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5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注】刘崇:后汉的开国帝王。继元:后汉末代帝王。托逻台:在山西朔州宁武山处。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诸君于此步兵强弩               张:埋伏

B.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求之   购:购买

C.美不能制,乃交河西南行二十里   缘:沿着

D.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       引:掉转
2.下列对原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的一项是(    )(3分)

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为左右翼以援/ 俟业转战至此/ 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不然/ 无遗类矣

B.诸君于此/ 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 以援俟业转战至此/ 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不然无遗类矣  

C.诸君于此/ 张步兵强弩/ 为左右翼/ 以援俟业转战至此/ 即以步兵夹击/ 救之/ 不然无遗类矣

D.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为左右翼/ 以援俟业转战至此/ 即以步兵夹击/ 救之/ 不然/ 无遗类矣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的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

B.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C.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及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成熟程度论之,此前当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商周时期普遍应用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广义而言亦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清晰,斑斑可考,或可视为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且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到达顶点。考其原因,乃由于秦代实行书同文,废六国古文字,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之隶、草、楷、行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因而大盛。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因此,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印面虽风韵万端,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     

篆刻就布局而言,有字法、章法之分。字法乃用字写字之法。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不同时代之字体,切不可出现于同一印章之内。而字之书写,乃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章法,指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艺术,要力求疏密有致,彼此呼应,向元定法,气象万千,这应该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即使印家刀法熟练,而章法却幼稚,亦绝无佳作可言。尤其是同一字两次以上出现于同一印章时,每字则不可取同。而成套成组之印章,须方方有别,显示其作者的章法功力。所以在设计印稿时必反复构思,用尽解数。当然既是印家,便多是心中有字”“胸内有法
1.下列对于中国篆刻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篆刻艺术属于国粹,又称印章艺术。它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   

B.中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应该不会晚于周代,中国篆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以贯之以及厚重的悠久传统。

C.中国篆刻艺术有凹凸两种形式,分别称为阴文和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由于印泥多用朱色,又有“白文”“朱文”的说法。

D.中国篆刻艺术在章法上疏密有致,彼此呼应,使万千气象融于方寸之间,让人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崇尚诚信,人们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等级观念尚不严备的先秦时期,玺的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B.汉代篆刻印章大盛的原因:一是小篆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且独行于世,二是当时社会稳定、冶炼与手工业发达。   

C.印章的印面依据阴阳二体间的组合搭配来求得变化,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进而取得奥妙无穷的效果。   

D.印家的“心中有字”是指篆刻布局中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章法,这也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在广义上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大致可以视为印章艺术的先河。  

B.就制作方法而论,现代篆刻艺术的始祖被认为是汉代直接用铜坯凿成的急就章和用玉材雕琢的印章。 

C.篆刻中的字法包括字体的选择和反书于印面的书写等环节,后一环节是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  

D.设计印稿的印家需要反复构思,使尽解数让成套和成组的印章方方有别,从而显出自己的章法与功力。

 

阅读下面的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春晖中学在学校读书节期间对1000多名在校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

中学生阅读方法调查结果

方法

随便翻翻,了解大意

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

摘抄好词佳句

能有选择性地精读

结果

57%

23%

15%

18%

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调查表所包含的信息。2

2)对图表反映了什么情况?如何改变这种情况?请简要回答。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题。(25分)

好大一棵树

夏阳

母亲去世十年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和父亲还有弟弟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也就是那座小县城,去寻她的坟。

母亲去得突然,四十出头,便倒在她和父亲所在的造纸厂的车间里。那天是4月15日,还有两个来月,我就要参加高考。父亲犹豫再三,还是告诉了我。父亲指着饭桌上一个黑漆漆的骨灰盒,对我和弟弟说,你妈在里头。说完,看也不看我们,扭头出去,一屁股坐在家的门槛上,默默地抽烟,任凭我和弟弟在他身后哭得死来活去。

