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感慨人生,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梧桐树高大雄伟,而在古代诗词中,梧桐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3).英雄和美人是向来对迟暮二字理解最为透彻的两类人。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中也借此表达自己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5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 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2.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B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C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D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4.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5分)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集团老总,在40岁以前,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没有人看得起他,包括他的妻子。但他只身下海,从小本生意开始,在短短的十年内,把一家手工作坊扩张成了资产达亿元的私营企业。

有记者采访他:如果你出生在城市,受良好的教育,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你现在的成就会更大。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也许可能。但我相信,如果我不是生活在农村,没有经受过那么多苦难,而像其他城市人一样有衣穿,有房住,有人看得起,我会心安理得地过下去,绝不会开办自己的家庭作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要感谢生活。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在全面把握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

 

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同一个连词使之成为语意连续的一段话。(4分)

凡事过犹不及,                         ,(      )变成明哲保身,(    )变成圆滑世故,(    )变成是非不分。

超越了这个度                      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      成熟也是有度的。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富有文采;不写称呼语、问候语。(4分)

 

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4分)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题目。(22分)

江南落雪

古清生

江南的冬天。总也是会落雪的。今年的冬天和往常的冬天一样,我从北京回到江南山凹上的小镇,就逢上了一场小雪。山野是一片的白,久长的时间里没有听到的八哥的叫声,也悉数地听到了,它们栖落在满是白雪的冬青树上,把叶子上的雪粉儿抖得纷纷扬扬,还原出冬青树的新鲜的绿色。旧历年已是很近了,城里已经禁绝的鞭炮,在小镇上仍是间或地啪嘭响起,老屋的房头,还是有米泡机吱吱地摇着。

但江南的雪,却总也是新鲜的,它是江南的冬天里开放的昙花,美丽且短暂。所以江南人士,也总是要怀着赏花的心情看雪,对那忽然一夜间白茫茫的山野感到无比的新奇。即便是北方人,怕也会要对江南的雪,有一种惊喜。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会融为清清的水滴,洗出泥土上的新绿。

我想,唯有现在,江南落雪的景致才符合我的心情。都市化的快节奏的竞争,人的心情愈渐浮躁,如我现在这样站在阳台上看雪花悠悠飘落,渐渐积白了山野的心情确难再得到。

然而,落雪的江南,无论如何是很值得一看的,即是匆匆一瞥,也能够留下久长的记忆。如今,雪是白了满山。从山中扯出一条涧来,涧上是些白的胖乎乎的卵石,清泉反倒扭出一道乌亮,潺潺地往着山外流去。而田间是白茫茫的,近看确另有风景,因为那雪间,总是有一些盖不住的青苗,探出几片青青的叶子,还有一些冬天开放的小黄花,它们也会在雪中亮出几朵惊喜。水塘中更能见到一些水鸟;它们在一些枯荷间游弋,被雪挤得小了的空间,并未使水鸟们感到困难。如是放眼看了那山间的农户,红墙黑瓦的房屋,已让白雪压得很矮。一缕淡蓝的炊烟,袅袅地飘往山中,屋后的竹,也是垂下了枝头。这似乎还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落雪的江南,特别是我们的山凹上的小镇,落雪以后,会有一种宁静,一种忽然而至的洁净、单纯和悠然。还有的是,毕竟江南有莽莽群山,雄峰耸立。波迭起伏,大写意地横亘在天地之间。而神秘的苍郁的森林,俱由雪来铺陈,山几乎成为白的群山,雪的群山,间或露出一两处褐色的山崖,绿的植被,红的梅花,有山鹰悠悠地盘旋,寂静的雪谷。便是会幽幽传来一两声鸟啼或山麂的呜叫,亦悠然而缥缈。

我以为,江南的雪景。最美丽的,要算那冰凌了。雪后一场小雨,那积雪的枝头会忽然挂起无数冰凌,如水晶般透明剔亮,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千万种光芒。最是那红梅腊梅,满树的梅花开放,忽然悉数冰在冰凌中,就如水晶中的花了。而花的细微处被冰凌放大,清亮又朦胧,冰的千种,花的千种,构成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那么,加以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鸣,几道山泉的流淌,人在其中,梦耶幻兮,不知进入何境。

