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无穷信息,而我们的认识相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永远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限的认识不仅不能穷尽大宇宙,就是那些小宇宙,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一只苍蝇,一块石头,甚至我们自己,也不能彻底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的无穷性质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在它之中永远有一个无穷的未知的海洋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对我们来说,任何一个存在物都是神秘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彻底认识它。甚至于,我们的认识究竟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一无所知。我们所认识的那些事物,本来就早已存在着了,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于是就成了知识,如槐树、鹦鹉、原子、万有引力定律等。至于这些东西本身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我所谓不可知是绝对不可知,即这个世界的本质、它存在的意义以及它为什么要这样存在、为什么会产生这许许多多的事物、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规律等问题,是我们永远没有能力解决的。知只是相对的,我们只具有相对的认识能力,我们只能生活在我们所能够认识的世界之中。

在大自然这个宴席上,人并不是一位特殊的宾客,每一种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是其他存在物不能替代的。我们人类尽管比其他存在物有着更强大的能力,可是,我们永远无法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如果赶走了其他客人,人类也将从大自然中消失。

我们常常以不屑一顾的口吻来谈论那些“低级”的存在物,还常常把其他动植物只是当作一种食物来谈论。这实在是对大自然的亵渎,因为它们也同样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啊!而且从进化史的角度看,那些“低级”的生物、无生命的存在物还是我们的祖先,没有它们,人类就不可能出现。因而对它们的不敬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也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 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小聪明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却是谦逊的。人类的智慧绝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来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有限的认识不仅不能穷尽大宇宙,即使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一只苍蝇,一块石头,甚至我们自己,也不能彻底认识。

B对我们来说,任何一个存在物都是神秘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彻底认识它。甚至于,我们的认识究竟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一无所知。

C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

D知只是相对的,我们只具有相对的认识能力。不可知同样是相对不可知,关于这个世界的本质、它存在的意义等问题的认知所需的过程只是会无限漫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其实,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也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没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B在大自然的构成中,人并不是一位特殊的宾客,每 一种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是其他存在物不能替代的。

C我们人类尽管比其他存在物有着更强大的能力,比如有一天能够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但如果赶走了其他客人,人类在自然的生存将是孤独的。

D从进化史的角度看,那些“低级”的生物、无生命的存在物是我们的祖先,没有它们,人类就不可能出现。因而对它们的不敬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智慧绝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来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B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有可能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C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无穷信息,而我们的认识相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永远是微不足道的。

D宇宙中存在的更高级的生物,他们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句歌词很经典:“从来都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有一句诗词很动情:“不思量,自难忘!”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请以“永远也不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要有细节描写。

 

下面的一幅对联,打乱了顺序,请你将其整理为一幅较为工整的对联。

康桥河畔旷世伟人多情游子橘子洲头作别西天云彩书写壮志豪情

上联:

下联: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中国画盛用线条,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个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没有此线,       。又如山水、花卉等,       ,而画家盛用线条。西洋画就不然,③       ,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这是一个理性正确的理念。    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紧密关联,“健康中国”无比重要,    以前很少如此强调。   这个理性正确的判断和理念,    大加宣传大力推广,让人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行动上真正把全民健康融入国家战略,该投入的投入,该加强的加强。

A.毕竟  尽管     但是   /     本应     所以

B.的确    /       然而   当然   与其     不如

C.  /   虽然         因此   就应该   从而

D.因而  诚然    /      但是  就应当   使得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避免低收入家庭被边缘化的现象不再发生。

B大家都知道冬季北京的蔬菜都是靠南方运过来,从种植户到批发商以及经销商,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谁能保证不会不出一点疏漏呢?