母亲的坟,说坟也不是坟。我们全家,除了造纸厂分发的两间低矮潮湿的平房,便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母亲葬在哪里,还真是个问题。父亲袖着手在外面寻摸了一天,回来等天黑严实了,重新领着我和弟弟出了门,悄然上了县城西郊的观音山。观音山是一座孤山,树木葳蕤,山虽不高,却能俯视整个县城。从观音山的北面上山,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翻过山顶,到了南面的半山腰,衍生出一个岔路口,往左是回县城,往右是去造纸厂的一条小路。父亲在岔路口站立了一会儿,带领我们往左走了下去。走了两百步,父亲指了指路边,叹了口气,说,就这里吧。

一个小时后,母亲的骨灰盒,被我们安葬在一个小土包下面。父亲生怕别人发现,特意弄了一些草皮盖在新土上,还移栽了两棵小树侍立两旁作为记号。临下山时,我们三人站在母亲的坟前,望着山脚下的一城灯火,神情漠然,彼此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如父亲所愿,我总算为他争了口气,被南方一所大学录取了。父亲也因为母亲的早逝而惊恐万分,执意要离开造纸厂这个污染严重的伤心之地,带着弟弟南下去打工。走的那天,父亲独自去母亲的坟前坐了半晌,回来时,我感觉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母亲的离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是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言说的悲恸。十年间,我们三人聚在一起,从不敢谈起母亲,甚至连她的照片也刻意地藏了起来。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刚刚被医院查出肝癌晚期,没人会主动提出去寻她的坟。

可是,坟没有了。我们回到县城是日暮时分,和上次一样,沿着观音山北面的那条山路上了山,翻过山顶,等来到山南面的那个岔路口时,不由惊呆了。岔路口的右边,依旧是树木葱茏,依旧是那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下,依旧是造纸厂五颜六色的污水在山脚下的小河里肆意流淌。岔路口的左边,别说两百步,就在不到一百步的地方,那条拐下去的小山路硬生生地被一圈围墙砍成了断头路。围墙里面,搅拌机轰鸣,工人们紧张忙碌,一栋栋别墅在一堆堆凌乱的钢筋水泥中张牙舞爪。父亲惊得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最后一只手捂住心口,浑身抽搐,痛苦地蹲了下去。我和弟弟顿时醒悟过来,忙跑过去一把搀住他喊,爸,爸,您怎么啦?

好一会儿,父亲才缓过一口气来,手指着围墙里面,抽泣着说,你妈的坟……

我妈的坟……我脑海里高速运转着,惶然四处张望。突然,我指着岔路口的右边,急中生智地说,我妈的坟不是在那里吗?您,您记错了呢。

我怎么可能记错?父亲抹了抹眼泪,惊讶地问。我朝弟弟使了个眼色,弟弟立马反应过来,忙在一边附和道,您肯定是记糊涂了,我和哥哥明明都记得是在右边。你那晚不是还说,右边好,男左女右,葬在右边,你妈就可以守住我们在造纸厂的那个家了。

是吗,我有这样说过?父亲将信将疑地问。我和弟弟猛点头。父亲犹豫了一下,便朝岔路口的右边望了望。

岔路口的右边,大概是两百步的地方,有一棵大树矗立在路边。大树枝繁叶茂,树干笔直粗壮,高耸入云。父亲疾步走了过去,踮起脚尖,一把抱住大树,将脸亲昵地贴在树干上,嘴里喃喃自语,仿佛在倾诉什么。

我和弟弟不敢贸然上前去打扰父亲,只好呆杵在岔路口,内心凄惶不安。附近的树林,山脚下的县城,还有更远处的乡村田野,笼在水烟四起的暮色里,影影绰绰,轮廓模糊,直至漫漶不清。而身边一墙之隔的围墙里面,却是那般的清晰可见,亮晃晃的夜灯下,人影憧憧,搅拌机像一头巨大的鳄鱼,吞进吐出,在永不知疲倦地嘶吼着。我和弟弟不禁对望了一眼,彼此神情悲郁。那一刻,我知道,他和我一样在忧虑:父亲没几天活头了,他老人家走后,该何处安息?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篇用语看似平常,却涵蕴丰富,既写出了母亲去世日久、父子三人离乡日久,也写出了父子回乡的时间与缘由,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B.母亲去世突然,令全家猝不及防;而贫困如洗的家境和高考在即的现状,令我们无力也无暇好好安葬母亲。这为日后寻坟而不得埋下伏笔。

