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到:“7月14日,盟国以保护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对此冲突表述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B.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标志着民主革命拉开了序幕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失败    B. 民族矛盾的尖锐

C. 顽固势力的反扑    D. 民众的盲目排外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

A. 放弃天朝观念

B. 学习西方技术

C. 拥护民主共和

D. 反抗列强侵略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金牌有意迟援骑,铁甲无功护战航。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该诗所描述的战争 ( )

A.使主要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使清政府开始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曾评述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她的评述旨在说明该事件( )

A.有助于清廷镇压太平天国 B.客观上维护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增强了清朝反抗外来侵略的实力

 

“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以弱敌强,逐渐仿行,以贫交富,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基于此认识,洋务派( )

A.开办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 B.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煤矿

C.创设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D.创建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符合下表内容的主题是(  )

A.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探索 B.清朝官员的英勇抗争

C.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D.中华民族的全面危机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约180条。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多达100万人被突然中止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这段话反映了戊戌变法过程中

A.改革措施操之过急

B.资产阶级妥协让步

C.光绪皇帝软弱无能

D.顽固势力发动政变

 

(2016河南备用卷3题)维新运动开始时,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一度采取支持态度,他拨款1500两白银办上海强学会。但随着维新运动的发展,张之洞认为维新派持论过激,很快就与维新派分道扬镳。下面促使张之洞态度发生变化的主张是

A.开办新式学堂 B.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C.兴民权、设议院 D.创办报刊、翻译西书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下图反映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6河南备用卷2题)如图反映的史实影响了

用海军经费修建的颐和园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甲午中日战争

 

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  )

姓名

籍贯

官职

阵亡地点

邓世昌

广东番禺

副将加提督衔

黄海大东沟

李仁党

湖南桂阳

副将加总兵衔

辽宁盖平

杨用霖

福建闽县

副将

山东刘公岛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工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成为近代城市。

材料二: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1)据材料,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

(3)请举出一个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

 

京师同文馆30年中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40年里翻译的书籍达199部,而以自然科学、实用科学为多。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 以儒学为教育的核心    B. 急于改造国民的思想

C. 侧重学习西方的制度    D. 介绍和传播西方文化

 

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2017河南备用卷3题)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响起了轰鸣的机械声,冒出了高高的电线杆,逐渐形成了官办的煤铁矿务、纺织工业、电线电报和轮船航运等四类工业企业。这表明洋务运动中

A.军用企业深入内陆 B.民用企业逐步发展

C.近代工业种类齐全 D.机器生产由此开始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成立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张铁路

 

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又规定州郡长官改由文人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副长官),使其相互牵制……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并把晚唐五代时权宜设置过的枢密使和三司使定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权大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改革?它对于国家统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大契丹皇帝”是指哪一政权?

(3)材料三图1中的抗金名将是谁?他在抗击金军方面立下了哪些重大战功?

(4)材料三图2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谁?他抗击的是哪个政权?

(5)上述两幅图片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都长安市坊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材料二: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贸易。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商业贸易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4)材料二对于市的设置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这一不同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材料二中的“公主”是指谁?

材料三:唐代的伟大诗人

(3)材料三中的两位诗人分别被人们尊称为什么?

材料四:中外文化交流

(4)材料四中玄奘和鉴真对外交流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元朝

 

元朝时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军队的是(   )

A.中书省 B.澎湖巡检司 C.枢密院 D.御史台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