C近日,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文明天下行”大型投票活动,高票选出了“随车扔垃圾”这一行为,成为民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

D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两会召开期间,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深化改革”“反腐倡廉”“养老改革”“环境治理”等热点话题。

B.电影《湄公河行动》凭借创新的艺术表达、精彩的视觉呈现、商业化的包装手段实现了口碑和市场的双赢,是一部不落窠臼的佳作。

C.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人,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D.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纵一苇之所如,                 

(2)舞幽壑之潜蛟,                  

(3)驾一叶之扁舟,                  

(4)               ,渺沧海之一粟。

(5)               ,用之不竭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终南别业

【唐】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

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华美绚丽

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家丈人:东家,主人。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4.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说,咱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净下来。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妹妹说,憋死我了,就往厕所跑。一会儿妹妹就跑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了?咱家的猪跑哪里去了?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这是极有可能的事。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跑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重的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重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附近,我明天再去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特别是徐美红。因为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是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去找猪了。然后,妹妹也出去了。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羡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去了?你去吧,你想去哪儿去哪儿!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去了。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一看到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母亲一哭,本来就是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品截取生活横断面,写我和徐美红回我老家过年丢猪找猪的小事,表现了城市与乡村在环境、观念、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别。

B.徐美红之所以能看上我这乡下娃,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而是因为她觉得在学报上发表过三篇论文的我有出息,和我结合有美好前途。

C.徐美红的到来在村子里所引起的强烈震动、不会吸烟的乡亲把我父亲敬的烟夹耳朵上、厕所和猪圈相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乡村的愚昧。

D.年三十下午,母亲、妹妹、父亲包饺子,不让我和徐美红帮忙,丢猪后给徐美红打圆场,说明他们把来自大城市的徐美红看得格外尊贵。

E.丢猪以后,一家人陷入慌乱,赶紧去找猪,忽略了第一次上门的徐美红;一气之下,她离开我家,父亲赶紧借车子,让我到新安店去追她。

2.身为厅长千金的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离开乡村,分别引起了怎样的反应?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为什么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眼中的杨绛先生

铁凝

2007年1月29日晚,是我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在三里河南沙沟先生家中,保姆开门后,杨绛亲自迎至客厅门口。她身穿圆领黑毛衣,锈红薄羽绒背心,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她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于透明的细腻、洁净,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她一身的新鲜气,笑着看着我。我有点拿不准地说:“我该怎么称呼您呢?杨绛先生?杨绛奶奶?杨绛妈妈……”只听杨绛先生略带顽皮地答曰:“何不就叫杨绛姐姐?”

那一晚,杨绛先生的朴素客厅给我留下难忘印象。未经装修的水泥地面,四白落地的墙壁,靠窗一张宽大的旧书桌,桌上堆满了文稿、信函。沿墙两只罩着米色卡其布套的旧沙发,通常客人会被让在这沙发上,杨绛则坐上旁边一只更旧的软椅。我仰头看看天花板,在靠近日光灯的地方有几枚手印很是醒目。杨绛先生告诉我,那是她的手印。七十多岁时她还经常将两只凳子摞在一起,然后演杂技似的蹬到上面换灯管。那些手印就是换灯管时手扶天花板留下的。杨绛说,她是家里的修理工,并不像从前有些人认为的,是“涂脂抹粉的人”

我喜欢听杨绛先生说话,思路清晰,语气沉稳。虽然形容自己“坐在人生的边上”但情感和视野从未离开现实。她读《美国国家地理》,也看电视剧《还珠格格》,知道前两年走俏日本的玩偶“蒙奇奇”还会告诉我保姆小吴从河南老家带给她的五谷杂粮。这些新鲜粮食,保证着杨绛饮食的健康。

跟随钱家近二十年的小吴,悉心照料杨绛先生如家人,常有各种社会情状通过小吴传递到杨绛这里。我跟杨绛先生开玩笑说:“您才是接“地气”呢,这地气就来自小吴。”杨绛先生指着小吴说:“在她面前我很乖。”小吴则说:“奶奶(小吴对杨绛先生的称呼)有时候也不乖,读书经常超时,我说也不听。”除了有时读书超时,杨绛先生起居十分规律,无论寒暑,清晨起床后必先做一套钱锺书先生所教的“八段锦” 直至春天生病前,弯腰双手可轻松触地。小吴还告诉我,杨绛先生虽由她照顾,但至今更衣、沐浴均是独自完成,又让我感慨:杨绛先生的生命是这样清爽而有尊严。

有时候我怕杨绛先生戴助听器时间长了不舒服,也会和先生“笔谈” 我从茶几上拿过巴掌大的小本子,把要说的话写在上面。这样的小本子是杨绛用订书机订成,用的是写过字的纸,为节约,反面再用。我在这简陋的小本子上写字,想着,当钱锺书、杨绛把一生积攒的版税千万余元捐给清华大学的学子们,是那样地毫不吝啬。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杨绛参加了邓小平为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后举行的国宴,邓小平将《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贵宾,并把译者杨绛介绍给国王和王后。杨绛先生说,那天她无意中还听到两位西班牙女宾对她的小声议论,她们说“她穿得像个女工”