江南落雪,江南总要落雪。江南的雪总是给我们以纯洁的媚态,总是风情万种地装饰着江南的冬天,这并不算很冷但还是冷着的冬天,经由时间的封存,却能够暖暖地装在我的心里,像那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摘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节)
1.文章开头写江南山凹小镇的那场小雪,有什么作用?(4分)
2.选文中的江南雪景有什么特点?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什么作用?(6分)
3.文章第四段是怎样描写江南落雪景色的,请作简要分析。(至少答出两点。8分)
4.怎样理解江南的冬天像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4分)

 

默写。(8分)

(1) _________________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2) 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

(3) 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 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5) 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6) 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7) 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8)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山中与元九书  白居易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注】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幢幢(chuáng):晃动的样子;昏暗不明的样子。

(1)两首诗表达出什么共同的情感?(4分)

(2) 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管晏列传(节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君子诎于不

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司马迁《史记》)
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没有通假用法的一项是(      )

A.晏子出,遭之          B.而于知己者  

C.夫子既已感而赎我      D.晏子于是入为上客
2.下列各项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A.其圣人也亦远矣  B.且夫天下非小 

C.是使民养生丧而无憾也    D.积成德,而神明自得
3.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妾是以求去也

A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主人何为言少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

(2)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可以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了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学文学的人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文学趣味方面也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直正地了解欣赏。纯正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就不能正确地欣赏任何作品的佳妙。

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是如此。纯正的文学趣味必有创造性,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

(节选自《话说文学趣味》)
1.根据原文,下列对纯正的文学趣味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所有小说、戏剧、杂文都能够当一首诗看。

B对诗有浓厚的兴趣,能欣赏到其他种类的作品的佳妙处。

C有广博的趣味,能够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处。

D有创造性,时时刻刻都能开发创造新的文学趣味。
2.下列对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比别类的文学作品更加谨严、纯粹、精微。

B爱好诗的人,在小说和戏剧中不仅仅看到故事。

C一个人喜欢诗就可以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D诗是纯正的文学趣味的必要的构成元素。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流的小说家反而很难写出福尔摩斯探案这样的故事。

B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

C第一流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并不仅在故事。

D从前私塾冬烘学究都深研八股文、试帖诗。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自出席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的追悼大会,当地时间12月10日在约翰内斯堡体育场举行。

B.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以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新的希望。

C.为展现全国各地浓浓的年味儿,央视 马年春晚外景摄制组把广安市方坪乡的迎春村一户农家大院作为了拍摄第一站。

D.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为土豪这个来自中国的热词作了一期电视节目,《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也很关注。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成德同城化给德阳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畏葸不前,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树立全域开放的理念,敢于打破体制机制的禁锢。

B.战斗游戏得有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相互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他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

C.嫦娥三号飞离地球几十万公里,从此撒手人寰,在万里之遥的月球上空实现精确变轨,于12月15日实施月面软着陆,在月面开展多项科学考察活动。

D.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此举是中国最高决策层酝酿再三的决定,是对日本关于钓鱼岛的那些不经之谈的有力回击,是中国海空战略的重大突破。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    迁徙    雕梁画栋    天生我材必有用

B.桅杆    慧星    气势磅礴    海上明月共潮升

C.嬉闹    眩晕    神密莫测    群山万壑赴荆门

D.聒噪    镶嵌    皮开肉战    古来万世东流水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造(chì    (kù    (yàn)   历井(shēn)

B.鞭(chī    头(sǔn)   血(shǔn)  序之教(xiáng)

C.踌(chú    饿(piǎo)  (tì    不已(zhà

D.徘(huái)   洗(guàn)  (mèi)   之势(chéng)

 

写作(40分)

一位16岁的少年拜访一位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送你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这位少年牢牢记住智者的话,终于成了自己愉快也给别人愉快的人。

