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一评价的史实依据是

A. 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

B. 抗击倭寇,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C. 辅佐燕王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

D. 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下图反映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 郑和下西洋    B. 玄奘西游    C. 鉴真东渡    D. 张骞出使西域

 

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 特务统治的强化    B.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文化专制的强化    D. 专制集权的加强

 

一位同学要编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专题图册,已经选取了“汉代造纸过程示意图”“宋朝指南针”“元朝铜火铳”等图片,以下图片可以选入此图册的是(  )

A.     B.     C.     D.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  )

①经常吃鱼

②骑骡子出门旅行,携带纸巾、住邸店

③在“勾栏”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

④与朋友一起踢蹴鞠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每个时代都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元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

A. 诗、词    B. 诗、曲    C. 词、曲    D. 词、小说

 

据《元史·百官志》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 实行分封制    B. 实行郡县制    C. 创立科举制    D. 推行行省制度

 

毛泽东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 灭亡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朝代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地区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 经济重心南移    B. 政治统治开明    C. 城市经济活跃    D. 民族融合加强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意图是

A.

B.

C.

D.

 

“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政府职务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这段文字描述宋朝的特点是

A. 经济重心南移

B. 科学技术发达

C. 海外贸易繁盛

D. 政治重文轻武

 

与“黄袍加身”“陈桥驿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的皇帝是((  )

A. 宋太祖    B. 宋真宗    C. 宋钦宗    D. 宋高宗

 

唐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

A. 藩镇割据    B. 安史之乱    C. 唐末农民战争    D. 宦官专权

 

识读下图,与图表中反映的信息无直接关联的一项是(  )

A. 隋文帝励精图治

B. 贞观之治莫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唐玄京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A. 遣唐使来华    B. 文成公主入藏

C. 玄奘西游天竺    D. 鉴真东渡日本

 

以下为《大唐盛世》历史剧的若干场景,其中需要修改的是 (  )

A. 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种土地    B. 李白在酒馆的墙壁上题诗

C. 玄宗接见各国来访使节    D. 僧人阅读活字印刷的佛经

 

唐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诗句中能佐证开元盛世局面的是(  )

A.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提到:“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科举制

 

以下对下侧历史地图解读正确的是,隋朝大运河(  )

A. 最北河段是通济渠    B. 北达涿郡南至洛阳

C. 以都城长安为中心    D. 连通了长江和黄河

 

如下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的片段。其中“?”处应为(  )

A. 西晋    B. 隋朝    C. 宋朝    D. 元朝

 

重视和认真处理民族关系事关国家治安、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唐•杜甫《近闻》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岳飞《满江红》

(1)说出与材料一中两首诗词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它们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如果从经济方面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实力对峙,契丹之辽、女真之金和党项之西夏,原来主要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撑,其政权形式和生活方式的游牧特征很强。经过向汉人学习耕作技术和水利技术,特别是经过各种改革,其经济形态进入大发展的上升期,生机很旺。

(2)据材料二,归纳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原因。

材料三: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板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3)据材料三,分析噶尔丹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還的主要原因。并概括清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特点。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人口统计表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

4531万人

760年(唐肃宗上元开年)

1690万人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人口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帝(宋真宗)以江准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歉收),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种,择民田高仰者莳(移植)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

—《宋史•食货志》

(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政府重视农业的措施。

材料三:清代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节选自杜家骥《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

(3)据材料三,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之制举)有秀才、明经、进士。……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全国各地士子群集中央会试,对于传播国家意识,交换地方情感,熔铸一体更为有力。

—钱穆《国史大纲》

(1)材料一中的“制举”指的是哪一制度?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制度的优点。

材料二: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库(管库),悉隶三司。

—(元)脱脱等《宋史》

(2)据材料二,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特点。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结合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戏剧。这一变化适应了

A. 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 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读下列两幅图,清朝“闭关政策”的准确含义是

A. 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B. 排斥西方一切事物

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 断绝对外一切贸易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地方的政治、军事、宗教、吏治币制、边务、赋税、贸易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这说明

A. 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 清朝开始了对西藏的管理

C. 清朝扩大了西藏地方的自治权

D. 清朝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中国古代有一首军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停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该军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文天样抗元

C. 康熙帝抗击沙俄

D. 戚继光抗倭

 

施琅曾说:“台湾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关系着闽、广、江、浙四省的要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放弃台湾,必将酿成大害,只有守住台湾,才可水固边囿”。据此,康熙制定的对台措施是

A. 设立澎湖巡检司

B. 设置台湾府

C. 设立都护府

D. 设立台湾省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