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环境中的铅污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自然,指火山爆发烟尘、飞扬的地面尘粒等自然现象释放出来的铅,但   ①   ,包括铅及其他重金属矿的开采、冶炼,蓄电池工业等。   ②   ,锌肥含铅量高达50~52000mg/kg,磷肥品种过磷酸钙中含铅32.5mg/kg。空气中的含铅颗粒,经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甚至影响心脏搏动,诱发心肌梗塞,从而   ③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是

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一个已经逝去的铁三角。他们与时代一同呼吸,以独立的姿态成为了30年代中国知识界的柱梁;如今,正凝视着这个轻佻的当下,沉默不语,我们是喋喋不休地重复梁实秋的雅舍、          ,还是老老实实地告诉我们的学生,我们曾经有过          与钱穆的严谨学业?

A. 周作人的平和  林语堂的幽默  鲁迅的自由思想  胡适的社会批判

B. 周作人的苦茶  林语堂的菜谱  鲁迅的社会批判  胡适的自由思想

C. 林语堂的幽默  周作人的平和  胡适的思想自由  鲁迅的批判社会

D. 林语堂的菜谱  周作人的苦茶  鲁迅的思想自由  胡适的批判社会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要有长远眼光,避免短期恶性竞争,不应一味追逐热点,而是要沉下心来做好每件产品,立足国内市场,兼具国际视野。

B. 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文化消费人均值增长水平高于城镇,城乡比(城镇与乡村人均值的倍数差)较上年缩小将近一倍。

C. 政府要进一步解除体制机制的束缚,加快改革创新激励政策,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为劳动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D. 以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感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意味着要以治病作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作为中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宣传《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意在增强公民的控烟意识,让控烟令落地生根,不走过场,最终达到真正禁烟的目的。

②自从郭德纲发文痛斥曹云金、何云伟之后,曹云金也发了博文,他痛倒苦水,讲述师傅郭德纲遇人不淑的种种经历。

③“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校方解释此标语改自儒家经典《大学》,但网友们仍是不赞一词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⑤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日方一些人总把地区和平稳定挂在嘴上,而地区和平稳定真正要实现时,他们反而寝食不安了。

⑥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奋勇拼搏,身处逆境,不尴不尬,半决赛和决赛接连战胜荷兰与塞尔维亚,最终夺冠。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歌词了表达自己对君王思念但是却得不到君王垂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 《劝学》中以“木、金”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3)“穷则独善其身”是许多封建士大夫的信条,而范仲淹却在《岳阳楼记》中提出“_____________ ”,认为即使不得志也应心忧君国之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④城根:犹城脚。⑤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以回忆起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既表达了对韩愈遭斥逐的不平,也流露出深切的眷念。

B. 颔联“隔岭”“出关”二词,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烘托出互通书信的宝贵,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

C. 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 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写潮州老树盘根错节,饱阅风霜,背城面海,遒劲苍凉,反衬出韩愈被贬谪后孤寂、迷惘的心绪。

E. 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2.《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元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

B. 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

C. 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

D. 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 “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C. “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D. “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曾擅长外交,成绩卓著。他两次出使安南,以言辞平息战事,成功说服安南国的世子陈日燇入朝请罪,从而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B. 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皇帝为表彰其出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阿里的不满,但皇帝怒斥了阿里,肯定了梁曾的功劳。

C. 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面前坦然应对说他接受安南财物的谗言。

D. 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梁曾出使安南,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他自己因服丧未满,拒绝到潭州赴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

(2)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捕鱼记

相裕亭

海潮退去的时候,盐河上游的滩涂里,裸露出一大片紫莹莹的海藻和一汪汪明晃晃的水塘、河汊子。那些水塘和小河汊子,有的沟沟河河地紧密相连,有的孤孤单单地自成一体。随潮水涌来的鱼虾,在海潮退去时慌不择路,被困在那些自成一体的水塘或尚在流淌的小河汊子里,觅食的海鸟和盐河两岸的渔民,便会选在这个时候前来捕捉。

“想吃鱼虾了,你就到这里来!”这是盐河边的老渔民阿旺,叮嘱他外甥的话。

那时间,阿旺的外甥大学毕业,刚在城里安下小家,星期天、节假日,常带着城里的媳妇到老舅这边来,观赏海边的风景,吃老舅捕捉的新鲜的鱼虾,临走时,老舅还要打个海鲜包带上。挺美好的一段时光!

