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

A. 发展教育    B. 重视国防

C. 实业救国    D. 民主共和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

③中共“七大”的召开   

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477—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推进取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是(  )

A.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 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C. 三大战役    D. 解放全中国

 

有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大致是:在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共产党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双十协定”。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  )

A. 《甲午风云》

B. 《西安事变》

C. 《鸦片战争》

D. 《重庆谈判》

 

有历史学家在评价党的历史上某次重要会议时指出:它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起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该会议指的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 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 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C. 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图所示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函中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以全变反应日本侵华罪行,“14年抗战”的起点是(  )

A. 七七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一•二八事变

 

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下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长征开始    C. 遵义会议    D. 长征结束

 

历史必将铭记这样一些历尽百年沧桑的上海地标﹣﹣“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距离上海开埠78年,距离辛亥革命10年,距离五四运动2年……青砖黛瓦的石库门建筑与海纳百川的远东大都市上海,一同见证了浩浩荡荡的红色巨流。”这一“大事件”是指(  )

A. 洋务运动    B. 中共一大    C. 北伐战争    D. 七七事变

 

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 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 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侵略与反抗    B. 近代化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 人民解放战争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共和时代

C. 民主科学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

A. 封建军阀垮台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逆历史潮流必将受到惩罚

C. 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 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下列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

A. 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 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C. 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 直接目的在于巩固君主专制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

①组织兴中会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领导辛亥革命 ④创建南京国民政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A. 《 南京条约 》    B. 《 辛丑条约)

C. 《 马关条约 》    D. 《北京条约》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 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 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下图为2013 年发现的长眠于黄海海底的沉船,被考古人员命名为丹东一号。到目前为止,从中打捞出包括印有致远字样的瓷盘碎片等诸多文物。由此推断这艘沉船失事于(    )

A. 鸦片战争中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 甲午中日战争中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下图所示是中国近代史上某次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它出现于哪一史实中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圆明园特展》于 2014 年 12 月 30 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展,济南人民终于在自家门前看到了 咱们的国宝级文物﹣﹣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在中国近 代史上,造成“牛首、虎首、猴首、猪首”流失海外的侵略者是(  )

A. 英美联军    B. 美俄联军    C. 八国联军    D. 英法联军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阅读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1)“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

(2)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3)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想通过努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共使,无人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他们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

材料三:“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四:“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鲜明地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同时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1)指出材料二及材料三分别是哪些政治派别的主张?

(2)针对这四种思想,这些政治派别在当时兴起了什么运动?

(3)在上面四个运动中,选出二个运动分别指出其有什么重要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洪秀全在安庆分封杨秀清、冯云山等人为王

 

1894年黄海战役后,日本取得了黄海战役的制海权。

 

 

面对列强肆无忌惮的侵略,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反清复明”。

 

 

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

A. 排除内忧外患

B. 学习西方技术

C. 发展国内经济

D. 维护清王朝统治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