“她们可能觉得我听不见吧,我呢,听见了。其实那天我是穿了一套整齐的蓝毛料衣服的。”杨绛说。

经历了太多风雨的杨绛,坦然领受这样的评价,如同她常说的“我们做群众最省事”,如同她反复说的,她是一个零。她成功地穿着“隐身衣”做大学问,看世相人生,哪怕将自己隐成一位普通女工。在做学问的同时,她也像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女性一样,操持家务,织毛衣烧饭,她常穿的一件海蓝色元宝针织成的毛衣就是在四十多年前织成的。我曾夸赞那毛衣针法的均匀平展,杨绛脸上立刻浮现出天真的得意之色。

(有删改)

相关链接

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我坐下细细寻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一天完全相同,总有出人意外的事发生。即使没有大的意外,我也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体会。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鲜感受和感觉。(摘自《文汇报·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

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摘自黄薇《百岁开一话杨绛》)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次和杨绛先生见面,她的穿着打扮让我感到惊异,而她亲自迎接我的行为以及跟我的谈笑则更让我感到震撼。

B.杨绛先生会客时经常坐在“一只更旧的软椅”上,跟客人聊客厅天花板上“手印的故事” 总引得客人感慨万千。

C.《堂吉诃德》中译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班牙贵宾,这充分肯定了杨绛先生在文学翻译上的成就,也鼓舞了她翻译出了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D.听到别人说自己“穿得像个女工” 杨绛先生坦然接受;尽管她成功地做出大学问,但她始终把自己当做“一个零”

2.为什么“我”第一次见到杨绛先生时,会认为她“实在不像近百岁的老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杨绛先生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画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C.“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曾有读者对身边的这类人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认为图书馆是公共场所,他们这样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也有人提议,可以为他们设置活动专区,以免影响他人;还有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同样享有进入图书馆读书的权利,如有人觉得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

这三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会标主体是由20根线条组成。请将除文字、数字之外的图形描述完整,并解读其寓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不超过100字。

 

 

阅读下面依据《苏东坡突围》改编的一段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苏东坡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他只能在寂寞中惶恐。①        ?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其实,②       ——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今天,从文化评论的历史视角来看,他不是被围困,彼时彼刻,③      。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等级,也宣告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洪秀全对基督教的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自己的乡土本能,为他们的拜上帝教创造一个新的上帝。这样做,  让他的宗教跟农民更贴近,  为后来加入的拜上帝教领袖们,提供了各自的神学位置。  ,创教只是为了借教敛钱,  ,编造一个关于教主的神话就好。但是,要扯旗造反,教主一个人是办不了这么大的事,  需要拉一个核心团伙,  ,必须制造一个神的家族。

 

A

一方面

另一方面

/

这样

同时

B

不仅

而且

如果说

那么

/

所以

C

不但

假设

也许

因此

/

D

只有

/

或者

当然

可见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9月4日晚,“最忆是杭州”专场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在杭州西湖震撼上演,充分体现了“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

B.继亚马逊在纽约曼哈顿开出全球范围内的首家线下实体书店后,当当网也准备从线上走向线下。线下书店将涵盖商场书店、超市书店、实体书店等多个类型。

C.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D.网络暴力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暴力,更是语言暴力,容易刺激群体暴力行为,激化社会冲突,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许多虚拟运营商在执行实名制规定的时候,往往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恐怕也是电信诈骗频发的原因之一。

②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确属真正的文艺范儿,不仅才情过人,而且成就显著。这两个文艺范儿当皇帝没出息,实在是因为历史造化弄人的安排。

③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十二年重登奥运之巅,再现努力拼搏、绝不言弃的女排精神,令国人激情澎湃,大跌眼镜

④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尤为深刻。

⑤美韩双方最终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一举动无疑是以邻为壑,为东北亚安全投下深重的阴云。

⑥近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从濒危变为易危。中国国家林业局回应称,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为时过早,我们依然要居安思危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侯仁之:行走天下,守望大地