后来,阿旺的外甥做了官,他们小夫妻在城里有了孩子,生活的内容日趋丰富了,来老舅这边的次数就少了。他们总是叫阿旺去城里,可八十多岁的阿旺总是说农村很好,仍然忙个不停。后来,他们偶尔到老舅这边来时,村里的干部还有乡里的领导喊他去坐大饭店。阿旺沾了外甥的光,也跟着去了几回。但他感觉外甥太忙了,吃顿饭的工夫,好几拨人给他打电话,他有些忧心忡忡,他想这样下去肯定不得了。

这一天,外甥又像从前那样来了,可神情暗淡。阿旺没说什么,还像从前那样,带着外甥去盐河口捕捉鱼虾。

那是个后秋的小雨天,阿旺选准一处小河汊儿,指着河面上泛起的水花,告诉外甥:“看到了吧,那里有一条鱼,看水花,个头还不小。”

外甥没吱声,阿旺也没再说啥。阿旺让外甥守在原处不要动,他一个人提着网,跑到小河汊的下游,一连下了七道挂丝网,想把那条鱼捉住。阿旺又在河堤上掰下两根长长的树枝,递一根给外甥,他自己也拿一根。俩人一同来到小河上游,分别站在小河两岸,不停地用树枝拍打水面,以便让鱼往下游跑。

快到渔网跟前了,仍没见网上有动静,阿旺的外甥要偃旗息鼓,阿旺却高声喊叫:“快,使劲拍呀!”阿旺告诉外甥,越到渔网跟前,越要使劲儿拍打水面,鱼儿才能撞网。

果然,俩人拍打到渔网跟前时,那条鱼露面了。

但是,那条鱼并没有触到网上,而是一个鱼儿打挺,又一个鱼儿打挺……就像跨栏运动员完成百米跨栏似的,连续跳过了阿旺布下的七道挂丝网,眨眼间逃之夭夭。

那一刻,阿旺的外甥只感到惋惜,但他不知所措。阿旺却从中看出门道,他默不作声地下到河里,重新调整了网距。

调整后的网距,前后挨得很近,恰好可以让那条大鱼跳起来,再落下时触到后面的网上。阿旺信心满满地招呼外甥:“走,咱们还像刚才那样,从下游往上游赶。”

可这一回,不管他们怎样拍打水面,那条鱼就是不露面了。

外甥怅然若失,说:“鱼跑了!”

阿旺说:“它没有跑远。”言下之意,那家伙,就藏在水下某个地方。阿旺围着河边转了转,忽而,盯上河中的一丛芦柴棵子,阿旺告诉外甥,那鱼,十有八九藏在那草丛里。

阿旺拿来事先备好的手撒网,他让外甥在河对面扔石块,他在河这边撒渔网,两人一气呵成后,果真把那条大鱼扣在网里了。

可大鱼撞网后,阿旺却迅速松开了手中的网纲。外甥不解,他认为老舅没有看见网中的鱼,他在小河对面大声呼喊:“扣着啦,扣着啦!”他想让老舅赶快收网。老舅却蹲在河边慢慢地摸出烟袋,直到那条大鱼在网中撞得没了力气,泛起了大白萝卜一样的白肚皮,阿旺这才慢慢地收拾它。

阿旺看着那条被拖上岸的大海鲢,跟外甥说:“今儿,你有口福了!”

外甥先是沉默不语,随后,磨磨叽叽地冒出一句:“这是个不祥的预兆!”

阿旺问外甥:“逮条鱼,怎么还是不祥的预兆呢?”

