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题目:这里也有乐趣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③不得抄袭。
|
|
枣 核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一下车,她已经在站上等了。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这句话中的“家乡味道”指的是什么? 2.“家庭事业都如意”,句中的“如意”指什么? 3.最后一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句中“手栽”一词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感情? 5.仿例造句。 例句: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想……想……一……就想……想……
|
|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1.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 ( ) A. 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 B. 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 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 D. 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 2.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 ( ) A. 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B. 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 C. 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D. 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3.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写? 4.“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金甲虫飞进来”这两个细节有什么作用? 5.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________,“钥匙”比喻________,全句的深刻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策勋十二转 (2)赏赐百千强 (3)对镜帖花黄 (4)出郭相扶将 2.翻译句子。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 4.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D.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5.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 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 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也反映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 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6.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我欣赏花木兰: 我还欣赏的巾帼英雄:
|
|
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材料一 中欧各国的“文化年外交”已经进行了10年——包括“中法文化年”“西班牙文化年”“希腊文化年”“中意文化年”等活动。 材料二 2004年1月24日是中国农历春节,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披上了“中国红装”。70多万法国民众涌上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争睹来自中国的万人盛装游行表演,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每年法国的国庆大游行。“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材料三 2009年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和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活动成为两国文化生活中的标志性事件。中国22个省、市与23个联邦主体共举办500余项活动,上亿人次参与。在2009年10月中国“俄语年”闭幕式上,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亲自为“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获奖的中国小伙子颁奖。 问题:中外文化年的举办有怎样的意义?(至少写出三点)
|
|
古诗文名句填空。 (1)《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说明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两句描写黄河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A. ①拟人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复沓 B. ①互文、排比 ②对偶 ③比喻 ④对偶 C. ①比喻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偶 D. ①互文、对偶 ②顶真 ③拟人 ④复沓
|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B. 《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人。 C.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作者在文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 《木兰诗》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叙事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B.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 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 这几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 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 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 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