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下图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形象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满分5 manfen5.com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 5个字。(5分)

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可有效补充地下水,还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①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和原材料,因此,湿地是人类②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当今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快速的经济增长、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湿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认识其重要意义,即③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华夏大部分地区,大都实行早午晚三餐制,利于生活也利于生产。                                                    ,一样样精致的茶点,被一双双灵巧的手赋予生命。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中国,早餐早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了。

①在广州,早餐享受的就是过程,师傅为准备一份点心可能需要忙碌整整3个小时

②现代城市里,早餐的首要需求就是简单快捷

③天津人最懂得这一点

④不是所有早餐都以快取胜

⑤尽管一日三餐,几乎成为人类共同的饮食制度,同样的饭食在中国.却变幻出不同的生活

节奏,塑造出各异的人生感受

⑥煎饼果子,外柔内脆,鲜香兼备,享受它只需要两分钟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②③⑥④①    C⑤①②⑥③④    D②④⑥③①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这些经典的抗战歌曲曾响彻中华大地。激昂的歌声、慷慨的歌词,不仅在唱响着当今的时代主旋律,同样也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

B.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强国之策,对于增强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推动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C.年轻妈妈向柳娟在湖北荆州7.26电梯事故中不幸离世,引起公众对电梯安全的高度关注。发生在各地的多起电梯“吃人事件”,拷问着公共安全。

D.“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留学生跨境旅游渐成时尚,却暗藏安全隐患,虽然办理签证的同时也会购买保险,但是这并不能避免不会出现问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虽然今年夏天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各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烧烤模式”,但从四面八方跋山涉水特意来韶山参观的人仍____       

②在这篇写景的文章中,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初上、          的东西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还有那繁华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③在IT市场,有一条金科玉律:一夏顶三季。今年暑期,苏宁、国美、百脑汇等多家卖场都发起了“暑促风暴”,活动期间,               的人潮把电子一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A.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摩肩接踵    B.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

C.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  川流不息    D.川流不息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

——记我国胸心外科奠基人黄家驷

黄家驷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曾任嘉兴府知府,父亲任盐运史,35岁时死于大咯血,他5岁丧父,5个叔伯亦相继因病早逝,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要当一名医生的志愿。

少年时代,黄家驷不满足私塾的一点古文知识,13岁时瞒着母亲随堂兄到省城求学,后又投考天津南开中学。高一时,他竟提前两年以同等学力考上了门庭森严的协和医学院。193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协和任外科住院医师。他曾说,“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胸外科医师

1941年,他来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院求学。黄家驷基础扎实,在导师指引下较快掌握胸外科技术,于1943年获外科硕士学位,并通过全美专家考试取得外科专家称号。留美期间,黄家驷还担任密执安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主席,每两周组织一次中国建设讨论会,立志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1945年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黄家驷不为美国优裕待遇所动,放弃高薪聘任,决心为开  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他迫不及待搭乘太平洋上第一班通航的美军运输机回国。三天三夜的颠簸飞行,在印度转机时行李丢失,但完整无缺地带回整套开展胸外科手术的器械设备。

回国后,他一面在上海医学院执教,一面在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从事胸外科的创建工作。

解放后,他与上海第二医学院和上海市南洋医院协作,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胸腔外科专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并亲任院长。多年来,虽然担负重要的行政工作,但总是坚持在医疗第一线。他行医近50年,亲自为数以千计的工人、农民、军人及领导干部做过手术。

黄家驷非常重视医学教育事业。1959年,他在北京创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这是我国唯一的8年制医科大学,先后担任校长、名誉校长,亲自主持研究决定了建校方针、教学计划以至校舍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等问题。现在国内的一些知名的胸腔外科专家,像石美鑫、苏应衡、钱中希、林尚清、钱定一等,都曾得到过他的培养和指导。

协和医科大学1964级学生、北京协和医院著名胸外科医生方国栋回忆了一件往事: 1970年夏天,毕业分配去向宣布后的一天.老师带我到他在外交部街的家里。知道我添置行装有困难,毕业分配后也不再回上海家里而直接赴西北,年逾花甲的老师亲自爬上闷顶子,递出一只旧的藤条箱说:“这个箱子你拿去,做你去西北的行装。"尤为珍贵的是,老师还找出人民卫生出版社留给他的、由他主编的《外科学》(上、下)和《外科学各论》送给我。老师还在每本书的首页都写上“国栋同学批评指正”,并签上他的名字“家驷。知道我酷爱读书,他殷切地期望我到西北后坚持自学下去。带着老师赠送的这些无比珍贵的教科书,肩负着,老师的教导和希望,我来到了当年古城武都。正是老师这种深藏的关爱之心让我在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倍感温暖而不气馁。

“如何使祖国的医学事业尽快发展,这是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黄家驷是知行合一的医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许多新兴学科。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确定生物医学工程学为一门独立学科。黄家驷以极大热情担负起新学科的筹建工作。他各处奔走,拟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发展规划》于1979年在重庆召开会议,成立国家科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他被任命为组长。

晚年的黄家驷虽退居二线,仍精神饱满地专注于医学事业,争分夺秒地笔耕。由于《外科学》要大量充实内容,再版将成为大型外科参考书。他日以继夜查阅文献,先写成《胸部损伤》一章作为蓝本,赶在5月份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召开《外科学》编委会讨论第四版的编写计划。 5月13日他按时出席了全国政协会议,5月14日主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会,在赴会途中因心脏病复发与世长辞,终年78岁。