外甥如实告诉老舅,说他在城里“犯事”了,本想到老舅这边躲一躲,可当他看到那条大鱼,逃过一劫又一劫,最终,还是难逃被捉住的下场时,他想回去自首了。

其实当天,阿旺从外甥进门的那一刻,就感觉气氛不对,他似乎意识到外甥摊上事了,他甚至想到昔日里前呼后拥的外甥,也要像电视上那些贪官一样,被关进“局子”。于是就想带着外甥去盐河边捕捉鱼虾。

回头,外甥与阿旺道别时,阿旺还像往常那样叮嘱外甥:“啥时候想吃鱼虾了,你就到老舅这边来!”

这一次,外甥没有回话。但,阿旺看到外甥转身离去的一刹那,外甥两眼盈满了泪花。

(选自2016年第3期《百花园》)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阿旺外甥做了官后,生活的内容日趋丰富了,来老舅这边的次数就少了,这说明他很忙,同时对阿旺无感情。

B. 小说结尾写阿旺外甥回去自首,阿旺还像往常那样叮嘱外甥,这与阿旺外甥对阿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C. 小说通过叙写阿旺和其外甥捕鱼而大鱼最后落入渔网的故事,揭示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寓意。

D. 小说人物只有阿旺和其外甥,但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刻画阿旺时主要综合运用了外貌、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

2.文中多处运用了伏笔,请在文中找出四处简要分析。

3.试探究小说中阿旺外甥在其人生经历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 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选自2月 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 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 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 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 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 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 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 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 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 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 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 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 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 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 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 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 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 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3.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史记·孔子世家》),这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军事始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强化军事史研究,对于推动整个历史研究,深化人们对历史现象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就中国范围而言,军事往往是历史演进的最直观表现形态。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某种意义上便是一部军事活动史,抽掉了军事内容,就谈不上有完整意义的中国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军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成为历史嬗变的指针。具体地说,最先进的生产力往往发源于军事领域,军事技术的进步在科技上呈现引导性的意义。《国语·齐语》记载的“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就表明军事技术的发展程度是整个社会生产力最高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尺。秦汉以降,军事技术的标尺地位仍没有丝毫改变,所有军事装备都是该历史时期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都起着带动其他生产领域工艺技术水平进步的重要作用。

历史上中央集权,首先是对军权的集中,这从“虎符发兵制’’‘‘杯酒释兵权”,到朱元璋以“五军都督府’’代替“大都督府”,清代设置“军机处”等制度的设置和行政措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国家的法律制度与规章,也往往是在军队中首先推行,然后逐渐向社会推广。从这个意义上说,军队是国家制度建设的先行者,军事在国家政治发展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至于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也几乎无一例外以军事为改革中的主要内容,如商鞅变法中“尚首功”的措施等,更是完全以军事为中心的全面改革运动。

就世界范围而言,军事史作为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可怀疑的。西方早期的历史著作大都是军事史著作。与此相对应,军事史在历史学界,甚至整个学术界都拥有较高的地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军事学术思想,用比较规范与传统的概念来表述,就是中国古代兵学。所谓“兵学”,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探讨战争基本问题、阐述战争指导原则与一般方法、总结国防与军队建设普遍规律及其主要手段的思想学说。它起源、萌芽于夏商周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独立的学术理论体系,充实提高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丰富发展于两宋迄明清时期,直至晚清让位于近代军事学。

概括而言,中国古代兵学主要包括历史上丰富的军事实践活动所反映的战争观念、治军原则、战略原理、作战指导等内容,其主要文字载体是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书、其它文献典籍中的论兵之作以及唐到清朝诸多文集中有关军事的论述、“汉中对’’‘‘隆中对”等由史籍所记载的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军事言行等,它们共同构筑起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瑰丽宝库。

(选自黄朴民《军事历史与兵学文化》,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历史上,与军队、战争有关的事情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焦点,是历史演进的外在表现形式。

B. 中国历史发展中.军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先进的工艺技术、优良的资源配置等往往最先使用在战争中。

C.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的强化、法律制度的完善、改革举措的推行等往往会与军事相关联,这说明军事与政治关系密切。