赵阿娜

在北大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侯仁之暮年的故事:

1999年冬夜的一晚,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为寻找开阔的观看地带,一些北大师生自发聚集到未名湖南岸、慈济寺遗址旁。这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已静静地仰望天空多时。当得知老先生就是已88岁高龄的侯仁之,师生们自发地围拢到先生周围,听他讲夜空的广袤、流星的璀璨,还有有关燕园、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半个多世纪前,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作准备。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堵墙上面有凿过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着墙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发现那里也有水槽。他推想,这可能是过去的引水槽。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年轻时的这个发现,为他日后从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资料。

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的历史地理学,但从那时起,侯仁之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已经从传统的沿革地理渐渐向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发生转变。

1946年,侯仁之学术历程的转折点。这一年他来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先后师从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罗士培教授和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者和建设者达比。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解是,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特征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来改造的。

达比的学术思想对侯仁之影响很大。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此时他在学术思想上已完成质的飞跃——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创立中国现代的历史地理学。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和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在思想上的决裂。

在这篇文章中,侯仁之写道:“照我所了解的,以往各大学中关于‘中国沿革地理’的讲授,主要是讨论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这些问题在一个专修中国历史的学生看来,也许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在和地理有关系的方面,有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呢?”

尽管文章很短,但却影响深远,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逐步建立。

侯仁之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而更多的人熟知他,是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

1980年春,侯仁之接受了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在远渡重洋之时,他还肩负着一个特殊使命——应美国匹兹堡大学师生的强求,带去两块中国城砖。

侯仁之有些纳闷,两块寻常的城砖,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见到。为什么会引起外国学者强烈的兴趣?

一边是视为寻常物,一边却被视为宝贝,城砖的不同际遇令侯仁之陷入沉思。在美国考察期间,侯仁之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尽管当时公约诞生已10多年,但在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回国后,一刻不停歇,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得通过。不久之后,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1987年,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的世界遗产。侯仁之也因此成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有关侯仁之,还有许多故事,有关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有关他的求学经历、赤子之心。

晚年,先生长居燕园。95岁之前,燕园的师生还能经常看见先生的身影。近些年来,先生已久卧病榻。

如今,尽管先生已驾鹤西去,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未名湖畔那尊石碑,提醒着后人,爱脚下一方土地,珍视一段历史和过往,不能让一座城市失去记忆……

(节选自2013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①侯仁之(1911.12.06~2013.1022),男,1911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籍贯山东恩县(现山东德州平原县恩城镇)。1932年 —1936年,考取燕京大学历史系,并获得奖学金入学,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先后在学贯中西的洪业(煨莲)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以及在积极开拓中国沿革地理广阔领域的顾颉刚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②侯仁之被誉为“活北京”。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北京城市发展中,他大声疾呼:首要问题是水源的开发。他珍爱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根源”,一次又一次去什刹海、汇通祠、钟楼、鼓楼、后门桥一带,对这一地区的改造深切关注。

③侯仁之是中国“申遗”第一人。1980年,在一次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中,他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情况。回国后,他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而多方奔走。1987年起,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侯仁之在燕京大学毕业后,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在一个周末,他在玉泉山西侧发现了流向北京的引水槽。

B.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表明他完成了学术思想上质的飞跃,创立了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

C.侯仁之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时,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以及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人和建设者达比教授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侯仁之应邀到美国和加拿大讲学时,接触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之后积极努力,推动了我国成为公约的缔约国。

E.本文攫取了侯仁之人生的若干片段,描写他热爱祖国,坚持自己的思想,不断求学进取的事迹,体现了一位学者的伟大人格和奉献精神。

(2)侯仁之是怎样打开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大门”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侯仁之有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和概括。

(4)为什么侯仁之被称为“我国申遗第一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田洪波

我的职业是医生,爱好很广泛。我特别喜欢购买甚至收藏民间饰物,因此,我的业余生活并不像人们惯常思维中那样刻板。

这样就有了一些故事。当然,发生在那个名叫喜鹊的女子身上的故事最独特。

那几天,阴雨连绵。我们趁一个学术会议的空隙到清河泉旅游,看过一些景点后,就呈散花状开始购物。在一个很大的空地上,有一溜一字排开的简易商铺。商家主要经营与清河泉景点相关的饰物,自然,也有带当地风俗的钩针饰物,那是清河泉景点的独特品牌,我的眼睛就在那一刻被吸引了。

