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为什么?水要跟大地妥协。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标题自拟;(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并按要求完成题目

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十个月零两天!站在广州番禺某早教机构门前,刘雷(化名)夫妇看着这条广告标语,第一感觉是啼笑皆非。但看到其他父母都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跑过去询问课程时,他们马上感觉到孩子起跑线上的紧迫感,仿佛不报早教,就注定落后了。而有着刘雷夫妇类似心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0003岁婴幼儿,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据记者调查,在广州最小的早教学员出生仅33天。早教市场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壮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反思。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请根据文意概括出早教市场红火的两个主要原因。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四个短句,可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率先推出的一种基于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支持的通过网络来为广大用户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等内容从而为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等)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B.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在巴以剑拔弩张之际,研究中东问题的权威刊物《迪布卡周刊》披露,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面对棘手的问题,是派富有工作经验但魄力略显不足的老王去调解呢,还是让敢于担当但经验不足的小张去处理,张部长一时有些__________。

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如果我们__________,不能及时通过有力的政策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那将是很危险的。

当改革进入到必须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阶段时,什么困难都可能遇到,这时候需要的是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精神,决不能__________,犹豫彷徨。

A.瞻前顾后  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B.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瞻前顾后

C.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

D.举棋不定  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蓝图 滥觞 活性 惩前毖后

B.决裂 嘻闹 标杆 插科打诨

C.粗旷 磋商 箭靶子 劳而无工

D. 劝诫 喝到彩 撼天动地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陆/  牧业  延/顺摸瓜

B.女/  劣/迷藏  罪/穷兵

C.吞  /万户  本/百不挠

D.单  褶/文绉绉  声/引高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思想之河汩汩向前

李泽厚对哲学的最初兴趣,要追溯到12岁那年的一次精神危机。那年春天,他看到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却突然感到:人是要死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人生之谜霎时间击中了他,使他倍感困扰与悲观。

1950年,李泽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虽然身在中国最高学府,他大学时代却主要靠自学。那时刚解放,大学里许多课程还未开,冯友兰等哲学教授还在改造思想,所以李泽厚没有上过中国哲学史课。

李泽厚从大一开始就自己搞研究,有时逃课,有时上课看自己的书。他用老师的借书证借图书馆的线装书,每次借30函,要跑几趟才能全部扛走。有段时间他患病,一些活动不能参加,就把更多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他找到一间废弃的屋顶阁楼,在这里做了大量笔记。他回顾说:我最大缺点之一,是不喜欢问,总是自己摸索,走了许多弯路。

他的第一个研究目标是谭嗣同,本以为很好研究,当时看谭嗣同,人很重要,书又不多,就投入进去了,结果吃亏了,他因为思想不成熟,观点相互矛盾。稿子下了很大工夫,写了五遍,直到毕业才完成。多年后一个哈佛博士将其译为英文,十分佩服他分析得那么细。这篇《谭嗣同论》后来收进了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一书,影响很大。

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

李泽厚虽然成名早,但因政治表现不突出,成了社科院下放劳动最多的人。文革时,在干校只准读毛选,李泽厚在行囊里偷偷带了英文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把毛选遮在上面掩护,还偷偷做了几万字的笔记。

蛰伏近二十年,1979年3月,34万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出版了,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实际上,这不只是一本研究康德的书,通过批判,李泽厚在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他将康德与马克思相联系,从中表达了人类学本体论的初步构想。在思想大解放的上世纪80年代,此书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已再版6次。

4个月后,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同样引起轰动。

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继上述诸书之后,他又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和《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到80年代末,他完成并出版了《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

那时,李泽厚每有新作发表,朋友间都要奔走相告。时隔30年,易中天仍清晰记得《美的历程》带给他的震撼,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不能为!

