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是否充分?__                    __因而,不了解世界,或者理解上有错位,就往往会误解我们自身的文化与艺术。

①事实上,我们即使是对西方文化艺术的把握,也有明显的不足

②而中国艺术是否属于“非理性”一路,也大可怀疑

③但我们今天对世界的了解显然还是以西方为中心的

④比如对非洲文化,甚至亚洲文化,往往就不甚熟悉

⑤不要忘记,西方是有非理性主义传统的,并非所有西方艺术都是“理性”的

⑥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了解和包容世界的

A.⑥④③①②⑤ B.①③④②⑤⑥ C.⑥③④①⑤② D.①②⑤⑥④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B. 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

C. 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D. 目前,我国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扩大资助范围, 基本达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广东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类博物馆,馆内现有文物藏品两万余件,其中包括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标本、神人纹镜、鸟纹鼎等珍贵文物展出。

B. 无数人通过随时随地的分享,微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推动着中国的进步。微博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公众的意识。

C. 如果说原来劳动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让广大务工者因为担心“饭碗”不保而不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话,如今劳务工紧缺的状况则为劳务工有效维权提供了机遇。

D. 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在下列各句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最近,美国向伊朗施加压力,企图          伊朗放弃其核努力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核查。

②来自中国银监会的信息显示,四大银行的上市时间表基本排定,并        以先海外、后国内的顺序进行。

③《全唐诗》共收录四万多首诗歌,        ,波澜壮阔,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④虽然已经下课了,但是同学们还是        在讨论老师的问题。

A. 促使 大致 洋洋洒洒 成群结队    B. 促使  大概  洋洋大观  成群结队

C. 迫使 大致 洋洋洒洒 三五成群    D. 迫使  大概  洋洋大观  三五成群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己,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B. 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 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

D. “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 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问丁肇中: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另外一个宇宙另外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丁肇中说,意义是满足好奇  心。假使宇宙大爆炸学说是正确的,由反物质所组成的宇宙到底存不存在?有很多理论认为它是不存在的,但没有人详细去找过,你要不去找永远不知道怎么回事。而更多的人问过丁肇中,花费十几亿美元做这个实验有什么用途呢?他通常会回答:不知道。丁肇中经常会说“不知道”,以至一位媒体人曾用“大师一闾三不知”作为丁肇中专访的题目。“科学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知道当然不能乱说。”丁肇中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枣,原产我国,下面的文字是《辞海·枣部》对枣的有关介绍,请你用文学性的语言改写画线句子。不多于100字。

枣,果木名,属李科,落叶乔木,有直立或钩状刺。叶长卵形,基部广而偏斜。托叶呈刺状,永存枝上。花小黄绿,有花盘,多蜜。核果长圆形,鲜嫩时黄,熟后紫红。用分株、嫁接等繁殖。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沧浪诗话》说:“诗有别裁,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歌之道,木在书,不在理,那在何处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情所至,方有高格。钱穆谈中国诗歌,认为贵在自抒己情,以待知者知,是把人生写进了诗歌里。唐朝以后,写诗总不乏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入如《沧浪诗话》所批评的“以议论为诗”的歧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淡漠了生命情怀。也许,这正是唐之后诗歌渐衰的原因之一。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故乡的味道,就是红薯的味道。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是红薯养育了我的故乡人。红薯可在春夏两季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加之深秋之后,气温越来越低,红薯很容易霉变坏掉。

①鲜红薯好吃但不易贮存

②红薯是高产作物

③深秋时节,夜长昼短,天气变凉,红薯已停止生长

④所以生产队每收一块地里的红薯,一家都要分得百十斤或者几百斤

⑤特别是在收和分的过程中,都程度不同地碰破了红薯皮

⑥这时春红薯和夏红薯都要开始收了

A. ③⑥②④①⑤    B. ③①⑥⑤④②    C. ②④③⑥①⑤    D. ②①⑥③⑤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山东省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领域坚持“双管齐下”,鼓励新人一方面投身文创领域发挥才智,另一方面对文化产业行业的“老资历”进行培训。

