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图中人物的介绍,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B. 戊戌变法的研究人

C. 辛亥革命的配合者

D.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小红问妈妈:“谁是你心目中最崇拜的人?”妈妈说:“你猜猜吧,他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小红妈妈说的是谁?他的最主要贡献是什么?

A.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B. 孙中山领导戊戌变法

C. 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

D. 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尼布楚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某同学在学习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后,发现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哪一项不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A. 开放通商口岸

B. 赔款

C. 割地

D. 允许开设工厂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忽略了。”这段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

A.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

C. 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 未涉及政治改革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 美国

B. 俄国

C. 英国

D. 法国

 

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为了纪念

A. 虎门销烟

B.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D. 南京大屠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2007年4月12)

材料二  “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日“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是由哪些战争造成的?

(2)根据材料二,为了取得“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共同采取了什么措施?分别进行了哪些著名的战役?

(3)材料二中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材料体现出当今日本当局对其侵华战争的态度如何?

 

看图回答问题:

作者:黄镇   作品完成的时间:1935年

(1)该漫画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2)峡江县某中学八年级师生计划在2016年暑假期间追寻前辈的足迹,重走这条路。请你向他们推荐最值得参观的某一处红色旅游地。(要求:写出该红色旅游地名称并说明理由。)

(3)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认真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上图学校创建于哪年?创建该校的目的是什么?

(2)在中国共产党员中有哪些人曾担任过该校政治部主任?(答出一个人即可)

(3)该校的创建起过什么作用?

(4)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取得了哪些成就?

 

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三大决战击溃了国民党军的主力。(  )

 

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919年,发源于北京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义和团运动。(     )

 

诗人钱来苏曾经赋诗一首:“将军飞渡勇无俦,天险黄河一夜收。四十万军经一击,摧枯拉朽到莱州。防守徒夸有天险,持支危局仗滔滔。欢呼飞将从天降,顿使顽奴命运消。”在“将军”的指挥下,1947年6月30日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的是(     )

A. 西北解放军主力    B. 东北解放军主力

C.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D. 华东解放军主力

 

照片承载着历史,下图照片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

A.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 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C.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2014年12月13日,古城南京,警钟鸣响,中国人民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日军残酷杀害中国居民30万人,这充分反映了日军的特点是(    )

①凶残

②野蛮 

③冷酷 

④无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该年是

A. 1937年    B. 1938

C. 1939年    D. 1940

 

下列事件发生在中国人民局部抗战时期是 (  

A. 西安事变    B. 平型关大捷

C. 七七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下图《龙江书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因何历史事件而闻名(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红军长征出发地    D. 朱德、毛泽东会师地点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国民政府的建立

C. 中华民国的建立    D.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下图是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出版的《南风报》上刊载 的一幅漫画,请认真看一看,图中的竹叶是由三民主义中哪个主义的四个字组成(    )

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 学习西方的技术    B. 西方的学校教育

C. 学习西方的制度    D.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A. 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 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如果要给左宗棠写一篇传记,以下事迹应该写入的是(       

①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

②通过谈判收回伊犁 

③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

④签订中俄《伊犁条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   )

A. 曾国藩    B. 林则徐    C. 李鸿章    D. 邓世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使死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也得到了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主要指什么?

材料二: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由内战转向和平的转折点,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了国家民族的一大危机。

(2)材料二中“国难当头”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中央为什么对西安事变有如此高的评价?

材料三:1937年9月下句,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开始了近代以来空前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怎样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举例说明国共两党在抗战的中的贡献。(各举两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来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谈谈你对“南昌打响第一枪”此话的理解。

材料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2)材料二这首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对你有何启发?

材料三:1927年8月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道路,但大多都失败了,只有少数走井冈山道路的,才树立起红旗。党中央派出不少优秀干部“学习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去各地创建革命根据地。

(3)材料三中“井冈山道路”是怎样的道路?有何重要意义?

 

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

栏目一:举步维艰

(1)图一至图四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

栏目二:柳暗花明

(2)阅读图五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栏目三:旭日东升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

1907年赴德国访问

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3)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B. 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 资本投入迅猛增加

D. 列强暂时放松侵华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