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段话中“真正欧洲人的感觉”直接来自于 A.欧共体的成立 B.欧盟成员国的增加 C.欧元的发行 D.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
1993年欧盟成立时,有12个成员国,后来经过几次扩大,2007年成员国已达27个。这说明 A.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B.欧洲一体化进程已无阻碍 C.“一超多强”的局面已经形成 D.欧洲实现用一个声音说话
“对欧洲或北美的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这一内容出自(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三国同盟条约》 D.《北大西洋公约》
现存史料中,有实物史料,有文献史料,更有兼具实物和文献价值的史料。下列图片史料中兼具实物和文献价值的史料是 A.A B.B C.C D.D
(2018焦作模拟)CCTV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一路攀升,河南省博物院的三件传世国宝也出现在节目当中。这三件国宝的“年龄”加起来超过万年,其中妇好鸮尊、云纹铜禁都和酒有关,贾湖骨笛更是将中华文明的音乐历史拉长到了8000多年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河南历史悠久,文化辉煌灿烂 B.说明商朝是母权社会,妇女地位非常高 C.说明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了磨光钻孔技术 D.说明当时我国青铜器制造技艺精湛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西周青铜器种类的丰富 B.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 D.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
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A. 科学技术发达 B. 医学领先世界 C. 手工技艺精湛 D. 绘画成就卓越
(2018信阳模拟)以下三幅图片可以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春秋之际的社会变革 B.灿烂的青铜文明 C.河南文化的演进 D.古代商业的繁荣
(2018新乡模拟)如图是出土于河南省滑县的两艘北宋沉船。古船发现地与卫河(永济渠)相近,并与滑县县城附近发现的人工开挖漕运相通。从这些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北宋时河南造船业发达 B.北宋时河南海外贸易发达 C.大运河是北宋时开凿的 D.为大运河经过河南段提供了实物资料
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卫,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见 A.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严格限制商贸等活动 C.西汉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018南阳模拟)某校历史学社搜集了以如图片,其中可以作为第一手资料来研究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的是 A. B. C. D.
(2018新乡模拟)如图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这说明了
A.中原大地始终是中国古代政治中心 B.此历史建筑群都是宗教建筑 C.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D.中原地区是佛教、道教的中心和发源地
河南省有“中国历史天然博物馆”之称,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要参观下列河南名胜,与图片顺序一致的路线是
A. 洛阳—南阳—安阳 B. 安阳—南阳—洛阳 C. 洛阳—安阳—南阳 D. 安阳—洛阳—南阳
某同学在整理有关我国古代文明的图片时,找到下面一组,请为它们确定一个主题
A.佛教文化在河南 B.世界文化遗产在河南 C.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河南 D.中外文明交融在河南
(2018焦作模拟)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古代建筑的典范 B.佛教中国化的过程 C.中原文明的辉煌 D.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 古代纹饰的演进 B. 文字起源的多样 C. 文字载体的演变 D. 秦汉文化的发展
如下图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宋代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手工业水平高超 D.海外贸易的开展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烂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歌词节选) 材料二 在广东省徐闻县前山镇南安村委会村仔村,有一位何姓八旬老人珍藏着一张完整无缺的建国初期土地房产所有证,是1953年4月11日由当时徐闻县人民政府颁发的,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由当地人民政府颁发的农村第一代土地房产所有证,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材料三 以下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1)材料一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状况?这种状况在何时才彻底消除?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规定土地房产所有权归谁?其反映的“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指什么? (3)材料三所示表格中阶级结构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到1950年底,河南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 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C.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D.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在这场运动中消失的历史现象有( ) A.土地私有 B.地主阶级 C.封建制度 D.剥削制度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 ) A.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抗美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发生变化 D.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按照中国人的意识形态来说,被他们打败的是所有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场胜利的意义是无法估计的。”材料旨在说明朝鲜战争( ) A.是中华民族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B.是中国和所有西方国家的一场战争 C.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D.实质上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斗争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促进朝鲜统一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了保家卫国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中国就此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 A.出兵朝鲜半岛 B.决定解放台湾 C.组建导弹部队 D.研制人造卫星
《全球通史》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其中第三次革命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改变是(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度 D.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材料中“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依据是( ) A.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B.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新中国成立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