D. 中国古代兵学是一种军事学术思想,是善于征伐的古代军事学家对战争基本问题、指导原则、治军原则等研究出的思想体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华文明史与中国军事活动史不可分割,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有军事生活的渗透。

B. 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程度自秦汉始体现出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该时代的最高技艺都会在战争中使用。

C. 军队是国家制度建设的先行者,国家制定的法律制度等往往会先在军队中实施,总结经验教训后推广到社会其他群体。

D. 夏商周时中国就出现了与兵学密切相关的内容,但此时兵学没有形成独立的学术理论体系,在宋明清时兵学得以丰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军事往往能最直观地反映中国历史演变发展的历程,如果没有军事内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变得残缺不全了。

B. 在战争中使用的军事技术客观上带动其他领域工艺技术水平的进步,体现了战争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C. 西方早期历史著作和中国的历史文献、典籍等大都涉及军事史,说明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军事史都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中国古代的兵学研究和兵学思想很丰富,兵学研究涉及战争观念、治军原则、战略原理、作战指导等,对它们的文字记载十分丰富。

 

家风是对中国数千年来优良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的传承。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一个人在家庭里受到的熏陶比学校里接触各种人受到影响对性格的形成会更重要。家风就像基因一样,是一个家庭独有的特色,这样的家风才体现了一个家庭的独立性、特殊性。亿万个家庭,亿万种家风,这样凝聚为一体便是优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同学们,你的家庭有怎样的家风,你在家庭中受到了哪些熏陶和教育呢?阅读以上文字,请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作文中不要出现班级姓名。

 

下面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简洁明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楷书的“楷”当“楷模”讲,“楷书”的原意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                               。长期的使用证明它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好的一种书体,因而一直是官方所采用的正式字体,也成为书法史上一个最大的流派。

①它就代替了隶书的正统地位 

②字体端庄,书写方便 

③楷书保留了隶书的结构

④进入南北朝后 

⑤去掉了隶书的波挑 

⑥楷书形成于汉魏之际

A. ④①③⑥②⑤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③⑤②⑥④①    D. ⑥④①③②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为了推动读好书,《中国青年报》文化生活部、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中华千字歌》征文活动。

B. 这两个业余文艺演出队利用农闲时间在全乡范围内互相巡回演出,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C. 共和党不会因在克林顿弹劾案上的失利而罢休,而将会调整战略,继续与民主党较量。

D. 体育专业的师生积极锻炼,努力培养一批高材生,在完成体育比赛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向高校输送合格新生。

 

下边句子中加横线的熟语,能够替换为括号中成语的一项是(

A.教育局的人是不来薄弱的农村学校的,雪中送炭也就成了奢望。他们就是那样高高在上,让人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望尘莫及)

B.体育竞赛,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自然规律,老将们英雄迟暮本在意料中,但如此多的老将卷土重来却值得深思。(青出于蓝)

C.任何伟大事业的实现都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复杂的过程,企图毕其功于一役,那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一锤定音)

D.您看,还给我的文章加批呢!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牵强附会)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流言蜚语    迷天大罪    仰天而吁   名副其实

B. 消声匿迹    强词夺理    秘而不宣   励精图治

C. 矫揉造作    声名狼藉    略见一斑   各行其是

D. 至高无尚    尾大不悼    卑躬屈膝   明火执杖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除    壳    服     炎附势     意逢迎

B. 洗    急     情     发难数     精雕细

C. 烦    水     睥     天大谎     来顺受

D. 断    道     蜜     从如流     直栏横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国家灭亡的道理,是因为                                                              。”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捣衣

  元 赵孟頫①

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

苜蓿总肥宛要褭,琵琶曾泣汉婵娟。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地他时始惘然。

【注】①赵孟頫:宋朝皇室子孙,亲历亡国之痛,后来又到元朝做官。诗中的南渡指的是宋朝南渡。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捣衣”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将思妇对“良人”的浓浓思情呈现在月夜秋风里的捣衣声中。