黄家驷逝世后,《外科学》编委会决定由吴阶平、裘法祖两教授继续他的主编工作。为纪念黄家驷对发展外科学的卓越贡献,编委们一致决定此书定名为《黄家驷外科学》。中华医学会追授予黄家驷“胸心血管外科科学进步贡献奖”以表彰他一生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突出贡献。(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黄家驷,江西省玉山县人,生于1906年,1933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1945年在上海创建胸腔外科,他主编的《外科学》等著作,促进了我国外科学的发展,是我国胸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摘自《历史上的今天》)

②“文革”中,他因“复辟旧协和”挨批;过后,他竭尽全力于医大的复校和老三届学生的成长、回炉、招研和放宽考研的年龄限制等,以及后来开展国际交往,学术交流,送出去、请进来....对学生、同事和朋友,他都是尽其所能,有求必应。(摘自方国栋《纪念黄家驷老师逝世三十周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黄家驷出身医生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智过人,由于家中亲人因病早逝,使得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好医生的志愿。

B.黄家驷基础扎实,领悟力强,先后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担任密执安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主席。

C.医学报国是黄家驷的毕生追求,国家动荡、时局危难之时,黄家驷“决心为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毅然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到祖国。

D.“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胸外科医师”。这句话是黄家驷的人生梦想, “好教师”“好的胸外科医师”也是他一生的最好概括。

E.晚年的黄家驷虽然告别了手术台,但依然笔耕不辍,从事外科学的研究,撰写、主编了《外科学》等著作,成为我国胸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材料表现了黄家驷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本文在介绍黄家驷时,插入了一段协和医科大学1964级学生方国栋的回忆,这样写有何好处?请具体分析。(6分)

(4)“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黄家驷在治学、行医和处世等方面堪称楷模。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就以上三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漫长的告别

 

年前小岛说年后他要去浪迹天涯,他提议我们几个老朋友聚一下,以示告别。那天聚餐的气氛很热烈,大家酒都喝得不少,小岛做了很慷慨激昂的陈述,大意是他稀里糊涂过了三十多岁了,不能再稀里糊涂过下去了,既然三十不能立,三十能走也是不错的。

小岛说得很动情,好几次声音都有些哽咽了,眼角有些湿润。我们完全被他的情绪感染了,再加上酒精的渲染,我们都有些激昂了,对他的决定大加赞赏,我们要活在当下,活出真我,活出一片新天地!

由于语言太苍白,小岛深情清唱了一首汪峰的《再见青春》,虽然由于情绪激动加上醉意泛滥,唱得有些跑调,但情真意切,句句发自肺腑及丹田,让我们都不禁动容。我们不禁唏嘘感叹:还是年轻好啊!跑调都能唱得这么有范儿!赞!最后,由于实在太感动了,老秦抢着买了单,说是要让兄弟省点钱,留着路上用。

多么好的兄弟啊!作为铁血哥们的我自然也不能落后,我毅然决然地把所有没吃完的菜打了包,朗声道:“浪费是可耻的!兄弟,留着路上吃!

春节后,迟迟不见小岛有所行动,正当我们疑惑时,接到了他的电话,说这阵子处理了家里一些后事,比如把必备的行李打包、把不用的物件打包,该卖的卖,该丢的丢。现在终于处理得差不多了,用他的话说就是:春暖花开之日,就是你我告别之时。

于是他提议再聚一次,毕竟吃一次少一次。我们表示了同意,欣然赴约。这次聚会依然有些小伤感,小岛依然清唱了那首《再见青春》,这次表现显然好多了,唱得比较靠谱,只是可惜缺少点儿第一次唱时那种惊心动魄的震撼。

最后,我们给予了他最诚挚的祝福,并进行了亲切地拥抱,那一刻,我们哭了——好兄弟!去月亮之上自由飞翔吧!不管世事变幻,你永远是我们最炫的传奇!

过了一段时间,桃花开了又谢了,仍然不见小岛成行。我们表示很焦虑,为前两次的豪言壮语感到有些羞愧难当,毕竟我们都是有点儿节操的人。

小岛还是给出了很合理的解释:公司有些工作还需要他解决,虽然他在公司里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但有些工作还是要由他负责的,做事有始有终,做人有情有义,这才是一个新时代有为青年的品格。他说工作已经基本搞定,很快他将仗剑出山快意恩仇了。

对此我们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并就再次聚会以作最后的告别达成了一致。那次聚会不再有伤感,更多是对未来的憧憬,对未知旅途的期待,对人生还有无限可能的欣慰。

我们狠狠拍着小岛的肩膀鼓励他:去吧!去领取你人生最灿烂那枚勋章吧!去给死气沉沉的生活一记响亮的耳光吧!去告诉所有人一事无成也一样可以活得理直气壮吧!结果小岛哭了,他泣不成声哽咽道:“你们就不能轻点拍吗?好疼!”

