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死了的与活着的

风杨子

月亮在夜半时分便悄悄的隐到了云里。十一月的风雄雄的吹,将道路上的槐叶簌簌的掠飞,一阵一阵。突然就惊得老树上的乌鸦呀呀地叫。

这条公路旁也列着一排矮而窄小的土窑洞,土窑洞的最东端,那一孔深深地向里凹着。外面用了一层不甚整齐的石块砌着,用碎石板搭了稍显突出的窑檐。向外,两边突出的山梁,横七竖八地爬着些枯黄的苔藓。左边梁前有一平台,上面植了一棵杨槐,只有三四根小指头样的枝,叶亦落了。右边梁前乱糟糟地堆放着些柴禾……老处忧就一个人在这里住着。

日头刚出。一个穿着灰蓝卡布衣的老头,满身油污,脸上沾满了灰尘,显得格外的明显的脏,背上搭着一个过臀的大塑料袋子,在一个又一个的垃圾坑、垃圾桶旁转悠着,搜索着——这便是老处忧了。他在专注地寻找着宝物——可以回收变卖的东西!他一天至少也要在街上回巡两趟。学校是老处忧的好去处,有时也会有丰富的收获——开开荤!正赶上学生吃饭,学生的剩馒头剩菜,老处忧尽收到了自己的方便小袋中。蹲在墙角就开始享受自己的美味佳肴了,有时还有多余的打包回家!

夜朦朦的黑,老处忧才托着鼓胀的或是腌扁的袋子,左摇右摆地迈着深重的步履回来。如果这一天出外丰获或老处忧累了,也就不吃了,偶尔也吃点,老处忧便伴了面糊糊或是将白、黄、黑各色的馒头对了热水,有时也有些佐料——一些菜叶子,或是拣来的葱,烂韭菜的,更丰富时还会出现点荤的……这老处忧又有点坏毛病,不时地便要要喝上两口——但这都是在老伴走后。夜深了,老处忧就醺醺地睡了。

但,老处忧有时并不睡香,偶尔他就要做梦。梦中,三个儿子儿媳都或举着肉菜泡饭,或举着各样的衣服,一个个争着拥向自己;自己的女儿也是捶背洗脚;孙子,孙女不时地围过来,蹦蹦跳跳地和自己开心的玩。却是梦突然醒了,老处忧望着黑漆漆的四壁,再摸摸身上的被子,身下的褥。老处忧把头向一处偏偏,然后深深地将头埋进了被子中……

昨天老处忧背着拣到的废品向回走。忽然后面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叫声,爷爷。老处忧惊喜了,他知道又见到自己可爱的小孙女。

哎,是小甜甜呀,我的好孙女。来爷爷抱……”老处忧刚准备放下废品抱抱孙女,看见大媳妇来了,又将手缩了回去,爷爷脏,不能抱你,你妈妈来了。

甜甜,我们走!甜甜的妈妈厉声叫道。

妈妈,是爷爷呀,我们让爷爷和我们一起回去吃饺子吧!

甜甜。甜甜的妈妈提高嗓门,走,再闹小心我打你。然后,甜甜妈就拉甜甜走,并指着老处忧,你个偏心的老头,受着,活该你受着

老处忧急急忙忙地从兜里掏出二十元钱来,来甜甜,拿着买糖吃。快走吧,不然妈妈又要骂你了。甜甜卷卷嘴走了。老处忧伸着脖子,踮着脚尖,张望着,远送着甜甜离开。老处忧好想叫一声甜甜,然而,老处忧埋下头,一脚深一脚浅地离开了……

怪了!这日头已上中天,将老处忧的窗户照到通明,按理说老处忧早该出门了,到这时却不见了动静。邻舍的廉老汉也感觉怪,想唤醒他。廉老汉,姓石名廉,是个好老汉,与老伴时常地帮老处忧送饭洗衣。廉老汉还不时地陪着老处忧喝上两口,给老处忧解解闷。

廉老汉走近老处忧门前,啪啪啪地拍了几下,叫着:

老处忧,老处忧,快起来吃饭了…”

廉老汉叫了几遍,连续啪啪地在门上敲,但始终没一丝动静。廉老汉心下思量:呀!这老汉该不会有事,已经……”思量着,廉老汉全身一抖,颜色煞白,又是一阵寒颤,将身就要瘫软了。

廉老汉努力挺了挺。赶快去找了另几个老人和几个中年人又来到了老处忧门前。打开了门,所有人都惊愕了,亦悲伤……

老处忧静静地躺着,眼睛比平时深深地向内蹋陷,嘴巴也凹得像陷落的山谷,手背上的骨头突出,外面紧缩着一张皮。老处忧平直地躺着,已几近发青到黄。几堆分好了类尚未卖出的废品——在内窗下垒了老高。

忽然间廉老汉发现,老处忧的左眼中竟带着一珠泪。

廉老汉通知了老处忧的儿女。

先是老处忧的二儿子一家,刚下车,二儿媳便嚎啕大哭:

我的老爹呀,你怎么就这样走了,留下我这小家子……你说,你又咋舍得你可爱的孙子……”

接着,大媳妇来了,女儿来了。老大的媳妇拉着脸,悲冷得很。老大亦像老二一样,只是低垂着头。老处忧家的女儿又是像老二家媳妇,哭到震天动地。瘫软在老处忧身旁:

爹爹呀,你怎么就去了呢?留下女儿要怎样活,你在世我不能服侍,你就走了,要我怎样活,怎样活呀?

