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①噀:xùn,喷。

1.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2.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人也。六岁便解属文。九岁父,孤贫,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补国子生。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以革才堪经国,广陵太守。时革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为魏人所执。魏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讨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诏曰:“广陵太守江革,临危不挠,可太尉。”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 闻革至,并缘道迎候至郡。革不受饷,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属城震恐。上曰:“江革果能称职。”乃除都官尚书。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惟乘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息,民吏安之。

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所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以文酒自娱。大同元年二月,卒。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南史•梁•江革传》有删节)

:①武陵王:即梁武帝的儿子萧纪。后称帝。 ②上:梁武帝。③臧盾:人名。 ④迮:狭小。迮轻艚,意为让船舱增加重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曰

B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曰

C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曰

D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革厉色而言曰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父            艰,艰苦

B乃脱所          著,穿着

C广陵太守          除,任命,授官

D上召革面曰        敕,吩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便能写文章。父亲去世后,在贫困中仍能坚持读书,不知疲倦。母丧结束后,又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临危不挠。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为官刚正。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江革任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

D.江革清正廉洁。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压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朓尝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

(2)郡境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镜》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 “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学,将来别人壁咚的墙就是你砌的”“人丑还不多读书,哪儿来的自信?”“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为了迪奥与奥迪而努力学习”……近年来,激励学生的“雷人”标语层出不穷。

对于以上雷人标语,你怎么看?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下面是一幅漫画,请说明画面内容,并揭示漫画寓意。90字左右。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今的人们对过度医疗的危害已有相当的认识,___________。其实,我们感受强烈的考研热、高考热、补课热、择校热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便是过度教育惹的祸。过度教育不仅会使受教育者的兴趣、自信、潜能以及亲子关系等受到损害,还会在各层次受教育者间递次产生挤兑效应:___________,低学历者不得不从事更低端工作甚至失业。这是巨大的教育成本和智力资源的浪费。___________ ,可见,学时并非越长越好,学历并非越高越,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表达,与传播的内容同样重要。同样是形容工作忙累,有人会说“头一抬,天就黑了”,有人则会说“想念床”;同样是指出缺点,有人会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也有人会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________  

A. 表达是思想的形式,创新表达的魅力就在于,它总能用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为天空装点斑斓;表达又是点燃思想的火炬,创新表达可以有效提升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B. 表达是点燃思想的火炬,创新表达可以有效提升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表达又是思想的外衣,创新表达的魅力就在于,它总能用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为天空装点斑斓。

C. 表达是思想的外衣,创新表达的魅力就在于,它总能用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为天空装点斑斓;表达又是点燃思想的火炬,创新表达可以有效提升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D. 表达是点燃思想的火炬,创新表达可以有效提升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表达又是思想的形式,创新表达的魅力就在于,它总能用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为天空装点斑斓。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月下旬,北部战区陆军组织的军事理论培训别开生面:几百名来自战区陆军机关的参谋人员和各级兵种部队的指挥员,齐聚一堂共同地学习边海防理论知识。

B.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了名为“校园最美笔记”的评选活动,三名同学的课堂笔记被校博物馆收藏,一同与学界泰斗们当年的学习笔记展出。

C中国股市大起大落,极不稳定,根据中央电视台最新的一次调查显示,股市中亏损的人高达697%,赚钱的人只有2145%

D.学前教育尽管较三年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相较于其他教育阶段与教育类型,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短板”。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

①做文章原要自出机杼,自行发挥,不是迎合他人的嗜好。

②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③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④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⑤张雄这次虽然犯了法,处理是应该的,但他毕竟是功臣,罪不容诛啊。

⑥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他有诚挚广大的爱

韬奋是一个平凡的人,但韬奋精神是伟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也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伟大,包含着他诚挚而广大的爱。他不仅爱家人,爱朋友和同仁,更爱他的祖国和人民。