最后,在我们强烈要求下,小岛唱了一首凤凰传奇的《自由飞翔》,老秦、党生和我伴着歌声跳了一段广场舞,是那么的合拍,那一刻,我觉得:人生真特么美好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岛还是没有行动,他说很难决定第一个地方去哪儿,他说这很重要,可能决定下半辈子的幸福,一定要慎重!但他说很快了,真的!我们表示呵呵。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岛照旧没有行动。他说最近天热,紫外线太强,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会影响健康,没有健康就没有将来,再等等,很快,真的!我们照旧表示呵呵。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岛习惯性没有行动。他说最近有几个重要的约会,做人要有情有义,不能放人鸽子,都是有节操的人,再等等,很快,真的!我们习惯性表示呵呵。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秦沉不住气了,小岛已经用“吃一顿少一顿的理由吃了他好几顿了。现在“吃一顿少一顿”已经成了小岛的口头禅,取代了原来的“我要写一本书

在又一次“吃一顿少一顿的告别聚餐中,老秦语重心长地对小岛说:“人生最成功的事就是说服自己相信目前的生活挺好的。我觉得你已经成功了。”

党生也语重心长地对小岛说:“要不你和我一起去考公务员,这个更有挑战性,更符合你新世纪有为青年的气质,要不考事业单位也行,最近事业单位准备要涨工资了,很有前途!

此时,我当然不能落后,我照样语重心长地对小岛说:“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去那里干什么。"

那次告别聚餐是史上气氛最凝重的一次,小岛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甚至最后连歌都没有唱。

着小岛转身离去孤单的背影,我们难免有些唏嘘,但毕竟告别来得晚一点,总是好的,我很欣慰。

在一个睡意昏沉的黎明,小岛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张照片,是一张火车票,即刻启程!告别来得猝不及防,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缠绵悱恻,也许,这才是最好的告别。

(选自《2014中国小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岛在单位屡受排挤,不被重用,自感生活无趣,便产生辞职跳槽的想法,于是,与几个朋友相约一聚,以示告别。

B.小说以“告别为线索,描写了小岛与朋友四次聚会的场面,第一次写得慷慨激昂,第二次写得温馨伤感,第三次写得浪漫美好,第四次写得深沉凝重。

C.除小岛外,小说还刻画了小岛的三个朋友:老秦、党生和“我。其中老秦大方热忱,党生功利现实,“我则显得圆滑世故。

D.小说后半部分反复写到“又过了一段时间,小岛没有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小说情节的“延宕”,也呼应了小说的标题“漫长的告别”。

E.本文叙事清晰,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对话真挚中充满活力,又不失调侃意味。整个小说如同一幕幕小品片段让人忍俊不禁而又感慨唏嘘。

(2)小岛这个人物形象身上有哪些特点?请具体分析。(6分)

(3)小说三次写到小岛在告别聚会上的唱歌,有何用意?请简要归纳。(6分)

(4)这篇小说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结合作品就其中的某一点谈谈你的看法。(8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虞美人》中“                       ”两句,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化抽象为形象,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2)苏轼《赤壁赋》一文,作者先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洞箫之声,然后用“                 ”两句侧面表现洞箫之声的悲凉。

(3)杜甫《望岳》中“                       ”两句,把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后面题。

上小楼·隐居

【元】任昱注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

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

【注释】任昱,字则明,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生卒年不详。与张可久、曹明善为同时人,少时好游历,一生不佳。
1.诗歌的题目是“隐居”,作者围绕“隐居”依次写了哪些内容?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6分)
2.本曲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选择两三例分析作者通过这种手法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①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日:“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迂中书舍人。

时方有事燕云②,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天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③,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手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除兼侍讲。

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④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 “圣主万寿。”豫日:“圣意何在?”松年日:“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

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绍兴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注释】①上舍:王安石变法把太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等。“舍生”即上舍生,大学生中高班的学生。②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③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④刘豫:宋高宗建炎二年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二年四年,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后迁都汴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B.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C.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D.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松年慧眼识珠,擢拔后秀;献言献策,选拔军中将帅。他做殿试参详官时,评定沈晦第一,宋徽宗对此大为赞赏;他做给事中时,主张皇帝应亲临军中选拔将帅。

B.胡松年出使他国,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他在“人皆疑惧”、不敢出使的情况下,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柔中有刚、含而不露的回击。

C胡松年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年老多病时,朝廷开恩,让他管理洞霄宫,但他屡次献言,皇帝多有采纳;病情危急时对儿子说,自然流转,生死在所难免。

D.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朝廷每次授予他官职时,都要赐予他大量财物,但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他还说,贤能的人钱财多了,有损个人志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5分)

2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

李智福

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正是此意。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④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恰恰是反对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天下之物的价值本应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不可以“同价”贾之,如若以“同价”来买不同之物,必然会造成良莠不齐,以次充好。若这种“比而同之”的思想上升至社会政治领域就必然会造成天下大乱。在孟子看来,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由“劳心者”与“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的社会。“劳心者”从事治理、组织和教化之事,是“食税者”,古代圣贤如后稷、尧、禹等都属于这类人;“劳力者”从事生产劳动,包括耕作、做工和经商,他们要“上税”,为“劳心者”提供衣食之资。可见,孟子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一常识之语目的在于证明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⑤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二者不可同,不能同,不必同,亦无高下之分。在那个战乱频仍、世道窳败的战国之世,他们发现的是不同的症结,因此对“君臣佐使”的调配,亦大不同。唯其不同,才证明了思想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二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以孟子对人性之善的信念补庄子的自然天性论,以免人性的沉沦、堕落和虚无;以庄子 “万物一齐”之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补孟子哲学所许诺人生之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以避免人生的异化、僵化、道学化。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7日第16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虽承认“万物不齐”,但是: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因而他又认为,“以道观之,万物一齐”,无所谓贵贱短长。

B.庄子的“万物一齐”是强调因“不齐”而走向“齐”。“齐其不齐”和“不齐而齐”正是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的思想基础。

