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大国崛起》

材料二  (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的自由。”

(1)材料一中“飘着星条旗的国家”指哪国?该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发生在美国哪一历史时期?出自当时政府颁布的哪一部法令?

(3)20世纪30年代,美国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请结合所学说说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材料二  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为英国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请写出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在电力应用和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请各举一项发明。

(3)综上所述,两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达到最大规模、转折点及结束的标志。

 

 

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和日本则

A.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发动内战

C. 走上法西斯道路

D. 实行新经济政策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哨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牛顿在科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

①提出进化论思想

②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③创立相对论

④创建微积分

⑤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下面是19世纪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主思想的确立    B. 外来人口的增加

C. 工业革命的发展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1922年2月的华盛顿,美国国务卿休斯难掩得意之色:“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休斯所说的条约是

A. 《凡尔赛和约》    B. 《四国条约》    C. 《九国公约》    D. 《五国公约》

 

下面双方辩论的是哪国经济体制的影响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时间内跻身于工业国家行列。反方:它造成该国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A. 列宁领导下的苏俄

B. 斯大林执政时的苏联

C. 罗斯福执政时的美国

D. 卡达尔领导下的匈牙利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进步的推动。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根基遭到沉重打击。这一打击主要来自于

A. 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到1916年,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在战场上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厮杀,欧洲开始奔向毁灭,并且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认为欧洲“奔向毁灭”的原因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巴黎和会

C. 十月革命

D. 希特勒上台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A. 消除了种族歧视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 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应当是指(  )。

A. 华盛顿 B. 孙中山 C. 甘地 D. 林则徐

 

标志着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A. 《命运交响曲》

B. 《田园交响曲》

C. 《英雄交响曲》

D. 《合唱交响曲》

 

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A.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 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 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 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下列能够按照“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组合在一起的是

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玻利瓦尔

④林肯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8月11日晚,国民政府决定围攻上海密令张治中率领第五军于当晚向预定的 围攻线推进,……并急令该军在西安的第36师火速南返,参加上海保卫战。

——《图说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1940年,中共中央提出要克服空前的投降危机和面临的困难。7月22日,八路军总部制定了在华北开展交通大破袭战的计划。

——《从沉沦到荣光》

材料四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和印度医生柯棣华,各自率领医疗队,来到抗日根据地。他们不避危险,不辞辛劳,……后来都牺牲在抗日前线。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宣言发表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这个宣言的内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主张?该宣言的公开发表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上海保卫战”指的是哪场著名战役?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役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场战役前的部署情况?该战役的战果有什么意义?

(4)材料四反映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什么力量的支持?

(5)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归纳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填写以下空白处

(2)聚焦上述历史事件,概述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良派)他们把最大希望建立在争取皇帝、劝说封建统治阶级自己来主动进行改革上面。以为由一个封建皇帝下命令自上而下地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封建主义的种种束 缚就会随之一一解脱。这当然又只能是一种幻想。

——《中国近代史稿》

材料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有开创历文新纪元的意义,……在南京临时政 府存在的短短三个月时间里,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等多种政治势力进行了你死我活的较量,其结果便是中华民国政权落入旧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的手中。

——《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毋庸讳言,实业救国思潮强调发展实业是教亡图存的首要条件,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是不现实的……

——《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改良派”领导了哪一场改革运动?据材料一指出,改良派的“幻想”是什么?当时的皇帝是谁?

(2)材料二中“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什么?该政府的成立有什么“开创历文新纪元的意义”?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政权为何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

(3)材料三描述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哪种途径?材料三认为该途径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一位著名的状元实业家。

(4)根据所学指出,主导上述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都属于哪个阶级?从以上事件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冼星海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抗日救亡歌曲,下列音乐作品属于其代表作的是

A. 《毕业歌》 B. 《白毛女》 C. 《黄河大合唱》 D. 《义勇军进行曲》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下列符合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A. 挺进大别山

B. 发动辽沈战役

C. 解放北平

D. 解放南京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B. 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

C.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 不要团结的谣言。”毛泽东谈论的是

A. 井冈山会师 B. 重庆谈判 C. 抗战胜利 D. 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条件、并指明战后奋斗方向”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937年9月,八路军旅长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胜利。”这一“胜利”是指

A. 徐州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武汉会战 D. 豫湘桂战役

 

1938年,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这里的 “救国机会”是指

A. 卢沟桥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台儿庄战役 D. 长沙会战

 

“…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这里“三十万冤魂”的遇难地点是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东北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1936年12月发表的《张、扬对时局宣言》中说“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这句话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 阴谋夺权 B. 加入中国共产党 C. 投靠日本 D. 逼蒋抗日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