老处忧静静地躺着,却被女儿摇来摇去。那深陷下去的眼中的那珠泪,谁也再没有发现过。但廉老汉却是知道的,他愤愤不平,气得脸胀红,直要骂这些不孝得子孙……

唢呐将一曲《父亲》高高扬起,击穿天空,传得更远,更远……

灵柩设在老大家的新的窑洞前。老处忧已经静静的躺在了棺内,棺盖用胶紧紧的密封着,又用大钉子钉着。

灵堂外一群孝子披麻戴孝。

行孝礼了,孝子们刚要进行跪拜。突然一阵风过,猛烈地就将引魂幡拦腰截断………

(选自风杨子小说,有删节)
1.阅读全文,分析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4分)
2.小说开头两段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6分)
3.请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6分)

1)老处忧把头向一处偏偏,然后深深地将头埋进了被子中。

2)行孝礼了,孝子们刚要进行跪拜。突然一阵风过,猛烈地就将引魂幡拦腰截断。
4.小说的标题是死了的与活着的,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角度探究其深刻意蕴。(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背绳墨以追曲兮,             。(屈原《离骚》)

怒而飞,             。(庄子《逍遥游》)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8分)

晓行

[]张问陶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2.本诗是怎样以晓行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杨善,字思敬,大兴人。十四年八月扈驾北征。及土木,师溃,善间行得脱。也先将入寇,改左副都御史,与都督王通提督京城守备。寇退,进右都御史,视鸿胪如故。景泰元年,廷臣朝正毕,循故事,相贺于朝房。善独流涕曰:上皇在何所,而我曹自相贺乎!众愧,为之止。是年夏,也先使至,廷议简四人为正副使,与偕行。景帝命善及侍郎赵荣为使,赍金银书币往。

明日谒也先,亦大有所遗,也先亦喜。善因诘之曰:太上皇帝朝,太师遣贡使必三千人,岁必再赉,金币载途,乃背盟见攻,何也?也先曰:奈何削我马价,予帛多剪裂,前后使人往多不归,又减岁赐?善曰:非削也,太师马岁增,价难继而不忍拒,故微损之。太师自度,价比前孰多也?帛剪裂者,通事为之,事露,诛矣。即太师贡马有劣弱,貂或敝,亦岂太师意耶?且使者多至三四千人,有为盗或犯他法,归恐得罪,故自亡耳,留若奚为?贡使受宴赐,上名或浮其人数,朝廷核实而予之。所减乃虚数,有其人者,固不减也。也先屡称善。善复曰:太师再攻我,屠戮数十万,太师部曲死伤亦不少矣。上天好生,太师好杀,故数有雷警。今还上皇,和好如故,中国金币日至,两国俱乐,不亦美乎?也先曰:敕书何以无奉迎语?善曰:此欲成太师令名,使自为之。若载之敕书,是太师迫于朝命,非太师诚心也也先大喜。其平章昂克问善:何不以重宝来购?善曰:若赍货来,人谓太师图利。今不尔,乃见太师仁义,为好男子,垂史策,颂杨万世。也先笑称善。知院伯毅帖木耳劝也先留使臣,而遣使要上皇复位。也先惧失信,不可,竟许善奉上皇还。时举朝竞奇善功,而景帝以非初遣旨,薄其赏。家京师,治第郭外。园多善果,岁时馈公卿戚里中贵,无不得其欢心。

(节选自《明史·杨善传》)

少补北平诸生.不甚通经术,而性沉敏,能为人策事。善始事中贵人振,后更事中贵人吉祥等,而与石亨比。会景帝病,善伺知亨、吉祥有迎太上皇谋,遂与之合,而发南宫锢。太上皇即位,论善功,封兴济伯。善虽负才辨,以巧取功名,而憸忮多岸谷。其为序班,坐事下狱。庶吉士章朴亦坐事下狱,与相狎,言家有万孝孺集。时方穷治孝孺党。善从借观而密奏之,上遂诛朴,而复善官。   

(节选自王世贞《杨善传》)

[]上皇:指明英宗。憸忮(xiān zhì):奸邪嫉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也先将入寇寇:入侵

B.廷议简四人为正副使简:选拔

C此欲成太师令名令:美好

D而与石亨比比:并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背盟见攻,何也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朝廷核实而予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今不尔,乃见太师仁义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何不以重宝来购王好战,请以战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善不是很精通经学,但性格深沉敏锐,年轻时就能为人谋划事情,后周旋于士大夫与宦官之间左右逢源。

B.杨善出使瓦剌,在与也先交锋时,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最终得以奉迎英宗回国,完成了皇帝交给他的任务。

C.在政治立场上,杨善拥护英宗,与石亨、曹吉祥等人合谋,推翻景帝,使英宗复辟,杨善也因有功而被封赏。

D.杨善虽然富有辩才,但他密告章朴家藏方孝孺文集,致使章朴被杀,自己却复官。从中可以看出其为人阴险。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十四年八月扈驾北征。及土木,师溃,善间行得脱。(3分)

2)非削也,太师马岁增,价难继而不忍拒,故微损之。(4分)

3)若载之敕书,是太师迫于朝命,非太师诚心也。(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地域形象与中国古代边疆的经略

边疆地域形象与早期疆域观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疆域观最初是以华夏中心观夷夏观为基础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考究中国古代的疆域观,不难发现,虽然统治者宣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将海内视为自己当然的统治疆域。其实,统治者在对待疆域方面,既有内外之别,也有远近之分