B. 首联借用露珠滴落梧桐叶、捣衣砧声不断以动写静,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思情。

C. “苜蓿总肥宛要褭”中“宛要褭”是大宛能日行万里的骏马。此句说产自西域的苜蓿虽然在汉朝也传进了中原地区,却也在塞外喂肥了大宛更多的铁骑。作者在此批评了汉朝统治者盲目与西域进行交流,给汉朝带来遭受外族侵扰的危险。

D. “琵琶曾泣汉婵娟”句采用了用典抒情和拟人的手法,借幽幽的琵琶曲为汉朝与匈奴和亲的王昭君流露出伤感之意,表达了作者为腐朽的元朝政权而伤感。

E. 尾联在作者的俯仰古今的喟叹伤感之中收束全诗,既有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又有对个人心绪的表达。

2.请分析作者在颔联中表达出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兼   爱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於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勾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之与家之相    篡:劫夺    B. 人之与人之相        贼:偷窃

C. 何以之           易:改变    D.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   碎:聚集

2.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一组是(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③④⑥

3.下列语句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

A.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B.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C.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故何也

D.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4.将下面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译文:

(2)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节选)

埃德加-斯诺 笔录

回转长沙以后,我就在政治上做更直接的活动了。自五四运动以来,我的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生政治活动上。我是湖南学生报纸《湘江评论》的编者,这个报纸对于湖南的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沙,我帮助成立文化书社,这是一个研究新文化和政治趋向的团体。这个社和新民学会都激烈反对当时的湖南都督大混蛋张敬尧。新民学会更是厉害,领导了一次学生大罢课来反对张,要求将他撤换,同时派遣代表到北平和西南去,去煽动反对张敬尧。当时孙中山在西南活动,张为报复起见,就禁止《湘江评论》出版。

这件事过后,我代表新民学会到北平去,并在那里组织了一个反军阀的运动,新民学会将反张的斗争扩大而为普遍反军阀的运动了。在北平我做了一个新闻社的社长,来推动反军阀工作。在湖南,这个运动得到了相当的成功。张敬尧被谭延闿打倒,并在湖南成立了一个新政府。这时学会中开始分成两派,左翼和右翼——左翼主张来一个社会、经济及政治的彻底改革。

1919年,我第二次到上海。在那里我又一度的碰到陈独秀。我和他第一次相见是在北平,当我在北大的时候,他给我的影响也许比那里任何人所给我的都大。那时我也见过胡适,访问他,要他援助湖南的学生斗争。在上海我和陈独秀讨论我们的计划,组织一个湖南建设协会。过后我回长沙,开始组织这个协会。我在那里得到一个教员的位置,同时继续我在新民学会里的活动,那时协会有回湖南“独立”的计划。

1920年冬,我将工人第一次政治地组织起来,并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苏联革命史的影响下,领导他们。我第二次到北平时,我读了许多关于苏联的事情,同时热烈地寻找当时中国所能见到的一点儿共产主义书籍。三本书特别深印在我的脑子里,并且建立了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它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此后丝毫没有过动摇。这几本书是:《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以中文印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1920年夏,我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并且自此以后,我自认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同年我与杨开慧结婚。

1.下列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毛泽东在政治生涯中始终是做了更加直接的活动,他不仅仅是运动的参与者,更是运动的领导者。

B. 1919年,毛泽东和陈独秀第一次在北平相见,在北大的时候,他给毛泽东的影响比那里任何人所给的都大。

C.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生政治活动上,他组织活动积极活跃,工作周密,范围扩大,而且有组织有计划。

D. 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政治活动呈现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他一旦认定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则工作目标更清晰,活动更有战斗力。

E. 这篇传记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使事件更真实可信,自传贴近人物心灵,字里行间流露着自然、亲切与真切,传主在回忆中的叙述饱含情感,易打动人,拉近了读者与文章的距离。

2.毛泽东这段时间主要从事了哪些活动?