这四句富有深意的话,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自选一句或几句话,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           不要写成诗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12分)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所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释 周公、召公:西周初年朝中的重臣。方叔、召虎:战功卓著的武将。
1.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的意思可用成语“□□□□”来概括。(2分)
2.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天下倚仗(太尉)因而无忧,四夷惧怕(太尉)因而不敢发难

B.天下倚仗(太尉)而无忧,四夷惧怕(太尉)而无难

C.天下有依靠的所以无忧,四夷有惧怕的所以不敢发难

D.天下有所依靠因而无忧,四夷有所惧怕因而不敢发难
3.段中作者为什么恐遂汩没,决然舍去?(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                  (2)                  (3)                                                                
4.从句式的角度评析第段中的画线句。(3分)
5.尽天下之大观,交天下之名流是苏辙上书韩太尉的愿望,但不仅仅如此。从本文第段中可以看出,苏辙的最大愿望是                      (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共12分)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1.(4分)填写文中空白处:
2.(4分)解释下列加点字:

学不可以           声非加          千里          心一也
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2分)

A.取之/而寒                B.则知明行无过矣/绝江河

C.假于物也/成德              D.木直/其曲
4.(2分)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6分)

(甲)  柳枝词  

(宋)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乙)古离别 

(唐)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1.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中写亭亭画舸,(乙)诗中写柳毵毵,都是借乐景写哀情。

B.(甲)诗第三句感伤哀愁;(乙)诗第三句却刚健有力,一洗伤感情绪,体现了唐人的豪放气度。

C.(甲)(乙)两诗首句都写到了柳,(甲)诗为暗写,(乙)诗为明写。

D.两首诗都写到酒半酣,都写出了离别者于半醉半醒之间体味到的别情的无奈。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别鉴赏(甲)诗的第三、第四句。(4分)

 

默写:(4分)(任选4句,若答题超过4句,按前4句顺序评分)

9.念去去、                                    

                    ,鱼传尺素,                 

                     ,水面清圆,                  

彼童子之师,                                                      

                      ,到黄昏、              

位卑则足羞,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12分)

寂寞的浯溪(节选)

走进浯溪,极有可能触摸到了一种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这种隐秘世界可能表达着一种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反叛。

泰山的雄奇壮观,暗含了中国帝皇的大一统思想,于是历代帝皇为其立封受禅,顶礼膜拜,浸淫到文化领域,儒家思想一统数千年,漫延到文学领域,豪放派永远占主导地位。公元七世纪中叶,一个政治失意,受到牵连的落魄文人元结被贬永州刺吏,路途愈走愈逼仄,景物愈行愈荒凉,心地愈来愈灰暗。突然,他先听见一声清脆的水流声,他本来想放下行李,掬一口水喝喝,或者洗洗双脚,但是他忽然惊呆了,顺着溪流望去,到处一片姹紫嫣红、树叶成阴,灰暗的心境一下为之明亮,荒凉的景物倏忽为之绚丽,这个小小的地方,溪是小的,山是小的,石头也是被分割为小块小块的,就连奔流的湘江也远远没有长江黄河那样大气。那一刻,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而对浩茫的宇宙,他一下子又觉得自己就像浯溪这个小盆景,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

 于是他把那条溪命名为浯溪。浯溪,就是我的溪。古代的文人,以山水来造个字,并公然声称这块山水是属于我的,怕只有元结了。他当时的得意之情因这个字而情形毕现!于是浯溪成为元结另一种文化精神的关照。他在这里感悟和寻找到了人生的另一面。

 我总感觉到浯溪碑林的诗书之中,就是这种半归隐文化的典型代表。浯溪这块小小的天地盆景,就是那种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极度得意和极度失意的文人都不大到得浯溪,因为浯溪既不宏大,也不苍凉,得意时需要一个宏大的场所来抒发一下豪情,失意时则需要一个苍凉的处所来哀叹人生的不幸。浯溪就夹在这两者之间,成为一个狭窄的不言而喻的心灵通道,驱使着一帮文人悄然而至。因此,在这样一个不易激起情感大起落的场所,自然也很难得产生惊天动地的诗篇。

