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就是深刻认识和领会列宁关于“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的思想。这里的“贡献”主要在于 A. 借助列宁宣传暴力革命思想 B.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 领导成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D. 促进了广大民众的民主启蒙
|
|
孙中山早在1910年就注意到了马克思的理论,他的民生主义思想就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国民党人通过日本、欧美等渠道在《星期评论》、《建设》等理论阵地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可见孙中山 A. 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B. 已注意到西方社会发展的不足 C. 不满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 开始了其革命一生的伟大转变
|
|
胡适说:“民国八年的学生运动与新文学运动虽是两件事,但学生运动的影响能使白话传播遍于全国,这是一大关系,况且五四运动以后,国内明白的人渐渐觉悟思想革新的重要,所以他们对于新潮流,或采取欢迎的态度,或采取研究的态度,或采取容忍的态度,……这也是一大关系。”胡适着重说明了 A. 学生运动目标的不明确性 B. 五四运动斗争的不妥协性 C. 学生运动的思想文化意义 D. 思想启蒙对学生运动的意义
|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十分形象地反思道:“如病者然,其积痞方横塞于胸腹之间,必一面进以泻利之剂,以去其积块,一面进以温补之剂,以培其元气,庶几能奏功也。若不攻其病,而日饵之以参苓,则参苓即可为增病之媒,而其人之死当益速矣。”在梁启超看来,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 布新而不除旧 B. 除旧而不布新 C. 调和新旧不力 D. 变法而不变人
|
|
郑观应认为,“攘外”是目的,“振工商”是途径,“速立宪法”是保证。这种认识 A. 代表着一般士大夫的认知 B. 表明早期维新思想体系完整 C. 突破了洋务派的思想认知 D. 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体用兼通西学者乃为全才,此欺人之谈也。如大逆康有为等皆以中学兼通西学者,自应体用兼备,本末兼赅矣,称全才矣。及以所通之西学,变我祖法,乱我圣道,结党谋叛,罪通天下,世间无此种全才。”这一认识 A. 成为洋务运动开展的理论依据 B. 体现了维新派对守旧派的抨击 C. 体现出维新派与革命派的交锋 D. 不利于社会对西学的认知与学习
|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美国总统以四年为一任,期满更代,“总无世袭终身之事”。选官举贤自下而上公举,“可不谓公乎?”这说明魏源 A. 对美国政治体制已有清晰了解 B. 认识到美国政治制度的合理处 C. 欲效仿美国联邦制以加强集权 D. 主张发动群众参加反侵略斗争
|
|
鸦片战争爆发后的十年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动向。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充分认识到“悉夷情”的重要性,编纂了一批介绍外部世界史地知识和各国社会情况的著作。当时这些著作侧重点是学习西方的 A. 风俗习性 B. 历史地理 C. 社会制度 D. 军事技术
|
|
有学者称:“昔人谓诗盛于唐,坏于宋。近亦有谓元诗过宋诗者,陋哉见也。……予观欧、梅、苏、黄、二陈至石湖、放翁诸公,其诗视唐末可谓谓过之,然真无愧色者也。”该学者的言外之意是 A.唐朝并非诗歌的全盛时期 B.诗哥是宋代主要文学成就 C.宋代诗歌成就不逊于唐朝 D.元朝诗歌成就要超过宋代
|
|
近代有经学家指出,《三百篇》后得《风》《雅》之旨者,唯屈子楚辞。而“楚辞未尝引经,亦未道及孔子”。“楚辞盖偶未道及,而实兼有《国风》《小雅》之遗。”按照这一理解,楚辞 A.展示了奴隶主贵族的日常生活 B.继承了《诗三百》的表现手法 C.体现出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表达了寄寓风雅的浪漫主义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