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出版的《国民公报》曾刊文评论学生说:“既可同板凳而坐,安可不同床而觉?什么男女同校,明明是送子娘娘庙……”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守旧的人抵制新思想 B.近代中国社会风气很差 C.青年学生自制力很差 D.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发展历程( )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
|
“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 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B.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 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 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
|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 “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 “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中国人在诗文中将西方人称为“夷”。过了二三十年,这些人的诗文再版发行时,“夷”都改为“洋”了。这个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社会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平等观念 B.中国知识界已经意识到了西方对中国的优势 C.“西学”通过洋务运动已成中国思想界主流 D.中西之间已经实现了相互的尊重与和平共处
|
|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 A. 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 B. 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 C. 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 D. 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
|
|
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 林则徐 B. 魏源 C. 曾国藩 D. 李鸿章
|
|
思想和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应用。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以来西方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上的重大进展事例 材料二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的“形而下”(注: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中体西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诸如此类的论点都与这种对科学革命的片面理解有关。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注: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材料二中“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内涵是什么?请以西方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加以说明。 材料三科学与民主,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两大目标,陈独秀曾说:“现在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的道路”陈独秀是“倾向共和科学方面”,在他看来,科学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进步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他的确崇拜科学征服自然的能动作用,但他更把它看作一种反对‘迷信’的武器……仍坚信“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陈独秀科学思想评析》 (3)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方科学的认识上,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
|
|
家族、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其发展变化反映了时代变迁。阅读材料。 材料一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 ——据明万历四十年《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注:圣谕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材料二叶善镕负责这版族谱(1906年版)的编写。他详细叙述了自己留学日本十年的经历,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琴自奏也,耜自耕杼,目织工自成器也,极之纤细……呈新社会庄严璀璨之现象。”“何以故?”他反问道,“此皆为国家主义的民族,而非家族主义的民族也。”……而在1867年版的《叶氏族谱》倭仁序对传统家族制充满赞誉,认为它是中国社会秩序的基础。 ——周锡瑞《叶一一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1)概括材料一中“族约”内容的主要特点?这些“族约”在当时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叶氏族谱》前后两个版本序言中的家族观念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