B.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工作者要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C. 《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以来,已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莫言、贾平凹、余华等知名作家都曾受到它的深刻影响。

D. 在“食品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许多企业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目前,各级干部逐步改变了唯GDP为上的传统观念,社会经济发展不再重眼前、轻长远,不再重立竿见影、轻循序渐进,不再为一时的政绩_______________。

(2)在圣诞网购狂欢过程中,消费者享受着购物的快乐,也承受着购买后出现问题的风险。如何规范网购市场,不让无良店家_______________,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3)记者在公共场所假装“摔倒”来进行“爱心测试”,本身就是对民众的欺骗,用谎言去测试道德,显然属于_____________,只会加剧社会的不信任。

A. 浑水摸鱼    缘木求鱼    竭泽而渔

B. 竭泽而渔    缘木求鱼    浑水摸鱼

C. 缘木求鱼    竭泽而渔    浑水摸鱼

D. 竭泽而渔    浑水摸鱼    缘木求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袁隆平  情系水稻五十载

段新权

    从50年前安江农校的青年教师,到如今蜚声中外的著名科学家,袁隆平耕耘杂交水稻这块科学稻田已整整50个春秋。世界因此增产稻谷5亿多吨,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解决了其他国家的吃饭问题,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3年,23岁的袁隆平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只写了两句话:“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去。”果然,他到了“最艰苦的地方”——地处偏僻的湘西雪峰山下的安江农校。

在农校教书的日子里,他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堂,走向田埂。烈日当空,农民在榕树下歇息,袁隆平依然头顶烈日,在田里劳作。1958年,袁隆平用月光花嫁接红薯,结果,最大一兜“红薯王”有27斤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袁隆平在试验田里偶然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株型优异,穗大粒多。兴奋的袁

 

 

语文试题(一)第5页(共8页)

隆平将其所有谷粒留做试验的种子。第二年的结果却让人很失望。袁隆平灵感的火花来了:难道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而当时权威看法是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不具有杂交优势。从这时开始,袁隆平下定决心不为权威所限,通过科学的研究揭示出水稻杂交的奥秘和规律。

    1962年,他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则消息:英美的两个遗传学家克里克和沃克研究出了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人家英美都分子水平了,我们还在这里学苏联,打转转。”

    这年暑假,他去中国农科院,找大学时候的老师、遗传学专家杨国荣。杨老师悄悄告诉他一些国外研究的情况。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的杂交高梁、杂交玉米已经开始生产,只有水稻的杂交技术还没有突破。他决定放下“月光花红薯”,专攻水稻杂交。

    为了找到理想中的稻株,他吃了早饭就下田,带着水壶与馒头,一直到下午4时左右才回来。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大海捞针般在几千几万的稻穗中寻找,汗水在背上结成盐霜,皮肤被晒得黑里透亮,连常年扎在水田里的农民都自叹不如。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在勘察了14万余株稻穗后,经过两年的探索、试验和研究,1966年2月,他终于写成“惊世”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从此,“杂交水稻”这4个字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成为他毕生不懈追求的事业。

    寒来暑往,袁隆平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执着将困难一一化解。历经8年磨难,1974年袁隆平配制种子成功。

1975年冬,国务院做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这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此,杂交水稻开始真正大面积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和粮食生产。

    杂交水稻的成功,使袁隆平名声大振。1979年,湖南省委的领导找他谈话说,准备提拔他担任省农业科学院的主要领导。袁隆平诚恳地说:“我这个人不适合当官。别的不说,在搞科研这一点上,倘若真当上领导,哪里还有时间搞科研?”院里本来要给袁隆平换一间大一点的办公室,但袁隆平坚决不同意,说:“何必浪费呢。”作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每年手里的经费成千上万,但他对科研工作的经费也非常“吝啬”。

    2000年12月,袁隆平以技术入股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袁隆平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亿万富翁,但他还是以原来的样子出现在大家面前,仍旧是那个朴素的如农民一样的老头。

    50年来,在促进水稻增产这座科研高峰上,袁隆平及其团队一直走在世界最前沿,多次创造水稻大面积平均亩产的世界纪录。2014年10月10日,农业部宣布,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第4期中国超级稻亩产达1 026.7