韬奋作为家长和父亲,是非常爱家庭爱孩子的,不论工作多忙,他总要抽点时间和孩子玩。有一次嘉骊趴在地上哭闹,怎么劝她也不行,于是,父亲也趴伏在地板上陪她假装哭,一直到孩子破涕为笑。对儿女在学业和精神方面的培养尤其注意。

“推吾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是韬奋的思想。这种爱,直接表现在他对工作和事业的爱,那是投入了他几乎全部精力的。“竭诚为读者服务”,就是他内心最真诚的想法,这句话至今镌刻在三联书店的墙壁上,作为座右铭,激励着现在的三联人和全国的出版人。

韬奋最大的心愿就是办好一个刊物,他曾说:“要使读者看一篇得一篇的益处,每篇看完了都觉得时间并不是白费的。”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他从确定刊物的方针,到组稿,到编辑定稿,一直到最后出版付印,乃至发行,他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心血。他除了在文字内容上投入精力,刊物和书店的经营和人员管理他也是殚精竭虑,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而在这些工作当中,他又培养了不少青年一辈。在培养和管理的过程中,他把对同仁的关爱,对事业的热爱都倾注其中。许多青年人在生活书店的工作中,在他的以身作则和严格要求下,迅速成长起来。以至于在那个时期,全国出版界、新闻界的不少骨干人物都是从生活书店走出来的。

当然,最能体现他的爱之诚挚与广大的,就是他对民族和祖国的爱。他说:“中国人的浴血奋战,抵御日帝国主义的侵略,为的当然是要抢救我们的祖宗所遗留下来的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祖国,和千万世子孙的福利。只就这一点说,已经值得我们牺牲一切,为我们的祖国而苦斗。”他从日常的工作入手,从他擅长的领域出发,一篇文章,一件事情地,他把他热爱的工作,与民族解放紧密联系起来,与争取人民民主、促进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

他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他曾题词说:“在民族危机十分深重的今日,统一的目标就是抗敌救国,离开了这目标,就无法统一起来。”即使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看守所中,他仍用笔表达他的决心:“我们的国家民族的光明地位,是要我们用热血代价去换来的,是要我们肩膀紧接着肩膀,对着我们民族的最大敌人作殊死战去获得的。”

在韬奋人生最后的时间里,他的病情日趋严重,疼痛难忍,每天靠打止痛针维持。尽管如此,他还是强忍病痛继续在病床上写作。重病期间,他仍“心怀祖国,眷念同胞”。用他自己的话说:“以仅有一点微薄的能力,提着那支秃笔和黑暗势力作艰苦的抗斗,为民族和大众的光明前途尽一部分的推动工作。”

当年,韬奋先生称赞鲁迅先生:“有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鲁迅先生的伟大,“是在于他对一般民众的普遍而深入的影响”,“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遗产,是他那样始终不懈的积极的斗争精神”。“保卫祖国,为民先锋。”“鞠躬尽瘁,努力救国。”当年韬奋先生的这两幅题词,还有他对鲁迅先生的评价,既是韬奋先生追求的目标,也正是他自己一生的写照。韬奋先生因为有这样一种对人民对祖国的大爱,才会有坚定的行动,有贯穿一生的坚持,有广大的胸怀。当年,他们“七君子”获释出狱后,在群众欢迎会上,韬奋当场题词:“个人没有胜利,只有民族解放是真正的胜利。”也因此,他才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本文选自邹家华《他有诚挚广大的爱》)

【注】邹韬奋,伟大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正义的爱国者。作者邹家华、文中的嘉骊分别是邹韬奋的长子、幼女。

【相关链接】

①那时的家庭,对韬奋来说,就好像一个美丽而平静的港湾,他安静地泊在那里仍然按照自己的路子,专注地孜孜不倦地从事着自己心爱的感兴趣的工作,编辑他的《生活》周刊,一直要到他摸索着前进的道路上走不通的时候,他从原来狭隘的圈子中震惊过来……从此毅然走出小家庭“和煦平静的港湾,迎着风暴,一直往前,再也没有回头”。

