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   

A.①子路问成人                    ②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B.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颠沛必于是

C.①至于他邦                       ②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①子路从而                     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下列加横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思而不学则 (通“怠”,懈怠)        B.恭而无礼则(劳累、辛苦)

C.小人之过必(掩饰)                  D.(接近,靠近)有道而正焉

 

选出下列划横线之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乎舞雩                    B.七十者可以帛食肉

C.疏食饮水                  D.约我以

 

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     且而从辟人之士也

B.由也好勇过我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C.莫春者,春服既成       无欲速,无见小利

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kuì)然长叹     举一返三    暴虎(pínɡ)河     祸起萧墙

B.(pínɡ)气凝神    发奋忘食    (sì)瓢饮       循循善诱

C.粢(chéng)既洁   礼崩乐坏    (fěi)然成章      文质彬彬

D.色厉内(rěn)     耰而不辍    (hónɡ)而枕     杀身成仁

 

请以“珍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立意自定;书写工整、认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共18分)

干涸的鸿沟,历史的裂痕

王剑冰

古人有话,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在邙山莽莽黄土之上,到处布满了高高低低的墓群。这些墓群依次排列开去,似在诉说着那些尘埋的历史。就在黄河岸边,邙山之巅,横向里现出一条沟壑,像谁猛舞利刃,在历史的深处划出一道裂痕。这就是鸿沟。曾经搅乱历史风云的鸿沟;让人发无数联想的鸿沟。

这道沟,原口宽有八百米,深达两百米,原名叫广武涧,是战国时期魏国开凿的引黄济田的水利工程。当时的场景让今人难以想象:鸿沟的北面是滔滔的黄河,西南面则群山万壑。沟中滚滚的黄河水深不可测,沟的四周万木丛生,百兽哀鸣。其地势之险,是东西向的咽喉要塞。有人说,当取天下之日,中原在所必争。古往今来,中原多少战事如烟云过眼,唯鸿沟引出的故事成千古绝唱。

走进这个故事的两个人物,起先无甚大名,却胸有大志。史有传闻,当以勾画万里长城的大手笔著称的始皇车队路过时,有两个人在赞叹之余,同时发出了不同的豪言。一说:“大丈夫当如是也!”一说:“彼可取而代之!”说前一句的较工于心计,后来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说后一句的则少城府,鸿门宴放走了死对头,一把火焚烧了阿房宫,空做一场皇帝梦。

鸿门宴与鸿沟都是鸿字起头,本没有自然的联系,但总让人感到有某种天然的巧合。鸿门宴之时,项羽大军40万,刘邦仅有10万。项羽若依范增计杀掉狡诈多谋的刘邦,便不会再有后面的鸿沟之争。偏偏项羽自恃高强而犹豫不定,失去了重要的一次机会,以致放虎归山,使之形成与项羽抗衡的军事阵营。鸿门宴是项羽的一个败笔,鸿沟亦然。项羽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其时是公元前202年,鸿沟西侧是刘邦的汉王城,东侧筑起项羽的霸王城。项羽势强,两军对垒,可还是让刘邦滑了过去。

两个鸿字,让项羽有了终生的遗憾。最终自刎乌江。项羽毕竟是项羽,其如果过江而去,汲取教训,重整旗鼓,历史还不定如何写就。但项羽的性格决定了他只能以这样的结局塑造自己的形象。多少年后,一个忧婉的女子在一个梧桐更兼细雨的黄昏想起项将军,依然感叹不已:“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氏之类女子心目中的英雄,于刘项之间,非项莫属。成者英雄败者贼,这贼的骂名,怎么也安不到项羽身上。