每次我去浯溪,除了看它的碑林和山水之外,最令我留连忘返的是元结当年弹琴的浯台。那里是浯溪的最高点,每到月夜,元结总是执一把琴,坐在那里对江而弹,琴声激活了浯溪山水,浯溪山水浸润了他的琴声,元结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忧愁万古功名顺琴而去,随水而流。我站在那个地方,常常缅怀的只是一种渐去渐远的影子,听见的只是一缕似要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 

另一处地方是大书法家米芾的拜石地,因为一尊奇石,米芾竟然一见而拜,现代的人似觉有些不可思议,我常常久久地凝视那块石头,觉得不过就是一块普通石头而已,然而,是一种什么样的灵性突然触动了米芾的内心深处?一块石头竟值得他跪地一拜呢?

有一点却是可以坚信的,在现代文明铺天盖地的裹挟之下,我们是愈来愈找不到那种人与自然一触即发的大灵性了,这不仅是一种灵性的退化,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消亡。

每次我走进浯溪,总抱着一种敬畏之心,不敢多说一句话,因为每一块石碑上似乎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在着着我,那一刻,我觉得,在那些燃烧的火把之中,一丝苍凉和无边的寂寞叩击着我的心灵。
1.在写元结发现浯溪之前,为何要写泰山的雄奇壮观、中国帝皇的大一统思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2.本文题为寂寞的浯溪,从全文看,浯溪的寂寞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突出了元结由大我到眼前的小我之间变化的过程,是自我认识的深化。

B.我站在那个地方,……似要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生动地描写出作者对元结的同情和理解,也表达了自己的向往之情。

C.全文以叙述和描写元结在浯溪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在皇权统治下悲惨的命运。

D.全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生动地展示出古代文人隐秘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半归隐文化产生的背景。

E.本文语言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多用排比,既使句式整齐,语势增强,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14分)

重阳节启示:文化的生命传承

国庆刚过,又临重阳。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这由两个阳数叠加而成的时日,谐音久久;这一天登高的习俗,又喻指着:人往高处走,一年的行程到了提升超越的时刻。

    在这样一个时刻,用心体会与传统佳节相连的中国文化中关于时间、生命和生活,以及个人、人生和社群的深邃智慧,有助于把外在的节日安排,转化为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地区内在的节日持守(过节礼仪和习俗);有助于通过创旧,创新出各种与相应佳节有关联的独特活动和文化产品;更可以明白传统佳节成为现代生活中法定节日的深远意义。

传统佳节是人类社会文化特质的外显,在生命和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时间节点被标记为民族的节日,以族人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激活之,彰显之,流传之。这是一个文化记忆的重要机制——一是文字,二是仪式,而节日就在这两个方面,突出地镌刻着历史流程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词汇,是那样的隽永醒目,结晶了丰富、动态、充满生机的文化意蕴;与之相连的节庆活动和礼仪以及食品、衣妆等,是生活过程中的文化语言,通过亲子的生命传递和行为习得,世事悠悠永流传。这启示我们,当有了以这些传统节日标识的时间点之后,如何传承和创建相应的、能充分显示节日文化内涵的活动和礼仪,是一个课题。

    重阳节是老人节老人,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都有的长者长老(Elders),这既是一个家庭中孩子的父(母)辈,血缘的祖先,更是一个社会的先人,代表着整个民族的智者,象征着文化传统的创造和传承的生命源头。在这个意义上,重阳节作为老人节,本质上就是关怀父母,彰显老一辈的生命给予,尊崇传统的久远绵长。重阳节堪称中国的父母节,而较之一般的母亲节和父亲节,含义更为深刻。

重阳节尊崇老人,不仅仅是彰显中华文明尊老爱幼的传统,而有着更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文化曾被封建社会蒙上尘埃,但简单的文字考古就可以使人豁然领悟其超越时代的意义:在汉字中,在字形上是同根的。由派生的,是如此奇妙地把作为生命共同体,与相连,昭示着文化传递和创造性转化的内在机制一一以活的生命和生活的传承和活动,创造和继续民族的文明及其一切成果。对父辈的尊崇,就是对民族文化的尊崇,就是文化学习和传授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张扬文化必须张扬生命,关注生命就是关注文化。以延年益寿为主旨的重阳节也就有了这样内在的双重意义。