所谓的内外之别,就是将华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严格区分来开。常以九州范围作为区分内外的标准。最初的内外之分,含有强烈的防范周边少数民族的意识,并逐渐形成了内诸夏,以外夷狄”②的基本准则。

受此影响,中原王朝统治者对华夏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多称为异域绝域殊域殊方等,以作为区分内外的地理标识。如《周书》设有《异域传》一目,观其所指之异域,既有高丽、百济等邻国,也有今我国境内的突厥、吐谷浑、高昌、鄯善等部族。

④“远近之分主要区分的是从统治中心到边疆的空间距离。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之际即有一种将全国王畿以外的土地进行分等的九服制度。对于九服的划分,古人或认为是以远近作为收赋的依据,或认为是用于区分华夏与夷狄。其后在《禹贡》中,也记载了一种五服制度,以王都为中心,以里的距离作为划分标准,依次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虽然九服制也好,五服制也好,都只是时人的一种设想而已,并没有真正实行过,但其观念却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边疆的地域形象,既有客观事实的描述,也有较多的主观想象,甚至故意歪曲的内容。由于农耕文化视域下的传统边疆观,不仅将夷狄排斥在中国之外而且固执地视夷狄分布的边疆区域为化外之地,对夷狄居住的边疆地区进行集体有意识的贬低,经过长期反复的渲染,边疆地区生活穷苦、环境恶劣、人民野蛮的形象深入人心,从而对边疆经略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首先,经略边疆需要大量人才,但内地士子与官僚多不愿意前往,无疑会影响边疆的经略。以华南边疆广西以例。宋代,广西去朝廷远,士夫难以一一到部,官僚统治机构中多有缺额。其次,边疆的地域形象还深刻地影响到边疆地区重要性的认识,是王朝边界变迁的重要因素。在一些统治者眼里,边疆地区乃穷山恶水,属无用之地。汉武帝经略西域,开展大规模屯田,其后民力屈,财用竭,面临严重危机,不得已而罢轮台屯田,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后来西汉放弃了对海南岛,也是基于同样的认识。

中国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各地风俗各异,经济文化发展十分不平衡。由于历史与自然条件的原因,边疆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内地,是客观事实,亦不必讳言。经略边疆,首先是要发展边疆,才能守边固土。历朝有远见的统治者为经略边疆,付出过巨大努力,但多收效于一时。尽管个中原因十分复杂,但缘于心理偏见形成的边疆地域形象的影响,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方面。人们以边疆为穷途劣地,视边疆为畏途,边疆的发展缓慢。时下建设边疆,不仅要大力发展边疆的经济文化事业,更要培植正确、健康的边蹕观,纠正原有的地域偏见,修正人们心目中的边疆形象。显然,这需要各方为此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摘自《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3期)
1.下列关于边疆地域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边疆的地域形象与早期疆域观密切相关,内外之别”“远近之分的观念是影响边疆地域形象塑造的因索。

B.边疆地域形象虽有主观想象、故意歪曲、有意贬低的成分,但客观事实的描述对经略边疆的消极影响更大。

C.源干心理偏见形成的古代边疆地域形象,严重影响了有远见的统治者对边疆的经略,其努力大多收效于一时。

D.时下我们需要努力培植正确、健康的边疆观,纠正地域偏见,修正边疆形象,推动边疆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段先指出边疆地域形象和早期疆域观的关系,然后简析了中国古代疆域观,最后说明统治者对待疆域有内外之别远近之分

B②③④逐层深入,引用历史资料,分别阐释了内外之别远近之分的含意,指出这两种观念对边疆地域形象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C段分析了边疆地域形象中负面内容产生的原困,段承接上文,从两个方面说明它对经略边疆产生的消极作用,并列举历史事实证明。

D段首先指出边疆落后于内地的事实,然后概括了边疆形象对经略边疆的影响,最后呼吁我们要为修正人们心目中的边疆形象作出努力。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统治者以九州范围为标准,以内诸夏,以外夷狄为准则,区分华夏与周边少数民族,养成了强烈的防范周边少数民族的意识。

B.对于商周之际实行的九服制度和《禹贡》中记载的五服制度,古人或认为是以远近作为收赋的依据,或认为是用于区分华夏与夷狄

C.中原统治者多从农耕文化的视角审视边疆,将夷秋排斥在中国之外,视其分布区域为化外之地,体现了农耕文化的优越感。

D.在古代统治者眼里,边疆地区生活穷苦、环境恶劣、人民野,属无用之地,在面临危机时就弃守疆土,造成王朝边界的变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个小蚂蚁正在地下爬,有人在它的四周倒了一圈洗衣粉。洗衣粉有着强烈的气味,小蚂蚁每每爬到洗衣粉边上不知什么原因就退了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小蚂蚁累得不能动弹了,还是未爬出那圈洗衣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2010~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一览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命题特点。要求:答出三个特点;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少于50字。(6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艺复兴是一个文化奇迹,在那些年代,       ,还有我们伟大的伽利略等物理学家,还有弗兰西斯·培根等哲学家。伽利略开创了实验验证真理的先河,而培根子则是宣扬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人。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除,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为他就像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一样,创立一派学说并广收信徒。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于是,    ,人们就不断用实验物理的方法去探究新的知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长期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以及科学的估价体系,收藏市场监管滞后,参与收藏的人员滥竽充数,欺诈之事时有发生。