C.母亲的去世给全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难以言说的悲恸。父子三人因为惊恐和伤心而离开家乡,直至父亲身染重疾,才想起重回故乡去寻母亲的坟。

D.小说不仅写出了母亲坟墓被毁,父亲故去后不知何处安息的家庭悲剧,更揭示了工业化进程中暴露的种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毁山滥建等。

E.小说借助排比、比喻、夸张、拟人、反语等手法来描写景物,环境描写除了具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深化主题的作用外,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作用。

(2)你认为父亲有可能记错坟的位置吗?前文哪些地方设了伏笔?(6分)

(3)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绪变化?请简要概(6分)

(4)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应该是而不是好大一棵树。请结合文本,谈你的认识和理解。(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              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2)《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描绘出曹操军队的军容之盛。

(3)李商隐在(锦瑟》中曲折地表达自己惆怅苦痛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

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 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

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处。

D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

 

2.对文中斜体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B.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C.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杵/时论惜之

D.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成务出使高丽,不辱使命。高丽国的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高丽国稽留宋朝使者;柴成务写信给他们,反复进行开导,终使国人信服,此事记载在《高丽传》中。

B.柴成务心系百姓,富有远见。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

C.柴成务严于自律,一身正气。吕蒙正做宰相时,柴成务因与其有姻亲关系,为避嫌自请辞职;因杖责傲慢的小吏被诬告,皇帝下诏令调查处理此事,他一怒之下,辞官而去。

D.柴成务博学多才,晚有儿息。曾经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六十六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2)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创造与模仿

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仅是欣赏。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中去。

比如我此刻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其中园亭、花木、湖山、风月,件件都了然于心,可是我不能把它画出来。我何以不能把它画出来呢?因为我不能动手,不能像支配筋肉一样任意活动。如果我勉强动手,我所画出来的全不像我所想出来的,我本来要画一条直线,画出来的线却是七弯八扭,我的手不能听我的心指使。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

这种筋肉活动不是天生自在的,它须费一番功夫才学得来。我想到一只虎不能画出一只虎来,但是我想到字却能信手写一个字出来。我写字毫不费事,但是不识字的农夫看我写字,正犹如我看画家画虎一样惊羡。一只虎和一个字在心中时都不过是一种意象,何以字的意象能供我的手腕做写字的活动,而虎的意象却不能使我的手腕做画虎的活动呢?这个分别全在有练习与没有练习。我练习过写字,却没有练习过作画。我的手腕筋肉只有写字的习惯,没有画虎的习惯。筋肉活动成了习惯以后就非常纯熟,可以从心所欲,意到笔随;但是在最初养成这种习惯时,好比小孩子学走路,大人初学游水,都要跌几跤、喝几次水,才可以学会。

各种艺术都各有它的特殊的筋肉的技巧。例如写字、作画、弹琴等等要有手腕筋肉的技巧,唱歌、吹箫要有喉舌唇齿诸筋肉的技巧,跳舞要有全身筋肉的技巧。要想学一门艺术,就要先学它的特殊的筋肉的技巧。

学一门艺术的特殊的筋肉技巧,要用什么方法呢?起初都要模仿。模仿学习本来不是两件事。姑且拿写字做例来说。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其次是临帖。这些方法都是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但是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学写字最得益的方法是站在书家的身旁,看他如何提笔,如何运用手腕,如何使全身筋肉力量贯注在手腕上。他的筋肉习惯已养成了,在实地观察他的筋肉如何动作时,我可以讨一点诀窍来,免得自己去暗中摸索,尤其重要的是免得自己养成不良的筋肉习惯。