3.对这个时期自己政治活动的叙述表现出毛泽东怎样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并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者明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1.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

B. “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

C. “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D. “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

2.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 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B. 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C. 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文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D. 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 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B. 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 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汉字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 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

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苏珊、荆青、王杰这三个人,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然后概括出主要信息并简要评论。语言要简明、准确。

近10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32.5%,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2016年1月至7月,全国共立电信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损失114.2亿元。

2013年至今,全国共发生被骗千万元以上的电信诈骗案件104起,百万元以上的案件2392起。很多群众的“养老钱”“救命钱”被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有的企业资金被骗,破产倒闭,引发群体性事件。

 

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而简练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我国在晚清之际废科举、兴学堂,。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有过类似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太学、国子监、书院,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中国近代大学是学习西方的结果,与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并无本质的联系与历史的继续。但是,,而是中国教育传统通过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对话、抗争、融合,并由此形成了新式中国大学教育。大学的制度是学习西方的,,从大学的精神理念到人才培养、学校制度等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教育精神。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按照一般理解,我们所说的民族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过往的历史中形成的具有明显特色的传统文化。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是近代以来,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非常重要的学术思潮和社会思潮。我们可以看到,在一系列的文化反思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有诸多的肯定,更多的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进行理性的清算,求厘清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前进的阻碍性所在。以今天的目光来看,是对其精华的肯定,对其负面因素的清算,目的都不是为了简单地继承或割裂,为了把在事实上割不断的传统文化扬弃之后,得以有效的延续,并创造出新的民族文化。

序号

A

既然

而这

/

不论

就是

而是

B

不过

为了

需要

也是

所以

C

尤其

不论

还是

而是

D

/

不过

于是

然而

必须

也是

所以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和平应该是人类文明发展亘古不变的主旋律,然而,在原始社会早期用石器争夺食物到今日遍布全球的核武器军备竞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太多的伤害。

B. 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0%,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

C. 俄罗斯交通部长、图-154飞机失事国家调查委员会负责人索科洛夫26日召开记者会,指出飞机失事的原因可能是技术故障或操作失误所致。

D. 针对目前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和管理不够严密科学、考试安全存在隐患和漏洞,教育部要求各地严格依规实施 考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雾霾,已成为当今公害问题之一,但治理雾霾绝非易事,不可能一挥而就,在不同时期,可能需要针对重点污染物进行治理。

B. 2017年年初,人类在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PK中连连败退,这类机器人无所不为,会下棋,会猜脸,还能解答各种难题。

C. 官员作家、官员画家、官员摄影家、官员发明家我见过不少,有的的确水平很高,但最终绝大多数还是原形毕露,成为笑谈。

D. 以前各级政府的施政纲领总是玩一 文字游戏,让百姓不知所云,有委员提议,应该让更多朴实语言进入政府的施政纲领。

E. 昔日以癫狂话语而名噪一时的网红“凤姐”,正一步步蜕变为专栏作家,她的文章紧扣社会热点,文笔也令人刮目相看。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下雨前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景象。

(2)韩愈在《师说》中,从职责上,把教师界定为“传道受业解惑也”,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夜二首(其一)

孔文仲①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②。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③。

【注】①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罢官。此诗写于被罢官后。

②苍鹯(zhàn):一种猛禽。羽翰:翅膀。           ③汍澜:流泪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诘问夜晚为何如此漫长,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内心之愁绪。

B. 首联以季节、时间和居所的环境来作衬托,突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以及孤寂的心绪。

C. “雨声冲梦断”承“孤枕夜何永”而来,极写诗人难眠辗转反侧之苦;“霜气袭衣单”承“破窗秋已寒”而来,极写寒气逼人之甚。可见清廉为官的诗人被罢官后的痛楚。

D. 尾联写出诗人平生气冲斗牛,志存高远,想不到却遭遇此种黯然神伤的落寞结果。此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E. 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颔联借秋夜冷雨打断睡意,抒发诗人衣单难以御寒的苦楚,又如尾联借泪水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失望与痛苦。

2.请分析作者在颈联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