C.《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

D.庄子的“齐物论是对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初始图景的呼唤和向往,渗透了一种诗人的乡愁意识和一种哲人的批判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一种客观常识,天地万物本来就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不能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

B.孟子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君民同耕”的农家学派的做法是不合时宜的,而且会造成天下大乱。

C由于存在社会分工是必然和合理的,一个正常的社会应由“劳心者”和“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所以,孟子得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结论。

D.孟子认为天下之物的价值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价格不一样;“劳心者”和“劳力者”从事不同的工作,他们的社会职责也不尽相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对世道人生的关怀方式和观照态度的迥然不同,庄子与孟子对“物之齐否的观点和态度迥然不同,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

B.庄子“万物一齐”的处世态度可以把生命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解放出来;孟子“物之不齐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等级制度,为阶级剥削提供了借口。

C.庄子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使人沉沦、堕落和虚无;孟子宣扬的人生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则导致人生的异化、僵化和道学化。

D.庄子的“万物一齐”反对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具有朴素的平等思想;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目的是建立有序合理的社会秩序。

 

下面是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形象标识的主体图形,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满分5 manfen5.com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国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独有的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治国从治家开始。只有修好身,    ①   。中国人讲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家族内外长幼有序,讲究道德礼仪。    ②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家国情怀和修齐治平、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把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    ③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因为先天具有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纷繁复杂的人物事件、恢弘磅礴的战斗场面等,长期为影视界所钟情。________,再现那些激荡人心的历史瞬间,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在当代荧屏上占据很大比重。

A.但是以抗日战争为话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甚至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

B.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历的历史事件,还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

C.其中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剧中的历史事件有的还是国人亲身经历的

D.尤其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历的历史事件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互联网十”不仅推动了安徽省农产品供需两方直接对接,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也渐渐地、深刻地改变了农业这个传统产业的质量。

B.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大批高龄农民工远离家乡来到城市从事辛苦的劳动,对于他们来说,年龄大了越来越不适应所从事的工种,养老该如何解决是个难题。

C.在过去的4年半时间里,贵州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全力保总量、保速度、促增收,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经济提速转型发展,增速连年位居全国前列。

D.在2015年喀山游泳世锦赛上,中国选手宁泽涛以47秒84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的冠军,成为首位史上获得该项目世锦赛冠军的亚洲人。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现在的家长们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因为小小的细节或者一个小问题就大发雷霆,觉得孩子     ,根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家长的这种感觉或许是对的。

②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体之一,京津冀一体化的巨大示范作用__    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概念,也绝不是单纯地进行部分产业和企业的转移。

③这座餐厅中心区域位置的墙面和天花用山水画书卷的形式,包房区则运用传统的中式色调及元素,又加八了现代跳跃的彩绘手法,蕴含着____    的东方气息。

A.不可理喻 不言而喻 不可言喻    B.不可理喻 不可言喻 不言而喻

C.不可言喻 不可理喻 不言而喻    D.不言而喻 不可吉喻 不可理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姚名达:“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

1942年5月,日本军队发动浙赣会战,战火再次延烧到了江西境内。6月中旬,位于赣中泰和杏岭的国立中正大学校园内,大学教授姚名与在校学生一起组成战地服务团,怀抱着“爱国岂敢后人”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战场最前线。这群平时“以气节相砥砺,以道义相切磋”的书生,在7月7日与日军短兵相接于新干石口村时,充分展现出了中国丈人的坚强与勇敢。团长姚名达身先士卒,率领团员奋勇杀敌。最终,姚名达与另一名团员吴昌达,不幸以身殉国。

1905年出生的姚名迭,以身殉国时年仅38岁,无怪乎吴其昌、顾颉刚等昔日同窗师友无不感到突然与惋惜。姚名达去世时,他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协助导师梁启超记录整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增补胡适的《章实斋年谱》,以及自著的《刘宗周年谱》《邵念鲁年谱》《朱筠年谱》《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等等。从学术的发展看,从来就是可以有天才的科学家,天才的文学家,却不可能有天才的史学家的。对于需要长期积累沉浮的文科教授而言,38岁正是迎接学术上更大发展、更大辉煌的学术年纪。而根据王咨臣先生的整理,姚名达实际上也已经为自己未来的学术研究作出了宏大的规划,他计划要完成《中国史学丛书》12种,《史家传谱丛书》11种,《史法学丛书》21种等著作。其中,完成一部《中国史学史》是姚名达甫入清华便立下的宏伟志愿。即便是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之后,他也还是坚持,只有这部《中国吏学史》才称得上不朽。姚名达的逝世,使得他的《中国史学史》只留下了一部1934年的油印本讲义稿,一直未能出版,后世治史学史之学者遍寻不得,皆扼腕叹息不已。

如果不是1932年的那场炮火,姚名达的这部《中国史学史》本来是有可能完成的。1929年3月,姚名达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除了办公时间以外,他仍旧于清晨深夜,继续史学史的研究,除了陆续发表一些论文和著作外,还积累了许多零零碎碎的小纸片,“上面有许多从史书和文集里找得到的史料,委实有前人所未发现的宝贝。还有我自己对于史学史上的各种思想,自信亦有些独到之处,也记在小纸片上。说来真很痛心,不料在1932年“一·二八’的后二日被倭寇把它和我的家庭完全炸毁了。”突然降临的炮火,不仅毁了他的家,而且也给了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并立志要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历史学家的姚名达巨大的打击。