在这之前,美学史的论著基本是教科书式的编年史,只有归纳,没有独创,更谈不上自己的理论体系,除了让人得到些知识,完全无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当时我也看过好些文学史、美术史,不满意。所以这本书,每章每节,我都有些新东西。

《美的历程》让年轻人看到了原来学问可以这样做:讲哲学,可以不套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的既定框架;讲文艺,也不一定要套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帽子,完全可以从作品和自己的感受出发。冯友兰先生称赞此书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一部死的历史,你讲活了

当时,正有一股自下而上的美学热袭来,青年人对美学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兴趣,《美的历程》更成了青年学子的架上之书、枕边之物。1986年,《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标题即为《请听北京街头书摊小贩吆喝声李泽厚、弗洛伊德、托夫勒……”》。

虽说《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但他说:这在我写的书里,第三本也算不上!在他看来,1988年出版的《华夏美学》更重要,因为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才是他真正的美学抱负!《华夏美学》在儒道互补的思路下提出了所派生的情本体美学、乐感美学,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也为他后面的哲学研究打开了新的通道。

1989年,他的另一部重要美学专著《美学四讲》出版,他的美学观点主要集中在这本书中。时隔二十年后,2010年2月,美国最权威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成层与原始积淀。这套文集由柏拉图的论著选起,一直选到当代。李泽厚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第一位中国学人。

(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在介绍李泽厚哲学、美学思想和论著的同时,还借助他人对其论著的高度评价,突出了李泽厚在中国当代哲学、美学领域开创性的贡献。

B.12岁的一次“精神危机”使李泽厚对人生倍感困扰与悲观,却也使他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这可以视为其思想之河的源头。

C.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他相继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美学四讲》等专著,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美学热。

D.《华夏美学》一书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表达了李泽厚真正的美学抱负,他的美学观点也主要集中在这部专著中。

E.2010年2月,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权威文论选收录了李泽厚的《美学四讲》,这足以说明李泽厚的美学研究所达到的高度。

(2)请简要概括李泽厚学术研究的历程。(6分)

(3)《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4)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你对“导师并不重要”这个观点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1)屈原在《离骚》中通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句子,表现了对崇高品格的执着追求,文中也多次出现类似的句子,例如,他用                    

两句来说明,纵然身体受到重创也不会改变志向。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形成鲜明的对比,指出当年沦陷区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如今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借此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战败历史。

(3)诸葛亮在《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两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两句相似。

(4)在《论语·为政》中,孔子用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高度评价?(4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文质

陶东风

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方有其,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可以反作用于,而对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

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

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是本,是体;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也不是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

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有删节)
1.从原文看,下列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君子的发论。

B.孔子所说的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对于孔子所说的,后世之人的看法却不相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

C.孔子提倡文质彬彬也就是文质统一说,自汉至清这种观点影响更为深远

D.“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C.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强调文质统一,文与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B.中国古代文质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文采派色派仍将长存于文坛。

C.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的重要,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章学诚等。

D.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理论上的成就,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5月27日上海复旦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校庆当天,校方发布了新版官方宣传片《To My Light》。发布之初,该片因能够跳脱高校宣传片传统套路而赢得一片点赞。但旋即有网友发现,该片与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有复旦校友直言感到羞耻,要求校方作出解释。对此校方否认抄袭,称宣传片是根据该校学生事迹改编而来,与东大完全不同,创作剧本的过程是独立的,但28日晚复旦方面将此宣传片从网上撤下。5月31日,此事件有了新进展,复旦大学通过官方微博正式就此事件发布致歉声明,认为视频《To My Light》涉嫌抄袭,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损害了学校声誉,伤害了大家的感情。并表示接下来将启动相关调查,依据结果追究责任。由此,舆论场引发了关于大学形象、舆论批评、诚实信用、知识产权意识,特别是创新精神等相关话题的讨论。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联想和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文。要求立意明确,文体清晰,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图是中国农业银行的标志,请从构图角度说明该标志的构成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100字左右。 (5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                。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                    ,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飞向太空的航程》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不容易译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具有相当高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B.中国大量的音乐暴发户不惜自掏腰包也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献演,是因为金色大厅的权威性,足够蒙骗不知底细的中国人和音乐新秀。

C.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英国是全球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习主席访英,拉近了东西方彼此的距离,在中欧之间、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D.朴树在发表长微博《十二年》一天后,高晓松也以一条微博与之回应,字里行间皆是惺惺相惜之情,动人地回忆了这段尘封已久的记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那荒唐的十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       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李阳冰在李白作品序言《草堂集序》中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       ,只有你一人而已。

深深埋在地下的油层是看不见摸不清的,邵元良决心        ,把油层在注水后的变化规律摸清,从中探求出一条增产原油的新路子。

A. 登峰造极登堂入室千古独步    B. 登堂入室千古独步登峰造极

C. 登峰造极千古独步登堂入室    D. 千古独步登堂入室登峰造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25分)

中国之蒿

1969年,屠呦呦和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几位同事一同参与到523任务中。那一年,屠呦呦39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谁能想到,诗句中的野之蒿,竟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中药所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崭露头角。她被任命为中药研究所523任务研究组组长,带领4名小组成员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

