与救治的三名中国乘客致敬。

C. 2016年9月4日晚,G20大型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张带有浓郁古风的中国名片。

D. 这首诗不仅运用独具特色的意象,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在结构上也不落窠臼,其独特的构思,来自于诗人对自由天性的追求。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舸舰        忤视        沧桑        桀骜不驯

B. 凄婉        斑斓        屠戮        长歌当哭

C. 赡养        忸怩        惆怅        陨身不恤

D. 坍塌        恶耗        喋血        运筹帷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曹操唯才是举,只要有治理国家和用兵打仗的本领,哪怕那人背负不好的名声、有过被人耻笑的行为甚至不仁不孝,也予以重用,因而手下谋臣猛将如云。

曾国藩举荐或重用的人才非常多,他选人认为操守最重要,才德不可兼得时以德为重,贪图利益的人不可重用。如举荐江忠源是因为他忠义耿耿;提拔彭玉麟是因为他信用为先;把重金托付给容闳去美国购买机器,是因为他爱国。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作文。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某中学辩论社准备举行培训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5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相关研究表明,_____。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权威部门的评审表示:味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没有一定的限制,无需担心其安全性。味精既能提高人体对其他食物的吸收能力,又能参与脑蛋白质代谢和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起良好的作用,因而_____。虽然味精是安全的,但是,_____,毕竟味精只是一种调味剂。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  ②  在营养师们看来,“蒸”这种烹调方式  ③  值得推崇,这是因为“蒸”  ④  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  ⑤  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⑥  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

 

A

/

然而

不但

而且

从而

B

虽然

不仅

并且

因此

C

尽管

/

所以

D

虽然

不过

/

进而

因为

 

 

A. A    B. B    C. C    D. D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全民素质乃至劳动力素质提升的新需求。

B. 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C. 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浏览、评价和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亿分钟。

D. 最近几个月,楼市趋于活跃,投资投机性需求卷土重来,限购、停贷等措施短期内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市场的“恐慌心理”有积极作用。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电脑普及化,书写键盘化,对中学生的书写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你让学生写篇文章,他大笔一挥,龙飞风舞一番,卷面字迹往往难以辨认。

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确实是鸿篇巨制,内容丰赡,情节跌宕,人物生动,思想深刻,给读者以启迪。

③作为全球第五大钚储备国,日本将向美国和英国退回330公斤钚。不过外媒指出,日本的姿态只是作秀,因为与其庞大的储量和年产量相比,这些返还的核材料真的只是凤毛麟角

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在正本清源,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清理党内歪风邪气,开展以来,已取得了很大成效。

⑤京剧被视为“角的艺术”,有好角儿才有好戏,有好戏才能吸引观众,因此,京剧艺术能否薪火相传,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⑥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A. ①②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季节的变化总能牵动诗人敏感的心灵,尤其是秋天更能触发诗人的情思。衰老多病的杜甫一首《登高》写尽秋悲,其中领联“(1)___________,(2)___________”两句写出肃穆萧瑟、空旷辽阔的秋景,寄寓着深沉的生命感怀,成为千古写秋名句。贬谪浔阳的白乐天写下《琵琶行》开篇即以“(3)___________”一句写出送客湓浦口所见清冷秋景,为下文抒写“天涯沦落”之悲奠定了基调。马致远流落天涯写下《天净沙·秋思》,以“(4)___________,(5)___________”两句写出在落日中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磨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陇头吟:汉代乐府曲辞名。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②“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星主征战。③“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

1.下面各项对诗歌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 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

B. 三、四句所写的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是以寂寞悲凉之景村托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

C. 作者把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这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D. “麾下偏裨万户候”与“驻马听之双泪流“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副将封候,后写老将却依然沉沦边关,突出了老将对功名的渴望之情。

E. “身经大小百余战“的老将无法封侯的遭遇,诗中虽然未有明言,但最后引用苏武的典故是含有深意的。

2.诗中尾联运用苏武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徙河南。举进士,调鄂主薄。鄂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兄之子诉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为晋城冷,富人张氏父死,旦有老叟踵门曰:“我,汝父也。”子惊疑莫测,相与诣县。叟曰:“身为医,远出治疾,而妻生子,贫不能养,以与张。”颗质其验。取怀中一书进,其所记曰:“某年月日,抱儿与张三翁家。”颢问:“张是时才四十,安得有翁称?”叟骇谢。