在伦理学上有过一个经典的问题:爱因斯坦正在写他的相对论,但是隔壁有一场火灾,邻居有个又老又丑、行将就木的老太太需要救护,爱因斯坦到底是救还是不救?每一个人对这个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但按照康德的哲学回答,爱因斯坦就是要去救,这才能显示出绝对命令,显示出人的高贵。姚名达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而且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选择。

1932年的2月8日,在无桌无椅的困境下,姚名达写信给胡适:“我军若败,不容我们再作纸上工夫,我打算从事政治和社会运动。我军若胜,外交必有转机,百业当可逐渐发达,我打算仍旧作史学的研究。”1933年,姚名达与第一任妻子黄心勉在上海办起了《女子月刊》,拿来做喊醒妇女的播音机。1937年8月,姚名选与妻子巴怡南一起,将他们订婚的戒指捐赠出来,并呼吁全国妇女将饰物捐赠给国家,以增加抗战实力,“用整个民族的力量给日本帝国主义者以致命的打击”。1942年7月,在樟树抗战前线,面对旁人的劝阻,姚名达毅然决然地答道:“唯有能致力抗战,方能胜任建国,若徒有才力而无热血者,比比皆然,又乌睹其为用耶?”如此一步一步地,姚名达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才是真正最高的哲学问题!那才是一个性情人应该做的事情!

1946年,历经劫难的清华大学重返北平,校长梅贻琦在主持学校的重建工作时,特别回顾褒扬了抗战期间牺牲的清华校友姚名达等人,誉其“皆足名垂清华史,实亦母校之光”。2002年,雷洁琼亲笔题词,称赞姚名达为“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69年之后,我们重新回眸这位走向抗日战场的教授,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知识分子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姚名达的自我选择,也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精神的传承,更是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战地服务团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战场最前线,这与姚名达心怀爱国的豪情壮志,并且与学生在一起时“以气节相砥砺,以道义相切磋”分不开的。

B.姚名达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期间,在办公时间以外,还继续史学史的研究,并且将自己对吏学史上的各种有独到之处的思想,记在了小纸片上。

C.姚名达从史书和文集里找到了前人所未发现的宝贝,可惜在1932年“一·二八”的后二日被倭寇全炸毁了,否则姚名达依靠这些宝贝也一定发达了。

D.姚名达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并立志要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历史学家,但是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他    改变了初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不影响他的伟大。

E.1946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主持学校的重建工作时,特别回顾褒扬了姚名达等清华校友,这是因为姚名达是清华大学校友中唯一为国捐躯的教授。

(2)姚名达的去世让昔日同窗师友感到突然与惋惜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文中提到伦理学上的一个经典问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6分)

(4)姚名达被称为“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老鲁 

汪曾棋

有一天,似乎看见校警们所住的房间热闹起来。看看,似乎多了一个人。想,大概是哪个来了从前队伍上的朋友了(学校校警多是退伍的兵)。再过几天,我们在挑菜时看见一个光头瘦长个子穿半旧草绿军服的人也在那里低着头掐灰藿菜的嫩头。走过去,他歪了头似笑不笑地笑了一下。这是一种世故,也不失其淳朴。这个“校警的朋友”有五十岁了,额上一抬眉有细而密的皱纹。看他摘菜,极其内行,既迅速且准确。我们之中有一位至今对摘菜还未入门,摘苋菜摘了些野茉莉叶子,摘灰菠菜则更不知道什么麻啦蓟啦的都采了,总要别人再给鉴定一番。有时拣不胜拣,觉得麻烦,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哗啦一起倒下锅。这样,在摘菜时每天见面,即心仪神往起来,有点熟了。他不时给我们指点指点,说哪些菜吃得,哪些吃不得。照他说,可吃的简直太多了。这人是一部活的《救荒本草》!他打着一嘴山东话,说话神情和所用字眼都很有趣。

后来,大家都称呼他为老鲁。不久,老鲁即由一个姓刘的旧校警领着见了校长,在校警队补了一个名字。校长说:“饷是一两个月发不出来的哩。”老鲁说不要紧的,只想清清静静地住下,在队伍上时间久了,不想干了,能吃一口这样的饭就行。老鲁名为校警,其实做了本来是工友所做的事。他每天必做的事是挑水。