屠呦呦首先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她还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由此,她专门整理出了一本《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并没有成为屠呦呦重点关注的对象。

那时,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胡椒上。这种在中国极为常见的植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84%。这是一个很让人兴奋的数据,但此后的深入研究却事与愿违。屠呦呦发现,胡椒只能抑制疟原虫的裂变繁殖,灭杀效果却非常不理想。放弃了胡椒,她把目光又转向了效果并不突出、却在中医药典籍治疟药方中屡屡被提及的青蒿。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但是,当屠呦呦利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青蒿提取物的抗疟能力时,结果却并不理想,最初,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为68%,但效果极不稳定,有一次实验,它的抑制率只有12%

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为什么同样的提取物却得出千差万别的结果?屠呦呦一时找不到答案,她重新翻出古代医学典籍,一本一本仔细翻查。直到1971年下半年的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几句话触发了屠呦呦的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汁使用的办法,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这是不是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福至心灵的一个闪念,推开了紧锁青蒿素奥秘的大门。

此后的情节被众多的讲述者概括为,屠呦呦用沸点只有53的乙醚,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其实,提取青蒿素实验的真实过程是繁复冗杂的。

2009年出版的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中,屠呦呦提到了当时的一系列实验。这本专业性极强的书籍中记载的实验过程,穿插着大量的化学分子式、专业术语和数据,在记者这样的外行人看来如同天书。只有几句高度概括的纲领性描述能够大致明白,读起来亦颇为艰涩:

青蒿成株叶制成水煎浸膏,95%乙醇浸膏,挥发油无效。乙醇冷浸,控制温度低于60,鼠疟效价提高,温度过高则无效。乙醚回流或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显著增高且稳定。

她还特别提示:分离得到的青蒿素单体,虽经加水煮沸半小时,其抗疟药效稳定不变,可知只是在粗提取时,当生药中某些物质共存时,温度升高才会破坏青蒿素的抗疟作用

在实验数据的一份效果对比图表中,利用水浸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低只有6%;乙醇浸膏得到的挥发油毫无效果;乙醇冷浸得到的提取物则可达到95%的抑制率;乙醚提取物的抑制率则是100%!那是一种黑色、膏状的青蒿抗疟物质粗提物,离最终的青蒿素晶体尚有一段距离,但确定无疑的是,打开最后宝藏的钥匙找到了。

(节选自《北京日报》20111025日)

相关链接

疟疾,又称为打摆子。在人类与疟疾的持久战斗中,起初最有效的治疟药物源于另一种植物——金鸡纳树。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金鸡纳霜。随后,科学家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氯喹。氯喹药物一度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但是,疟原虫渐渐表现出了强大的抗药性,上世纪60年代,疟疾再次肆虐东南亚,疫情蔓延到无法控制的局面。

2011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2015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了 金鸡纳霜,这曾是人类与疟疾的持久战斗中最有效的药物,后又找到的奎宁替代物——氯喹药物,一直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

B.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方书就已经对植物青蒿的抗疟药效有所记载,随后东晋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书中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本草纲目》明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C.本文以记叙为主,按时间顺序,用平实的语言,全面介绍了人类与疟疾斗争的历史,尤其是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抗疟作出了巨大贡献。

D.屠呦呦的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寄寓颇深。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后,野之蒿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E.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屠呦呦用沸点只有53的乙醚,成功提取了青蒿素——一种黑色、膏状的青蒿抗疟物质粗提物,成功找到了打开最后宝藏的钥匙。

2)屠呦呦在研制抗疟药物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6分)

3)文章多处引用,这些引用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请从不同角度简要分析。(6分)

4)屠呦呦获奖,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25分)

错放

三石

二狗被警察抓走了!