(摘自陆其国《韬奋的婚事、家事和国事》)

②“九一八事变”前夕,战争的腥风血雨正在日日逼近……韬奋在这方面是与人民大众同仇敌忾的,他在《生活》周刊上连续发表多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罪恶行为的文章。“九一八事变”发生及“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生活》周刊的抗日和救亡的呐喊声响彻中华大地的上空……《生活》周刊洛阳纸贵。

(摘自聂震宇《韬奋的经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邹韬奋关爱年轻人,在刊物和书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他培养的人后来都成为当时全国出版界、新闻界的骨干。

B.“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以说是邹韬奋一生的写照,他不囿于个人的小天地,与人民大众同仇敌忾。

C.“竭诚为读者服务”这句话至今镌刻在三联书店的墙壁上,作为座右铭,激励着现在的三联人和全国的出版人。

D.韬奋先生因为有这样一种对人民对祖国的大爱和广大的胸怀,才会有坚定的行动,有贯穿一生的坚持。

E作为伟大的出版家,他有明确的办刊理想,《生活》周刊在他的努力下顺利发展,为此他对子女学业和精神的培养有所疏忽。

2.韬奋先生评价鲁迅“有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他也同样具有战而不屈的品格,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文章是如何体现韬奋先生诚挚广大的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作为一篇回忆录,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突出特色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雪莉·杰克逊(美国)

劳瑞上幼儿园那天起,我心里明白生活从此要发生些变化了。

他回家时把前门砰的一声推开,帽子先扔了进来,嗓门变得粗声粗气:“有人在家吗?”

午饭时他出言不逊,又打翻了小妹妹的牛奶。“幼儿园里怎么样?”我故意漫不经心地问道。

“还行”。

“你学到什么东西了?”丈夫问。

劳瑞冷冷地翻了丈夫一眼,说:“没有学任何东西。”

“但是老师打了一个孩子的屁股。”

我问:“这孩子是谁呀?”

“查尔斯,”劳瑞想了片刻回答,“他淘气。老师打了他的屁股,还罚他站。哦,他太淘气了。”

“他干了什么啦?”我追问道,但是劳瑞已经爬下椅子拿起一块饼扬长而去。

第二天吃午饭时劳瑞一坐下就宣布:“查尔斯今天打老师了。”

“天哪!他又挨打了吧?”

“他当然挨打了,”劳瑞转向他父亲,“瞧这儿!”

他父亲抬起头:“干嘛?”

“往下看——看我的大拇指!唉,你真是个大傻瓜。”他哈哈大笑起来。

我赶紧岔开:“查尔斯干嘛打老师?”

“老师要他用红蜡笔画,查尔斯偏用绿的,他就打老师了,老师就打他屁股了。老师还不让别的小朋友跟他玩,可是别的小朋友还是跟他玩。”

第三天,查尔斯在玩跷跷板时把一个小女孩的头撞出血了,课间休息老师不许他出去玩;星期四查尔斯又被罚“立壁角”,因为他在故事课上不停地拿脚跺地板;星期五查尔斯乱扔粉笔而被剥夺了写黑板的权利。

星期六我同丈夫商量说:“把劳瑞放在幼儿园里看来并不好,这个叫查尔斯的孩子,听上去可对他没什么好影响。”

“没事,”丈夫安慰我说,“世界上总有像查尔斯这样的人,晚碰到不如早碰到。”

星期一,劳瑞回家比往常晚:“查尔斯今天给留下来了,所以大家都回来晚了。”

“这个查尔斯长得什么样?”丈夫问。

“他个子比我大。他没橡皮。他从来不穿外衣。”

星期二,劳瑞突然告诉我们:“有个人今天来看老师。”

“是查尔斯的妈妈吧?”丈夫和我不约而同地问道。

“哪儿啊,”劳瑞不以为然地说,“是个男的,老师请来教我们做体操,教我们用手碰脚尖。”他爬下椅子,蹲下,手碰了碰脚尖:“看,就这样。”他又坐回椅子上,拿起叉子,变得严肃起来:“查尔斯连体操也没做。”“查尔斯连体操也不愿做吗?”

