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人曾大量移民中国东北,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济南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九一八事变
2014年是红军长征开始80周年。回顾长征之路,追寻红色记忆,当年中央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从此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 D.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是歌颂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歌谣。此“根据地”是 A.鄂豫皖根据地 B.闽浙赣根据地 C.中央根据地 D.井冈山根据地
前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的创办 ③北伐胜利进军 ④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青年共度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提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勉励各界青年追求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B.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维新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91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的一个朋友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我的朋友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和很多朋友一直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报纸上说孙中山已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四人表述的情况,不可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是孙中山为中山大学题写的训词,由此判断中山大学创办于 A.1922年 B.1923年 C.1924年 D.1925年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是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中国迫切需要采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下列哪位人物的主张与他的疾呼最相近?
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台湾割让给日本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百日维新的失败
2014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l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沉沦的甲午。”这主要是指甲午战争后 A. 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865年,率兵入侵新疆的是 A.阿古柏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林则徐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国家,先后侵占了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马克思曾经说它在中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近期多地火锅调料检出罂粟壳,“鸦片”已不知不觉间“潜伏”进餐桌,威胁着“舌尖安全”。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请回答: (1)你认为出现“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原因有哪些?(8分) (2)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魏主”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少数民族皇帝,他是谁?(1分) (2)材料一反映是“魏主”决定将都城从平城迁往何处?(1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魏主”改革的哪项内容?(1分)你还知道他有哪些改革措施吗?(5分) (4)“魏主”的改革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分)
历史上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开始于( ) A.三国时期 B.西晋末年 C.东晋南朝 D.南北朝
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秦朝时期 B.西汉末年 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
发明是一种创造,改进则是一种完善。有关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 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成语是我国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草木皆兵 ②四面楚歌 ③三顾茅庐 ④退避三舍 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从东往西依次是( ) ①河西走廊 ②长安 ③西亚 ④欧洲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陕西临潼的一处古代文化遗址时赞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 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他赞叹的是( ) A.大雁塔 B.法门寺 C.秦始皇兵马俑 D.万里长城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其中被称为“医圣”的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②③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一次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的共同点是( ) A.以少胜多 B.战术上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 C.以众胜寡 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
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 ) A.建立西汉 B. 建立东汉 C.建立西晋 D.巩固蜀汉政权
下列人物中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为西域的发展,作出贡献的有( ) ①蒙恬 ②张骞 ③卫青 ④班超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证明 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蒙古 B.新疆 C.西藏 D.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