推广一点说,一切艺术上的模仿都可以作如是观。比如说作诗作文,似乎没有什么筋肉的技巧,其实也是一理。诗文都要有情感和思想。情感都见于筋肉的活动。思想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喉舌的动作。比如想到字时,喉舌间不免起若干说出字的筋肉动作。这是行为派心理学的创见,现在已逐渐为一般心理学家所公认。诗人和文人常欢喜说思路,所谓思路并无若何玄妙,也不过是筋肉活动所走的特殊方向而已。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筋肉活动的表述,不正确项是  )(3分

A.筋肉活动是艺术创造过程中,在所欣赏的意象的支配下,实现手能从心,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的一种活动。

B.艺术方面的筋肉活动不是天生自在的,须费一番功夫才学得来,在学的过程中,往往还会遇到麻烦,就像大人要学会游泳总要喝几次水一样。

C.从事一项艺术活动,最初都要经过一番练习,使筋肉活动成为习惯,这样才可以达到从心所欲、意到笔随的境界。

D.不同的艺术,筋肉活动的方式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殊的筋肉的技巧。而这技巧,则是学好一门艺术的一个前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项是  )(3分

A.创造是对欣赏的一种升华。创造之中都会有欣赏,但创造是在欣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把欣赏到的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中去。

B.如果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却不能把它画出来,这是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筋肉技巧,这样即使勉强动手,所画出来的全不像想出来的。

C.作者认为,学习写字临帖等不是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站在书家的身旁,现场学习,以避免自己去暗中摸索和养成不良的筋肉习惯。

D.思想、情感好像离筋肉活动很远,实际上也是有关联的。这种观点虽是行为派心理学的创见,但现在已逐渐为一般心理学家所公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3分

A.不识字的农夫看字,正犹如看画家画虎一样惊羡,这都是因为不会。其实写字和画虎一样,只要练习过就可以做到。

B.写字、作画、弹琴等要有手腕筋肉的技巧,唱歌、吹箫要有喉舌唇齿诸筋肉的技巧,跳舞要有全身筋肉的技巧,这表明不同艺术活动的筋肉技巧是有差异的。

C.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其次是临帖,这都是在模仿,而这种模仿也是学习,能够使人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

D.诗文都要有情感和思想,而情感和思想都离不开筋肉活动技巧,文人和诗人所谓思路,其实就是筋肉活动所走的特殊方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个国王把他发动政变的弟弟关了起来,并许诺,只要他能自己走出这个房间,就给他自由。

这个房间和正常的房子一样,有门、有窗,而且所有的门、窗都大开着,没有人把守,一个正常人可以轻松地进出这个房间。可对国王的弟弟来说,走出这个房间却比登天还难——因为他患有肥胖症,他的体形庞大,身体无法通过正常大小的门。他要想出去,只有节食减肥。国王每天让仆人送最好的食物给弟弟。弟弟经受不住美食的诱惑,来者不拒。结果他的体重不减反增,体形变得越来越庞大。就这样,他在这个敞开着门窗的房间里待了10年,直到病死在那个房间里。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五个较短的句子。可适当调整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皖江经济带是以国家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为依托,以皖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皖江的合肥、马鞍山等九城市,延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区域。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                 

                                         

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

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

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

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A.⑥①②④③⑤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②④⑥⑤    D.⑤①③②④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

B.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表明了中国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C.今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571亿多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

D.埃博拉病毒疫情自2014年2月在几内亚爆发以来,已扩散至部分西非国家,如果不采取具体措施,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

绿染戈壁

梁衡

 

由西安出发西行,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又密的柳树。这种柳,是西北高原常见的旱柳。它树身高大,树干挺直,如松如杨,而枝叶却柔密浓厚。每一棵树就像一个突然从地心涌出的绿色喷泉,茂盛的枝叶冲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后再四散垂落,泼洒到路的两边。远远望去连绵不断,又像是两道结实的堤坝,我们的车子夹行其中,好像永远也逃不出这绿的围堵。