    B.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C.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束的时候,我这个微乎其微的志愿者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接见,倍感荣幸,也备受鼓舞。

    D.如果批评家只在意少数人的看法,不关心普通读者的感受,认为只要让圈里人满意就功德圆满了,批评的路会越走越窄。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枢扭    锋镝    威慑力    博闻强识    毛骨悚然

    B.履新    邦交    雨夹雪    运筹帷幄    不落言荃

    C.绵密    彪炳    糊涂帐    戛然而止    弊绝风清

    D.标杆    文身    辩证法    吃里扒外    枉费心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寂寞高手

    一个人在一个城里活着,能够看到几个隐藏民间的寂寞高手,是福气,也是运气。

    老鲁在这个城市,摆一个水果摊就养活了全家老少,儿子还是研究生毕业。这让我觉得,一个人一辈子活下去,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平时,像老鲁这样的人,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你根本不会发现他这人有啥不平凡的地方,更不知道他有绝技在身。其实,老鲁也没啥绝技,我说他是高手,就是通常说的口技。正月里的一天,老鲁邀我上山,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开始模仿马叫,马在奔跑、受惊、疲惫时的不同叫声,简直惟妙惟肖,让我叫绝。老鲁还会模仿黑熊、狗、鸡鸭、鸟雀等动物禽类的声音。我问老鲁,你为啥不去《星光大道》表演,老鲁嘿嘿一笑说,没啥意思没啥意思,我也就是找个乐。自从我知道老鲁有这手绝活儿后,我家的水果,差不多都是在他那个水果摊上买,我算是以实际行动给寂寞高手的一种支持。有时在他的水果摊边,他对我嘀咕说,你要听喜鹊叫,晚上来小区那个公园里找我。

    老柏是一个诗人,早年,他大量的诗歌像蘑菇云一样腾起。但过了六十岁,他已惜墨如金,一般一年也就能写出十多首诗歌。但他那些简洁的句子,都是在大水烈火里滚煮过,是老神仙的自言自语。每个句子,都能打开人的胸腔。你看有一年坐火车回东北过年,他这样写道:一列列车,又是一列列车,一年总是盼望这最后几天,石头,睁开了眼睛……故乡啊,谁谁就要回来了,山山岭岭都在准备,我的内心有多少穿不完的隧道,列车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一个梦被运到更远的梦中。还有某年秋天黄昏,他一个人在巫峡,秋风呼号中,满山红叶如霞,他在诗里这样诉说,黄昏时那热烈的峡谷,像一个被布置了的巨大洞房……②我看见平时的老柏,大多是紧闭嘴唇,有时刚一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了,让你感觉是早期无声黑白电影里的一个人物。不管怎样说诗人当下处于尴尬处境,但我想最起码的一点就是,人类的大多梦想传承、精神遗产,差不多都被诗人在诗歌里说到了,流传下来了。就凭这一点,我说诗人在这个时代里是寂寞高手,也不足为奇了。

    老朱,我在城里认识的一个能在米粒上刻字的人。他用一把小钳子夹住一粒大米,用一支缝衣针大小的特制刻字笔雕刻着,几分钟后字就刻在了米粒上,当然,要用放大镜看。老朱是十多年前练就这个绝活的,有年夏天他去乡下,看见一个老农匍匐在经历了风雹的稻田里伤心抽泣,让他明白了一粒米的艰辛。回来后,他就练起这门绝活,后来,他在一粒米上刻下了五个字:粒粒皆辛苦。但老朱从没把这门绝活拿去挣钱,他对我说,在米粒上刻字可以养心。我曾经想找他学学,但我刚把一粒米接过来,就把米掉在了地上,满地找也没找见,老朱摆摆手逗我说,算了算了,你还是去写点豆腐块文章,发表了买几块豆腐。

    在城里,还有我认识的在墙边倒立悬空半小时的刘三、纺棉花的吴大爷、做传统老秤的张胡子、在屋顶上顶一锅盖唱京剧的宋二宝……他们,都是城里寂寞的高手。

    我偶尔与这样的寂寞高手相处,感觉自己冷清的日子,也涌动着热烈的人间烟火。
1.谈谈文中老鲁、老柏、老朱等几位寂寞高手共同的形象特点。(4分)
2.(1)解释文中画线部分的含义。(3分)(2)赏析文中画线部分,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分)
3.(1)本文的文题为寂寞高手,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文中的高手是寂寞的。(3分)(2)说说倒数第二自然段略写部分的作用。(3分)
4.作者在结尾说,与寂寞高手相处,感觉自己冷清的日子,也涌动着热烈的人间烟火。请探究这里的热烈的人间烟火的应有之义。(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使负栋之柱,(1)            ;(2)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3)        ;(4)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5)___        ;管弦呕哑,(6)        (杜牧《阿房宫赋》) 乙:(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不思其反。    《诗经·氓》)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3)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4)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5)纵一苇之所如,____;    (苏轼《赤壁赋》)

   (6)    ,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注]参辰:星宿名。参(shēn)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此出彼息,不能并见;白天

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1.上面两首诗词,虽时间相距较远,却是同主题的姊妹篇。你认为最能表达两者共同主题的(情感)的一句是:           。(3分)
2.请分析这两首诗词共同的表达技巧。(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贤之,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岁余,东海大治。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虫分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虫分不为礼。然黯见虫分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日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上曰: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日: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上方向儒术,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卫青既益尊,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黯见蚧未尝拜,常之    揖:拱手作揖