“哪儿啊,查尔斯跟老师的朋友捣乱,老师不让他做了。”

“你说他们会拿查尔斯怎么样?”丈夫问他。

劳瑞煞有介事地耸了耸肩:“开除他,我想。”

星期四,劳瑞吃午饭时严肃地报告说:“查尔斯今天可真不错,老师奖给他一个苹果。”

丈夫小心翼翼问了一句:“你是说查尔斯?”

“对。他帮老师分蜡笔,收本子,老师说他是个好帮手。”

“怎么会呢?”我满腹狐疑地说。

“他帮了老师的忙,就这么回事。”劳瑞耸了耸肩。

当晚我问丈夫:“你相信吗?查尔斯真能改邪归正?”

“你等着瞧吧,”丈夫讽刺地说,“像查尔斯这样的孩子,还不定又要使什么坏呢。”

丈夫似乎没有言中。又一星期过去了,查尔斯还是老师的帮手,他每天分东西收东西,再也没有小朋友因为他而被放学后一起留下来了。

我和丈夫都想见查尔斯妈妈,问问查尔斯怎么会变好的。

但就在那个星期的星期五,查尔斯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因为讲脏话,被老师洗了一脸的肥皂水。

星期六的家长会上,我坐立不安,急切地想见到查尔斯的妈妈。环视着周围那些安详的脸,但是谁看上去都不像是家里有个查尔斯的样子。会后我认出了劳瑞的班主任,她手里拿着一杯茶和一块巧克力饼,我手里拿着一杯茶和一块水果糕,我们慢慢向对方走去,微笑着。

“我一直想见见您,我是劳瑞的妈妈。”

“我们对劳瑞都很感兴趣。”

“哦,他真的很喜欢幼儿园,他回家老说起幼儿园里的事。”

“开始的那两个星期他有些不习惯,”班主任认真地说,“但他现在表现不错,是老师的小帮手了。当然了,有时他也还会犯点小错误。”

“劳瑞一向挺能适应环境,我想他是受了查尔斯的影响。”

“查尔斯?”

“是呀!”我笑着说,“有查尔斯这样的调皮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你一定忙得不可开交吧?”

“谁是查尔斯?我们幼儿园里没有叫查尔斯的呀!”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起初查尔斯成了老师的小帮手的时候,引起了我的好奇,让我想了解他的变化原因

B.小说引导我们应该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识与自我适应能力,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与隐秘。

C.“我们对劳瑞都很感兴趣。”这表明老师很关注劳瑞,老师后面对他表现的评价也是客观公正的。

D.我十分想见见查尔斯的妈妈,想问问查尔斯是如何变好的,所以家长会上我坐立不安,到处寻找。

E.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刻画劳瑞形象,有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劳瑞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谁是查尔斯?我们幼儿园里没有叫查尔斯的呀!”这段产生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4.简要分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批评惯于投机取巧、随意改变规矩的社会风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揭示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君子最终却能超过一般人的原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

永巷①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②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③!

①永巷:汉宫中幽闭有罪宫嫔之处。②岘首碑:西晋羊祜镇守襄阳,有惠政,死后百姓于岘山为其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③青袍: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诗中用以指贫寒之士。玉珂:为贝制的马络头上的饰物,诗中借指骑着骏马的达官贵人。

1.这首诗题为“泪”,诗中八句,没有一个“泪”字,可是读来句句都是泪。作者是如何写出泪来的?

