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业发展,成为早期工业化的核心产业,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分不开。而棉纺织工业作为一种新兴工业,受到封建行会以及政府法规的约束相对较少,新技术和新发明能够更加容易地在棉纺织工业中得到应用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也引发了技术创新,带来了棉纺织部门机器生产的广泛应用。1771年,阿克莱特和他的合伙人在曼彻斯特德文河谷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成为生产的标准样式。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材料二 棉纺织业的惊人增长,带动了英国经济的“起飞”。首先,机器化的生产模式很快扩散到毛、麻纺织,使机械工程和金属制造业得以兴起和发展。其次,棉纺织业所获得的利润为其他部门工业化的起步提供了最初的资本积累。最后,生产管理模式也很快向各行各业扩展,许多不能使用机器的行业也采取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将生产流程重新安排。

——摘编自马瑞映、杨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的体系化创新》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工业化进程特点,说明纺织业是怎样带动英国经济“起飞”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对我国工业建设的启示。

 

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C.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如图中①②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根据图示信息。对这两件大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工人运动进人新的历史时期

B. ①处为第一国际成立后,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C. ②处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指导俄国十月革命

D. ②处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功不断高涨

 

(2020原创)英国作家戴维·麦克莱伦在《卡尔·马克思传》中写到,在巴黎与底层工人的紧密接触使马克思意识到了“阶级”的存在,这一发现对他产生了巨大冲击,促使他一生都致力于工人阶级的解放。这表明(   )

A.马克思思想的成熟 B.工业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C.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 D.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在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 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 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 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进步

D. 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变革并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一种能大大提高效率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原先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工作被分解为专门的工序……”材料强调工业革命

A. 大大地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B. 使大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C. 推动汽船和火车等交通工具发明

D. 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

 

(2020原创)19世纪初期,英国出现了大批的工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大量的工人为了方便工作由农村搬到城市居住。急剧膨胀的城市人口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不便,如住房、垃圾处理、犯罪等,据此可知(   )

A.英国社会问题突出 B.工业革命带来了双重影响

C.圈地运动引发混乱 D.现代工厂制度的普及

 

(2019《说明与检测》)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分析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是(   )

A.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展开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展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念可信

 

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エ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困是第二次王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面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下面《工业革命进程示意图》中的空缺部分“”应该填写

A.珍妮机 B.蒸汽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变化是指一件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人们生活,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存;中式服装改良,出现中西结合的服饰:中山装、旗袍……出现西餐馆,西式的糖、烟、酒、饮料和糕点传入且逐渐被百姓接受……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传统的婚姻丧葬习俗、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质量……19世纪中期前后,中国出现近代报刊……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使电影进入实用阶段;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圆明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梁启超为了实现“以强中国”主张改变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特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三大主权遭到了破坏: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同时,中国的司法主权也遭到破坏。当一个国家已经不能全部独立地拥有领土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时,这个国家的主权完整就遭到了破坏。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由此,清政府也开始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材料二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体制,已开始解体。1899年全国进出口货值264 748千海关两,出口货值195 785千海关两,两笔共达460 533千海关两。这就是说,中国经济已基本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用机器的近代工矿企业陆续出现。据统计,1895年全国近代工矿企业总数达200家,资本总额5 004万元,工人总数91 350~98 060人。近代交通运输业和近代商业也陆续出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卫文《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三大主权遭到了破坏”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鸦片战争造成了中国经济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020原创)天王制造24只金碗,金筷子,连净桶夜壶都以金造。天王府更是修建的气势恢宏,可与北京的紫禁城相媲美。这些材料说明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   )

A.领导人享乐腐化 B.领导人争权夺利

C.经济实力雄厚 D.中外勾结的镇压

 

(2020原创)在过去的近代史中,太平天国通常被当作传统的“农民起义”看待,但毛泽东也曾把洪秀全与康有为、孙中山并称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这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A.颁布《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C.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D.有先进的阶级领导

 

“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它体现了工业革命后,半殖民地人民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抗争和对封建统治的质疑。”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文明

B. 体现了不同文明的交织

C.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D. 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而失败

 

(2020原创)1860年,当英法联军正侵入天津、北京时,英国和美国军官却在上海替清政府训练军队,并由美国流氓华尔出面,组织一支有英国兵参加的外国雇佣军,来和太平军作战。这说明(   )

A.清政府与西方既敌对又勾结

B.太平天国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C.帝国主义国家彼此矛盾重重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这次叛乱的唯一良好后果,就是上帝借助它作为一种动力,打破一个伟大民族的死气沉沉的气氛,使他们觉醒,意识到需要有一个新国家。1894年、1895年、1898年、1900年、1901年和1904年到1905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正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次叛乱”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图片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 B.