公斤,创造新纪录。

    84岁的袁隆平表示,希望能在90岁前完成每公顷16吨的第5期超级稻攻关目标,最终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心愿。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家再大,也只能睡一张床;资产再多,你每天也只能吃三餐饭,所以,我对钱这个东西看得很淡,够用就行。(袁隆平)

    ②他是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联合国首席农业顾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一生获得过无数荣誉,然而至今,他仍然保持着一个农民的本色,他每天至少去一次农田,几十年来,除了多一些皱纹,整个人没变过。(《一个价值一亿元的名字》)

(l)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A. 本文标题“袁隆平  情系水稻五十载”,表意鲜明,突出文章的主题,且满怀对袁隆平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富有感染力。

  B.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文中反复将袁隆平和农民对比,既因为他们都从事农业活动,更为了突出袁隆平身上有着农民艰苦朴素的传统。

  C.文章运用插叙的手法,写英美两个遗传学家克里克和沃克,还有他的大学老师杨国荣,目的是突出袁隆平不为权威束缚、敢于挑战的精神。

  D.作者写袁隆平,既概括介绍,又细描细绘,点面结合,富有说服力。其中写袁隆平手拿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地勘察稻穗就是特写镜头。

  E.本文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饱含深情,像“吝啬”就是正话反说,似贬实褒。

(2)本文开头第一段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袁隆平的形象特征。

(4)“84岁的袁隆平袁示,希望能在90岁前完成每公顷16吨的第5期超级稻攻关目标,最终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心愿。”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给了你什么启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喊  山

葛水平

    炕上的孩子翻了一下身,蹬开了盖着的被子,哑巴伸手给孩子盖好,就听得大从外面蹦蹦跳跳地进来了。

大说:“我有名字了,韩冲叔起的,叫小书。他还说要我念书,人要是不念书,就没有出息,就一辈子被人打,和娘一样。”哑巴抬起头望了望窗外,幽黑的天光吊挂下来,她看到大手里拿着一包蜡烛,她知道是韩冲给的。

    她用麻秆点燃了蜡烛,找来一个空酒瓶子把蜡烛套进去,有些松。她想找一块纸,大给她拿过来一张纸,她 准备卷蜡烛往里塞时,发现了那张纸是王胖孩给她打的条子,上面有她的签字。她抬起手打了大一下,大扯开嗓子哭,把炕上的孩子也吓醒了,也开始哭。哑巴不管,把卷在蜡烛上的纸小心缠下来,又找了一张纸卷好蜡烛塞进酒瓶里,放到炕头上。她拿起那张条子看了半天,抚展了,走到破旧的木板箱前,打开找出一个几年前的红色塑料笔记本,很慎重地压进去。哑巴就指望这条子要韩冲养活她娘仨哩,哑巴什么也不要!哑巴返回来摸了大的头一下,抱起了炕上的孩子。这时候就听得院子里走进来一个人,不可能是其他人,是韩冲。韩冲用篮子提着秋天的玉米棒子放到屋子里的地上,韩冲说:“地里的嫩玉米煮熟了妤吃,给孩子们解个心焦。”

    韩冲说完从怀里又掏出半张纸的蚕种放到哑巴的炕上,韩冲说:“一半天蚕就出来了,你没有见过,半张蚕能养一屋子,到时候还得搭架子。蚕见不得一点儿脏东西,哑巴,你爱干净,蚕更爱干净,好生伺候着这小东西。”韩冲说完走了。

    哑巴想,我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干净呀,我这日子叫爱干净吗?

