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盟会之所以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下述理由不正确的是 A.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B.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C.有了明确的反帝要求 D.形成了统一的领导力量
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粒扣子,有人说这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权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主主义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
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丑条约》的影响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A.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于外来侵略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他们”的历史功绩是( ) A.创办近代工业 B.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C.矢志为变法献身 D.兴办大生纱厂
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那就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B.维护鸦片贸易合法化 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教训清政府
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制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一位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美英联军 D.八国联军
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A.棉纺织品 B.机器 C.鸦片 D.枪炮
振兴中华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伟大理想抱负。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兴,清朝灭;总统兴,皇帝灭;…… 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临终前在遗嘱里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1)模仿材料一体例续写这场革命在其它方面还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说革命尚未成功的判断依据是什么?革命为什么尚未成功? (3)举一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密切的合作者。20世纪50年代初实现了孙中山先生什么抱负?
(2019原创)□□□□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打倒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制止封建帝制死灰复燃,再造了共和,挽救了国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它的功绩永载史册。“□□□□”应指的是( ) A.戊戌变法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西方话剧传入中国后被称为文明戏,不少剧作家通过改编莎士比亚的话剧来讽刺时政,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麦克白》在1916年被改编成话剧《窃国贼》,轰动一时。该话剧讽刺的是( ) A. 慈禧太后 B. 李鸿章 C. 袁世凯 D. 蒋介石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跌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 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2018邯郸一模)陈独秀说:“文明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臭味。”可见,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B.没有真正触动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旧思想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2019原创)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以湖北新军为主力发动武昌起义,并迅速获得成功。各省纷纷响应,进而掀起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终于推翻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这表明清王朝被推翻的原因是( ) A.国外势力的强力干预 B.清王朝自身腐朽没落 C.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强大 D.先进的革命团体的推动
(2013河南3题)“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结束了封建帝制 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18邢台十五中学模拟)“‘民国’之取代自秦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他成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他”指的是 A.李鸿章 B.黄兴 C.孙中山 D.宋教仁
[2011河北31题(1)](节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 材料一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经验”。
(2012河北30题)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 (1)大事记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集中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2)由以上大事记可见,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这一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其斗争形式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践行这一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短时间消亡的共同原因。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11年的闪电“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始长征的原因。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材料三 1894年农历甲午年,这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颐和园条条垂柳在寒风中颤抖。年愈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提出的口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初康有为、孙中山、胡适等资产阶级代表为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政治近代化所做出的主要努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张謇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怎样的价值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