每年春末夏初,几乎全校都要泻一次肚,泻肚的同时,大家的眼睛又必一起通红发痒。是水的关系。

这村子叫观音寺。昆明春天不下雨,是风季,或称干季,灰沙很大。黄土坡尤其厉害。我们穿的衣服,在家里看看还过得去。一进城就觉得脏得一塌糊涂。你即使新换了衣服进城,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头发总是黄的!学校附近没有河,也没有井,我们食用的水只能从两处挑来:一个是前面胡萝卜田地里的一口塘;一个是后面山顶上的一个“龙潭”。龙潭,那也是一口塘,想是下面有泉水冒上来,故终年盈满,水清可鉴。在龙泉边坐一坐,便觉得水气沁人,眼目明爽。如果从山上龙潭里挑水来吃,自然极好。但是,我们平日饮用、炊煮、漱口、洗面的水其实都是田地里的塘水。塘水是雨水所潴积,大小虽不止半亩,但并无源头,乃是死水,照一学生物的同学的说法:浮游生物很多。他去舀了一杯水,放在显微镜下,只见革履虫、阿米巴来来往往,十分活跃。向学校抗议呀!是的。找事务主任。主任说:“我是管事务的,我也是×××呀!”这意思是说,他也是一个人,也有不耐烦的时候。他跟由校警转业的工友三番两次说:“上山挑!”没用。说一次,上山挑两天;第三天,仍旧是塘水。你不能看着他,不能每次都跟着击。实在的,上山路远,路又不好走。也难怪,我们有时去散散步,来回一趟,还怪累的,何况挑了一担水乎?教员们呢,不到眼红肚泻时也想不起这码事。等想起来,则已经红都红了,泻都泻了。自从老鲁采了,情况才有所改变。老鲁到山上、田里两处都看了看,说底下那个水“要不的”。——老鲁的专职是挑水。全校三百人连吃带用的水由他一个人挑,真也够瞧的。老鲁天一模糊亮就起来,来回不停地挑。一担四桶。水挑回来,还得劈柴。劈了柴,一个人关在茶炉间里烧。自此,我们之间竟有人要了茶叶,泡起茶来了!因为水实在太方便。老鲁提了一个很大的铅铁水壶,挨着个儿往各个房间里送,一天送三次。

老鲁来了,我们且问问他:

“老鲁,你累不累?”

“累什幺,我的精神是顶年幼儿的采!”

这个“顶年幼儿的”,好新鲜的词!老鲁身体很好。他并不高大,但很结实。他不是像一个运动员那样浑身都是练出采的腱子肉,他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力气呢?老鲁是从沙土里长起来的一棵枣树。说像枣树好像不大合适。然而像什么呢?得,就是枣树!

寒假以后,学校搬了家,从观音寺搬到白马庙。我是跟老鲁坐一个马车去的。老鲁早已到那边看过,远远的就指给我们看:“那边,树郁郁的,哎,是了,就是那儿!”老鲁好像很喜欢,很兴奋。原因是“那边有一口大井,就在开水炉子旁边,方便!”

自从学校迁到白马庙,我不在学校里住,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民房,除了上课,很少到学校来,下了课,就回宿舍了。对老鲁的情况就不大了解了。

一九四五年写,在昆明白马庙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与摘菜内行的老鲁相比,我们之中的一位至今对摘菜还未入门,摘完菜后总要别人再给鉴定一番,这说明这位同事做事的态度不够认真。

B.在老鲁来之前,我们也就水向事务主任抗议,事务主任尽管三番两次地跟工友说,效果却不是很明显,这样写是表明事务主任不够权威。

C.小说以学校搬家和“我”不在学校里住,从而与老鲁的联系自然中断作为结尾,这样的安排合情合理,又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构思巧妙。

D.小说注重环境描写,文章写到学校在观音寺时的情景,突出了我们工作环境的恶劣,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乐观精神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E.发生在校警老鲁身上的故事平凡而又动人,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过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尊重及其命运的关切。

(2)小说首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老鲁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用了很多文字介绍我们过去用水的情况,有何用意?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常常会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两句是“                ”。

(2)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  ”两句,正面描写琵琶士在我们的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     __,__      __”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地方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水边偶题

罗隐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柯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注】①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②丘轲:孔丘、孟轲,周召:周公、召公。③浆邑先生:庄子。
1.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颈联对这种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日:“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D.园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日:“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华民族本是诗书礼仪之邦重视读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用朝,国家就设有图书馆,当时称“藏室”,收藏三皇五帝之书和各地志书,名闻古今中外的古代哲学家老子就是看守藏室的史官。春秋诸子,百家争鸣,特别是孔子办学、编书的事迹尤其说明我国很早就有了比较成熟的阅读实践。

人们每每谈到阅读,往往立刻会想到个人的学习和修养。古往今来,我们民族关于好学、勤学、劝读、苦读的名言俯拾皆是,最为深入人心的还是那些关于“读书改变命运”一类的名言,譬如“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等等。周恩来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名言道出了一位中国有志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

阅读目的的崇高价值决定了读者将付出艰辛努力。于是就有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旱,白首方悔读书迟”一类劝读诗,以及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一类勤学苦读故事,这些故事称得上启人心智、鼓舞精神。至于做研究的专业人士,更是对清未大学者王国维借论宋词来谈读书、做学问的“三境界’’说有真切同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既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又有不懈追求的境界升华。诚然,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并不是为了改变命运,也不都要“望断天涯路”,不少人是作为道德传承而读书,更有不少人为个人修养而读书,还有的只是以读书为人生乐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为读书而读书。

上述关于阅读的目的,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为学以致用,二为学以修为;前者强调实际效用,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取的动力,后者注重审美愉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两类阅读的目的建构了我们民族的主要传统。其实,从阅读的发生发展过程采看,这两大传统并非泾渭分明,阅读可以同时具有传递知识信息、交流思想的作用和愉悦精神、抒发情怀的意趣。在~-春秋时期,社会阅读、教育就同时体现了阅读的两大传统。孔子在教育上的“六艺之教”(礼、乐、射、御、书、数)和学术上的“六艺之学”(《诗》《书》《礼》《乐》《易》《春秋》),非常显然是实用与修养功能并存。直到汉代被尊儒术,官员进阶需要对儒术有所研读,这时候功利性阅读才逐渐浮动于朝野。到了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为官场人才选拔设计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的制度,学以致用阅读、专业性阅读、功利性阅读、应试性阅读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学习赶考成了知识分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尽管其间也有居于科举“官学”、“私学”之外的书院教育,主张以德为先、格物致知,但学以修为的阅读传统始终未能成为大多数学子读书学习的主流。直到当代,应试教育仍然是其最终归宿。此外,社会的价值取向,也过分地强调功利实效、精英目标。功利性阅读的教育目的,加上相对呆板的阅读教育方法设计,应试与成功就变成了阅读者、受教育者的唯一任务,他们是否在学习、考试的同时达到修身的目的,通常不在考量范围,因而许多时候这种阅读几乎与精神、灵魂无关。(摘自《新华文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重视读书的历史很悠久,我们的祖先在周朝的时候,就设有收藏三皇五帝之书和各地志书的“藏室”,老子还担任过看守藏室的史官。