那是一双童鞋,却彰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别的商家的钩针童鞋,多是与一般商场出售的无异。但那双鞋却是五彩斑斓的,要多有意思就多有意思。形状是一只小猪,前面一张突出的小嘴是红色的;两边嵌着的眼睛,却是黄色的,而鞋面则或黑或白。它就像一个小精灵,把我紧紧地抓住了。

一问价格,却不过十几元钱。

我认真挑选起来。钩编玩偶、碎花笨小猪、动物手机座等等,很快面前就垒起一堆。卖货的是一位淳朴的大嫂,她仔细地盯了我半天,未了,告诉我家里的饰物还有很多。说这些饰物都是她女儿钩编的,如果想要什么心仪的饰物,她女儿甚至可以现场钩编。

这不能不说稀奇了。对余下的景点,我一时失去了参观的兴趣。于是,在那位大嫂乐颠颠的引领下,我走进离景点不远的一个村落。在一处平淡无奇的房屋中,见到了那个叫喜鹊的女子。我惊讶的是她居然是个盲人,而且很漂亮。我难以想象,一个盲人如何钩编得出那么色彩斑斓的饰物。

喜鹊很敏感地从炕沿上下地了,她做出倾听的模样,而我则一直上下打量着她。很快,就有笑容在她的脸上绽开了。

“是来选钩编的吧?”她居然毫不意外。

我纳闷了:“你家常来顾客?”

她母亲自豪地笑了:“几乎每天都有,连蓝眼睛尖鼻子的外国人都有呢。”

我不得不正色地看她了,并打量起屋里悬挂的各种饰物。

应该说,我的震惊程度进一步加大。你想啊,有把蝴蝶钩成蓝色的吗?有把小狗钩成大鼻子的吗?有把小猫钩得脑袋奇大的吗?比卡通还卡通。她根本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我很快挑选了一大堆,但出于职业习惯,我还是问喜鹊:“你是先天看不见,还是后天失明?你怎么就想到要把小猫的脑袋钩大呢?你不觉得自己钩的和别人不一样吗?”

喜鹊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管它呢!我想要钩什么颜色就钩什么颜色,想要它什么样就什么样!”

她的解释让我无话可说。听她母亲介绍,她是四岁时因一场病失明的。她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钩编,说要给自己攒够嫁妆。

我不能不为这样的女子动容了。我告诉她,她的眼睛可以治,我就是一位眼科专家。我希望她们去医院找我。

她母亲听我这么说,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扑咚”一声给我跪下了。

我吓了一跳:“大嫂,千万别这样。”

喜鹊也激动得浑身颤抖:“你说的是真的?”

我连连点头:“当然。”

她们娘儿俩一下子拥抱在了一起。

不久,她们果真去医院找了我,而我那会儿也早为她做好了手术准备。那时,医院正在加大农村医疗保障力度,她的手术费用被减免了大半。

她术后的效果非常好,很快就睁开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她喜极而泣,她的母亲也哭出了声,一个劲儿地说:“这下好了,我们喜鹊可以开钩编工厂了。”

我这才知道,那一直是她们娘儿俩的理想。

我们从此各忙各的。我不知道她的工厂是否如期开工,她的钩编饰物是否更受人欢迎。好在多年后,我有了再到清河泉旅游的机会。

在那一溜排开的商铺前,我又见到了那位大嫂。她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原因是她面前的饰物无人问津。而我看那些饰物,与普通饰物则没什么两样。这难道是喜鹊钩的吗?