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茕残废者,责之亲威乡党,使无失所。行旅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乡必有校,暇时亲至,召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在县三岁,民爱之如父母。

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素知其名,每召见,从容咨访。将退,则曰:“卿可频来求对,欲常相见耳。”一日,议论甚久,日官报午正,先生始退。中人相谓曰:“御史不知上未食邪?”尝劝帝防未萌之欲,及勿轻天下士,帝俯躬曰:“当为卿戒之。”

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当仓卒,不动声色。王安石执政,议更法令,中外皆不以为便,言者攻之甚力。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颢徐曰:“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安石为之愧屈。

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年五十四。

(选自元·脱脱等《宋史·卷四二七·程颢传》有删改)

[注]①瘗(yì)钱:陪葬的钱币。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B. 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C. 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D. 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 中人:即宦官,宦官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

C. 熙宁: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习惯上,明清两代对殁世的皇帝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哲宗”。

D. 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死”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程颢担任鄂县主簿时,有一个借住兄弟房子的平民发现了地下埋藏的钱币,兄弟的儿子谎称这钱币是父亲所藏,程颢很快查明了真相。

B. 程颢担任晋城县令时,有一富户人家张氏的父亲死了,结果清早有一年迈的老人到张氏的门前自称是他父亲,还拿出书信作凭证。程颢揭穿了老人的谎言。

C. 宋神宗非常欣赏程颢的才华,经常询问他的意见,并希望他经常来与自己对晤,两人相谈甚欢之时甚至会忘记吃饭。

D. 程颢坦率地表达了对王安石变法的不认同,王安石本与他交好,至此恼羞成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

(2)颢被旨赴中堂议事,安石方怒言者,厉色待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修稿

秋天风景

农村喜欢写东西的人不多,知道怎么写东西的人更不多。

老赵生活在一个比较贫瘠的农村。他自小读了一些书,喜欢写东西,他宛如一只喜欢趴在地上掼写故事的虫子,每篇小说都效仿同宗前辈赵树理,土的掉渣却绵甜诱人。

老赵有一间书屋,名曰:陌上草屋;老赵还有一个响亮的笔名——五谷侍者。

年复一年,几十寒暑,耕耘久了,老赵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了点小名气,许多杂志社对这野生的东西来了兴趣,约稿者不断。一家名为“幽境盏菊”的文学杂志社邀老赵写一篇关于老赵那个农村的家庭伦理小说,契合老赵思想,最近一对夫妇正在为侍奉老人问题闹矛盾,老赵参与了调解,虽然,夫妻俩和好如初,但农村养老的问题却久久不能让老赵释怀。

有米有灶好做饭,刚发生过的事端,久蒙脑海的问题,何用铺陈,稍微润色,很快,一篇五千言的小说就完成了!

稿件发出去不几天,老赵接到消息,消息是审稿编辑发过来的:“老赵,您好,感谢合作!稿件已阅,故事很好,但不够细腻,敬请修改!”

这是老赵最近几年里第一次被要求修改。作品要求精益求精,这很让老赵感动。夜深人静把自己关进陌上草屋里,反复斟酌每一句话、仔细推敲每一个字,正在投入,老伴推门而入:“老赵,别捣鼓傻了,明天是母亲的祭日,你忘了?”老赵脑袋嗡地一声,可不,母亲去世一年了,明天就是自己的悲痛日,自己这做儿子的怎么连这样锥心彻骨的事情都忘了?他感谢老伴的提醒,不然,明天姐妹们过来烧纸会让自己难堪的。

这件事倒使老赵灵光一现:小说里的主人公何尝不是如此,他们的难堪,他们的矛盾是生活压力造成的,顾此失彼,忠孝两难全。“老赵啊老赵,只考虑故事情节了,没注意内涵,这样的文字怎能不空洞……”老赵自责,把小说揉碎了重新构思。

稿件又发了出去,第二天邮箱里多了一份新邮件,打开,还是审稿编辑的建议:“老赵,为了反映农村的深刻变化,也凸显党的政策的正确性,能不能将人物的精神面貌再提升一个高度……”老赵又一次感到自己是小学生,难得这位编辑高标准严把关!

