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出示了下面的一幅课件,同学们由此应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A. 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

B.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

C. 经济体制改革在广大的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D. 我国逐步建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年代标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标尺,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B.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逐新成熟

D.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956年,全国96.39%的农户加了农业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99%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该材料表明我国

A. 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 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 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下面是王老师上课时出示的学习卡。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改革开放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 促进朝鲜统一    B.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为了保家卫国    D. 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

A. 庆典现场照片

B. 个人的回忆录

C. 有关历史评论

D. 相关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纪年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等,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国际通行的公元纪年,与这一纪年法有关的人物是  ( )

A. 耶稣    B. 释迦牟尼    C. 张道陵    D. 穆罕默德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材料二  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

材料四  江西举人王锡侯对《康熙字典》删繁就简,编成《字贯》,只因未避清帝名讳,即惨遭斩决,一些地方高官也受到牵连,以“失察”之罪遭到严惩。

(1)材料一中体现了科举制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除此之外,唐太宗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2)材料二中的“帝”指谁?材料中反映了他采取怎样的措施?他还设置特务机构是什么?

(3)材料三描述的清朝机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4)材料四反映了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怎样的措施? 产生了怎样的恶果?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统一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

材料二  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不拘一格的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材料三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为改变士第独霸政府的局面,哪位皇帝最早改用“考试的方法”?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说明宋朝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宋朝改革发展科举制的措施是什么?

(4)有人说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有了“新的发展”,你认为主要是指什么?

 

(题文)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国威之遐畅,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东北一隅,自高句丽、百济平后,新罗即大注意于增进中国文化。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举国的华化,实在此时。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三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去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材料四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试举唐朝一例说明。

(2)据材料二,说出宋代闻名世界的两个大商港。试从手工业和科技两方面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谈谈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所反映的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中国地域广泛,民族众多,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  材料三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分裂势力都不能长久。

材料四  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尺带珠丹称自己为“外甥”,和哪个历史件事有关?这表明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和清朝分别设置了怎样的机构对新疆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的?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始于哪一朝代?这个朝代管理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什么?

 

(题文)清朝蓝鼎元的《论南洋事宜书》云:“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该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戚继光闽广抗倭    B. 明朝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 民族矛盾尖锐    B. 皇权高度膨胀

C.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近代科学传入

 

小明同学在参观南京博物院特展“走进养心殿”后,对“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产生了浓厚兴趣。下列属于“十全老人”功绩的有(  )

①设置驻藏大臣  ②设置伊犁将军③设置台湾府④反击沙俄侵略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 ②⑤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⑤

 

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社会危机重重。“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反映了

A. 八旗兵的尚武精神    B. 清军将领贪污兵饷现象严重

C. 清军军备废弛,将士颓废    D. 八旗兵武器装备差

 

清代有一位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诗说明

A. 军机大臣整天无所事事,靠绘画消磨时光

B. 军机大臣拥有处理全国军政要务的最高权力

C. 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按皇帝的旨意记录、传达

D. 军机大臣替皇帝处理军政要务,要有自己的创意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处,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 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下列与明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

A. 政治腐败、朝政混乱    B. 国家财政危机、朝廷加派苛捐杂税

C. 李自成起义、攻陷北京    D. 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却被奸臣秦桧等诬告而惨遭杀害。小明深有感触地说:“岳飞比窦娥还冤!”“窦娥”这一角色出自(  )

A. 唐诗    B. 宋词    C. 元曲    D. 明清小说

 

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北宋时,毕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 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C. 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

D.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武器有运载火箭等

 

(题文)《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 三司    B. 行中书省    C. 中书省    D. 宣政院

 

(题文)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管理海上贸易的机构是

A. 市舶司    B. 中书省    C. 三司    D. 十三行

 

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    B. 商业活动频繁

C. 江南经济发展    D. 造纸技术成熟

 

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③④②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以下谚语能反映这种转移完成的是(  )

A. “扬一益二”    B. “苏湖熟,天下足”    C. “无徽不成商    D. “湖广熟,天下足”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融合加强    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题文)唐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李白诗句“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反映了唐朝(  )

A. 科举制度完善    B. 汉藏关系融洽    C. 中外交流活跃    D. 国家由盛转衰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

A.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 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 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为此,唐太宗(   

A. 重视发展生产    B. 扩充国学规模    C. 注重虚心纳谏    D. 加强边疆管辖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