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近年来,围绕曹操墓真伪的争议持续不断,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尤其在用人上,有人说他唯才是举,有人说他不善用人。他死后,其子曹丕废汉称魏,历史上称曹魏。曹操生活的时期战乱频仍,国家主要的选官制度应该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  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隋、明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 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 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 做法使军政大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 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唐高祖时期,国家要对大运河一些淤塞的河段进行疏通,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 决策权    B. 行政权    C. 军政权    D. 财政权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分封建国

B. 剥夺王侯爵位

C. 推恩令

D. “附益之法”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下属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 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 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 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秦朝中央官制中并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中,太尉是虚设的,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由此,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

A. 牵制丞相,监察百官    B. 代替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C.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 任命郡守和县令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6098/68464) 首页 上一页 26093 26094 26095 26096 26097 26098 26099 26100 26101 26102 2610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