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B.促进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

C.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D.消除了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1958—1972年期间,法、德、意等欧洲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1959—1969年期间,欧洲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A.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B.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C.新的国际经济体系建立 D.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图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图中持磁铁的左手上写着“国家”右手上写着“利益”。它揭示了冷战

A.产生的原因 B.序幕即将拉开 C.重心在欧洲 D.导致欧洲分裂

 

表为1929—1933年世界(苏联除外)工业生产指数和国际贸易总额的变化情况。这一现象

A.有利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B.导致世界局势日趋紧张

C.推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D.促使各国进行经济改革

 

因为这项政策允许某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存在,所以马克思主义进化论者对它心怀不满。这项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农业集体化

 

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所说的马善于奔跑,猫头鹰善于夜视,这都是为了生存需要而“自生”出来的技能。与之具有类似思想的是

A.牛顿 B.巴尔扎克 C.达尔文 D.贝多芬

 

20世纪初,欧美国家居住方面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现代工厂制度建立 B.交通工具的进步

C.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D.工业结构的变动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洋服一时成为时髦衣着。饮食上也发生变化,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这属于明治维新中的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王政复古 D.文明开化

 

19世纪初,拉丁美洲发生了民族独立运动;19世纪中期,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19世纪中期,中国发生太平天国运动。这些事件共同反映了

A.欧美列强加紧侵略扩张 B.新的生产方在全球推广

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D.国家统一成为世界潮流

 

1776年1月初,潘恩发表《常识》一书,“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改变了态度,哪怕是一小时之前,他还是一个强烈反对独立思想的人”。华盛顿曾承认在“很多人心里,包括他自己在内,引起了一种巨大的变化”。这表明当时北美人民追求

A.自由平等 B.国家统一 C.工业强国 D.民族独立

 

“女子在着装上不再是以束缚保守、宽大、颜色暗淡为主,而是款式多样、色彩鲜艳、华丽奢侈、展现自身的美。”最早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文艺复兴 B.光荣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三角贸易

 

13世纪以后,欧洲一批城市取得了自治权。这一现象

A.导致割据势力增强 B.阻碍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欧洲社会转型 D.巩固传统封建制度

 

该会议主要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共识,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缅、印三国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下表为中国制造业数据统计表。数据表明我国

A.经济实力有显著增强 B.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C.制造业技术领先世界 D.经济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图中的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艰苦奋斗 B.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支出粮食587亿斤。1953年10月的国家收购计划只完成38%。针对这一现象,中央实行

A.农村土地改革 B.公私合营

C.农业合作化 D.和平赎买

 

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学生和出国留学生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为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断扩大奠定了基础。“据统计,1904年新式学堂的学生有近10万人,次年即递增至近26万人,1906年科举废除后猛增至55万人。”这一现象

A.使教育开始走向近代化 B.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C.推动中国近代政治革命 D.改变中国科技落后面貌

 

图为抗战时期某次会战形势图。这一会战

A.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B.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正式开始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图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遵义会议应该填入图中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915年,陈独秀提出:“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否则政治革命就只能是走形式,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却换上另一个独裁者就是例证。”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辛亥革命 B.主张思想启蒙以救国

C.反对政治革命手段 D.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

 

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示意图。它反映了当时中国

A.引进先进技术成效显著 B.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C.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传统经济完全破坏

 

鸦片战争后,在广州附近和在从广东通到内地去的粤湘大道上,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19世纪中叶,这些劳动者大批失业。引发这一现象的是

A.赔款2100万银元 B.协定关税 C.割让香港岛 D.五口通商

 

清代有一独特的制度——廷寄制度,朝廷给地方高级官员的谕旨不由内阁明寄,而是由军机处密封交兵部捷报处寄往各省,用军机处封印,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这一制度

A.使军机处成为决策机构 B.增强了军事力量

C.加强了对人民思想控制 D.强化了专制皇权

 

表的内容能充分说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A.西藏 B.内蒙古 C.新疆 D.南海

 

唐代晚期官员约十分之七出身名门,而北宋初年以科举出身的官员约占三分之一,至北宋中期已超四分之三,北宋晚期更是超过五分之四。这表明宋代

A.选拔的人才更优秀 B.阶层流动更加频繁

C.阶级之间差别消失 D.专制皇权受到削弱

 

据学者统计,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和亲”,这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很罕见的。唐代“和亲”如此频繁,说明唐朝时

A.民族间矛盾已经消除 B.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统治阶级内部团结

 

表是学者研究统计西汉和西晋时期中国人口分布情况。这一现象表明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北方经济衰退严重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西汉初年至武帝时期,诸侯王墓规模宏大,随葬品丰富,如用真车马殉葬;武帝之后,诸侯王墓规模大不如前,真车马殉葬现象消失。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休养生息的推行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推恩令颁布实施 D.经济衰退,诸侯王财力不足

 

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齐国与其他诸侯国齐集首止(地名)。(周)太子郑驾临,将周惠王欲立王子带(太子异母弟)为太子之事告诉齐桓公。齐桓公命各诸侯陪伴太子以定太子之位。惠王闻此大怒。之后齐国等诸侯与太子郑会盟。这件事说明

A.周天子已不是天下“共主” B.王位世袭制已崩溃

C.诸侯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 D.王室衰微地位下降

 

表为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对照表。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有区域性特征 B.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C.半坡人已进入文明社会 D.南方比北方文明水平高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