    夜暗下来了,月亮像一弯眉毛挂在中天上,半明半暗的光影加上阒寂的氛围,让哑巴有点嗒然伤心起来。潜沉于被时间流走的世界里,哑巴就打了个颤抖,觉得丈夫腊宏是死了,又觉得腊宏还活着,惊惊地四下里看了一遍,她的思维在清明和混沌中半醒半梦着。现在刚入秋,天到晚上有点夜凉。哑巴摸索着从窗台上找到一块手掌大的镜子来,举了镜子看到了自己的脸,好久了不知道自己长了个啥样,好久了自己长了个啥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挨了丈夫的上顿打,想着丈夫的下顿打,眼睛盯着个地方就不敢到处看,哪还敢看镜子嘛,那个是要找死吆。

    突然听得对面的甲寨上有人筛了铜锣喊山,边敲边喊:“呜叱叱叱——呜叱叱叱——”

    山脊上的人家因为山中有兽,秋天的时候要下山来糟蹋粮食或者糟蹋牲畜,古时传下来一个喊山。喊山,

一来吓唬山中野兽,二来给静夜里游门的人壮个胆气。当然了,现在的山上兽已经很少了,他们喊山是在吓唬獾,防备獾乘了夜色的掩护偷吃玉茭。

    哑巴听着就也想喊了,拿了一双筷子敲着锅沿儿,迎着对面的锣声敲,像唱戏的依着架子鼓敲板,有板有眼的,却敲得心情慢慢就真的骚动起来了,有些不大过瘾。哑巴起身穿好衣服,觉得自己真该狂喊了,冲着那重重叠叠的大山喊!找了半天找不到能敲响的家什,找出一个新洋瓷脸盆。这个脸盆儿是哑巴从四川挑过来的,一直不舍得用。哑巴找来一根棍,想了想觉得棍儿敲出来的声音闷,提了火台边上的铁疙瘩火柱出了门。

山间的小路上走着想喊山的哑巴,天上的星星眨巴了一下眼睛,天上的一钩弯月穿过了一片儿云彩,天上的风落下来撩了她的头发一下,这么着哑巴就站在了山圪梁上了。哑巴举起了脸盆,举起了火柱,张开了嘴,她敲响了:

    “铛!”

    新脸盆儿上的碎瓷裂了,哑巴的嘴张着却没有喊出来,“铛!”裂了的碎瓷被火柱敲得溅起来,溅到了哑巴的脸上,哑巴嘴里发出了一个字“啊!”接着是一连串的“铛铛铛——”“啊啊啊——”从山圪梁上送出去。哑巴在喊叫中竭力记忆着她的失语,没有一个人清楚她的伤感是抵达心脏的。她的喊叫撕裂了浓黑的夜空,月亮失措地走着、颠着,跌落到云团里;她的喊叫爬上太行大峡谷的山脊,让山上的植被毛骨悚然起来。直到脸盆被敲出了一个洞,敲出洞的脸盆儿喑哑下来,一切才喑哑下来。

(选自《人民文学》2004年第11期,有删改)

注:①韩冲炸獾误炸死了哑巴的丈夫腊宏,在哑巴坚决不要赔款的情况下,由村干部王胖孩牵头,韩冲主动立下协议,负责养活哑巴娘仨,直到哑巴明确赔偿金额。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从大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韩冲重视读书,见识高远,他比一般的村民有着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B.从哑巴对待王胖孩给她打的条子的态度中,可以判断这个条子在哑巴的心目中非常重要。

C.虽然丈夫腊宏对哑巴不够好,但是哑巴对腊宏还是有一点留恋的,因此她“又觉得腊宏还活着”。

D.喊山是当地由来已久的传统,最初目的既是吓唬山中野兽,也是给静夜里游门的人壮个胆气。

E.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哑巴这一形象,表达了鲜明的褒贬感情。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概括文中哑巴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作品为什么以失语多年的哑巴喊出声音作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了曹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2)《琵琶行》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是为自己的壮志难申而哭。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说明“古之圣人”在才智上与一般人的差距以及他们对从师的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寄宇文判官

岑参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

2.人们评价这首诗“平淡之中见真情”,请结合后两联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绅,字公垂,六岁而孤,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即注以刃,令纸,复然。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累擢中书舍人。牛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李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逢吉终欲陷之。逢吉用张又新、李续等计,擢李虞、程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以伺绅隙,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始,绅南逐,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武宗即位,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李锜:唐朝宗室,唐宪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割据自雄,因叛乱被杀。②繇:古同“由”。③李逢吉:唐朝宰相,为人忌刻,险谲多端。④散衣:指平时穿的便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锜前,绅怖栗      阳:通“佯”,假装    B. 纸,复然      易:更换