在两军对垒,楚军久攻汉军无果的时候,项羽支起了一口大锅,欲把刘邦的老父煮了。而刘邦却耍起了无赖,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不知太史公如何得知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这等糅合着残忍与机诡的情节。项羽太要名声和体面了,人家的老爹没有杀掉,还和刘邦在鸿沟平分了天下。这在项羽来说可能是无奈之举,两年半的争斗中,刘邦已渐渐缓过劲来;而对于刘邦,则是一种缓兵之策。其一旦羽翼丰满,便想遮蔽整个中国了。野心乘势,要比项羽来得十二分的凶猛。最终导演了一场历史上最有感染力的话剧,这场“霸王别姬”,让天地为之动容。当虞姬拔剑起舞,血别项羽,正是四面楚歌唱响之时。“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与美人,刀剑与热血,在那个凄婉之夜形成鲜明的对立。

鸿沟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布景道具,然而,它又是煌煌史册中的神来之笔。这一笔是最有说服力的警言妙语。有人要将长江变成第二个鸿沟时,毛泽东没听那一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一警觉与历史紧密相连。刘氏建立汉朝之后,恐怕没有故地重游。这里说不上是他的光荣呢,还是耻辱。倒是多少年以后,一个叫做阮籍的人信马由缰,来到这里,看着早已是断壁残垣的古战场,不禁仰天长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声叹息由着狂舞的涧风,飞扬了数千年,对其的认识却莫衷一是。那是个产生故事的时代,由鸿沟所派生出的诸多故事,足以让后人品味。

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不管是秦始皇精心修造的长城,还是刘邦与项羽利用的这条鸿沟,都不能阻挡住历史的风雨。这风雨可以使长城颓毁,也可以将鸿沟填平。现在,它们早已不再是深不可测,无法逾越了。鸿沟看上去是那么普通,就像一条干涸的河道,完全没有当年的险要。甚至让人想不出,这样的一条沟是如何能够将两支兵马分而拒之。

黄土漫漫,芳草萋萋,顺黄河而来的风,腾挪漫卷,似搅起阵阵马蹄和喊杀的烟尘。

(选自《艺术散文选萃》,有删改)

26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选取“鸿沟”这一有着丰厚底蕴的历史遗迹为观照点和情感生发点,将与之有关的历史掌故一一勾连。

B.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谈古论今,紧紧围绕对项羽的赞扬这一主线而展开。

C.作者在描绘历史场景,勾描历史人物或抒发深沉之思的时候才那样的挥洒自如,发于所当发,止于所当止。

D.文章开头与结尾两处的环境描写首尾呼应,虚实结合,既勾起读者对历史的回望和深沉思考,为全文营造了一种凝重的历史文化氛围,又勾连古今让人对历史的遗憾与公正产生无限的感慨和长久的回味。

E.霸王沽名,这一点在鸿门宴中有充分体现。他“自恃高强而犹豫不定”,以致“放走了死对头”,“空做一场皇帝梦”。假如没有鸿门宴这一事件,项羽不会以失败告终。

272.如何理解“鸿沟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布景道具,然而,它又是煌煌史册中的神来之笔”?(4分)

28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运用了景物描写,试分析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

294.文章中说“由鸿沟所派生出的诸多故事,足以让后人品味”,联系文章分析,后人从鸿沟的有关故事中“品味”出了哪些内容?(6分)

 

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篇名句的上下句。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左传》)

4)风萧萧兮易水寒,                         。(《战国策》)

 

阅读郭沫若的《静夜》这首短诗,回答下列问题。(8分)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1)“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一句中的“漏”能不能换成“露”?(4分)

2)请你运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把第一节诗中的优美画面描述出来。(不超过50字)(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2分)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先王之耻          雪:洗刷

B.先而后息      趋:疾走

C.安事死马而五百金      捐:捐助

D.士争燕  凑:奔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孤国之乱         人之力而敝之

B.有千金求千里马者      丹不忍己之私

C.涓人言君曰            燕王拜送

D.死马买之五百金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句子都是燕昭王诚招天下贤士做法的一项是(  )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②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 ③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 ④为隗筑宫而师之⑤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⑥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初践君位,国小力少,急于招贤强国以报血仇。

B.郭隗先生悠悠然指出“帝者”“王者”“霸者”“亡者”与臣僚相处的不同心态,其高下自见。

C.郭隗先生为了确保自己顺利地走到燕国历史舞台上,欲擒故纵,从容讲出“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的道理。