左宗棠是1869年5月沿着我们今天走的这条路进入甘肃的。左宗棠止步于举人,此后三次参加会试,三考不中,便无心再去读枯涩的经书,而是在乡下边种地边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后因太平天国乱起,就随曾国藩办湘军。1866年甘肃出现回民起义时,左正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朝中无人,同治皇帝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急召他赴西北平叛。

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军事建树历史自有公论。但他到西北后,发现这里的危机不只是政治腐败,军事瘫痪,还有生态的恶劣和耕作习惯的落后。大军所过之处全是不毛的荒山、无垠的黄沙、裸露的戈壁、洪水冲刷过后的沟壑。这与江南的青山绿水、稻丰鱼肥形成强烈的反差。左宗棠隐居乡间时曾躬耕农亩,准备种田教书,终老乡下。但是命运却把他推向西北,让他达则兼济天下,兼顾西北。

面对赤地千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但古往今来西北不知几多战事,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宽三到十丈,东起陕西的潼关,横穿甘肃的河西走廊,旁出宁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全长三四千里,后人尊称为左公大道。1871年2月左下令栽树,有路必有树,路旁最少栽一行,多至四五行。这是为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左对种树是真有兴趣,真去研究,躬身参与,强力推行。他先选树种,认为西北植树应以杨、榆、柳为主。河西天寒,多种杨;陇东温和多种柳。凡军队扎营之处都要栽树。他还把种树的好处编印成册,广为宣传,又颁布各种规章保护树木。史载左宗棠严令以种树为急务”“相檄各防军夹道植树,意为居民取材,用庇行人,以复承平景象。左每到一地必视察营旁是否种树。在他的带领下,各营军官竞相种树,一时成为风气。现在甘肃平凉仍存有一块《威武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详细记录了当时各营种树的情景。

左宗棠在西北到底种了多少树,很难有确切的数字。他在光绪六年(1880年)的奏折中称,只自陕西长武到甘肃会宁县东门六百里,就种活二十六万四千多棵树,其中柳湖有一千二百多棵。再加上甘肃其余各州约有四十万棵,还有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种的树,总数在一二百万棵之多。而当时左指挥的部队大约是十二万人,合每人种树十多棵。中国西北自秦以来共有三条著名的大道。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的弛道;二是唐代的丝绸之路;三就是左宗棠开辟的这条左公绿柳之路,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北公路建设基本上是沿用这个路基。三千里大道,百万棵绿柳,这在荒凉的西北是何等壮观的景色,它注定要成为西北开发史上的丰碑。

兵者,杀气也。向来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毁城为乐,项羽烧阿房宫,黄巢烧长安,前朝文明尽毁于一旦。他们能掀起造反的万丈狂澜,却迈不过政权建设这道门槛。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才会在战火弥漫的同时播撒建设的种子,随着硝烟的退去便显出生命的绿色。

(摘编自201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刊文《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相关链接:

长夫人等(指后勤人员)不得在外砍柴。但屋边、庙边、祠堂边、坟边、园内竹林及果木树,概不准砍。(左宗棠《楚军营制》)

马夫宜看守马匹,切不可践食百姓生芽。如践食百姓生芽,无论何营人见,即将马匹牵至该营禀报,该营营官即将马夫口粮钱拿出四百立赏送马之人,再查明践食若干,值钱若干,亦拿马夫之钱赔偿。如下次再犯将马夫重责二百,加倍处罚。(左宗棠《楚军营制》)

左宗棠的同乡及幕僚杨昌浚,应邀西行,见道旁柳树成林,也有七绝一首:大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左宗棠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而同治皇帝又急召他赴西北平叛。可见左宗棠当时在清廷已有无人替代的地位。

B.左宗棠被朝廷差遣到西北,却发现那里大有用武之地,于是在政治、军事上颇有建树,在其他很多方面成就也都不凡。

C.左宗棠原本志在穷则独善其身,躬耕陇亩,种田教书,却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赶赴西北以达则兼济天下

