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

A.     B.     C.     D.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A. 发明了造纸术    B. 改进了造纸术    C. 发明了火药    D. 发明了印刷术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宫,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 实行冶铁官营    B. 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 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曹操    D. 孝文帝

 

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 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 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 皇帝总揽军政大权    D. 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致,汉文字却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

A. 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B. 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C. 文字书写在丝帛和竹简上    D.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1973年,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下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统一了六国 

②确立了皇帝称号 

③统一了度量衡 

④开凿了灵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学了某课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历史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 他在一次战争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 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 他因才能出众,被国君赏识,直接派到某县任职

D. 后来,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 牧野之战

B. 春秋争霸

C. 楚汉之争

D. 官渡之战

 

《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日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如下图)。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 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 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 炎、黄二部族联合成后来华夏族主体

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会建造房屋    B. 能制作陶器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能饲养家禽家畜

 

歌谣“骨耜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情况(   

A. 山顶洞人    B. 半坡居民    C. 河姆渡居民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了国民党新的纲领,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国民革命”阶段,国共两党携手发起了哪场影响巨大的革命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分别取得胜利的一个战役的名称。

(3)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延续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并签署了哪份重要文件?)

(4)从国共合作的历史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2)图二中“军旗升起”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图三中“会师”地点在哪?

(3)从这些历史事件中你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优良传统?(举出一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自救之路”是指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拉开“维新之路”序幕的是哪个历史事件?“维新之路”的失败给我们怎样的教训?

(3)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什么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材料二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的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不堪忍受的礼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为什么说它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首都被敌人攻占”是指哪个事件?所谓的“礼物”指的是什么?)

(3)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 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 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 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 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清末状元张謇,告别仕途致力于实现兴国之梦。他的“兴国之梦”是

A. 民主共和    B. 民主自由    C. 变法图强    D. 实业救国

 

为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决定首战东北。为此发起了

A. 平津战争    B. 淮海战役    C. 辽沈战役    D. 渡江战役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农民支援前线,这些现象出现得益于

A. 开展土地改革    B. 开始国民革命    C. 结束抗日战争    D. 完成长征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 渡江战役    B.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C. 青化砭战役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

A. 陕北解放区    B. 中原解放区    C. 东北解放区    D. 山东解放区

 

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会议之一。下列对中共“七大”的意义评价最贴切的是

A. 开天辟地    B. 灯塔指引    C. 生死攸关    D. 转危为安

 

1937年底,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达30多万人。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在

A. 天津    B. 武汉    C. 徐州    D. 南京

 

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于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 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 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 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 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这次会议被称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西柏坡会议

 

长征途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A. 四渡赤水    B. 强渡大渡河    C. 渡过金沙江    D. 渡过湘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