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处错误的是 ( )
|
|
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食用油 B.白醋 C.酒精 D.食盐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质量大小的物理量 B. 摩尔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占的体积
|
|
在同温、同压条件下,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单质气体之间的关系 ( ) ①体积都是22.4 L ②具有相同的体积 ③都是双原子分子 ④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目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
|
(11分)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CO(g) Fe(s)+CO2(g).该反应在不同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ΔH 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 mol,反应经过10min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CO的平衡转化率= ; (3)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Fe的量 B增加Fe2O3的量 C.移出部分CO2 D.提高反应温度 E.减小容器的容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
|||||||||
(12分)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在一定温度下的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CO2和3mol H2,发生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 △H =-akJ·mol-1(a>0),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2mol H2,同时生成0.4molH2O D.反应中H2O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且保持不变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增大的是________ (选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恒温恒容下充入He(g)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恒温恒容再充入2 mol CO2和3 mol H2 ③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 若改变条件 (填选项),可使K=1。 A增大压强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加入催化剂 (2)某甲醇燃料电池原理如图1所示:M区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1分)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 ; (2) 装置图中碎泡沫塑料所起作用为: ; (3) ①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②若上述实验所测中和热数值偏小,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
|||||||||||||||||||||||||||||||||||
(8分)钾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 KCl(l)NaCl(l)+ K(g) ΔH>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 C(K) 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下表。
(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 ,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条);(3)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高至 9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 。
|
|||||||||||||||||||||
(8分)根据反应4FeS2+11O2 ═ 2Fe2O3+8SO2,试回答下列问题: (1)常选用哪些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 ; (2)当生成SO2的速率为0.64 mol/(L·s)时,则氧气减少的速率为 ; (3)如测得4 s后O2的浓度为2.8 mol/L,此时间内SO2的速率为0.4 mol/(L·s),则开始时氧气的浓 度为 。
|
|
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将CO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到800 ℃时,有下列平衡CO(g)+H2O(g) CO2(g)+H2(g),且K=1,若用2 mol CO和10 mol H2O(g)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 ℃,则CO的转化率为( ) A.16.7% B.50% C.66.7% D.8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