2.程梦星在《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中云:“此篇全用兴体,至结处一点正义便住。”尾联有两字是全诗的关键,指出这两个字,并简要分析尾联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致仕。慎修少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开宝末,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慎修以为国且亡,当待罪,何贺也?自是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给。煜归朝,以慎修为太子右赞善大夫。煜表求慎修掌记室,许之。煜卒,改太常博士。累迁知湖、梓二州。

淳化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俄与直昭文馆韩援使淮南巡抚,累迁仓部、考功二部郎中。咸平中,又副邢昺为两浙巡抚使,俄同修起居注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真宗以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数月,擢为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赙钱二十万,绢一百匹。上悯之,令有司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实。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然颇恃前辈,待后进倨慢,人以此少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

B.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

C.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

D.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都更改年号。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从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流传下来的很少。主要因其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学士指古代在翰林院读书的人,学士一称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民间习惯上称有文采的人为学士,最著名的是苏东坡"苏学士"

D.有司指主管个某部门的官吏,其中“有”是有某种权力的意思,“司”是主管的意思,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有司有时也泛指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赞许他懂礼制,派吕使安慰开导他,大凡供宴饮用的帷帐、用具、饮食等物和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都优厚地供给他。李煜回到朝廷时,让潘慎修担任太子右赞善大夫。

B.潘慎修为人正直,善于讽谏。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下棋,于是写《棋说》一文进献,在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微言大义的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C.潘慎修清心寡欲,不恋权位。他读过很多道家书籍,擅长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难,宋真宗景德初年他曾经主动上书朝廷,以年老为由请求外调担任地方官

D.潘慎修学识丰富,被人敬仰。他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和他交往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然颇恃前辈,待后进倨慢,人以此少之。

2)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这三者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乡村社会秩序。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上利国家,下益乡民。他们有些人通过读书获得功名,走出乡村,在外为官,但是在他们年老退休之后,选择了回乡养老。他们深受儒家礼仪教化的熏陶,一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即便是退隐在野,也不忘教化乡里,热衷于地方公益事业,如设义田、修水利、办书院、赈灾民等等。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从大体上说来,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管理只到县一级。这就为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使得乡贤对于乡村的治理成为可能。乡贤属于士阶层,其与乡村发生紧密联系当在宋代以后。直到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才开始打破门阀对士阶层的垄断地位,寒门弟子通过考试,也有机会获得“士”的身份,参与国家政治和地方社会的治理。这些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宋代是乡贤发展的重要阶段。钱穆先生就曾说,宋代有一种“自觉的精神”在“士大夫社会中逐渐萌茁”,这种自觉的精神,就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国史大纲》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558页)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就是这种精神的反映。对于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宋人有很多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在庙堂之上才能“治国平天下”呢?答案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同上),无论在朝或在野,对于天下、国家始终不曾忘却。这对于那些退休官员、在野之士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民间社会不仅要以自己的德行感化乡里,而且要参与到地方社会的事务中来,实践儒家提出的理念。

明朝中叶以后,乡绅阶层渐渐形成,主要原因有:其一,退休官员多返回本籍。两汉至唐代,朝廷并没有严格的退休规定,大多数朝廷官员多老死于任上。宋代虽有退休的规定,但当时迁徙的风气未衰,官员多寄养在宫观。到了明代,朝廷规定官员辞官或退休一律给驿还乡。致仕官不得留住京师和任所地,借此防止致仕官与现任内外官相联合勾结。为了奖励官员致仕后还乡,允许用官家专车送返。而且规定,凡南京、北京大臣乞休,经批准后可致仕,如尚年富力强,可令其回原籍调理,等病好以后再度起用。由此可知,明代朝廷对官员致仕后返乡有一定的强制色彩,不过朝廷对返乡的官员予以优待。其二,“学绅”在地方上的累积。明代学校系统完备,士人一般都可在本地官学入学。拥有一定功名和学衔的士人,除非因违反学规、受处分剥夺学籍和功名外,其身份可以一直保持下去。而且,地方上举、监待入仕者多,官缺少,有的等上一二十年也难以得到一个政府官员的职位,生员则绝大部分终身与仕途无缘。除了少数人离乡谋发展之外,大多数人都留在本乡。此外,明清以来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有不少乡绅投身于商业活动,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士绅经商的风气,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徽州,清代徽州人许承尧在其著作《歙事闲谭》中指出:“商居四民之末,徽殊不然。歙之业鹾于淮南北者,多缙绅巨族。其以急公议叙入仕者固多,而读书登第,入词垣跻朊仕者,更未易仆数。且名贤才士往往出于其间,则固商而兼士矣。”“急公议叙入仕者”即指通过捐纳和捐输等非正途而获得“绅”之身份的人,这也是乡绅产生的重要途径。