村里人奔走相告,大家极兴奋,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争先恐后地数落着这些年来二狗的种种劣行。

张三说:这狗日的,去年冬天,他带着几个人到我酒店里喝酒,酒足饭饱,钱一分不付,还耍酒疯,将我的腿都打折了。到现在还没好利索,走路还不便呢。说罢,张三还一瘸一拐走了几步给大家看。

李四说:就上月,二狗在村头调戏邻村过路的一闺女,我看人家闺女吓哭了,就上前劝二狗两句。这二狗,正正反反地扇了我十几个耳光,牙都给打落了好几颗。说罢,李四还张嘴给大家看。

王五说:今年春上,有一天中午,二狗翻墙到我家偷东西,恰巧被我给撞见了,他不但不跑,还耍横,操起我家的菜刀劈了我两刀。喏,疤还在这里呢。说罢,王五把袖子捋起,露出胳膊上两条赤色的伤疤给大家看。

……

夜里,不过年不过节的,村里好些人家都放了炮仗。

别看二狗平日在村子里横行霸道,进了号子就成了酱黄瓜,竹筒倒豆子,把几年来造的孽干的坏事,一五一十地都招了,其中便包括打折张三的腿、扇落李四的牙、偷盗不成刀伤王五的事情。

警察便到村里来调查核实。

找到张三,张三却说:二狗倒是隔三差五地会来我酒店里喝酒,可都是村里人,乡里乡亲的,怎么可能喝酒不付钱呢?至于腿是如何折的,张三解释说:那是上山砍树不小心摔了一跤,摔折的。

找到李四,李四也说:没有的事,二狗这人,虽然说不正经,可也不至于光天化日之下行不轨之事,没这胆量。至于牙是如何脱落的,李四解释说:唉,没办法,年纪大了,牙都掉得差不多了。

找到了王五,王五更是一脸迷惑:哪有这事?二狗在村里霸道不假,可借他个胆,他也不敢跟我耍横。你们打听打听,方圆几十里地,谁敢动我王五一根毫毛!至于胳膊上的伤疤,王五笑着解释说:这怎么会是刀疤?这是我当年做篾匠时,被毛竹片划伤的,已经好些年了。

警察还找了些人,但这些人都跟张三李四王五说的一样。

二狗被关了不到一个礼拜,便被放了出来。

于是,村里人又经常看见二狗趾高气扬走街串巷,就有人悄悄发泄对警察的不满来。

张三说:警察有个鸟用,二狗干的坏事多如牛毛,竟然查不出来,我看只配回家给老婆洗裤头。

李四说:据说警察在村里办案的吃喝费用都是二狗家给开支的,这样能查出案子来才怪呢!

王五说:二狗有人,他表舅的女婿的姑父的一个同学,在公安局当科长。你们说,有这关系,能不放人吗?

不过,大家也就背后发发牢骚,对二狗却是不敢造次,老远看见二狗,就躲。躲不掉的,就低声下气跟二狗打招呼。

(原载《上饶晚报》2013年12月23日)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二狗被警察抓走,村里人奔走相告,极其兴奋,争先恐后地数落这些年来二狗的种种劣行,说明村里人品性恶劣,喜欢落井下石。

B.夜里,不过年不过节的,村里好些人家都放了炮仗。村里人的这种表现,是长时间被二狗压迫所表现出来的报复行为。

C.警察到村里来调查核实,张三李四王五以及村里的一些人出于对二狗的关心,都没有说实话,主要表现出他们善良的本性。

D.小说篇幅短小,巧设悬念,环环相扣,情节单一,总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颇具匠心。

E.小说主要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简练,而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说中的村里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标题——“错放,即二狗被关了不到一个礼拜,便被放了出来,其中之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6分)

(4)鲁迅在论文《摩罗诗力说》里评论英国诗人拜伦:(诗人)重独立而爱自由,苟奴隶立其前,必哀悲而疾视,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这是鲁迅对拜伦对其不觉悟的英国同胞的态度的评价,请结合本文,谈谈作者对村里人是怎样的态度,对我们有何启示?(8分)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榫头和榫眼做喻体,来陈说自己不能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小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
1.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5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五官常常会欺骗我们。并非所有眼见都是真实,并非所有耳闻都是真实。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没有选择的历史记录是不存在的。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历史文献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记录的历史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差距,至于这个差距有多大,我们已经无从考评了。有时候,记录的历史真实的历史竟然会截然相反。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话,二是丑化。神话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神话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

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比如说现实中的爱情与婚姻存在着太多的不足,因此人们特别需要有爱情与婚姻的偶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尽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话,但是这种神话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

历史文献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话与丑化的现实可能。特别是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婚恋观的冲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解读的历史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话琴挑。

丑化和神话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会出现神话的反面——丑化。

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接受的历史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历代百姓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了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所以,经过数百年的沿习,今天我们如果讲出《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会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