D.郭隗先生的一番话为天下贤士的接踵而至铺好了道路,文章结尾用贤人云集于燕的事实,呼应了郭隗先生讲述涓人故事的用意。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4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3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61.与例句中“前”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B.赵王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72.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嘉为先言于秦王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83.对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和宾客 “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营造了悲怆的氛围。

C.“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D.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31.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

A.以无礼于晋       B.吾还也

C.君知难也         D.又欲肆西封

142.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过也     ③邻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⑥微夫人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153.下面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例:以其无礼于晋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燕王拜送于庭

C.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夫晋,何厌之有

 

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C.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 爱 这 土 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11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左手把秦王之袖           人之力而敝之

B.嘉先言语于秦王曰          且君尝晋君赐矣

C.丹不忍己之私              其无礼于晋

D.今急求子                  秦王必喜善见臣

 

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④何厌之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八创(受)              持千金之资物(钱币)

B.又欲其西封(延伸、扩张)进兵北地(掠夺、夺取)       

C.终已不(顾虑)          失其所(结交)

D.引其匕首秦王(掷击)    因人之力而之(隐蔽)

 

对下面六句话顺序的编排,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刘邦的话,则表现出他能屈能伸的性格

②张良则足智多谋,外柔内刚

③如项羽在本文中虽只说了几句话,却可看出他的寡谋轻信的性格特点

④《鸿门宴》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有特征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与个性

⑤这些人物之所以性格鲜明,无不得力于个性化的人物言语描写

⑥而范增则老谋深算,急于事功,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④③①⑥②⑤  B.④⑤③⑥①②

C.①③②⑥⑤④  D.⑤③②⑥①④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经西汉刘向整理,秦汉间编纂,定名为《战国策》。

B.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创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C.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物风姿万千。

D.从历史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从文学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正史”的先河。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幕后推手策划“贾君鹏”事件是为了钱,专业策划团队炒作其他人当然也有其目的,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为了能够成功地完成栽赃任务,他苦思冥想,终于决定图穷匕见,直接把夏言拉过来陪审,期望能够在公堂上有所突破。

D.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愁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救助的第一批活动板房安装完毕,一部分都江堰灾民已迁入新居,他们安土重迁,开始新的生活。

B.追星之风愈演愈热,很多人别无长物却扬短避长,把当明星看成是成功的一条捷径投身其中,这种做法有失明智。

C.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D.蜀道崎岖,表里河山,人们却在上面修建了栈道,如此浩大工程,令人想起便不由肃然起敬。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           B.不阙秦,将焉取之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位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戮没     笙潇     凄婉     百舸争流

B.嗔目     斑斓     穤米     挥斥方遒

C.火钵     濡缕     偏袒     漫江碧透

D.箕踞     荡漾     寂寥     沧茫大地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准确的一项是(    )

A.百gě)   忸ní)  漫sù)    起不意(zú)

B.彳chù)    阻(è)   廓(liáo)    夜而出(zhuì)

C.颓pǐ)     团qí)  chǐ)骂    变之声(zhēng

D火(cuì)  fàn)南   青xìng)  gōng)其乏困

 

寻找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要求完善标题,在寻找后填上适当的词或短语,自定立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祝福》小诗,仿照内容和形式再续写一节。6分

  

当一颗种子发芽的时候

别忘了

你周围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在你成长的路上

学会悄悄将她们珍藏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 “艳影” “青荇” “彩虹”“青草” “彩虹” “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不少于90个字)(4分)

小河   柳树  夕阳   牧童   青草   歌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8分)

世界上最荒凉的动物园

苏童

灰场动物园离我家很近,我开始去那儿临摹动物时,它作为一个动物园已经是徒有虚名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动物园给人一片荒凉的印象,几棵半枯的老树下陈列的不是动物,而是空荡荡的兽笼,几乎所有的兽笼都已锈蚀或残破,动物园剩下的居民只有一群锦鸡、一头麋鹿和两只猴子,仅此而已。