修改后的稿件又发了出去,这次老赵还附上了几句话:“多谢尊编辑指点,倘若还有不妥之处,敬请来函,吾必虚心改之……”

几小时后,老赵再次收到审编的邮件:“赵作家,为了增加您的知名度,最好是让这篇小说充满一些浪漫气息……”“浪漫?”这可让老赵犯了难,他清楚地记得,早晨和老伴一起扛着锄头下地,一片枯黄的树叶落到老伴的头发上,他紧走两步,伸出手指把树叶捏了下来,这个情景恰好被放羊的秋花嫂看到,她捂着肚子笑老赵公母俩风流,走在路上还动手动动脚。

“浪漫?我写了言归于好的夫妻依然恩爱,通情达理的农院洋溢着笑声,不够浪漫吗?”

“不够!”

“要怎样?能怎样?怎么样?”

“虚构啊,可以假想新农村风貌啊!比如,生活场景转在办公室,爱情观念遭遇新挑战……”

“我们农村还很穷啊,农民坐在办公室里耕地,现实吗?老夫妻上演无病呻吟的感情戏,扯谈呗!农民的内敛就如藏在芝麻角的油籽,不成熟绝不抛头露面。农民有浪漫的时候,那就是丰收后驮着妻子赶趟大集或是一起跑到城里商量着给家里添点物件……”

……

一来二去,老赵看着自己根据编辑要求不断构思的作品,越来越感觉牵强附会不如初稿,越看越觉得稿件不是农民。“穿着西服去耕地,笑话!这样播下去的种子能发芽吗?假如发了芽,又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老赵越思越想越感到自己没主见了;不改,过不了关;改,自己半大辈子和土地打交道,最清楚农民的所思所想,迎合别人去完成篇不符合事实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只能给外星人看……

这会儿,老伴在庭院里喊:“老头子,出来帮帮忙……”老赵一偏头,看到老伴正弯着腰,等他来帮忙抓痒。

“差点没有老赵了……”一激灵,老赵决计维持原稿,老赵对着庭院说了一声稍等,然后啪啪啪啪在键盘上给编辑回了一句话:“请到农村来,然后再定夺!”

(来自红袖小说网,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介绍老赵与作家赵树理同宗,含蓄委婉地表明了与众不同的老赵喜欢写东西的原因。

B. 老赵接到“幽境盏菊”的稿约后,很快写完五千言的小说,表明老赵写作功底较好,却欠认真缜密,从而为下文修稿埋下伏笔。

C. 审稿编辑不庆其烦地多次给老赵提出修稿意见,表现了编辑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与高度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D. 小说既运用“有米有灶好做饭”这样的口语,同时也有典雅的表达,语言亦庄亦谐,饶有趣味。

E. 文章结尾意味深长,含意丰富深刻,深化了文学作品应以生活为底色不应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主题。

2.老赵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赵的性格特征。

3.围绕修稿,老赵与编辑展现了哪两种不同的写作原则?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歌手

2016年10月13日下午,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著名摇滚、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表彰其“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将奖项授予“非文学界”人士。

鲍勃·迪伦10岁时便自学了口琴、钢琴和吉他,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物·迪伦为艺名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

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前往纽约,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思里,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鲍勃开始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执着地相信自己是其中的一员。他让诗歌走出文学殿堂,以一种大众的视角重新来到民间歌谣中,以现代音乐形式进行传播,从而让诗歌又恢复了那种万人传唱的生气。他创作了一首美国民谣史上的经典作品《大雨将至》,这首歌第一次将民谣和诗歌结合了起来,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以致于牛津大学最权威的“诗歌教授”里克斯认为迪伦“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迪伦的歌词就是他的诗,年轻人在他的歌声和歌词中沉溺!