(选自《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有删节)
1.下列与记录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记录的历史历史的建构中处于第二层次,与真实的历史最接近。

B.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据此记录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往往有较大差别。

C.因为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史学家书写历史本身受到的种种制约,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必然是有所选择的。

D.《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而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可见其是记录的历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2.下列与传播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传播的历史存在神话丑化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是对记录的历史的一种另类解读。

B.传播的历史中的神话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能弥补现实的不足,因而受到大众的追捧。

C.寄托了人们某种理想的神话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而其反面——“丑化的出现也是出于某种现实的诉求。

D.传播的历史因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而更为复杂,历史文献的多义性也使历史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走向神话或丑化的极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元明清直至今天,演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的大量戏剧、小说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

B.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

C.今天的许多读者和观众很难接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美丽爱情神话背后的婚姻真相,因为他们都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深信不疑。

D.文君夜奔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这个故事的解读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话琴挑。

 

下面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请从构形角度(不包括文字)说明标志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5分)

 

 

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并与示例构成排比。(6分)

眼见麻木愚昧的社会大众,鲁迅的梦想就是让呐喊的声音唤醒沉睡的国民;面对相对落后的医疗事业,林巧稚的梦想就是让医者的妙手拯救贫病的百姓;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                                    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⑤①②③④⑥   D②④⑥⑤①③

 

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宫鲁鸣率领的中国男篮在本届亚锦赛中以全胜战绩夺冠,终于圆了困扰中国男篮多年的亚洲篮坛霸主情结,同时也鼓舞着更多年轻人融入篮球运动。

B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C据中央电视台法制栏目记者报道,公安部这次旨在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经过广大干警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结束了。

D面对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复杂形势面对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各领域的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必须携手寻求解决之道。

 

在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几年,国家反腐的力度越来越大,隔三差五就听到落马贪官在狱中或庭上痛定思痛式的忏悔,试问:这忏悔又警醒了谁?

B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大气污染防治等事项,决定在全省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程,加大对重污染源及白山黑水的治理力度。

C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胜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不呵斥打骂,深受学生的爱戴。

D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持续发酵,除事件本身的反常和诡异外,民众追问最多的是为何不能让病死的畜禽死得其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何廉的救国梦和人生痛憾

曹涵

1895年,何廉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叫硖石口的小村庄。1913年12月,何廉投考了由美国耶鲁大学创办的长沙雅礼大学堂,名列录取生第一。但随后,袁世凯称帝,张勋襄赞复辟大业,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扶持自己的代理人,各地军阀肆虐。残酷的社会现实教育了何廉,从此他抛弃了寄望于少数人拯救国家的幻想,转而信奉教育救国。何廉学习勤勉奋进,二十四岁那年,作为成绩优异的毕业生,被选派前往美国学习。后获得奖学金,进入耶鲁大学研究生院攻读能经世济民的经济学专业。

1926年6月,何廉学成回来,接受张伯苓校长延聘进入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任教。何廉对工作充满热情,曾独自一人承担四门课的教学,每天忙乎十余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当年在南开,何教授的名言是:唉,又放假了。传道授业之意犹未尽之情溢于言表。而他过于专心工作,一次竟无意识地提着正冒热气的水壶去浇花,一时传为笑谈。

当时,南开经济学教学用的教材是英文版的,内容几乎全是关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与中国的现状毫不相干;老师照本宣科而学生则忙于背定义以应付考试测验;课程设置过分琐细化,内容则华而不实;缺少与外界的联系,如此等等。以至于学习商科的学生毕业后竟然看不懂中文报刊金融版面的文章,更无法胜任工作,正如张伯苓所指出的鲜谙社会真正情状,一旦出校执业,常觉与社会隔膜,诸事束手。在这种情况下,何廉决定将中国的材料和学科内容融合起来讲解经济问题,最终实现经济学教学中国化 不久即推出了一批以中国经济为讲解对象的经济学讲义,包括《经济学原理》、《财政学》、《统计学》,以及《统计学之原理与方法》等。1931年,在经过几年的课堂实践之后,何廉将这些业已定型的讲义交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立刻就成为全国各个大学财经学科使用最为广泛的教科书。

