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

A. 发展生产,百姓归心

B. 从严治吏,消除贪腐

C.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D. 礼法并用,风清气正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B.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C.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D.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

A. 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

C. 货币赋税已取代了实物赋税

D. 为强化集权克扣地方的军费

 

明朝时,“交租之外,两不相问,即或退佃,尽可别图。故其视业主也轻,而业主亦不能甚加凌虐。”这反映了当时    (    )

A. 商品经济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封建剥削减轻    D.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A. 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B. 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C. 说明手工商业在家族之间传承

D. 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

 

《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

B. 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

C. 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

D. 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即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材料意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注重

A. 因地制宜

B. 适时播种

C. 使用绿肥

D. 精耕细作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 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C. 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近年来,随着《甄嬛传》《琅琊榜》的热播,以“子嗣夺嫡”“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古代社会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是

A. 家国一体

B. 君权至上

C. 宗族制度

D. 嫡庶有别

 

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自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B. 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C. 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9206/68464) 首页 上一页 19201 19202 19203 19204 19205 19206 19207 19208 19209 19210 1921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