见到我,大嫂眼光十分复杂,想说点什么,嘴唇嚅动了一下却没出声。我隐隐感到了什么……

(l)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残缺”为题,意蕴丰富,既紧扣了主人公一开始作为盲人的特征,也暗指她恢复视力后,人和作品的神采变化。

B.喜鹊见到“我”后的笑容和对话,表明她知道自己的作品畅销,人也因此非常自信,钩编时随意而不拘谨。

C.相比“我”和母亲,小说对喜鹊的描写不多,人物形象更多地是通过侧面烘托出来,读来让人感觉喜鹊的形象不免单薄。

D.“大嫂”再见到“我”时的反应,与当初听说“我”能治好喜鹊眼睛时的感激、与喜鹊眼睛治好后的喜悦形成反差,表明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E.失明之时,喜鹊母女对开钩编工厂的理想念念不忘;手术之后,喜鹊的作品不进反退,更不用说开工厂了,表明她们不能坚守自己的理想。

(2)文章画线部分对于童鞋的描写有何作用,试作分析。

(3)试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4)喜鹊失明时的钩编饰物魅力十足,而恢复视力后的钩编饰物平淡无奇;有人以为这样的情节安排不合情理,你以为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指出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并陈述说“                    ”,以自然生物为例来说明小年之小。

(2)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对士大夫耻于从师学习的行径予以了叙述——“                        ”,字里行间含否定之意。

(3)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道“                    ”,以自己的生活为例,来说明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的处世哲学。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长信秋词五首

王昌龄

(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其四)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注】①复道:宫中阁楼间的通道。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

2.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其一)最后两句中“无颜色”“清漏长”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林公讳孝泽,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

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于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

(节选自杨万里《林运使墓志铭》)

【注】①猘:zhì,猛犬。②祠禄:官名。③闑:niè,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

B.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

C.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

D.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建炎,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D.丁忧,古代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太夫人忧”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公果敢善断,有勇有谋。贼人想要侵犯城邑,他不跟同僚商讨,不发檄文请求援助,带领士兵在贼人发动袭击时将敌人一举擒获。

B.林公处变不惊,虑事周详。漳州征兵,当守边之人因州郡拖欠餐钱而聚众闹事时,他不慌不忙,恩威并施,处理好了突发事件。

C.林公一心为民,体恤百姓。有一年发生大的疫情,他准备了稀粥、药物,在各地区救济百姓。南康、临漳每年的山泽收入全部捐献给百姓。

D.林公为官自律,清廉节俭。一天晚上办理公务结束,有人举着蜡烛送他到大门口,他却说这是公家的蜡烛,让人赶紧拿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

(2)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儒家礼教与古代服饰着装

历史上,儒家礼教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服饰着装为其表现形式之一,它成为了承载儒家伦理道德教化的载体之一。

首先,传统服饰着装体现君子道德。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古代形成了一系列贵族男子服饰的规范,像“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等,为君子传统服饰的基本准则。以其中最典型的冠来说,其穿戴方式相当严格。一般规定古代男子二十岁行隆重的冠礼,并且冠是士以上阶层的身份标志,一般情况下不能免冠。另外,从服饰配件中的玉来说,古人之所以做到“古之君子必佩玉”以及“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首先是因为玉本身所折射出的君子品德,就连在佩戴玉的方式上也必须做到“君在不佩玉,左结佩,右设配,居则设佩,朝则结佩”。说明中国传统服饰从服装到配件甚至到穿戴方式,都注重体现君子的品德。而穿着“奇装异服”在当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受到严厉谴责和禁止。

其次,传统服饰着装体现妇女道德。服饰自古以来就与妇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儒家礼教决定着妇女的穿着。西汉,董仲舒利用阴阳家的神学观,提出了他的三纲之理:君、父、夫为阳、为上;臣、子、妇为阴、为下。这一观点奠定了儒家“男尊女卑”的“三纲五常”伦理思想,礼教成为真正束缚妇女的绳索。妇女所着服饰体现着严格的“贞操”观念。古代妇女无论春夏秋冬都必须穿三重衣,并且还必须做到不露肌肤,不显轮廓,目的是为了掩饰形貌曲线,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境界,这在秦汉时期的深衣服饰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儒家礼教所主张的“男女不通衣裳”及“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等规定又进一步明确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尊卑之分。另外,礼教文化用“女红”将妇女约束在狭小封闭的生活圈子之内。也正是因为这所谓的“女红”美德,才形成经久不衰的七月七日“乞巧”风俗。而这种女子的从属地位及古代妇女“包”文化、“女红”文化是形成缠足的直接原因。