C. 厚遇绅            素:以前    D. 以足缓不任朝    谒:拜谒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B.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C.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D.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绅因身材短小,又擅长写诗,当时的人送他“短李”的雅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助其成才的。

B. 李铸有叛逆之心,常做一些不法之事,除了李绅,其他的宾客没有敢劝阻他的。在替李铸书写给皇帝的奏疏时,李绅假装害怕才蒙混过去。

C. 当李绅因与韩愈相互诋毁而被牛僧孺贬出京城任江西观察使时,穆宗皇帝误以为他是自愿出京任职的,李绅入朝说明实情,皇帝才明白,就留下他任原职。

D. 李逢吉勾结朝廷官员和宫中宦官蒙蔽不知情的敬宗皇帝,说李绅当年反对立他为太子,导致李绅被贬,后来敬宗看了父亲遗留的书信才明白实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是皆罢之。

(2)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试论“家”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价值

陈午晴

    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家”的存在意义,尤其是“家”的精神价值。此处“家”取广义,指人们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且主观认定的生活共同体;而“家”的精神价值,则是“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对自己子女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是特别强调对其德性的培育。此处的“德性”,是指人们以道德价值追求为核心的精神气质、品性,也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心灵。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丰富的家庭教育文本即透露出对德育的偏重。譬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发蒙读物虽然也含有部分生活常识,但更偏向伦理教化;而大量的<家训》《家规》简直就是道德读本。当然,中国人更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相应地,晚辈学“做人”则首先要懂得关爱亲人,而“关爱亲人”的起点自然着落在“家”的生活世界里。所以我们说,“家”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

    “家”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看来,家人、亲人之间原本就应该知道相互关爱。“亲情”一词虽然没有出现在古代汉语当中,但“爱亲”“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亲情”。可以说,儒家思想的起点正是从道德修养、道德规范的意义上来看待亲人之间的关爱方式,进而确立“亲亲、尊尊”原则,对亲人之间的“关爱之情”与“情义”进行一致化的诠释。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亲情表现方式自然是“孝”,“孝”就是为人子女者对父母特有的关爱,就是对父母的情义。诚然,从今天科学的立场和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亲人之间形成的深厚亲情一定有多种源头,“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过,道德价值追求无疑仍然是亲情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动力,同时也是维系亲情稳定的一个保障。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明白自己对“家”的维系与发展必须有所担当;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懂得亲情不能超越道德规范;止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自觉自愿地对亲人给予关心、体贴、照顾和爱护,如尊老爱幼、育儿养老、扶危解困及感恩回报等。也就是说,人们一旦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即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故此,“家”为我们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追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途径或平台。

    现在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自然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而弘扬“家”的精神价值则应该是当下有关民族复兴战略的题中之义。首先,民族的真正复兴必然包括文化复兴,因为,文化复兴才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内核,而“家”的精神价值原本就是中华文化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家”的精神价值不是简单地见诸文化典籍中的信条,而是一种文化机制,这种机制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家”的精神价值在一定意义上铸就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再次,文化复兴需要从多个向度和层面上展开,而“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因此,践行“家”的精神价值也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

(选自2015年3月23日《人民论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家”的精神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的精神价值指“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B. “家”的精神价值体现在“家”不仅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

C. “家”的精神价值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它铸就了所有中国人的民族特性。

D. “家”的精神价值是一种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影响的文化机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注意对子女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对子女德性的培育。

B. 中国人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所以晚辈学“做人”只能从关爱亲人开始。

C.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爱亲”“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于现在的“亲情”。

D. 践行“家”的精神价值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因为“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字经》《弟子规》等发蒙读物以及大量的《家训》《家规》都是专门的道德读本。

B. 从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友展的潮流。

C. 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就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

D. 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的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里约奥运会上一大波“奥运表情包”刷屏。“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以第三名成绩进入决赛的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成为新晋“网红”。20岁的傅园慧表情丰富夸张而有喜感,语言幽默而耿直,被网友戏称为“洪荒少女”。网友忍不住惊叹:“这个女孩太可爱了!”“真实而不做作,我已经完全被‘圈粉’了”。甚至国外很多主流媒体包括BBC 卫报和纽约时报都报道了这个新晋网红。美国媒体称,这个人她甚至连金牌都没有,但这都不重要。因为没有人比傅园慧更有趣、更享受比赛、更招人喜欢。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观点、态度?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完成写作任务。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高考前,一名同学到一家门口挂有工商局授予的“信得过商店”牌匾的文具店买2B铅笔。下边是他与售货员的对话:

学生:请问有没有2B铅笔卖?