1965年,鲍勃·迪伦第一次以一种接近摇滚的方式来表现民谣,被当时的听众视为民谣界的叛徒,但今天,这摇滚民谣已在美国蔚然成风。

鲍勃·迪伦在他的忆录中写道:“你想要写的歌曲源于生活。”1963年到1964年间,他写下一首又一首关于黑人民权运动、关于反战、关于青年对时代的困感与焦虑的歌曲。如迪伦创作的著名歌曲《答案在空中飘扬》,提问发人深思,影射美国越战,在当时成为了整个民权运动的圣敬,鲍勃·迪伦的歌曲关乎民权、关乎爱情、关乎政治、关乎宗教,内容厚重真实,远离虚幻,让内容僵化的传统民谣走进了新时代,并开创了民谣的辉煌岁月。

迪伦全身心融入生活,关注历史,这让他写出的歌词能够震撼他当时所生活的年代,经久不衰。他的歌词不是简单的流行话语,他以丰沛的诗意和真挚饱满的词汇来表现人性、叩问人生,他用一生的创作阐释了人类生命的意义,他的歌词跨越了国界!

70年代,鲍勃·迪伦开始涉足其它诸多领域。鲍勃·迪伦曾出版过他的歌词合集;他还是位优秀的传记作者,2004年鲍勃·迪伦的自传《像一块滚石》出版,一路畅销:他的回忆录《编年史》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节;1971年他发表了超现实主义小说《塔兰图拉》;自1994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6本画作,他的绘画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出过……2008年,鲍勃·迪伦获得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

诺贝尔奖组委会常务秘书萨拉认为,鲍勃·迪伦的诗词可以和古希腊诗人荷马和莎孚的作品相媲美。1997年,鲍勃·迪伦第一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此后的1998年到2002年间,鲍勃·迪伦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迪伦得到过包括格菜美奖、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迪伦获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10年2月他受邀参加奥巴马夫妇在白宫组织的纪念民权运动的大型音乐会,但他对唱歌之外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不参加演出前的宴会,也不愿和自己级别最高的粉丝奥巴马拍照留念,他只给了奥巴马一只苍老的手和一个微笑。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该不该颁给歌手鲍勃·迪伦成为各国人民争议的话题。《纽约时报》撰文写道,“瑞典文学院选择一位流行音乐人赢得世界文学界最高的荣誉戏剧化地重新定义了文学的边界,引发了对歌词是否与诗歌具有同样艺术价值的讨论”;畅销小说《十九分钟》的作者乔迪·皮考特尖刻地写道,“我为迪伦高兴,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也可以获得格莱美音乐奖?”

在迪伦获奖的消息公布后,瑞典学院称一直联系不到现年75岁的音乐人鲍勃·迪伦。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2日发送电邮请求鲍勃·迪伦的发言人拉里·詹金斯对获奖做出回应,但截至23日发稿时仍未得到回复。有消息说,迪伦目前正在巡演出。

鲍·迪伦是个不平凡的人,他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的巡演”,迄今为止,他发了40多张音乐专辑,创造了20世纪最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

也许,鲍勃·迪伦不需要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需要鲍勃·迪伦!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在1895年11月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基金会”,文学奖是其中之一,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②《时代杂志》:“鲍勃·迪伦所创作的歌词是优雅的,他所关心的课题是永恒的,不管在哪一个时代,都只有少数诗人的影响力可以超越他。”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鲍勃·迪伦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大学期间就对民谣产生兴趣,最终开启了美国民谣时代。

B. 作为歌手,鲍勃·迪伦开启了流行歌曲的新面貌,其歌词如诗句一样为人称道,这使他被公认堪与最伟大诗人同列。

C. 由于鲍勃·迪伦在歌词、传记、回忆录、小说、绘面诸多方面的贡献,他获得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

D. 本文撷取鲍勃·迪伦人生的若干片断,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

2.鲍勃·迪伦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面对颁奖争议,你觉得歌手鲍勃·迪伦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请结合材料谈谈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人你要“掌声”干什么?