    B.使人其奏             可:许可

    C.黯质责汤于上前       数:多次

    D.黯小法,会赦免官     坐:因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陛下内多欲外施仁义    侣鱼虾友麇鹿

    B.公卿皆黯惧           击破沛公军

    C.甚矣,汲黯戆也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D.见敬礼如此           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汲黯家世渊远,世为卿大夫,后来凭借父亲的任命,在孝景帝时担任了太子洗马的官职,以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B.汲黯为人倨傲,不讲礼仪,特别难以容忍别人的虚伪和奸诈,即使面对丞相甚至皇帝,他都会分庭抗礼、据理力争。

    C.汲黯不屈从权贵,为官有政绩,因此被人嫉恨、陷害,只有皇帝不说他的坏话,并认为他近于古时的社稷之臣

    D.大将军卫青非常赏识汲黯秉正忠直、不拘礼数的品德与个性,他礼遇汲黯的规格超过了自己平生所结交的任何人。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群臣或数黯,黯日: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5分)

  (2)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欣赏活动是对艺术家所已创造出来的形象的一种再创造。同时也是对艺术家在作品中所已评价的生活的一种再评价。只有经过再评价,欣赏者才能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所蕴藏的社会意义作出自己的结论,从中受到教育。艺术家的主观评价是结合他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客观生活所作的评价,而欣赏者的再评价则是结合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对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加以重新认识的结果。对艺术形象来说,这种评价是直接的,可是对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实际来说,这种评价是间接的。尽管它是间接的,归根到底仍然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认识和判断。这种评价,可能和作者的对客观生活的评价完全一致,也可能高于作者或低于作者的评价;可能违反作者正确的评价,也可能在欣赏者自己的头脑中纠正作者错误的评价。不论结果多么复杂,这种再评价都将成为欣赏者接受不接受作品思想内容的必经过程。……

    欣赏活动中的共鸣是指在再创造和再评价的基础上,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的作者思想感情达到了基本一致,甚至契合无间,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发生了思想感情的交流。共鸣需要以一定相网或相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经验为基础,否则就不可能发生共鸣。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与欣赏者的思想感情相一致或相接近,必须有其现实的依据和基础。一般地说,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必须具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阶级立场、政治倾向性、社会理想、生活经历,即使是不同阶级,思想不尽相同的两者之间,在某些生活方面或某一问题上,也有相一致或接近的地方,否则就无法彼此理解,更谈不上对之发生共鸣了。艺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对生活的反映和评价,为欣赏者所接受并引起相当的思想感情(共鸣)。在同时代同阶级的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表现的最为明显。

    但是,在某些特殊历史条件下,共鸣范围又可以包括到不同时代的作品与读者之间。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特别是古代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为现代人所欣赏,并可能对它发生共鸣,一方面与古代优秀艺术作品的进步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能动性有关。社会生活是历史的发展,现代人不但可能理解古代人的作品,并且由于历史的联系,在某些问题上,思想感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通;但是,另一方面,作为阶级的人的思想感情总是受他一定时代的支配,不同时代阶级的人至少在思想上就有一定距离。因此古代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为后来的不同时代的欣赏者所喜爱,引起一定程度的共鸣,并不等于后来的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古代人完全一致。例如,现代人对《离骚》的理解,决不会等同于司马迁《史记》中对它的理解。不同时代和不同阶级的欣赏者,不能不是从自己所处特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各种条件出发,根据自己所处时代和阶级的思想感情去理解古代作品,接受其某些思想因素。由于古代优秀作家的世界观往往既有进步方面,又有落后一面,所以古代作品总是精华和糟粕并存,现代人也往往只能与其作品的某一方面发生共鸣。而且所谓共鸣,本身就包含有一定的矛盾:不同阶级的欣赏者对同一作品所发生的共鸣,也就具有不尽相同的具体内容。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同一作品发生共鸣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我们必须历史地、具体地分析发生共鸣的原因和共鸣的内容。既要反对对共鸣作超阶级、超时代的错误解释,也要反对对共鸣作简单化的庸俗社会学的错误解释。
1.与共鸣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共鸣是欣赏者与作品的作者之间发生了思想感情的交流。

    B.共鸣要以一定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经验作为基础。

    C.共鸣现象表现在同时代同阶级的作家作品与鉴赏者之间。

    D.对共鸣发生的原因和共鸣的内容要历史地、具体地分析。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从欣赏活动中的再创造、再评价人手,论述了欣赏者的再创造在欣赏活动中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社会意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先阐释共鸣现象,然后说明共鸣发生的基础,最后强调在相同时代相同阶级的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共鸣表现得最为突出。

C.第三段先点明现代人可能对古代优秀的文艺作品发生共鸣,再论述其原因,后指出发生共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D.全文用并列方式阐述再创造、再评价在欣赏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在此基础上的共鸣现象应该分清的有关问题,强调对共鸣不能作错误解释。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欣赏者的认识能力高于或低于作者等原因,对作品的再评价就可能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不一致,当然也有可能完全一致。

B.欣赏者也会与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作家创作的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发生一定程度的共鸣。

C.艺术作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成功的艺术形象,这是欣赏者发生共鸣的现实依据和基础,从而就具备了艺术的教育功能。