D.左宗棠最初下令种树,只是为了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哪里会想到会树木成林,绵延成片,泽被后世。

E.自古以来,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但左宗棠却在用兵时极力改善西北的生态环境,显现出其远见卓识与人文情怀。

(2)本文开头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3)文中说左对种树是真有兴趣,左公兴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左公种树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泽被后世,其中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城市人的压力

[]克瑞斯·罗斯

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只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只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只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根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

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怪的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糟糕,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有一只重要的香蕉……”

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6点钟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77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恍然大悟,或许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了这则新闻的,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我突然想,如果有一部关于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大街上的电影,效果肯定会不错。我拿包的时候,发现包旁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妻子的笔迹:下班回家时,不要忘了顺路买一些香蕉!我忽然明白梦中的香蕉为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因为我妻子最近在减肥,好几次让我买香蕉回家,而我每次都忘了。我想,我今天肯定会把香蕉买回家的。

在我刚出门时,手机响了。是我母亲的电话。有一个坏消息,母亲说,你还记得你的艾丝尔姨妈吗?”“记得。我说,不过,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是的,她昨天晚上去世的。她两周前就病得卧床不起,我对你说过的。奇怪的梦终于得到了解释。

我匆匆赶路,但是发现我越是想走快,却走得越慢。我看了看手表,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手表的指针往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很有意思。我想,如果手表是逆时针旋转,这说明我上班就不会迟到了……”然后,我又醒了。这太奇怪了。我拧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很疼,确定这一次不是在梦境里,而是真的醒了。时间是五点半,收音机还没有自动开启呢。我不会迟到。

我看到了妻子,就问她:你今天还需要买香蕉吗?”“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显得很诧异。我以为你要减肥呢?”“减肥?她说,我胖吗?”“哦,不……那么,你听说过大象的事吗?我问。大象?”“对,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出来了。

曼彻斯特没有马戏团,更没有大象。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也许你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妻子说。不过,我先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我说。现在才五点半,你为什么要去打搅母亲呢?妻子不明白我的意思。嗯,确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说。好了,放松一点,行吗?妻子说完就出去了。

我立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妈妈。”“哦,亲爱的,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呀?”“你还记得艾丝尔姨妈吗?”“当然,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 “她还好吗?我打断母亲。我不知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她了?”“哦,没什么,再见!

放下电话,我想,也许妻子说的对,我需要好好休息一天,于是我拨通了老板的电话。是这样的。我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这几天策划剧本过于劳累了。”“你病的真不是时候,老板说,我们刚刚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我本想今天和你好好谈论的。这是一个动作片,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意思。我简单说给你听一听: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了一个大城市,它吃了一只被恐怖分子注射了具有放射性物质的香蕉后,变得焦虑暴躁……” “我的艾丝尔姨妈什么时候在这部片中出现?”“姨妈?什么姨妈?老板很生气。我挂断了电话。希望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城市人生活压力太大的症状。

(选自《小说中的小说》,译林出版社)

1)下列对小说的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梦境中,我遇到了二十多年没有见过的艾丝尔姨妈,却因害怕以致而对与她同行感到为难,这折射了城市人因紧张忙碌而无暇顾及亲情的现实。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为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而心怀愧疚,所以才会在梦中觉得这是件重要的事,并提醒自己一定要把香蕉买回家。

C.在梦中,我拿着香蕉匆匆赶路,偶遇艾丝尔姨妈,又被一头大象挡住扶持路,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在后来的梦境中有了解释,并最终在现实中得到了证实

D.当发现被大象挡住去路的状况并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后,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这样自己就不会因为上班迟到而被暴躁的老板训斥了。

 

E.小说主要是写的压力,而以城市人的压力为题,突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使的生存状态成为城市人生活的缩影,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为什么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孔子曰:             

(2)荀子在《劝学》中说                 ,也就是说善于学习的人都善于借助外物的帮助。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雨夜读书

