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资治通鉴》记载,德宗贞元十三年:“置白望(唐代宫市宦者派在市场的采办人员。因他们于市中左右望,白取民物,故人称‘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指街巷),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这反映出唐代

①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监管

②商业活动范围的扩大

③“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④宫廷的特权现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唐代陈廷章《水轮赋》中写道:“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此文中提到的生产工具为

A. 筒车    B. 翻车    C. 龙骨水车    D. 水排

 

白居易《观刈麦》诗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诗中反映了我国古代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C. 小农生活面临的艰辛    D. 存在严重的封建剥削

 

《史记·平淮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该史料可用来研究

A. 西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    B.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 西汉政府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西汉初期封君政治地位低下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耕牛的极度缺少

B. 精耕细作的需要

C. 冶铁技术的落后

D. 小农经济的局限

 

直到夏、商、周三代,六畜才逐渐齐备。……猪、狗、鸡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这表明,夏、商、周时期

A. 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时期    B. 农牧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发展

C. 农业养殖起源并得到了发展    D. 游牧文明引领农业文明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以上图示材料,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指出英德两国政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中外政治发展历程中都注重监察制度的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以来,监察机构的监察重点一般是官吏个人,对政府机构、部门的监察则很少有过。唐代御史台分察六部说明,这时已从对官吏个人的监察,开始转向重视对机构的监察。德宗时御史中丞韦贞伯弹劾吏部选曹乘廖,结果吏部主要负责人皆坐削一阶。

—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

材料二:道德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守法。英国没有专门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监察机构监督官吏的史实,依据材料一分析唐代监察制度是如何发展的?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唐朝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有何共性?与中国唐代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何进步之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

材料二:(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德国历史学家曼沸德罗·马伊在其著作《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写道:“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成了重要的历史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它的作者被当成救世主加以欢呼,或者被当成人类的害虫加以谩骂。”导致“某些人”和“另一些人”看法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评价角度不同

B. 阶级立场不同

C. 知识层次不同

D. 理论依据不同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1490/68464) 首页 上一页 21485 21486 21487 21488 21489 21490 21491 21492 21493 21494 2149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