张建平

中国当代诗人大都有一个情结,就是娇情。文本的口水话泛滥之后,情感似乎成为珍惜物,不仅需要憋出来、强生出来,甚至需要“变”出来。

诺贝尔文学奖被鲍勃·迪伦收获,又刺激了下中国诗人的神经,似乎,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仰望星空”,在一腔望月的诗意中,总应该寻求到些许的心理平衡,却总伴随着失望。仰望星空不能指责,这是诗歌的前提,但真的能看到什么,什么精神之纯粹能够积淀在中文诗歌的经脉中,的确应该冷静地思索一下了。其实,迪伦的诗歌翻译得不好,用中文语境来看,没得深意。这就是语言语境的问题。莎士比亚的诗歌也如是,英文语调、感染力、诗歌韵律非常强悍,直指内心。在中文语境下,当代诗歌与我们中国古典诗歌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应该是公认的事实。获得诺贝尔奖的迪伦能够把情感融入诗歌、歌词的文本能力应该可以讲得到了评委不同语言语境的公认,不应产生异议,虽然,我仍然不喜欢中文翻译的他的诗歌。

中国古典文学,包括诗歌的内质、核心、风格、情调在哪?其实刘勰的《文心雕龙》里写的很清楚,“文以载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创作的命脉,一千多年来,包括八股文在内的文本演绎出来的文章,判其立意、立论、立章大都出于此,文用气长,文以胆论,无气无胆,绝非文章,那是说话,那是口水。喷在文坛里,那是痰盂。而“文以载道“如何呢?真正的“载道”是顶天立地,吸天地之大气,壮人生之伟胆。直面人生世界之苦难,直面人生社会之丑恶,人行仗义,文书真镜。文人、诗人的痛苦应该积淀大众之苦难,胸怀天下,诗人的情怀应该“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诗人的笔法文脉应该可以气贯山河。

这个世界,不可能没有苦难,当诗歌可能寄情寄怀的时刻,直指内核,才是文学诗歌的精髓。描写、刻画、揭露丑恶,同情苍生,才可能有文之胆气。

我们的语境如今变了,在有限的情怀里,只能依靠稀有的真实情感,勇救地面对邪恶。

无法载道时,我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求道”,像海子那样最终用死亡揭示诗歌。再有一条,就是我们当下做的,用白话的口水挑起“激情”在某种想入非非的情感寄托里,研磨章句,无气就只能口水,无胆就只能看着上司的脸色,在肮脏的地上,用文字“爬”出一行行可怜的“诗歌”。诗歌,成为脑浅层的发泄物。

我相信,中文文学、诗歌的命运,会是个很痛苦的过程。当文学与诗歌面对强权,甚至面对武力的时候,文本在解构、倾诉的时刻,若无文胆,势必进入风花月夜的出处。情感,或许只能有王国维那番的寄托,但再无杜甫。不应该责怪风花月夜,月光给予诗人的是安静的对话,这是诗歌纯粹的语言。中国文人的担当其实应该得道载道,藐视权责,孤独地走在探索、探求的远方。

那么,如果诗歌不是为了感触与揭示苦难,给希望,一个真实的仰望星空的坚守空间,你要“掌声”干什么?

我们井不在什么远方。只在“此处”,因此处有美女莺歌,此处有达官俸禄,因此,我们只关心迪伦先生到底领不领这个奖?其实,以我有限的对于诗歌认知看,即使我并没有关注过,并好好阅读过他的一些诗,我的潜意识里也会相信,领不领奖对于迪伦应该不很重要了,因为,他从未在“此处”已然走在远方……

(摘自《独立作家》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当代诗人大都娇情,缺乏真情实感,似乎成为珍情物的情感还是憋山来、强生出来,甚至“变”出来的。

B. 鲍物·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中国诗人失衡失望,同样没有停止过仰望诗歌的星空却没得到同样的回报。

C. “文以载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创作的命脉,古典文学的内质、核心、风格、情调在“载道”中得以落实。

D. 海子最终用死亡揭示诗歌,是“求道”,是不愿意把用白话的口水挑起“激情”寄托在某种想入非非的情感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迪伦、莎士比亚的诗歌在英文语境里很有感染力,直指内心,在中文语境里却没深意,是中文语境的表现力问题。