售货员:都在那边摆着呢,你自己看吧。①

学生:(拿着铅笔)新闻里说,市场上有不少伪劣2B铅笔,这铅笔该不会……

售货员:什么意思嘛!我们这怎么会有伪劣商品呢?②

学生:(仍然顾虑重重,犹疑不决)

(这时商店经理过来了,拿出两支削好的2B铅笔)

经理: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学生买了铅笔满意地走了。)

售货员的回答使学生心中不是滋味,试为售货员的回答换一种说法,使顾客更有亲切感,心里更为踏实,但不能改变原意。

第①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情景,补上商店经理的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                 。”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名句是“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文言文阅读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①”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②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时进士无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龁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①苞苴:贿赂。②夤缘:攀附权贵。

1.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B. 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 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 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 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 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 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3.下列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巍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 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C. 赵南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

D. 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所。

4.翻译语句:

(1)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2)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

“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每当这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

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摘编自2015年11月 《思维与智慧》)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从祖母逝世前示意我们点上蜡烛写起,既扣住了“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这一标题,又增添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B. “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苦难”拟人化,形象地说明苦难一旦被战胜,就可以带给你幸福的道理。

C. 小说以“我”把灯关上,点燃蜡烛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祖母临终时要求点燃蜡烛,而且还引发读者思考,颇具匠心。

D. 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追求光明的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E. 小说大量使用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使主旨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而且也使小说语言呈现出哀伤舒缓的特点。

2.小说是怎样叙述祖母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3.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告别语

铁凝

这是二楼闲置的一间客房,窗子朝北,窗外是邻居的前院。朱丽每次来舅舅家,都住这间。

前几次,朱丽没怎么留意这个房间。她常常一大早就出门购物,客房只是她睡觉和存放购物收获之处,每次离开时,壁橱里都堆着一些被她遗弃的装衣服的纸袋子。北京的舅舅对朱丽很疼爱,总是给她一些钱买东西。但在她眼里,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舅舅的房子太大,舅舅的语汇太少。

朱丽留意起客房,是这次为逃婚而来舅舅家之后。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沮丧又难为情,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躺着。

一日,喧闹的声音从窗外的院子传来,异常清晰。二楼的这间客房,似乎格外便于收集声音。从前她怎么没有发现?

像是主人出来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还有主人对孩子的提醒:“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之后是短促的安静,大人们都在等候这位“小宝”的“再见”,可是,迟迟没有听见孩子发出的告别之声。

一连许多天,邻居的院子总是很热闹。那句她已经熟悉了的提醒句源源不断飘进窗口:“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或者“小宝,和爷爷、奶奶说再见!”然后照例是短暂的安静。她看见的小宝,要么听而不闻地摆弄一辆遥控越野吉普车,要么跑向草坪,爬上那只摇椅摇着自己……

朱丽一边觉得这小宝不懂礼貌,一边感叹做个孩子也挺不容易,非得随着父母对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大人说“再见”。她由小宝想到自己,和自己那场没结成的婚。在婚礼上,朱丽突然看见特地打扮一新的母亲下眼眶似有淤血。她紧盯住母亲,在心里说服自己那不过是岁月累积起来的错觉,父亲和母亲早已离婚,怎会再殴打母亲呢?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跑了,就像逃离一场她以为会到来的如母亲般的命运,连个“再见”也没对大家说,连个招呼也没跟与自己相恋多年、对自己关怀备至的新郎打。

每次想到这里,朱丽就赶紧打断思路好像若不打断,她已知的各种谴责便立刻潮水般向她涌来。她对付不了这些,如同她不能担当一场婚礼。

初夏过去,暑天袭来。

一个下午,朱丽迷迷糊糊之中,窗外的声音再一次飘进房间。她又听见早已熟悉的提示:“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小宝,和露露说再见!”

