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著作中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明代景德镇出产的什么瓷器畅销海内外?(  )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

A.去瓦子听说书 B.吃羊肉 C.看苏轼作品 D.观看杂剧《窦娥冤》

 

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是(  )

A.建立北宋 B.统一蒙古 C.改国号为元 D.灭南宋统一全国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宣政院

C.台湾府 D.广州十三行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下列史实能在此书中查到的是

A.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B.战国七雄

C.元灭南宋

D.大兴文字狱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哪些是北宋时期发明的?(  )

①造纸术 ②火药 ③活字印刷术 ④指南针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中国古代设立丞相和废除丞相的两个皇帝是(  )

A.秦始皇、明太祖 B.汉武帝、明成祖

C.隋文帝、宋太祖 D.唐太宗、雍正帝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宋朝民间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主要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重文轻武 C.重农抑商 D.商业繁荣

 

“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 的 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

A.唐蕃和亲的意义 B.宋夏议和的影响

C.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

 

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下列哪位皇帝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理念?(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在 网络发达的今天,产生了“朝代粉”这样一个群体,很多人对未朝一往情深,成了“宋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清朝黄任《西湖杂书》

材料二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之上,以至于今天的这座城市,号称有三件“文化宝贝”,就是所谓的“半城水、一幅画、一个故事”。如今,“三宝” 已然活化成该市久负盛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材料三赵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成为一个软弱的朝代,……(它所面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种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比汉和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那些单纯的游牧民族所恃,不过是疾风迅雷的冲锋力量。

——《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和南宋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中的“一幅画”具体指哪一幅画?其作者是谁?

(3)根据材料三,作为宋王朝的对手的少数民族政权,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朝代粉”应该恪守什么评价底线?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自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牌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西国无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 将来必至推广。

——于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奇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单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其反映了什么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

 

关心民生,心系百姓是治国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发展农业,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役;注意“戒 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三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材料四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上述材料描述了汉唐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景象。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并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其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4)汉唐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的经验?

 

下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实现民族间大融合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A.澶渊之盟宣政院行省制度

B.回族宣政院行省制度

C.达赖伊犁将军驻藏大臣

D.大都中书省伊犁将军

 

毛泽东所称赞的“一代天骄”在历史上的主要功绩是( )

A. 统一蒙古    B. 灭亡西夏    C. 建立元朝    D. 统一中国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栗城集》) 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到奸臣的谋害

C.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D.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B.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C.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兵变

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未农民起义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

 

“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西汉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进行贸易时需要办理手续应该到(  )

A.都护府 B.宣政院 C.市舶司 D.转运使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史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