D.不同阶级的欣赏者从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感情jLH发去理解古代作品,并且可能与作品的进步或落后方面发生共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同为竹子出身的筷子遇上了笛子,有些不解地问:为何在人们眼中你比我高贵?笛子吹起了和悦的乐曲,似在教导筷子,又似在宽慰筷子。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根据图示,用文字表述基本流程(环节)

../../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943828666/QQ/WinTemp/RichOle/IK)U%7dO)0BB96%5dH_N6B9R%5b)V.png

表述如下:

登陆第三军医大学网站,选择预约挂号栏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于就诊当天到西南医院预约挂号诊台取号或者退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小鸟离巢

琦君(台湾)

邻居房子的侧面木板墙,正对着我餐室的窗户。木板墙上有个小小的洞,每年春天以后,总有好多只麻雀飞来,从那洞里进进出出、叽叽喳喳的,似商量又似争吵,显然它们是在木板墙的夹缝中做窝。想来那里面的天地一定相当开阔,筑巢其中,倒是风雨不动安如山呢。

屋主人经过墙外的走道,从不抬头望一眼,对于鸟儿们的聒噪,也充耳不闻。坐在餐室里的我,却是常常望得出神,对邻居的有凤来仪,甚是羡慕。也盼望有鸟儿能来我窗外的香柏树上做窝孵小鸟,让我沾点喜气。

盼望竟然没有落空。有一天,一对肚子呈金黄色的漂亮鸟儿,飞来停在我窗外在栏杆上,软语商量了好半天,看中了那株香柏树,就在上面筑起巢来,我真是大喜过望。香柏树离窗子不到五英尺,它的枝桠是一层一层有规则地向上生长的。这对鸟夫妻,聪明地选择了最最隐秘、不高不低的第二层,藏密的浓荫覆盖,道路上来往的车辆行人,不会打扰到它们。真正可以说是良禽择木而栖。

我只要有空,就坐在窗前看它们工作。母鸟时常停在栏杆上休息,大部分是公鸟任重道远地,不知从哪儿衔来像藤蔓似的长草,在两个枝桠之间,纵横编织,很快地就把一个窝筑好了。看那窝的细密精致,真是巧夺天工。我第一次亲眼看鸟儿衔枝筑巢,以至吉屋落成,内心那一份喜悦,无可名状。同时也体会到童年时代,双亲晓谕我们,不可破坏鸟巢的深意

一对鸟夫妻,飞来时总在栏杆上停留下来,观察四周,侧耳倾听一番,然后飞到窝里休息片刻,又从另一面的树荫下飞出去。进出的方向有定,一丝不乱。它们对于自己辛苦经营的房屋,似颇踌躇满志。对我这个守着窗儿,与它们相看两不厌的人,也颇表欢迎。

有一天,看见母鸟从窝里出来,停在栏杆上东张西望,我一看巢里已经有三枚小小的蛋,碧绿如翡翠。原来公鸟急急筑窝,是为了妻子即将生产。它一会儿飞回来,衔了一条虫喂给爱妻,给她产后进补,其体贴负责,令人感动。

从此以后,母鸟大部分时间都在窝里孵蛋。公鸟偶然飞回来,站在窝边,母鸟立刻就飞走,大概是出去舒畅一下筋骨吧!

如是者约莫半个月(可惜我没有记录时间),三只小鸟孵出来了。

我看见三个大头,摇摇晃晃的,伸着细长的脖子,闭着眼睛,黄黄的嘴巴张得像三个漏斗一般,等待父母喂它们,真正是嗷嗷待哺的黄口小儿。它们吃饱了就挤在一堆睡觉,一听父母羽翼在空中振动的声音,自远而近,三张嘴巴就马上张得大大的,等待美味落入口中。轻风吹来,它们头上纤细的绒毛,微微飘动,煞是可爱。令人惊叹的是父母亲喂三个儿女,都非常平均。食物的分量,也是逐渐增加的。起初是细细小小的一条条小虫,渐渐地衔来较大的不知是什么山珍海味,反正小雏吃得愈来愈壮健了。

如遇天气一有变化,母鸟就立刻飞回蹲在窝中,张开翅膀覆盖小鸟。

这一段辛苦的哺喂抚育过程,我在窗前看得清清楚楚,正和电视荧光幕上的特写镜头,一般无二。

小雏渐渐长大了,头上白白纤细的胎毛逐渐脱去,浑身羽毛丰满起来。母鸟不在时,它们争着站起来,张开小小的翅膀,拍拍身子,或是你踩我、我踩你,彼此顽皮地对啄着。看来,巢已经显得太小了,母亲回来时,就站在边上爱怜地看着儿女,不时啄啄它们的头,梳理一下它们的羽毛。此时,公鸟的喂食,愈来愈勤,因为孩子们的食量增加了。有趣的是公鸟一到与母鸟打个照面,母鸟就马上飞走,它们的合作劳逸均匀,看来自有默契。

一只比较强壮的小鸟,忽然跳出窝来,站在窝边的树枝上,有点摇摇晃晃。另外两个较胆小的弟妹撑起脖子愣愣地望着哥哥。这时,母亲回来了,向它头上一啄,它马上跳回窝里。不听话,挨骂了。

可是儿女们长大了,究竟是留不住的,尽管父母亲轮流地继续喂它们、守着它们,它们却时时刻刻地振翅欲飞。这一天,我真是茶饭无心,一刻也不愿离开窗口,心情却十分沉重。因为才半天时间,三只小鸟都先后跳出窝,停在旁边大树的枝叶浓密之处了。我费了好多时间才发现它们。它们定定地站着,似在观察周围的环境,对自己出生长大的窝却似一无留恋。母鸟停在栏杆上,喉中发出咕咕咕的声音,是对离巢儿女的反复叮咛吧!它一定是说:今后海阔天空,父母手足都不再相逢,不再相认,一切都要你自己小心啊!我自恨没有公冶长的本领,能通鸟语。但骨肉分离的悲苦,凡是动物,何能有异呢?