B. 中文文学、诗歌的命运会是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文学与诗歌面对强权、武力,需要有文胆有担当与之抗衡。

C. 我们的诗人没有停止过“仰望星空”即没有停止对诗歌的追求,但在追求中应该加强积淀纯粹的精神。

D. 如果诗歌无法载道诗人也不“求道”,“诗歌”就成了用文字“爬”出的一行行可怜脑浅层的发泄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诗歌应吸天地之大气,壮人生之伟胆。

B. 诗人应该有担当,能胸怀天下,诗歌是为了感触与揭示苦难,给希望,而不是为了得到多少掌声。

C. 文中“此处”指名利享受,“远方”指藐视权贵不断探索的文学精神。迪伦“已然走在远方”,我们“只在此处”,表明了作者的褒贬态度。

D. 中国当代诗歌与古典诗歌相差甚远,因为我们找不到传统文化文学创作的命脉,与诗人的追求及诗歌的表现力无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②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

④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倒外。(雨果)

⑤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⑥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请在下面图表的内容按要求用文字进行表述(不得用数字),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图1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乘车安全意识比较(%)

国家

坐汽车时系安全带

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总是

43.5

73.1

58.2

41.9

偶尔

44.7

21.4

32.1

44.0

从不

11.9

5.5

9.7

14.0

 

 

图2 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水上安全意识比较(%)

国家

在没有救生员的水域游泳

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从来不会

72.0

14.0

72.6

66.2

偶尔会

15.7

51.6

15.9

15.6

12.3

34.4

11.5

18.2

 

 

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四国相关研究机构基于多年的协作机制,联合开展了高中生安全意识及问题比较研究,从上面两个表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眼为了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_______,而眼睛调节焦距是通过调节眼球内晶状体的凸出来完成的。年轻时,_______,可以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密度增加,逐渐下降,调节的范围越变越小,_______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云南邀请中国作协老作家李凖、老诗人李瑛等一批著名作家访问昭通,我也忝列其中。

B. 他说:“当我经纪人打电话告诉我时,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赏光接受了球队的邀请”

C. 为回馈新老客户,增进与客户之间的感情,本专营店开展上门惠顾活动,服务到家。

D. 修改是写作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斧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是每年非法进入中国的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国,被以粗放的方式进行回收处理,继而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B. 针对长江流域当前汛情,国家防总要示长江防总加强预报预测,优化水利骨干控制工程调度和防汛抢险各项责任,严防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C. 了解作为青藏高原屏障的贡嘎山的生态情况,对研究横断山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以及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D. 公立医疗机构由于总体处于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垄断地位,少数医疗机构抵制付费方式改革,不愿意向参保人员提供服务,或者推诿病人、转嫁费用。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绞手指甲是要坏肚子的》一文中,作者照猫画老虎,以一句“把手指甲都绞出水来了”讽刺一些整日“坐家”闭门造车的作家。

②作为“智能健康卫浴生活”理念的始作俑者,中国十大卫浴品牌英皇卫浴自创立以来,坚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人性化、智能化的卫浴产品。

③凌晨2时,湖北省崇阳县的天空像撕开了一道口子,雨水倾盆而下,电鞭划破升空,巨雷振聋发聩,洪水咆哮着越涨越高,码头村岌岌可危。

④编造者兼顾诗歌的影响力和读者的认知度,入选作品多以短诗为主。古往今来人们口耳相传、吟诵得最多的正是那些短小精悍的诗。

⑤据了解,目前家居设计都是个性化定制,更符合年轻人的需求,真正为老年人设计的家具很少,属于老年人的家具专卖店更是凤毛麟角

⑥国内科学营的时间一般为一周,比较仓促,有时路上就要花费两三天时间,参观的时候也多是走马观花,有兴趣的科学爱好者往往意犹未尽。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到近郊去,“_____________”,腹中还很饱;到百里之外去,则要做“_____________”的准备;到千里之外去,则要做“_____________”的准备。

(2)杜甫《春望》中,写战乱不断,家人音信极其珍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闻道”一词强调事情并无依据;“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B. 第二句写诗人面对世事的变化莫测,感叹身逢乱世不胜悲叹,令人伤悲。

C. 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D. 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E. “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2.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C.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D.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B.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 元祐,年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可能会更改年号。

D. 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部长为刑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 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

C. 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D. 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有人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他认为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