两只幸存的猴子,一老一小,小猴子有时会突然跳到老猴子背上,每逢这时,老猴子就伸出长臂在小猴子肮脏的皮毛上搔几下,我猜它们是一对父子。值得一说的是,那只老棕猴的眼睛其中一只是瞎的。这么一只独眼猴使我的写生遇到了难题,我不知道怎么画那只瞎了的猴眼。犹豫了很久,我还是把那只猴眼的位置空在纸上了。

满分5 manfen5.com我的绘画老师批评了我的动物写生,他认为我画的两只猴子死板僵硬。他指着我画的那只老猴子问:“怎么就画了一只眼睛?还有一只眼睛呢?”我说:还有一只眼睛是瞎的,我画不出来。

绘画老师的浓眉扬了起来:你说那是只独眼猴子?”他拍着大腿道,“那不是最好的写生素材吗?你一定要画出另一只眼睛,你总是抓不住动物的神韵,再去画那只独眼猴子,把另一只眼睛也画出来,画好它,猴子的神韵也许一下就出来啦。

大概是我愚笨的原因,我始终不知老师嘴里的神韵为何物。但我还是决心去捕捉猴子的神韵,于是一个星期以后我又去了灰场动物园。

就在那天,我与学校的生物教师不期而遇。他说:没想到你在这儿画画,我在这儿还是第一次碰到熟人呢。”我问他来这儿干什么,他有点神秘地笑了,说:来看动物啊,你知道我对动物最感兴趣。我说看动物应该去市动物园,那儿才是真正看动物的地方。生物教师摇了摇头,手指着饲养员的红砖小屋说:我跟老张是老熟人了,我常上这儿来,跟他谈点事情。

生物教师说:“你看见那老猴子的瞎眼了吧?那是五年前给一个醉鬼用铁条捅的,他一只手拿香蕉,另一只手藏在背后拿着那根铁条。世上总有这种人,他们不爱动物,不爱也没什么,可他们对动物竟然如此残暴。”

生物教师还说:我爱动物,我爱一切动物,即使是那只瞎了一只眼睛的独眼猴,当然独眼总是个遗憾,假如它在我手里,我会让它变得漂亮一些完美一些。

我与生物教师本来仅仅是点头之交,自从有了灰场动物园的那次邂逅,我们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亲密了许多。生物教师热情地邀请我去参观他的标本展览室,我就跟着他去了位于校办厂区域内的那间小屋。

一进去我首先就看见了一只美丽的锦鸡。它被固定在一根树桩上,很明显它已经被开膛破肚,完成了防腐处理,我看见锦鸡栩栩如生,但它的羽毛上还沾着血与药液的疤迹。其实我的鸟类标本不少了。”生物教师把锦鸡标本移到猫头鹰和驼鸟之间,他淡淡地说,“我现在最想做的是灵长类动物标本。

我并没有在意生物教师的话,应该说我很不适应那间小屋的气氛,我觉得许多鸟许多猫还有许多我未见过的动物一齐瞪大眼睛盯着我。由于它们的静态和屋里的光线,每个动物看上去都异常安详舒适,但是我闻到空气中有一股难能描述的酸腥味,它使我难以坚持看完小屋里陈列的每一种标本。当我找了个理由匆匆退出小屋时,生物教师仍然深情地望着他的标本,我听见他在里面喃喃自语:真奇怪,他们为什么不爱动物呢?

