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诗歌常常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情感,如“柳”含有“惜别、留恋”之意,故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诗句。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古诗词知识卡片,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
|||||||||||||
(题文)《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它不是科学知识的简单图解,而是科学与文学艺术相融合的作品。小说情节生动有趣,充满神秘色彩。请概括一个你认为精彩的故事情节,并说说你在阅读中获得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记述了对他产生过影响的人物,比如质朴善良又迷信的长妈妈、“白眼看鸡虫”的范爱农等。书中写到了两位老师,一位是鲁迅在_________(填地点)读书时的蒙师寿镜吾先生,在鲁迅眼中,他是一个__________的老师;另一位是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鲁迅的求学经历也折射出中国当时的时代特点。书中《___________》一文讥讽了两位“名中医”,他们医死了包括鲁迅父亲在内的许多病人,这促使鲁迅下定决心学医救人。但经过日本讲堂里的“电影事件”,鲁迅最终决定_________,以笔来唤醒国民麻木已久的灵魂。
|
|
(题文)《西游记》的故事妇孺皆知。元宵节,你所在的社区举办猜灯谜活动,其中就有几则与《西游记》相关的谜语。请你选择其中一则,把谜面和谜底的关系解说给邻家的小朋友听。 ①谜面:孙悟空龙宫借宝(打一成语) 谜底:大海捞针 ②谜面:猪八戒离开高老庄(打一常言俗语) 谜底:呆不住 ③谜面:沙僧劝猴哥消消火(打一环保名词) 谜底:净化空气 我选择第____则谜语,对它的解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地铁是城市的永动机,读书是颜值的保鲜器”“体肥还须少吃饭,想美就要多读书”“壮士腰间三尺剑,大咖腹中五车书”……2017年,郑州地铁一组劝人读书的俏皮标语火了,甚至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榜,引起广大网友的围观和讨论。下列网友的留言,表达不够得体的一条是( ) A. 谁说标语一定要板起脸来说道理?网络语言简洁时髦,轻松诙谐,宣传效果很赞! B. 标语形式工整如对联,读起来押韵上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郑州地铁标语真是良心广告! C. 作为阅读标语,说的比唱的好听没有用。你也不想想,看过标语后,大家还不都一笑置之? D. 读书标语接地气、吸引眼球只是第一步,对它最好的夸赞与回应,就是走近阅读。
|
|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联语佳句。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的文意,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 ) A.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 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B. 泉声如听醉翁操 海日已照琅琊山 C.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D.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文明大多依水而生,沿着河流繁衍兴盛。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水相亲、相和、相生的历史。 一江清水,万般风情。汉字的“水”是象形文字,简洁明了的字形勾绘出河水清清、波浪徐徐的生动样态;用“水”(三点水)作偏旁的汉字,竟多达1035个。我们的祖辈先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水相关的哲理名言,还有大量成语、俗语、典故、谚语等,如“上善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① ”等,水因而又成为我们祖先高深智慧与丰富情感的承载,构成独特的中华水文化。 在文学创作中,灵感来源于水的作品 a (络绎不绝/比比皆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以长江水为背景抒写离情;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深沉的情思也随冷绿色的波光而起伏。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水 b (息息相关/生死与共),所以古典小说里也有很多与水相关的内容。 ② 所写的章回体小说《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就驻扎在“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浪里白条”张顺和阮氏兄弟,入水更是赛过蛟龙,水中杀敌 c (各行其是/各显神通)。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 ③ 纵火”展现的就是孙刘联手,在长江上火烧曹军战船的情景,留下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水能载舟(zǎi) 水泊梁山(bó) “波”字的第五笔是“乛” B.水能载舟(zài) 水泊梁山(pō) “波”字的第五笔是“丿” C.水能载舟(zǎi) 水泊梁山(pō) “波”字的第五笔是“丨” D.水能载舟(zài) 水泊梁山(bó) “波”字的第五笔是“フ” (2)请在①处再写出一个与水相关的成语、俗语、典故或谚语:_____ (3)第三段的a、b、c处,应填入的成语依次是(______) A.比比皆是 息息相关 各显神通 B.络绎不绝 生死与共 各显神通 C.络绎不绝 息息相关 各行其是 D.比比皆是 生死与共 各行其是 (4)第三段的②③两处,应填入的人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
|