(2)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念施光南:斯人虽逝 黄钟长鸣

李树喜

①施光南1940年生于战火中的重庆。4岁上学,5岁就开始学写和编演歌曲。有一天,老师让孩子们学唱“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小光南唱得却是:“肚子饿了,肚子饿了,要吃饭,要吃饭……”惹得满室哄堂大笑。这是人们最早看到的小家伙的音乐品质和创造意识。施光南在北京一零一中学读书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作品随便填上上诸如“哈拉克”“聂尔洛夫斯基[注]”的名字,在同学中间传唱而暗自得意。

②决定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时候,施光南已经16岁了,而且还没有学过钢琴——这在一般专业人员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施光南勇敢地报名要试一试。

③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地处天津,北京的考试在什刹海边的恭王府进行进行,主考老师是学院副院长、作曲系主任、著名的教授江定仙。

④正规的、科班的考试难住了施光南,而且,最基本的钢琴曲《小奏鸣曲》都没有顺畅地演奏下来……施光南勇敢地弹了他熟悉和喜欢的《牧童短笛》,熟练流畅,那是非正规的、“土”得完全出格的弹奏方法。考场嘈切议论。而主考官江教授似乎欣赏考生的执著与闯劲,和蔼地对施光南说,“请继续,你自选的乐曲是什么?”“《流水》”,施光南回答。

⑤“作者是谁?”考官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曲目。

⑥“我自己写的。”这一自创乐曲打动了考官们。施光南又一鼓作气,表演了他熟悉的川剧、越剧、评剧和京剧。

⑦主科不成,施光南自知必然落选。谁知,几天以后,施光南收到江定仙教授的亲笔来信,说:“施光南同学,由于你的音乐基础知识太差,你的考试没有达到录取要求,本科不能录取。但我们考虑你在作曲方面有发展前途,且年纪小,建议吸收你到本院附中插班补习两年。不知你的意见如何?”看似山穷水尽,却是柳暗花明。施光南遇上了慧眼伯乐,江定仙教授准确地看到了他的作曲创造才能。在音乐学院附中,天资聪明的施光南经过刻苦努力,很快就全方位地赶了上来,并且成为课代表。

⑧中央音乐学院的7年寒窗,铸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家施光南,但施光南决不满足于学院大墙中的科班教育,他坚信真正的音乐源泉在社会和民间。参加工作之后,只要有机会,他就深入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民间、民族音乐精华,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宝库。他常在学院的晚会上动情地演唱收集和创作的民歌和流行歌曲——这是为学院派很瞧不起的,但施光南坚持不懈,乐在其中。施光南毕业后,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超过千首,发表一百多首,新人新歌,乐坛瞩目。1963年南宁的音乐创作会议上,中国音乐协会主席吕骥这样赞扬施光南:“一个时代的作者有一个时代的风格、精神、音调,同样是年轻人,聂耳死时是23岁,现在天津的施光南也是23岁。聂耳当时处在水深火热的年代,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的觉醒、悲壮的战斗气息,施光南生活在今天,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代人乐观、健康向上和充满阳光的时代气氛。”

(摘编自《点评:二十八个半风云人物成与败》)

【注】哈拉克、聂耳洛夫斯基:著名音乐家。

相关链接:

①目前,创作一首水准较高的声乐作品耗资大约30万人民币,而施光南隐约作品包括歌曲1169首、歌曲钢琴伴奏213首、歌曲管弦乐谱143首、歌剧三部,还有大量器乐、戏剧作品,其创作成本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摘编自《斯人虽逝 旋律长留人间》)

②聂耳在北平时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收集北方民间隐约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的汗臭”的环境中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环境下吟出来的。(摘编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题表明了我们怀念施光南的原因,即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乐作品长留在人间。这位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 第①段写施光南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突出了他的音乐品质和创造意识,以及那种敬畏著名音乐家权威而充满自信的特点。

C. 第②至第⑦段写施光南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过程和在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的情况,前者详写,后者略写,详略得当。

D. 最后一段,对施光南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情况一笔带过,而着重写他深入社会和民间以及他年轻时的创作成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

A. 开头述说施光南出生地和年份,这是人物传记的常见形式,也交代了时代背景,为后面写童年施光南改唱儿歌做铺垫。

B. 文本以时间为顺序,从施光南出生至4岁、5岁,至16岁,再至23岁,虽然叙述平淡无波澜,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C. 文本从侧面记述主考官江教授慧眼识英才的伯乐行为,介绍他的身份和职称,是为了说明他对施光南判断具有权威性。