最后,传统服饰着装体现忠孝道德。中国历代章服制度中都有一些服饰被直接赋予忠孝的意思,如明代的“忠靖冠服”,崇祯时为百官燕居时用,取其“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义。清代的“忠孝带”是挂在腰上的帉,为阔而短的带子。读书人一入宦门就要佩忠孝带,它的用途说法不一,其中之一是说使用于皇帝赐死自缢用。清后期在带上绣忠孝二字,使官吏们时刻不忘忠孝。另外,在忠孝礼教道德思想中,又以“善事父母”为孝道中的大事。表现在服饰上,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保护身体,第二种是着装不违反孝道,第三种是“饰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蓄发束发是中原民族长期形成的习惯,成为中原文化的标志之一,断发、披发、髡发都被视为蛮、夷等,髡发还被看成是一种带有羞辱性的刑罚。清朝初年满族强迫所有汉族男子剃发,当然也就引发了许多悲壮的事件,忠孝思想的根深蒂固可想而知。

(节选自《儒家礼教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服饰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古代君子有他们的一套服饰着装准则,其中在冠的穿戴上体现尤为突出,平时不能随意免冠。

B.玉细腻莹和,折射出君子品性。为了表现自己对君子品德的持守,古人对佩玉非常讲究,在佩玉时间和方式上都有严格要求。

C.董仲舒借助神学观提出了君父夫为阳、臣子妇为阴且贵阳贱阴的三纲观,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基本趋于成形。

D.中国古代女子自小学习女红,并把它作为一种美德,在这种欲求的推动下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一个女性节日——乞巧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是先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可以看出古代贵族对孝道的遵从,以及其在儒家礼法影响下的自律意识。

B.秦汉以前,儒家礼治思想已基本形成,但其对妇女的思想与言行的约束力还并不强,妇女服饰上的礼教思想也体现得并不很明显。

C.古代妇女“包”文化指的是古代女子为掩饰形貌曲线而穿着严密遮蔽的服饰,并且“出门必拥蔽其面”,从而形成的一整套习俗及内含其中的儒家礼制。

D.剃光头发作为一种带有羞辱性的刑罚,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古代中原民族对作为中原文化的标志的蓄发束发行为的自觉坚守。

3.根据原文内容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劳动者劳作时随意地袒胸露背,除了是因为劳动所需之外,还因为他们受儒家礼教文化影响很小。

B.秦汉时女子要求着深衣服饰,它因“被体深邃”而得名,其对衣服的层数与严密性都要求很高,突出体现了儒家所谓的妇德思想。

C.明代要求官员朝堂内外须着“忠靖冠服”,提醒官员常思尽忠补过;清代要求官员开始做官时就必须佩带忠孝带,让官员时刻不忘忠孝。

D.清初剃头令一下,江阴人为誓死捍卫颅上发而起义,守城近百日,近七万人战死,足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孝道思想影响之深。

 

请以“我们的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组团到宜春一日游,请你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将下表内容告知已经到达候车室的游客。

车型 发车时间 最终到达地点 途径地 返回时间 旅游景点

宇通10月1日8:00  魅力温汤古镇    市区、飞剑潭等10月2日18:00   化成岩、飞剑潭水库明月山、古井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简洁也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艰苦朴素中的朴素。朴素,当然    一种很好的品质,  朴素很可能是洗旧的表服,被阳光晒得发白而缺少了应该具有的色彩。简洁的洁,  是干净的意思,这里的洁,包括着美的意味。   ,对比简单或朴素,简洁体现更多的是美,而这种美    唐朝美人那种臃肿肥胖的美,     那种以简洁线条勾勒出来的现代美。

A也是     不仅仅   因此   不是     而是

B也是   其实    不只   总之    不仅是 更是

C              所以   不是   就是

D     其实    首先 换言之 不仅是 还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B.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农民工逆袭”论调中隐含着农民工阶层和某些职业的歧视和偏见,实属不该。

C.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稀土采矿证最新名单,全国稀土采矿证数量由此前的113个削减到67个。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

D.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由于缺少有效监督,《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在许多地方沦为一纸空文,只有真正令行禁止,才能达到公共场所“无烟化”的目标。

②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 一饭千金 的“豪爽”也是应该唾弃的。

③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前多项民调均显示,希拉里与特朗普的支持度接近打成平手。

近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在推特上表示,她心中有了出奇制胜特朗普的妙计了。

④在对待叙利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⑤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于是很多车主停车时只得见缝插针,有时甚至占用人行道,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一箭之地。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A.③④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