朱丽继续迷糊,兼听那必然到来的短促的安静。她果然“听”见了那短促的安静,之后是主人、客人寒暄着告别,杂以孩子们稚嫩的嘁嘁喳喳。接着她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清脆的童音:“再见!”那童音分明是小宝的。

所有人都听见了这声“再见”,这是个宝贵的时刻,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

“再见!”小宝说。

“再见!”另一个童音呼应着。

朱丽迅速从床上爬起来赶往窗口,像是怕错过什么,又以为是听错了什么。她看见门廊下站着小宝和家中大人,另外一对男女,正领着一个身穿印花连衣裙的小女孩往院子门口走。

这前所未有的“再见”之声原来是两个孩子之间的道别,与他人的引导无关。

“再见!”小宝放大了声音,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露露站住不走了,也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小宝拖着长声跺起脚来仿佛对“再见”这个词不依不饶。

“再——见!”露露也拖起长声,像是要迈步跑向小宝。两人无休无止地“再见”起来,好似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小宝更激烈地踩着脚,弯下腰,拼尽全力高喊着“再见,再见,……”他顽强地、势不可当地向露露表达着再见的意愿。到后来,憋红了小脸,捯着气,以至于那“再见”声变得哆哆嗦嗦,听上去就像是“再哎哎哎哎见!再哎哎哎哎见!”

这实在不像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那像是欢欣和绝望情绪的一种混合,激烈而壮观。像冰河在春日太阳的照耀下突然融化,“嘎啦啦”地迸裂着自己,撕开着自己。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当小宝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他们的生命。

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

她站在房间的穿衣镜前看自己,脸色苍白,缺少血色的嘴唇含混地嚅动了几下,仿佛在练习一个忘却已久的老词。她发现,自己对“再见”这个词从来都是漠然的,不管对一座房子,还是对一个亲人。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陡然从心中升腾起来,她环顾这房间,伴着窗外那声声不断的“再哎哎哎哎见”,琢磨着,现在最该做的,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  有刪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所以,尽管之前来北京多次,朱丽对舅舅和他家的客房也没有太深印象,不曾发现二楼的客房格外便于收集声音。

B.小宝告别露露时的热情与告别大人时的漠然构成鲜明对比,他和露露此起彼伏的“再见”声,看似耍贫嘴、逗乐子,实则是他们对相见的欢欣和不能相见的绝望的激烈表达。

C.“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生动写出了小宝那一声“再见”的难得和宝贵;而“迅速”“赶往”等词语,形象表现了朱丽第一次听到小宝说“再见”时的意外。

D.大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小宝与他根本不认识的人说“再见”,小宝始终不愿合作,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E. 小说中的“客房”,既是故事发生的环境,也是“朱丽”和“小宝”两条叙述线索的交汇点。对“客房”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也使小说结构更加紧凑。

(2)小说中的朱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你是否赞同“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这种说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意气风发地走在追梦的大路上,如果说处处碧波将成为她地理的新脉象,那么自主创新则是她正在全力培育的城市之魂。

食品安全方面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专家认为,日本政界右翼人士一直努力淡化“二战”战败的概念,其否认侵略历史的观念可谓盘根错节,必须予以法理上的分析和针锋相对的批驳。

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跷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

广州立白集团继承与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支持慈善事业,乐善好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奉献。

A   B   C   D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狂人日记》是一篇表现内心生活的小说,作品采用象征的手法构思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其语言似杂乱实敏锐,既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又象征着新文化的声音。

B. 奥菲莉亚虽然爱慕哈姆莱特,但在父兄卑劣的怀疑和诽谤下,遵从他们的意愿,不与哈姆莱特接近,却又成为他们刺探王子的工具,她所受的宗法家庭的教养和管束决定了她的绝对驯服和无知。

C. 《三国演义》中,袁绍因好大喜功拒绝采纳沮授休养生息的建议,贸然出兵攻打曹操,最终大败;曹操因生性多疑中了诸葛亮的反间计,杀了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最终在赤壁之战中惨败;诸葛亮因个人感情任用毫无作战经验的马谡为主将,致使街亭失守。

