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的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的图画和诗词反映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一例。 材料三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筑梦中国》(第一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2019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武装斗争的实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分析,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性质、特点,最终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使新的军事战略开始得到实践的检验和成功的运用。 材料二 井冈山根据地军队建设过程中,非常强调政治训练,并建立军队的民主制度,规定军队的纪律和任务。井冈山根据地党的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为建设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材料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是毛泽东吸取哪一次起义失败教训,向农村进军的伟大成果。 (2)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这次会议”应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三大
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A. 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 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 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 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长征 D.挺进大别山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 A. B. C. D.
(2018石家庄裕华区一模)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材料所述思想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28年秋,毛泽东满怀豪情创作了《西江月·口口口》。下列史实与之相符的是 A.国共合作,讨伐北洋军阀 B.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C.朱毛会师,巩固井冈山根据地 D.战略转移,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933 年,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 《关于决定“八一” 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的命令中指出:“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 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 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 “这一暴动”(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开创了城市包围农村、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019原创)南昌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新旧军阀的斗争决心。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已加入国民党左派政党 B.国共关系已经彻底破裂 C.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对象的认识明确 D.蒋介石、汪精卫成为新旧军阀的代表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2019原创)1926年《北伐誓师词》中写道:“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日星。吊民伐罪,残阙凶酋,复我平等,还我自由。”由此可见,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B.反抗外来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C.结束军阀割据,建立人民政权 D.打倒军阀,寻求自由、平等
媒体报道:济南军区叶挺独立团把团队的优良传统、历史荣誉、经典战例等,制成展板、谱成歇曲、拍成DV、做成动画.使官兵在寓教于乐中陶冶情操.催生战斗精神。追溯历史.“叶挺独立团”无数“历史荣誉”的起点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遵义会议 D.台儿庄战役
“孙中山愿意接受共产党员的原因很多。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感到包括共产党员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有权参加国民革命。实际上,他想利用共产党与工农的联系和苏维埃的援助 来改组国民党。”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C.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2011河北31(2)题](节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2)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哪些史实是这一经验的体现?
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图中,①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 C.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D.中国工农红军听长征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凝聚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下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红军的战略转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1950年,人民空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②1953~1957年,我国制定实施“一五计划”; ③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④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⑤1974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⑥1966年,我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2015年12月31日正式更名为火箭军; ⑦2017年,在朱日和训练基地,歼-20首次以战斗姿态亮相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 材料二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的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其设计理由。 (2)通过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发展人民军队的目的是什么?我国军队和国防事业应该坚持怎样的道路? (3)“钢铁长城”是我们对中国国防力量的喻指。结合材料具体说明,推动新时期我国军事和国防事业发展的因素都有哪些?
结合史实,围绕下列图片提供的信息写一篇历史小短文,概述这些图片显示的历史史实之间的关系,题目自拟。(提示:包括背景、事件、影响等。字数在12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4年,我国终于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着飞翔的飞机对外宾高兴地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华。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横跨太平洋的握手,打破了中美冻结20余年的坚冰。 ——摘编自《尼克松访华40周年》 材料三 1979年1月28日至2月4日,邓小平副总理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受到了美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1979年1月的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在军队建设方面哪两个军种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中国方面看,推动尼克松访华主动改善中美关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尼克松访华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材料三中促进邓小平访美的有利因素有哪些?概括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新时代形象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国防与外交之间的关系。
下面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伟大的历史转折 B.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C.中美关系的发展 D.挑战两极格局
下表反映了中国外交( ) A.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B.确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 D.加强我国与主要大国的联合
中国学者以1950~2005年中美双边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为依据,通过定量分析法制成下图来呈现中美关系变化的特征。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时期中美关系始终处于对抗等级 B.国际形势的变化是中美关系实现根本性突破的重要原因 C.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呈现友好态势 D.社会制度的不同是中美关系发展曲折的根本原因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A.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