B.中华民族是诗书礼仪之邦,早在春秋时期,那时诸子百家争鸣,尤其孔子办学、编书的事迹更是我国很早就有比较成熟的阅读实践的有力证明。

C.中华民族关于好学、勤学、劝读、苦读的名言虽然从古至今一直很多,但人们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学    而优则仕”这一类关于“读书改变命运”的名言。

D.王国维借论宋词来谈读书、做学问的“三境界”说,其中既有执着追求和刻苦钻研精神,又有不懈追求的境界升华,这些引起做研究的专业人士的同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与一般读书人“十年寒窟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之类的想法不同,他的这句名言说出了他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虽然阅读或许能够改变命运,但是其过程是艰辛的,而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三更灯火五更鸡这一类的故事就具有启人心智、鼓舞精神的激励作用。

C不少人选择读书,不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也不是为了刻苦钻研去搞学术研究,而是为了道德传承或个人修养而读书,当然还有人只是为读书而读书。

D.阅读的目的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可以大致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强调实际效用的学以致用,二是注重审美愉悦的学以修为,两者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阅读的目的不同,所获得的效果也不相同。在先秦春秋时期,社会阅读和教育就同时具有传递知识信息、交流思想的作用和愉悦精神、抒发情怀的意趣。

B.孔子的“六艺之教”和“六艺之学”说明阅读的学以致用和学以修为这两大目的并不矛盾,相反,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动人的提高和社会进步。

C.功利性阅读并非与生俱来,随着汉代官员晋升官阶对儒术提出要求,功利性阅读才逐渐浮动于朝野,科举制度的建立使学习赶考成为知识分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D.当代的应试教育注重功利性阅读,在这种教育体系中,阅读者、受教育者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应试与成功,他们的阅读许多时候也几乎与精神、灵魂无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猎手追捕一只鹿,需要跨过一条结冰的河流,但他不知道冰面能否承受他的重量,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爬行。当他爬到一半时,他的想像力开始空前活跃起来,他似乎听到冰面裂开的声音,他的心在惊恐紧张中怦怦地跳个不停。于是猎手趴在冰面上瑟瑟发抖,进退两难。就在这时,猎手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一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正悠然地驶过冰面。当农夫看到匍匐在冰面上、满脸惊恐的猎手时,以为遇到了一个受到惊吓的疯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满分5 manfen5.com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5

慈善事业,重心在于如何真正帮助陷入困境的人们,而非宣扬行善者。因此,①             ,而非陈光标式的“高调”。帮助他人,并非施舍,更不能“嗟!来食”。              ,是所有慈善活动的底线。避免公开的“施”与“受”,是把行善者与受助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非一高一低;把受助者展示在公众面前,甚至追求镜头前的感恩戴德,这样的行善观念难免被称为“暴力慈善”。在慈善事业更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讲求专业化和长效性,这样的慈善方式,③            ,而且更具有人文关怀,更关照受助者的尊严和感情。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涂在机读卡第15题上)

细读,严格意义上说应来自于上个世纪英美新批评文论。            :“                                                            。他们认为,只有经过这样细致的分析,才能见出一部作品的总体,从而确定其艺术价值。”

①它要求批评家注解每一个词的含义

②包括词语的选择和搭配、隐显程度不等的意象的组织等等

③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条是这样定义的

④细读指细密地研究作品的上下文及其言外之意

⑤美国‘新批评’派的文学主张之一

⑥发现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

A.③④⑤①②⑥  B.③⑤④①⑥②  C.⑤④①⑥②③   D.⑤③④①②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日A股再次暴跌,截至收盘,沪指跌近6%,险守3500点。高速、铁路、机场、券商、船舶、保险等板块均受重挫,两市近千余股跌停。

B.我国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以后,每个公民一生都将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信用账号。

C.业内人士表示,澳门博彩业收入下滑是受澳门博彩业支柱——贵宾厅业务遇瓶颈原因造成的,而这与内地反腐力度加强等因素不无关系。

D.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征服,他们狂妄自大这遮挡了他们的视线;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吹嘘,他们坐井观天,这妨碍了他们的拓展;________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只喜欢盲动他们浅尝辄止这影响了他们的深度。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A.急功近利   不可一世   闭关自守 B.不可一世   急功近利   闭关自守  

C.闭关自守   不可一世   急功近利 D.不可一世   闭关自守   急功近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知本家”还是“资本家”

初见袁隆平,第一印象就是非常瘦,个不高但精神好。

“过完80岁生日之后,我有一个理想,就是90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现在我又多了一个理想,希望我的母校能成为世界名校。”在武汉四中110周年校庆上,袁隆平对记者再次重申理想,其中超级稻亩产千公斤的理想,他在多个场合说起。

由于时间紧迫,对于记者的诸多问题,袁隆平的回答总是能省则省,不能省的话就一句带过,但是谈到超级稻,话匣子就合不拢,一个又一个专业名词扔出来,不管在场的人懂不懂。

“我们正在向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进军。按照计划到2012年实现亩产达到830公斤目标,到2015年实现亩产达到900公斤目标。现在看来,两年之内实现亩产830公斤的目标没问题。今后再努把力,争取提前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

言之切切,足见对水稻研究情深。

梦想在变,从500公斤增长到1000公斤。同样,从杂交稻到超级稻,袁隆平探索了40多年,一辈子干一件事,坚持的信念是什么?