才转瞬间,三只小鸟都倏然而逝,飞得无影无踪了。我亦怅然如有所失。抬头看它们的父母,正双双停在对面屋脊上。是在目送高飞远走,不复返顾的儿女呢?还是在俯望空空的旧巢,夫妻相互慰藉呢?

从此它们没有再回来,窗外一月多来欣欣向荣的热闹,顿归寂静。而我呢?眼看它们辛苦筑巢孵蛋、辛苦抚育儿女长大,终至离巢而去。心中的怅惘,有如亲身经历了一场人世的离合悲欢。

一阵风雨,空巢终被吹落在泥土里。外子怜惜地把它捡进来,收在一个纸匣里,叹息地说:留作纪念吧!
1.文中划线句子同时也体会到童年时代,双亲晓谕我们,不可破坏鸟巢的深意,其中的深意指什么?(2分)
2.文章开头两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用意?请加以概括。(5分)
3.文中这对鸟夫妻有哪些表现令人感动?请结合全文加以梳理。(6分)
4.文章以小鸟离巢为题,但大半篇幅写筑巢和养育的过程,是否欠妥?请说说您的理解。(4分)
5.龙应台在《目送》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请结合本文的内容,并站在子女的角度,谈谈您的理解或感悟。(7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蔺相如望见廉颇”“引车避匿的根本原因是              。(《廉颇蔺相如列传》)

2                               一句将字形象化,把彼此眷恋之情、离别之恨、无可奈何之心表现得神情逼真,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雨霖铃》)

3)黄庭坚在《东坡先生真赞》里写道: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表达心境的句子是                   

4)写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战败张皇南逃的句子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龙潭夜坐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请简要分析尾联这句话的意思,并说说此句与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表达出来的人生遭际与人生态度有何异同。(5分)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

子思

苏轼

昔者夫子之文章,非有意于为文,是以未尝立论也。所可得而言者,唯其归于至当,斯以为圣人而已矣。

夫子之道,可而不可知,可言而不可议。此其不争为区区之论,以开是非之端,是以独得不废,以与天下后世为仁义礼乐之主。夫子既没,诸子之欲为书以传于后世者,其意皆存乎为文,汲汲乎惟恐其汩没而莫吾知也,是故皆喜立论。论立而争起。自孟子之后,至于荀卿、扬雄,皆为相攻之说,其余不足数者纷纭于天下。

嗟夫!夫子之道,不幸而有老聃、庄周、杨朱、墨翟、田骈、慎到、申不害、韩非之徒,各持其私说以攻乎其外,天下方将惑之,而未知其所适从。奈何其弟子门人,又内自相攻而不决。千载之后,学者愈众,而夫子之道益晦而不明者,由此之故欤?

昔三子之争,起于孟子。孟子曰:人之性善。是以荀子曰:人之性恶。而扬子又曰:人之性,善恶混。孟子既已据其善,是故荀子不得不出于恶。人之性有善恶而已,二子既已据之,是以扬子亦不得不出于善恶混也。为论不求其精,而务以为异于人,则纷纷之说,未可以知其所止。

且夫夫子未尝言性也,盖亦尝言之矣,而未有必然之论也。孟子之所谓性善者,皆出于其师子思之书。子思之书,皆圣人之言笃论,孟子得之而不善用之,能言其道而不知其所以为言之名。举天下之大,而必之以性善之论,昭昭乎自以为的于天下,使天下之过者,莫不欲援弓射之。故夫二子之为异论者,皆孟子之过也。

若夫子思之论则不然,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圣人之道,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是以天下无不可学,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是以学者不知其所穷。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此不亦孟子之所以为性善之论欤!子思论圣人之道出于天下之所能行,而孟子论天下之人皆可以行圣人之道。此无以异者。而子思取必于圣人之道,孟子取必于天下之人。故夫后世之异议皆出于孟子。而子思之论,天下同而莫或非焉。然后知子思之善为论也。

[] 子思:名孔伋,孔子嫡孙,受教于孔子的学生曾参。夫子:指孔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之道,可而不可知    由:照着去做

B为相攻之说            务:致力。

C皆圣人之言笃论          微:轻微。

D.天下同而莫或非焉        是:认同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

B.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

C.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

D.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夫子之道独得不废,以与天下后世为仁义礼乐之主,可见其对孔子推崇备至。

B.苏轼认为诸子为名,喜立新论,造成文坛争论混乱的局面,可见他对所谓异端思想持批判态度。

C.子思认为圣人的学说即使愚钝的男女都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践行的,而深奥的地方,圣人也未能完全领会,也不能完全做到。

D.作者将子思、孟子两人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子思比孟子更善于立论的结论,思路清晰,论述严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4分)

2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3分)

3汲汲乎惟恐其汩没而莫吾知也,是故皆喜立论。(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

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市。告其少子往视之。朱公长男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欲自杀。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廉直闻于国。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庄生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后复归,勿动。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楚王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有删改。)

【注释】朱公:陶朱公,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三钱:这里指钱库。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公长男请欲行             固:坚决地

