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 大力减轻农民负担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巩固人民公社

D. 建立和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④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⑤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A. 中共七大的召开

B. 遵义会议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林彪集团被粉碎

B. “四五运动”的爆发

C. “四人帮”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D.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目的是                     (   )

A.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B. 夺回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

C. 消除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    D.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人民公社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 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B. 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C. 政社合一不利于经营管理    D. 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为中国石油工业作出贡献,被誉为铁人的是

A. 王进喜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王崇伦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

A. 《临时约法》    B. 《宪法大纲》

C. 《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C. 消除了美国对中国的威胁

D. 赢得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废除的标志是          (   )

A. 土地革命完成    B. 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完成

C. 土地改革完成    D. 三大改造完成

 

下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

A. 使中国人民结束了受三座大山奴役的悲惨命运

B.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使占世界1/4的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D. 增强了亚非拉美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主要原因是

A. 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

B. 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

C. 确定了新中国的国歌

D. 规定了新中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一一马克思

请完成:

(1)材料中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2)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劫掠者是谁?

(3)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造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的之银。

—林则徐

材料二  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又北上攻占浙江定海。接着,英国陈兵天津白河口,向清政府提出赔款、割地、通商等无理要求。道光帝惊慌失措,连忙派大臣与英国谈判,后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此后两年中,英国侵略军不断扩大侵略,炮轰广州,先后攻陷厦门、宁波、镇江等地。

材料三  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南京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林则徐为什么这样说?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行动?

(2)材料二中所述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大皇帝”是指哪位皇帝?“给予”的实质是什么?

(4)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5)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鹏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这里“红头军”是指

A. 清军

B. 革命军

C. 义和团

D. 太平军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和中国打了三次仗,一次是“ 全仗”,其余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全仗”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童童特别喜欢历史影视剧,下列是童童暑假期间观看过的历史题材的影片。请你判断童童通过哪一影片了解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

A. 《林则徐》    B. 《鸦片战争》    C. 《火烧圆明园》    D. 《甲午风云》

 

“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怒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才夺了天工建起,用我心力建,期传万世,期传万纪,不想终是这田地,辱了家邦也辱了门楣,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判断歌词与哪一事件相关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

 

美国《纽约时报》在清朝咸丰年间曾以《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为题大幅报道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应为(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实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下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

D.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有人认为,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应该愧对先祖,因为在他手上曾丢失了土地,这里的“土地”是指(    )

A. 钓鱼岛    B. 香港岛    C. 台湾岛    D. 辽东半岛

 

如图再现了某条约的签字场景,该条约中破坏中国关税的条款是( )

A. 赔款2100万两

B. 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 割香港岛

D. 英商进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对于中国人来是或,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迫使清政府投降,接受了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上面的浮雕再现了中华民族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辉历程。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组浮雕,它反映的主题是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武昌起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在西欧一些地区盛行庄园经济(下图)。

(1)庄园中的居民主要有哪些人?庄园中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主要劳动者是谁?

(2)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二  他们的日常生活,大体上是如下情况:黎明前吃早餐——也许是粗糙的黑面包(可不要品尝)和稀薄的淡色啤酒——然后做父亲的带领年龄大一些的儿子们在村子周围的田地里从黎明工作到日暮,按照季节不同,从事犁地、播种、刈(yì)草或者收割——晚餐一般是一盆无肉的菜汤,粗黑的面包(可能有一个鸡蛋),然后早早入睡休息,迎接明天的辛勤劳动。

—(美)沃伦·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描绘中世纪佃户的生活状况。

 

有大量的文献表明,一且领主违反惯例规定,同样会受到庄园法庭的惩罚,一些庄园法庭甚至作出完全不利于领主的裁判。这说明庄园法庭

A.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

B.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C. 始终维护领主的利益

D. 不维护佃户的利益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说明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

A. 处以罚金

B. 劳役地租

C. 实物地租

D. 处以刑罚

 

(题文)最能体现庄园主权威的是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主持庄园法庭的是

A. 领主

B. 管家

C. 领主或其管家

D. 教士

 

每年的复活节、圣诞节,佃户要向领主送鸡蛋、鸡一类的礼物,教会也向佃户征收“什一税”。这说明庄园制度下的佃户

A. 承担劳役地租

B. 承担实物地租

C. 承担各种捐税

D. 承担货币地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