何廉深切地感到,教学必须和研究真正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927年7月,在何廉的提议和筹措下,南开大学社会经济委员会(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前身)正式成立。这个不属于任何学科的独立研究机构,在当时的中国可谓独开先河。它承担起了前所未有的研究课题:收集与中国经济有关的以各种文字写成的材料,然后整理编成《南开中国经济文集》;做经济统计资料方面的编制与分析工作。从研究物价统计到研究农村和农业问题,何廉带领大家一路狂奔,先后摘得在国内最早引入市场指数之调查者我国最早重视农业的经济学家桂冠,亦让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因科研成果丰硕而被公认为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机构,至于其出版发行的《南开指数》、《统计周刊》、《经济统计季刊》和《南开社会经济周刊》等出版物,更是驰名全球。

在旧时中国,一个学者名声大了,很容易被政客拉拢,何廉这个享誉全国的经济学家,最终也被蒋介石拉下水了。1936年,何廉开始着手考察并拟订国民政府关于调整战时经济行政机关方案,这是他应蒋介石邀请出任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后的第一把火。初时,何廉踌躇满志,以为终于可以为多灾多难的祖国 尽一份力了。但他很快就发现,黑暗腐败的官场和微妙深邃的关系总是羁绊自己的工作。虽然屡遭羁绊,但何廉还是顶住压力拟订出了可行方案,其统筹优化之绝妙令蒋介石拍案叫好。遗憾的是,这一重大方案难以落实,让何廉摇头叹息不已。1946年6月,何廉坚辞蒋介石委任的经济事务特别助理,退出政界。

值得一提的是,何廉还创办了《世纪评论》和《经济评论》杂志,先后发表了《中国应该有一个正直有力的反对派》、《为国家,为人民,还是为自己》、《苛政猛于虎》、《这样的宋子文必须走开》等多篇言辞犀利的评论文章,抨击时政。

目睹国民党政府货币改革失败和通货膨胀的状况,何廉对蒋介石独裁愈发不满,立时心生离意。最终,1949年1月,何廉搭船前往美国。临走的时候,何廉长叹道:我再也回不到南开园了!本是伤感之言,不想竟一语成谶。1975年7月5日,何廉逝世于纽约。这位满腹学识的卧龙先生,终究没能重回南开看一眼。

相关链接

在耶鲁求学期间,何廉一边系统地学习英国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学的方法和高级经济理论等课程,一边跟着著名经济学家、数学指数理论创始人欧文·费暄教授从事商品批发价格指数和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调查和编制工作。此外,他还在时任美国联邦政府国内税务局技术顾问的亚当斯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入美国国家税务局实习,以了解税收的流程。

(《20世纪中期经济学界泰斗——何廉先生》百度贴吧)

在斯坦福等国外著名大学,如果想研究中国的经济史,南开指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27年,南开大学在国内高校中最早建立了经济研究机构——南开大学社会经济委员会,并率先使用抽样法,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最后发布了著名的南开指数

(《南开指数,复兴不是寻常路》津讯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中国积贫积弱的残酷社会现实教育了何廉,使他抛弃了寄望于少数人拯救国家的梦想,转而信奉教育救国。

B.张伯苓所指出的鲜谙社会真正情状,一旦出校执业,常觉与社会隔膜,诸事束手,表明当时中国的教育严重脱离国家实情。

C.从南开大学经济社会委员会所承担的课题可以看出,何廉在美期间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为他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D.何廉作为享誉全国的经济学家,最终也被蒋介石拉下水,说明他也有不够坚定的时候,从而造成了他人生的痛憾。

E.从中国小村庄走到美国耶鲁,从南开的卧龙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学界泰斗,满怀信心投身政界又毅然与之决裂,何廉走过一条曲折的人生之路。

(2)本篇传记以何廉的救国梦和人生痛憾为题有什么样的好处?请结合传记简要分析(6分)

(3)作为中国社会经济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何廉在哪些方面做出贡献?请结合传记简要分析。(6分)

(4)老一代的爱国知识分子何廉为自己的救国梦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它们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传记,谈谈你的理解。(8分)

 

根据情境补写下面空缺处内容。(6分,每小题1分

(1)我国古典优秀诗歌中,常常突出一个典型事例来概括事物本质。晚唐诗人杜牧根据飞骑送荔枝一事,只用                 两句14个字,便勾勒出唐明皇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3)人们在比喻的思想教育时,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话和杜甫                 的诗句。

(4)屈原《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                

(5)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菩萨蛮

【宋】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词的下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4分)                                                                                                    
2.词的上片描绘怎样的景象?该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赏析。(6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