“饿起来的滋味很不好受啊。”

作为一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小时候经常饿肚子,切身的感受,支持他数十年在湖南一个偏远山区从事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他领衔研究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如今在国际上遥遥领先。

袁隆平说,如果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技术推广开来,将养活约22亿人口。

从来不管隆平高科的股价  转变,从“知本”到“资本”

袁隆平创造了太多的第一,但有个第一恐怕从来不曾有人想过——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

截至109日,隆平高科收盘价为1673元,在其上市后,其最高股价达到47元。

按照隆平高科最高价47元计算,袁隆平持有的400万股的最大市值为188亿。更有一份来自某评估机构的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身价超过1000亿元。

他列举了自己的收入:每月工资6000多元,还有股份分红、稿费、咨询费等“额外收入”,每年总共有30多万元。

至于股价:“我从来不管这个事。”他的回答简短且干脆。

说起隆平高科的创立,“刚开始我是坚决不同意的,我又不是生意人!”。他说,今天说袁隆平涨了2分钱,明天说袁隆平跌了2分钱,不好听。

但后来基于两点,他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我的理想是让超级稻走出国门。”于是有外国公司找上门,说他们出钱,占大头,袁隆平觉得划不来。

“品种是我们的,技术是我们的,人也是我们的,什么都是我们的,凭什么你占大头?”

其次,1999年袁隆平69岁。“一般到70岁,就不能当首席,科研经费就没有那么多,隆平高科说可以每年给200万的科研经费,我说可以。”

就这样,有了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出任名誉董事长。

这样从“知本”到“资本”的转变,成为“产学研”结合的范例。

日前,武汉通过了“15个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提出院士作为领头人每人带动一个产业发展,成为和袁隆平一样富有的院士。

让院士带领一个产业的发展,他认为“这个是对的”,因为经济要发展,新兴产业会带来动力。

澄清“家里有六七辆车”  花钱不挥霍不浪费

因为“千亿”身价,他被冠上“名誉富豪”的称呼。

“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袁隆平抛出他的财富观。

而发生在袁隆平身上与“钱”有关的事,都被作正面教材宣扬。

其一是喜欢15元的衬衫。曾在出席某论坛时,谈到对金钱的看法,袁隆平曾说: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昨天穿的那件15块的衬衫,穿着很精神呢。我的表260元,鞋子100多块。要说一点名利思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泊名利,对物质别要求太高。

其二是去年七月,袁隆平院士被市民发现在2008湖南车展上,为给老伴挑选座驾,有报道称袁隆平“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了”,欲买第八辆车。

虽然议论一边倒地表示支持和理解,但袁隆平还是在武汉给予澄清:“没有的事情,就是当时陪着老伴去车市逛逛,不知道为什么被传成那样。”

“越出名越要夹着尾巴做人”

最朴素的道理最珍贵,这点在袁隆平身上体现明显。

他说:“做事先做人,这是老生常谈,也是我这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而他认为自己始终是一粒潜伏在农田里的种子。

在做人上,他对青少年的期望是:公字多一点,私字少一点。

他现在大量的工作还是在试验田里:“我基本上每天都去,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开始直到收获,都去。这是我的兴趣,也是我的任务。”

“现在有少数人搞学术腐败,就是名利心、享乐心太重,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到头来害人害己。人还是踏踏实实的好,一个人越是出名就越要谦虚谨慎,越要夹着尾巴做人。”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心宽,地才阔。

“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在多个场合说过这个梦想。

不管有多少光环,有多少身份。他说,他始终是一粒潜伏在农田里的种子……

                                                            选自《大地》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袁隆平(193097日-  ),江西九江德安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等。

②袁隆平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 “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20143月,袁隆平因对粮食安全贡献,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袁隆平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时刻关心人民,解决了世界性的粮食问题,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201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B.袁隆平的梦想在变,他培育出了亩产500公斤、83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C.袁隆平,数十年埋首田间,潜心科研,攻克难关。在对抗贫穷和饥饿的征途上,他永不停步,即便耄耋之年,仍壮志不改。

D.袁隆平拥有的隆平高科上市后,其最高股价达到47元。有一份来自某评估机构的报告称,袁隆平身价超过1000亿元。他创造了“知本”到“资本”的奇迹。

E.袁隆平认为,要说一点名利思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泊名利,对物质别要求太高。花钱,不奢侈不浪费。“越出名越要夹着尾巴做人”,也突出了光环下的袁隆平自我保护意识强。

2)本文主要表现袁隆平哪些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3)袁隆平是“知本家”还是“资本家”?请简要分析。(6分)

4)袁隆平有着怎样的财富观?他的这种财富观有什么现实意义?试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石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选自2014年第3期《北京文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A.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

D.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E.“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2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

3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分)

4本文标题为“隐瞒”,有人认为也能以“真相大白”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8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