C. D.

 

“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战争使

A.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 B.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欧美各国获取了投资设厂的权利 D.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没有写上禁止鸦片进口的条款,外国商人利用这一点,加强了进行有利可图的非法买卖鸦片活动,清政将打输了这场战争,不敢禁止这种买卖。结果鸦片交易实际上交变得毫无约束,鸦片进口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和1850年的52929箱。“口口口口”应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由此可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

A. 与中国友好贸易

B. 更好地给中国提供工业品

C. 打开中国市场

D. 向中国输入鸦片

 

有一个英国人说:“中国的禁烟运动给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 B. 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 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战争,借机打开中国市场 D. 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商人利益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9《说明与检测》)自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门“就海滩高处,周围树栅,开池漫卤,投以石灰,顷刻汤沸,不爨(cuàn)自燃,夕启涵洞,随潮出海”。材料反映的事件(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2019洛阳模拟)19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然而,30年代末这项贸易活动戛然终止,英国物价暴涨,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大米、丝绸和白银的价格更是一路飞升。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完成 B.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爆发

C.虎门销烟的开展 D.鸦片战争的爆发

 

(2020原创)1830年后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变入超为出超,变劣势为优势,中国变出超为入超,变优势为劣势,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鼓励进口 B.鸦片战争 C.虎门销烟 D.鸦片的输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也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战争。如果主权完整得不到维护,领土得不到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一统美国天下,工业化就会推迟。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第一强国。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1)据材料一,概述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什么内在联系?

(3)材料三中“战争”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次“战争”在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天皇设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将全日本划分为8个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下设32个中学区,各有1间中学,每1中学区下设210小学区,每一所小学区设1所小学,总计全国有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学,53 760所小学。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日本最终在国家各个中心城市建立起九所帝国大学,作为国家的最高学术和科研机构。

材料二 林肯给儿子老师的一封信:……教给他,宁可通过劳动挣得1元钱,也不白要5元钱。要教给他,胜不骄,败不馁。让他不能心存嫉妒,要教给他偷笑的秘诀。要让他尽早懂得,恃强凌弱者最不堪一击。教给他读书的奥妙,但也要给他时间安静思考,去思索天上飞鸟的永恒神秘,还有阳光下的蜜蜂、绿山上的花朵。在学校里,要教给他,失败比作弊光彩得多。教给他,要相信自己的观点,纵然所有的人告诉他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材料三 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教育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开放,莫斯科音乐学院落成(1866年),俄罗斯电讯社成立(1866年),莫斯科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1875年)。俄罗斯还出现了一大批艺术、医学和教育方面的社会团体,出现了第一批社会慈善机构。那个时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发现元素周期表的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现生物条件反射的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

(1)根据三则材料,列表比较三位人物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从人物、思想或成就、影响、性质等方面比较)

(2)上述材料中,三人的所作所为顺应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哪一个潮流?举一例说明。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教育与社会进步有何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在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也是个落伍的国家,所以那时在西洋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的地位。可是在十七世纪末,正当我们的康熙年间,俄国幸而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去,帮助他搞维新。那时许多的俄国人反対他,尤其是首都莫斯科的国粹党。他不顾一刧,奋斗到底,甚至迁都到一个偏僻的,但是滨海的涅瓦河旁,因为他想靠海就容易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他是俄罗斯民族大英雄之一,所以今日的斯大林还推崇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战败后的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陆军完全按照欧洲强国的模式重新编制和训练;海军开始组建;为了满足对装备和后勤物资的迫切需要,大量工厂在乌拉尔山地区建立起来;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彼得一世不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找兵营管理,为了监督学员,彼得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子守在课堂上。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俄国社会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彼得大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归纳彼得大帝改革的特点。

(2)“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请结合材料二从军事、经济和教育方面予以説明。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两西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