[]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思天山。

【注】蹭蹬:比喻失意潦倒。仗下:借指朝堂。

1.首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

2.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乎。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槀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曰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cuò,铡碎的草。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详死                  详死: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B. 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阴事:隐秘的事情,机密。

C. 范雎大供具              供具:摆设酒食。

D. 与诸侯通,坐法诛        坐法:犯法判罪。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 “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D.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 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用计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 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 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用了一个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C.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4年高考后,某省高考理科状元说,本想报考北大新闻系,但经多名记者劝阻后决定改报专业。消息见报后,一组网友针对高考填报志愿现身说法的图片在网上热传。如,千万别报考古,因为尘封的世界没人懂;千万别报学前教育,因为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千万别报环境工程,因为实习基地在垃圾处理场;千万别报戏曲,因为找工作得穿越……

这种千万别报体的流行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将下面四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原意。(6分)

(1)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受损、倒塌

(2)这是因为寺庙、佛塔选址和建筑有玄机。

(3)它们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

(4)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

 

图中的两条曲线均略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仔细观察这幅图,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微笑曲线”反映的经济现象,不超过7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曹雪芹在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时,很多时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林黛玉与宝钗:黛玉是在作诗,宝钗是在做人;黛玉要的是恋爱,(1)          ;黛玉的生命是为了开花,宝钗的生命是为了结果;(2)          ,宝钗是社会精英;宝钗可以占据我们的眼,黛玉却能占据我们的心,两个人的区别还在于,(3)                    ,宝钗是现实的功利的。

 

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唐代的贾岛一向以苦吟闻名于世。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地锤炼,用心推敲修改

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

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则味同嚼蜡

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但是写成之后

叫人读了兴味索然,那就不如无诗

A. ③⑥④①⑤②    B. ①④⑤②③⑥    C. ⑤①③②⑥④    D. ④③⑥⑤②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

B.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221家、机构养老床位57915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4张,供求极不平衡。苏州面临着养老服务的严峻挑战。

C.环保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3省区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

D.11月22日四川康定发生6.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营救,目前灾区群众已经住进临时帐篷,以防止余震再次发生造成危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临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救援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查理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有权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里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里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里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里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里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1943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下列理解和推断,最能正确反映原文意思和内涵的两项是(    

A.新闻语言要客观平实,不追求过度的感情抒发,追求新闻报道的公正,本新闻严格以此作为标准来抒写。

B.本新闻强调美国公共卫生局对普通女孩的救助,实际上不过是为了突出美国政府对人民生命的重视。

C.在当时的情形下,青霉素非常稀少,能得到它绝非易事,新闻记者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找到了青霉素,并及时把青霉素送到了小女孩的病床前,所以柯里蒂大夫说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D.得到青霉素后,马隆夫妇因为孩子有了重生的机会而哭。

E.本文末尾用凯瑟琳·马隆的话作结,给读者留下了探索的空间,使得读者可能持续关注此事件。

(2)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6分)

(3)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

(4)本文题目是她只能活七小时,请根据文本和新闻标题的作用来分析其重要作用。(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

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梁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梁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小事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2006年第7期《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B.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C. 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D. 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式的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E. 作品的段落大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语言朴实简练,富于生活化、口语化,这样写切合表现农民生活的题材内容。

2.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4.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

(2)韩愈在《马说》中,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不能尽马之才能,不能明晓马之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卜算子张元幹(宋)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上片前两句中的湿”“二字使用准确生动,试作简要赏析。(5分)
2.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杜暹[xiān],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 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 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qì]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guàn]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失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tián]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B.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C.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D.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 “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 “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 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 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D. 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②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甲老师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吗?”我还想再问,老师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点嘲笑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

下面是阅读课《灰姑娘》的一个片断。在课堂上,乙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请大家独立思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 大家认真地阅读,过了一会,一个孩子高高举起手说:老师,我发现了错误。明明说好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这就是错误。”“太棒了!”老师示意他坐下后,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要棒,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文章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