(摘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

1.下列关于乡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在外为官的乡贤,在年老退休返乡之后,施行乡民教化,积极参与地方事务,维护乡村社会的秩序。

B.乡贤属于士阶层,其与乡村发生联系当在先秦以后。

C.乡贤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具有社会责任感,他们作为政府和基层民众之间的中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乡绅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大体上说来,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使得乡贤对于乡村的治理成为可能。

B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

C宋代“自觉的精神”就是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内容的反映。

D宋人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思考对于那些退休官员、在野之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以德行感化,还要参与地方事务,实践儒家理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方上举、监待入仕者多,官缺少,员则绝大部分终身与仕途无缘造成了“学绅”在地方上的累积。

B到了明代,严格规定因年老或衰病而辞去职务的官员不得留住京师和任所地,有一定的强制色彩。

C为了奖励官员致仕后还乡,如尚年富力强,可令其回原籍调理,等病好以后再度起用。

D明清时期不少乡绅投入商业活动,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士绅经商的风气,“急公议叙入仕者”是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

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药罐

贾平凹

①我们村三十户人家共同着一个井,一个碾盘,一个土地庙,也共同着一个药罐。

②这药罐年代很久,但一直是完好的,它最早属老社长私有。老社长已经死去十五年,大家还记得他的好处。药罐自那时流传,谁家有人病了用罢药,罐子就放在门楼脑上,等着另一家有人病了来取用。风俗里送药罐等于送病,是要忌讳的。便又放于门楼脑上,等着别一家人病了再来“用用”。药罐就像老社长,人们对它畏惧,却不敢有半点亵渎心。

③那阵,一般人有个病病灾灾,大都是抗着。吃些烧糊的葱根,喝些姜汤,捂被子发汗,用火罐在额上拔一个紫红的印或者用针扎中指、挑眉心,放出些黑血就罢。抗不过去了,再往土地庙里求神拜鬼。病人还是不好的,就只有说:“这是阳寿到时了,治了病治不了命的。”却没有想到去上百里的县城医院或抓几副中药吃。

④上医院是不敢思想,抓中药那也是要许多钱的,我们没有钱买更多的粮食吃稠饭还能买药吃?吃药和买香烟一样被认作奢侈。

⑤社长是吃中药的,因为他是社长,是我们村的光荣,吃公家的净粮,药费可以报销。社长是一个瘦老头,留大背头,穿黑呢子中山服。社长的气管常发炎,肠胃不好,腰酸,肾也虚亏,有几次病得要丢了命了,但后来却又好起来。于是社长说:“得了病怎么不吃药?瞧瞧,不是几副药就保住一个命吗?”

⑥社长说过这话后,一般人家也开始吃起药来,但往往吃过一副二副,实在是没能力再吃下去,便去社长家门前的十字路口上揽社长吃过的药渣。心想,只要是药,即可治百病的,拿回来再熬一熬,让病人喝。一辈子没有吃过药的身子见药味就生奇效,这倒使社长也惊讶。也由此,村人对社长的药渣有了依赖,对社长家的药罐也有了依赖。