B.庄生家                  负:背靠着

C.令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论:定罪、判罪

D.寡人虽不                 德:道德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B.然廉直闻于国               十五城请易壁

C.每王赦,常封三钱之府      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自入室取金                 知我不降明
3.下列句子全都能直接表现陶朱公长子奋其私智而最终导致事败的一项是

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欲自杀。

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

吾固知必杀其弟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公嘱咐长子送千金任凭庄生处置,千万不要与庄生发生争执,是因为他知道庄生心胸狭隘,睚眦必报。

B.庄生虽然家贫,却廉洁正直,他收下朱公长子送的黄金,并非贪财,只是想表示自己的诚信,等事成之后再还给朱公。

C.朱公长子认为楚王行大赦,弟弟本来就可免罪释放,与庄生没什么关系,不必白白浪费千金之资。

D.朱公当初之所以要派小儿子而不是大儿子前往营救二儿子,是因为他对两个儿子非常了解,正所谓知子莫若父

 

以下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代科技极大地增强了现代人向外看世界的能力

教育本来是帮助人认识自己的活动,但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已有上百年历史,它也在推着人远离自己。

人有向外看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有向内看认识自我的需要

同时,现代人向内看自己的能力却在萎缩,我们差不多已经变成了自己的陌生人

教育是否还能照亮现代人回到自身之路,取决于教育能否进行驱动力调整和型态的转变。

相对而言,认识世界易,把握自我难

A③⑥①④②⑤         B⑥③①④②⑤

C③⑥②⑤①④         D⑥③②⑤①④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64,经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前方指挥部会议决定下,对沉船实施扶正救助打捞方案。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基因引发严重精神病解释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恐惧症及各种癖好为什么会成为家族性疾病以及双胞胎患同类精神病比例偏高。

D.在社会信任度高的国家,要证明你妈是你妈只需文化上的简单证明就行;但在信任度不高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到亲子鉴定的地步。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_______

按照康德的理论,道德品质和钱,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不过康德说的是在思想上、原则上,而在实际上却仍是_______的。

新华社消息,乔石遗体今天火化,天安门等地下半旗_______

A.无可厚非   息息相关   志哀

B.无可厚非   休戚相关   致哀

C.无可非议   息息相关   志哀

D.无可非议   休戚相关   致哀

 

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饿殍   狼奔豕突   yú)死     qiáo)首以待

B.气概   作壁上观   guǎng  wàn)摸瓜

C.销假   蜚声世界   nuò)大    gēn)冷炙

D.松弛   凭心而论   bǐng)弃   功名未su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著名作家麦家说人生必须配备的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下面是某中学暑期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构思框架示意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5分)

  房屋当然是建筑,但纪念柱、方尖碑、巨石圈栏等等,也都是建筑。通常,建筑具有 。对于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如一般的居住建筑、生产建筑、医疗建筑等 ,如典礼性、宗教性、纪念性建筑;有的则两者相伯仲,既有实用性,又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如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建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低调:我不过是一滴清水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旧式的柜子、桌子。室内也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有浓浓的书卷气。她非常满足于这样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芳。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他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有一年,她的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杨绛坦陈: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卖书的事情,就不是我该管的了。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她谢绝出席研讨会。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

成就:文学史上不容忽视

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这并没有影响杨绛自己的文学成就。在评论家徐岱看来,一部《洗澡》就足以奠定她在百年中国女性写作史上不可轻视的位置。

1958年,她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杨绛想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从西班牙文翻译。就这样,她开始自学西班牙文。

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1965年1月,第一部翻译完毕,并开始译第二部,很快文革爆发,杨绛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揪出来。从此开始了受污辱、受践踏、挨批、挨斗的日子。直到1972年春,从干校回北京,杨绛接着日以继夜翻译《堂·吉诃德》。 1976年,《堂·吉诃德》第一、第二部全部定稿。次年,杨绛又将全书通校一遍,于5月初送交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4月底,《堂·吉诃德》出版。因为翻译《堂·吉诃德》,杨绛获颁西班牙国王亲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

魅力: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敛抑,杨绛总能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在杨绛看来,所以含忍是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她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多来自于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她觉得是暂时的,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她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到了文化大革命,支撑她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苦的,仍是这份坚定的信仰。我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正是这种坚信,让她和钱钟书即使在不幸中,依然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

而今,自称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杨绛,愈加通透。她说:年轻时曾和费孝通讨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现在我也这样,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

百岁杨绛,甘当一个零

2010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百岁寿诞。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大师说,我甘心当个,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

(摘自201 1年7月18日华西都市报《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作者傅小平,有删改)

注:杨绛(19 1 1年7月17日一),原名杨季康,是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钱钟书之妻,擅长于翻译、文学著作、戏剧等。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写拒绝别人的苦差事,由杨绛来做,她还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这反映出杨绛愿为丈夫解忧的想法。

B.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真挚感人的情感抒写出杨绛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表达出作者对杨绛的由衷敬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无论抗战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她之所以能够度过艰难和痛苦,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原因在于她对文化信仰,对人性信赖。

D.文章虽以朴实的笔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粗线条的勾勒,但人物形象丰满,其低调、智性、坚韧等美德也得到突出的反映。

E.文章结尾以排比的形式,通过别人的称赞和杨绛自我回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在读者眼前。

(2)文章为什么要着重写杨绛先生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这件事?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3简补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句名言在杨绛先生的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4)文章中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由。(8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