D. 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给了堂弟查理,却等来了查理的忘恩负义和无情抛弃,但她毅然偿清了叔父的债务,成全了查理的婚事,直到最后成了有钱的寡妇,热衷于宗教和慈善事业,才终于从大量的金钱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安慰。

E. 《茶馆》里的秦仲义是裕泰茶馆的房东,是维新运动后的新生民族资本家,他惨淡经营几十年的“实业”被国民党政府没收,直到老年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1)这种鲜明的创作个性还贯串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使他在创作上        ,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2)这个戏说之词是法国人发明的,但是它很快        ,在西方学界流行开来。

(3)映入眼帘的是一堵墙,墙上画了九条        的龙。

A独树一帜    不胫而走    栩栩如生

B标新立异    不胫而走    活灵活现

C独树一帜    不翼而飞    活灵活现

D标新立异    不翼而飞    栩栩如生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参窝水库是辽宁省大型水库之一,位于辽阳县、灯塔县和弓长岭区交界处的太子河干流上。参窝水库                                                      ,山鸡鸿雁分布沟梁水边。整个风景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①水库浩淼无际

②山珍野果遍布群山众壑

③植被覆盖率达到%90

④周围自然景观优美

⑤大坝巍峨壮观

⑥四季景观各异

A.②④⑥⑤①③   B.①⑤④⑥②③   C.⑤①④⑥③②   D.③④⑥⑤①②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影评进入自媒体时代后,               。对电影投资人来说,票房是评价电影好坏的重要标准;对职业影评人来说,更看重电影的结构、叙事方法、演员演技等比较专业的内容;当然,你去问普通观众,从一万个人那里,可能收获到100个评价标准。

A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影评的话语权正在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的评价体系

B影评的话语权正在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评价体系就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

C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影评的话语权正在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评价体系就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

D影评的话语权正在由少数传统媒体人向更为大众化的自媒体转移,变得更多元也更个人化的评价体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他将一个个空木桶擦拭干净,摆放得很整齐。但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知道你会想办法征服风的。”小男孩擦干眼泪,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每一只空桶都装满清水。从此,那些木桶再也没有被风吹倒过。他高兴地对父亲说:“我懂了,木桶想要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自己的重量。”父亲赞许地笑了。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太阳岛上

包利民

父亲那时每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

那年我八岁,父亲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正流行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渔竿/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我们来到了/小伙子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向往之心。

于是在一次父亲酒后,我问他:“你去过太阳岛吗?你咋知道那是哈尔滨最好的地方?”父亲便略低下头说:“没去过,不过肯定是能去的!”那年父亲所在的工程队要去哈尔滨修江桥,他兴奋得无以复加,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阳岛喽!”

夏天的时候父亲写信回来,说过几天他们要放两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阳岛瞅瞅,还说远远地看那里,全是绿色,里边肯定要比歌中唱得还好。于是那以后我日日盼着父亲的信,想听他讲讲太阳岛上的事。可是竟是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他去太阳岛没有。

秋天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姐姐就都问:“你去太阳岛了吗?那上面好吗?”父亲就说:“当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们就不依不饶地问:“那到底好在哪儿呢?”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我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去啊,回来骗我们!”父亲急了,说:“咋没去?那门票要五块钱一张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就是门票!”我们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5元”的字样,还有一个红红的印章,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

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喝酒之后,更是慨叹太阳岛的美,说得我们心中痒痒的,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父亲也是常说:“等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次要看得仔细些!”可是父亲最终没有再等到机会,工程队那几年转而向大小兴安岭施工,再也不去省城了。后来父亲的一条腿被砸伤,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而我们的小村子离哈尔滨又极远,他再去太阳岛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

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学,到了那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

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

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发湿。当年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                             

(《中外读点》2009年第1期)

1.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述。

2.小说以“太阳岛上”为题目,从全文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