⑦村里人好多年里,基本上是吃着社长的药渣维持了健康。除了许家的二婶外,竟没有出现过一次危险。许家二婶过日子太节俭。她一生什么都不敢糟踏,凡是能咽下肚的东西,绝不让它在肚子外坏掉。铲完了锅,孩子已将勺子铲子要拿去洗了,她说:“拿来!”伸出舌头将勺子铲子上的饭渣舔了。那一次许家二叔犯了病,拿回社长的药渣熬汤,喝过二次病好了,还剩一碗汤药不喝了。许家二婶身体蛮好的,却想:倒了多可惜,让我喝了。结果喝得她吐了一个晌午,睡倒在床上三天没有起来。

⑧吃社长药渣的病人,病差不多全好起来,吃原药的社长却死了。死了一个大人物,我们村从此不能沾他的荣耀的光和药渣的利。

⑨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自土地分了以后,多多少少每家都有些零花钱,谁家有个病,也去抓些中药来吃了。没有谁再去揽别人家的药渣熬汤喝。而药罐还是老社长的那个药罐。

⑩每每把药罐放在门楼脑上,或从门楼脑上取下来交给来取用的别人时,人们就想起了老社长。药罐是老社长留给村里的纪念,人们小心翼翼地使用着,从你家传到我家,从我家传到他家。药罐熬着苦口的汁水,苦水使全村人团结起来,滋润着生命,就这么活下去。

(节选自陕西人民出版社《贾平凹文集》,有删改)

1.小说以“药罐”为题,有什么好处?

2.第⑦段对许家二婶的刻画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3.“老社长”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一个人物,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4.结合全文,探究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丰富意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且夫孝始于事亲,                 ,终于立身。(《太史公自序》)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篇》)

(3)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刘邦《大风歌》)

(5)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6)陷之死地而后生,                 。(《孙子九地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①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②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①作于被贬夔州途中。②轲峨:孤高状。艑:船。

1.请赏析首联“空”字的妙处。

2.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3.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匹夫                        见:被

B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    过:错误

C而不怪者                    油然:突然发生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      敝:疲惫,衰败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B使之忍小忿就大谋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自饰

C非子房谁全之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而其状貌如妇人女子      至于鞭箠之间,欲引节

3.本文围绕“忍”字展开论证,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例分析。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淮阴侯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为筑外宫而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赵事                因……而获罪

C.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天下乃可    谢罪

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淮南王“骄恣”的一项是

①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   

②自袖铁椎椎辟阳侯

③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

⑤谁谓乃公勇者       

⑥乃不食死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后因心中充满怨恨而自杀,高祖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2)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太史公自序》)(4分)

(3)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管仲列传》)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纪”是《史记》中关于帝王的传记,记叙兴废存亡等历史大事件,是显示帝王乃天下本统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同时,“本纪”还是全书的总纲,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将项羽列入“本纪”,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二是司马迁推崇其人格。

B“十二时”是古代一种特殊的纪时法,它把一昼夜进行了等分,每一“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叫“时辰”。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它们正好与十二地支依次相配,这样就形成了别称,如“夜半”又叫“子夜”。

C封禅之说,现存文献的最早者为《管子·封禅篇》。而第一个真正举行封禅大典的是汉武帝。

D“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题材称为“骚体”。

 

下列划线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余为太史而弗论载

B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D鲍叔不以我不肖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岂管仲之谓乎?

B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C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D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B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C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D无不膝行而前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高祖狎侮诸客       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B天下已集,谋畔逆    与哙等为伍

C为言              鲍叔不我为贪

D王甚任              顷襄王怒而迁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而深              惟:思考

B语者弃市            偶:偶然

C厚币委事楚          质:同“贽”,见面礼。

D项羽乃悉兵渡河      引:率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出头的土家族姑娘小彭,是村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彭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彭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彭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彭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彭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图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解读构图要素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在后面的空格内填写三个结构相近的短语。

某市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调查

项目

家庭作业情况

睡眠状况

吃早餐情况

体育锻炼情况

百分比

2小时以上

2小时以下

8小时以上

8小时以下

吃早餐

不吃早餐

1小时以上

1小时以下

84%

16%

27.5%

72.5%

70%

30%

21%

79%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六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