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其相关事件的内在联系是 A.三大改造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制度基础 B.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C.“一五”计划促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D.土地改革为三大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这表明 A. 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 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 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 D. 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
(2019原创)邓小平对中国的□□□□一直是积极评价的。他曾这样说过:“□□□□把占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了。”“□□□□”应是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促进朝鲜统一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了保家卫国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材料中“这场战争”是指(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越南战争
(2019原创)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各种主义、各种政治力量粉墨登场,角逐较力,接着又纷纷走向衰落和软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震惊世界,它向世界证明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只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这表明,新中国的成立 A.使中国改变了软弱可欺的局面 B.推动了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是世界人民反侵略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起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A.提高了人民地位 B.完成了国家统一 C.加速了民族独立 D.建成了社会主义
某一报告中指出:“这一伟大历史贡献,其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报告中的“伟大历史贡献”是指 A.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2019原创)如图《人民日报》评述的是 A.遵义会议 B.土地改革 C.开国大典 D.改革开放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 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 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下列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B. C. D.
宣传画深深打上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 A.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B.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C.改革开放的历程 D.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史实都发生在哪一年? (2)上述史实对当时的国际格局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歌曲承载历史记忆,是了解一个时代历史的窗口;歌曲表达民族情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对经典歌曲的理解和态度,休现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三首歌曲的创作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并分别概括这些事件反映的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2)根据材料一,归纳三首歌曲体现的共同革命精神。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可见我国发展原子弹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我国国防力量 B.带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C.消除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核威胁 D.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下列《人民日报》中的头条新闻反映的史实出现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迀,决定这一变迀的根本因素是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这说明了( ) A.科技进步增进了民生福祉 B.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C.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主席令,授予于敏、袁隆平、屠呦呦(女)等8人“共和国勋章”,并于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颁授仪式。屠呦呦获此奖项的科技贡献是 A.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B.研制“两弹一星” C.突破纳米技术瓶颈 D.研制成功青蒿素
□□□曾被当选为“科学中国年度人物”。他的发明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与人类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国际上甚至把他的这项发明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材料中的“□□□”指的是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钱学森
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 A.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垄断 B.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使我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A.电影作品《邓稼先》 B.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C.《中外科学家故事一一邓稼先》 D.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运载火箭 D.原子弹
1972年2月2日晚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宴请美国总统尼克松,席间周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分别发表了《中美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演说和《我们在这里所能做的事能改变世界》祝酒词。 材料一 两国人民之间的往来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缓和紧张局势,已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强烈的愿望……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摘自周恩来的演说 材料二 如果我们两国人民互相为敌,那么我们共同居住的这个世界的前途就的确很暗淡。但是,如果我能够找到进行合作的共同点,那么实现世界和平的机会就将无可估量地大大增加……过去一些时候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在我们讨论我们的分歧时,我们哪一方都不会在自己的原则上妥协。但是,虽然我们不能弥合双方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摘自尼克松的祝酒词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72年改变中美关系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据以上材料,概括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对中美关系认识的共同观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是基于哪些原因提出的?
中印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材料反映了这些原则( ) A.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唯一准则 B.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C.标志中国实行大国外交的策略 D.说明中国提出这些原则的正确性
(2020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材料二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政府提出来一系列发展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上海合作组织、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这条外交轨道,编织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实现了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携手共促世界和平发展,中国积极引导国际治理体系变革,促进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摘编自《大国外交》 (1)材料一中的 “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这些原则”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说:“中国添练水师,实不容一日稍缓,昔年户部指拨南北洋海防经费,每岁共四百万两……统计各省关所解南北洋防费,约仅及原拨四分之一。可否请旨敕下户部总理衙门,将南北洋每年所收防费核明实数,务足原拨四百万两之数。如此则五年之后,南北洋水师两枝当可有成。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与新中国同岁的人民海军白手起家,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支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部队五大兵种组成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成为一支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海上钢铁长城。今天的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已在万里海疆建立起完备的海防基础设施。 ——摘自中国军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进行海防建设的困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海防建设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3)通过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你认为从晚清到今天,我国海防建设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下表是中国近几年外交大事年表(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已成为超级大国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中国积极发展与大国关系 D.中国致力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截至2018年,中国已同17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重要国际组织,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这说明中国 A.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 B.提出“三个世界”理论 C.清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D.奉行了结盟的外交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