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正式发布。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会徽的设计创意来自汉字的各种书体。 请你根据书法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徽①的图形巧借汉字“冬”的行书形态,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内涵丰富,线条流畅,充满韵律。 B. 会徽②以繁体字“蘭”为基础,配以兰花图案,以楷书的方正、平直、严谨,传递出兰花的风骨和优雅,字画配合,表达弘扬中国兰文化之意。 C. 会徽③的创意来自中国汉字“集”“乐”的繁体字“雧”“樂”,从中能看到蚕头雁尾的隶书形态,其字意和形象都与合唱比赛这一活动相契合。 D. 会徽④中国印的“京”字取自篆书,篆体本身的艺术性,又使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舞动的人形或一个“文”字,体现出人文精神与奥运盛会的融合。
|
|
请你以“那一次,我读懂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扣题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
|
珠穆朗玛峰上的魔方 徐 畅 列车经过唐古拉山口,海拔飙升到5000米以上,车厢内紧急供氧。多名乘客趴倒在座位下抓住输氧管吸氧,他们多是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 “现在这些少年,身体都不行了。”靠窗的老太太说。“四十多岁的人还算少年啊?”邻座的男人问。老太太瞥着男人说:“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还在撒尿和稀泥呢。”男人有点尴尬,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不再搭理老太太。 火车把天走黑了,夜越陷越浓。我们继续有说有笑,但每当望向窗边面无表情的老太太,内心都会阴沉下来。 我毫无睡意,百无聊赖,掏出背包里的魔方,笨拙地拼好蓝色的一面。我眼睛酸涩,看了一眼窗外,老太太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我手中的魔方。 “你也会玩这小玩意儿?”她问。 “会一点儿。”我并不想跟这古怪的老太太多说话。 “我怎么都玩不会,我儿子会,他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无论多复杂。”她自豪地说。 “他到哪里去都带着魔方,跟你这个一模一样。”她又说。 “一般的魔方,长得都一个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嘛。”我为自己不恰当的比喻而诧异。老太太笑了,这是她第一次笑,虽然谈不上慈祥,但也总好过冷脸。 “你一个人去西藏做什么?”我没话找话。 “去看我儿子,我跟别人都这么说的。”她说。 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她要真去看儿子,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确定呢?况且我只是随口问问,又不是真的关心她。 “就你一个人啊?那么远,还那么大年纪。”我问。 “今年整七十。我命硬,老头子二十多年前就死了。我中午给他送饭时,他躺在麦地里,身子已经硬了,双手抽成两只鸡爪挠着胸口。我是一个人过的。”她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人的老伴去世的故事,“那时候小军才三十岁出头。他跟疯子一样,哪里都想去,媳妇也不要,后来离婚了。” “小军,”我说,“你儿子?” “对对,当然。”“每年都要出去一趟,不是新疆就是西藏,还去过几次外国什么鬼地方。”她说。 “旅游吗?” “不是,”老太太看看窗外雪山远去的黑影,“去登山,登了很多座山。每登一座山,他都往家里寄一张明信片,现在一捆明信片有五块大饼那么厚。”她用手比画五块大饼的厚度。 “你儿子是登山家啊?我们跟你去拉萨还能见见他。”我说。 老太太摇摇头,数着手指头说:“对,就是2001年。” “怎么了?”我问。 “我骂了他一顿。他要去登珠穆朗玛峰,就是那个最高峰,我不同意。”她眼睛眨巴着,“他还是去了,也给我寄了明信片。”她看着我手里下意识转动的魔方,“也带着这么个玩意。登……登顶了。” “你儿子登上珠峰了。”老太太瞬间伟大起来。 “是的,后来登山队去我家了,队长提溜着我儿子的一大包东西,都是登山用的。还有就是一个魔方,六面颜色都对好了,他们说是在峰顶拼好的。” “为什么他不亲自跟你说?这么光荣的事情。”我问。 “他死了。”老太太的双眼像干涸的枯井,纵使再难过,也无法产生任何水分。我右手一颤动,我明白,老太太说是去西藏看儿子,实际上是要去看珠穆朗玛峰。 “总共死了三个人,都是在下山的路上,雪崩——你可晓得?”她说。 “晓得。” “三个人都埋在雪里头,挖出来时手还保持着往外扒雪的姿势。”她补充说,“我老头子死了,我儿子死了,村里人都说是我把他们克死了,是我命硬。我早该死在他们前面,我这叫人嫌弃的死老太婆。” 我汗湿的手握着魔方,安慰的话是多余的,我缓缓拧动着魔方,等待她继续讲下去。 “我儿子真正拼了一辈子魔方,从六岁就爱玩,一直玩到三十六岁,他也算这方面的高手了。”老太太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却失败了。 我把魔方递给她,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眼前。她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原本拼好的蓝色面也被打乱了。她连续转了十来下,想恢复原来的蓝色面,但是越拼越乱。 “我跟你说过,我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她把魔方还给我。 我看了一眼手表,凌晨两点半了。后来,老太太趴在座位上睡着了。我搜刮脑海里拼魔方的所有公式,甚至用手机在网上找了各种拼魔穷图解。 两个半小时后,天亮了起来。老太太理理满头白发醒过来,她看到桌子上魔方的红橙蓝绿黄白六个面都拼好了。她欣喜地望向我,抹一把干涩的眼睛,又转过脸去凝视着窗外。 1.文中老太太两次说到她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蕴含的不同心理及重复出现的作用。 2.小说中老太太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本就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某一特点进行探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