我第二次在灰场动物园遇见生物教师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那天下着潆潆细雨,我发现猴房里的棕猴父子在雨天里表现出一种惊人的亲情。小猴子被老猴子掖在怀里躲雨,当浑身湿透的老猴子把手放在前额观望天空中的雨丝时,我忽然觉得它惟一的眼睛里积满了某种忧患,我怀着激情画下了它抬头观雨的神态。也就在这时,我听见从饲养员的屋子里传来两个男人争吵的声音,争吵声忽高忽低的,我听不清具体内容,但我听出另外一个人就是我们学校的生物教师。

那场越下越大的雨中断了我的写生计划,我原先想到饲养员的小屋里去躲一会儿雨的,但是我想那样会给他们带来种种不便,就干脆钻到了鹿房低矮的木板房顶下面。

满分5 manfen5.com雨一停我就想离开了,我带来的纸都被雨弄湿,无法再画下去。雨后的灰场动物园更显冷清荒凉,除了残余在枯树上的雨水滴落在地的声音,周围一片死寂。

满分5 manfen5.com我已经推起了自行车,就是在这时候我听见从猴房那里传来一种奇怪的类似婴儿的啼哭声。最初我不知道那是猴子的哭声,我只是觉得那种声音异常凄厉异常疹人, 于是我骑上车朝猴房那儿驶去。你也许已经猜到了,我再次看见的猴房里只剩下那只小棕猴了,仅仅是隔了一个小时,仅仅是隔了一场雨,那只瞎了右眼的老棕猴不见了,我看见那只小猴用双臂抓住铁网迎向我,它像一个人类的婴儿一样向我哭泣,我清晰地看见它粉红的脸上满是泪水,不是雨水,是泪水,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见猴子的泪水,像人的眼泪一样,也是晶莹透明的。

我一时愣怔在那儿,内心充满了酸楚与疼痛的感觉。但我不知道该对那只小棕猴做些什么,我在口袋里找到一颗潮湿了的花生仁,隔着铁网喂给小棕猴,但它刚咽下去就吐出来了,我一直以为它在战栗,这时才懂得那种战栗就是猴子的哭泣。

我曾经偷偷地跑到生物教师的标本室外面看望那只棕猴,说起来我大可不必这样掩人耳目,只要你对动物具有一定的兴趣,生物教师总是乐于为你打开标本室的门。但我似乎害怕与那只棕猴直面相对,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安静的午后爬到了那间小屋的窗台上。

我看见一只棕猴盘腿坐在一张课桌上,让我惊讶的是它现在不仅洁净而安详,作为某种特征的残眼竟然不见了,变成了一只明亮的无可挑剔的眼睛,那只我所熟悉的独眼棕猴,现在有了一双完美的眼睛。

我的绘画老师总是要求我去捕捉动物的神韵,但我认为动物们的神韵在于它们的眼泪,我努力了多年,还是画不出那种泪水,最后干脆就不去画了。那个位于工业区的灰场动物园,后来我再也没去过,不去也无妨,我猜那大概是世上最荒凉的动物园了。
1.4分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的叙述很有特点,在时间的推移中交织着场景的变化、情感的波澜。

B.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通过写生物老师,来反衬绘画老师的朴实、善良。

C.与绘画老师的理解不同,“我”所理解的“神韵”,其实质是一种“残缺”。

D.老猴子的独眼是叙事的主线,情节发展与人物刻画都围绕这一点来展开。

E.两次邂逅的场面以及标本室的描写,逐渐呈现了生物老师性格的复杂性。

F.文中关于“雨”的环境描写,推进了故事发展,又烘托了“我”的心境。
2.2分文章开头写到“动物园给人一片荒凉的印象”,文末又说“我猜那大概是世上最荒凉的动物园了”,请根据文意,依次写出这两处“荒凉”的具体含义。

(1)“动物园给人一片荒凉的印象”,“荒凉”的含义是               

(2)“我猜那大概是世上最荒凉的动物园了”,“荒凉”的含义是              
3.文中的生物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进行概述。(4分)
4.结合本文和现实,谈谈你对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看法(100字以内)。(6分)

 

补写下列诗文名句。(8选6) (6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戴望舒《雨巷》) 

(4)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6)寻梦?撑一支长篙,                        。(徐志摩《再别康桥》)

(7)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

(8)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各题(8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5(1)这首词的前四句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场景?(4分)

(2)作者在词的结尾为什么发出“怪人催去早”的感叹?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