更进一步,从人类学的高度,一年一度的佳节,尤其在中国,都与时令和节气相关联,无数诗词与时令唱和,体现着个人的生命与大自然万物的交相呼应,凸现了自我在自然中的生存,总有着一种生命的提示:崇生、养生、爱惜生命、敬畏自然。就在这样一种节期的安排中,个人超越客观的社会差别和经济状况,获得自我的回归。这里既有着现代人所悟到的休闲的本质,更有着中国文化特有的天人合一的积极的生活理想境界。在屈原的《远游》诗里,重阳即指九重天,并且他在《离骚》中已反映了饮菊的习俗,岂不正是佳节蕴含的人与自然物合一的写照吗?

这种境界又与中国哲人倡导的的精神互为表里:当我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亲友就是惦记着和思念着的他人,这种情愫由家庭扩及社群和家乡,佳节又总是举行各种品味和传达乡里乡亲的社会活动的最佳时机:几千年来,无穷无尽的社群性活动,曾被创造,并将繁衍更嬗,蔚为壮观。

    因此,佳节的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及其旅游产业和各种文化产品的发明创造,都是节日有机的伴生物,只是其中的高雅低俗精致粗鄙之分,全在于我们对于传统佳节在这种生命层次上的认知。通过对节日的本真的认真探求和开掘,才能使节日文化与节日经济相得益彰,共创双赢。学习传统佳节的文化意义,学会过节,赋予我们今天的教育以生命的形态和流程,真正使包含物质生产和消遣过程在内的过节,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民间母体,形成完整的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命机制,使一切中国和人类的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新的生命当时被教授和习得,得以久久流传;这时,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不也同时就是自己的文化认同、归属和依恋吗?
1.说说第段中创旧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2.关于重阳节文化内涵理解最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彰显中华文明尊老爱幼的久远传统。

 B.昭示着文化传递和创造性转化的内在机制。

C.体现天人合一的积极的生活理想境界。

D.通过生命传递和行为习得而得以永久流传。
3.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4.分析第两段中引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不同作用。(3分)
5.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简要介绍重阳节。(4分)(不超过5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托尔斯泰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着,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姑苏看水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可是,当你回过神来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又能看到不同的水。在古街的老屋,临窗而坐。当阳光从屋后的河面散漫地折射在房顶,手把着一杯茶,嗅着杯里的清香,你就开始更深地体会到这里的水。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仲淹、唐伯虎、文徵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人定胜天的日子里,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2.文中第三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请结合全文,说说姑苏水的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4.作者认为姑苏的水具有怎样的灵性?文章结尾为什么说姑苏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6分)

 

仿照示例,为学校文学期刊拟一个刊物名并说明理由。(4分)

刊物名:《水滴》

理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滴有坚韧执著的力量,水滴有不畏艰辛的精神,水滴以柔克刚,彰显文学感染人心的力量。

刊物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4分)

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

研究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4个字 

最终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语序      (4分)

丹霞山的绿色是成片的,葱葱茏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山有了水就有了灵气。

山和水的颜色和谐好看

一条白练从悬崖峭壁挂下

如同一条白龙从绿海中游来,又从红崖上轻轻飞下

红石与绿色相辉映

水流溅在红石上,色泽光亮透明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4)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5)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6)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成都书事(其二)  陆游

大城少城柳已青东台西台雪正晴。莺花又作新年梦丝竹常闻静夜声。

废苑烟芜迎马动清江春涨拍堤平。中酒满身强健未恨飘零过此生。

注:这首诗作于陆游50岁左右,当时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陆游在他幕下任参议官,住在成都,身居闲职。

(1)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怎样的自然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

(2)如何理解尾联中的未恨的情感?请加以分析。(4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