D. 用数字说明施光南的音乐创作成就,突出了他创作种类之多,数量之巨;计算其创作成本,说明他创造的经济效益之大。

E. 文本叙事中含有事理,通过记叙施光南的学习、创作及音乐成就,说明的成才不只在于天才加勤奋,还有其他因素。

3.材料引用吕骥的话,把施光南与聂耳进行比较,这样比较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花草院落

郑飞雪

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拔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缥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坐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照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藤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瓜,一个名副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胡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

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出。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伴着院落来来往往的身影,谈笑风生的声音,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搏。母亲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我们远程的脚步。

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

(选自2017年第2期《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节)

1.下列对本人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②段具体交代前往乡村路途遥远、坎坷,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作铺垫,同时暗示作者对小院的向往之情。

B. 本文写作者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他交流,让作者“错把他乡当故乡”,表现了村民的朴实,让作者感到亲切。

C. 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D. 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也注重人物的刻画,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

3.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两极之间,多有争议。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体例有关。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值与地位,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开放。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中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则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教化、颂赞君国。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大成,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唐赋体裁不仅多样而且多变,赋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与演革的过程。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类同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唐赋作家,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视角与话语。

⑥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以后基本处于停滞。赋体演革的停滞让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而对于唐人来说,恰恰是一种幸运。唐赋因时代精神的影响与个体意识的彰显而形成了一定的风格;较之汉赋的雄霸夸饰与六朝赋的繁缛绮丽,唐赋康健朗畅,更可贵的是唐赋风格多元多貌,并有着时代与个人的特质。

⑦总言之,唐赋对王朝盛衰、江山风物、社会生活、个体情怀的铺陈,表征了多元多貌的政治形态、礼仪制度、文化谱系、身份意识,展示了唐朝与唐人开放的胸襟、革新的精神、批判的意识、家国与个我并重的情怀。唐赋赋体的集成、对赋艺的探索、辞赋大家的出现与赋体风格的形成,也造就了它众体兼备、承前启后的赋史地位。

(摘编自刘伟生《唐赋:多元多貌 广纳万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两种说法都毫无道理,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B. 随着思想的开放与赋研究的深入,人们确信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高于其他朝代。

C. 盛唐时代,赋体创作不受题材的限制,达到一切可写的都可以入赋的程度。

D. 晚唐时期赋的题材才开始反映深广的社会现实,显现出丰富的生命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提出了在思想更加开放、研究更加深入的情况下须对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重新估量的问题。

B. 第②③段肯定了唐赋在题材上的突破及新题材的开创的贡献,也指出了唐赋的不足。

C. 第⑤段从作家身份的角度论述了唐赋作者身份的不同及其对赋作所带来的影响。

D. 最后一段总结了唐赋的发展变化特点,得出了唐赋“众体兼备、承前启后的赋史地位”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赋的体裁与题材一样,承旧而出新,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

B. 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可见唐赋的表现手法与以往也会有所不同。

C. 唐代辞赋大家打破了魏晋时期高门士族居多的状况,出现了各种身份的辞赋大家。

D. 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因此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从而造成赋体演革的停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华正茂的你走进了高中,也就实实在在地站在了青春的门槛前。青春的激情带有几分单纯,求新的热望夹杂着一份冲动。有时热情似火,有时心静如水;有时迷茫似雾,有时开阔如海。冲动而又热忱,复杂而又单纯,容易沮丧而又很快兴奋,这就是作为高中生的我们。站在青春的门槛前,你有过怎样感人的经历?你见过怎样动人的风景?

请以“我的高中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标题自拟,要有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高于中文教材中的许多人物形象或文化景点、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两组词语中各选一个进行联想,要体现人物形象或文化景点、文学意象的特征。

(1)荆轲        项羽        刘邦        (2)橘子洲        康桥        雨巷

例句:

(1)烛之武,你深明大义,不计私怨,毅然应命。你,正是处于危难境遇中的国民要学习的榜样。

(2)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1)人物形象:

(2)文化景点、文学意象: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 _______。如何呵护共享单车,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______ 。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意识,珍惜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__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