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册封西藏宗教首领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西藏宗教的团结    B. 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C. 确立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权    D. 防止上层势力的分裂活动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林则徐    D. 邓世昌

 

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

A. 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 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 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下图所示塑像中的人物是泉州籍民族英雄.他面向祖国宝岛台湾,所骑战马前蹄踩着殖民侵略者的头盔。“殖民侵略者”来自(   )

A. 日本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葡萄牙

 

1624年,一群殖民者手捧白银对当地居民乞求说:“船漏了,请租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脚,船一修好,我们就走。”后来,这群殖民者不但没有走,反而占领了这里。“这里”是指(  )

A. 澳门    B. 尼布楚    C. 台湾    D. 雅克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清)顾炎武《日知录》

(1)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为明太祖,他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

(2)材料二是顾炎武对哪一制度的抨击?结合材料二,指出这一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我们现在食用的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何时从外国引进的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隋朝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182.6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

A. 苏州

B. 南京

C. 松江

D. 景德镇

 

10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A. 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B. 题目选自“四书”“五经”

C. 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D. 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应该复习的内容是

A. 唐诗

B. 策问

C. 《老子》

D. “四书”“五经”

 

某人是大明子民,他出生的那年明朝宗室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内战。请你从以下有关他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A. 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

B. 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

C. 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

D. 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

 

下列关于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B. 苏州是棉纺织业中心

C. 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D.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明朝掌管地方军务的机构是

A. 兵部

B. 五军都督府

C. 按察使司

D. 都指挥使司

 

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词语中,在明朝时才可能出现的是

A. 武状元

B. 进士科

C. 殿试

D. 八股文

 

明朝的建立者是(    )

A. 刘邦    B. 唐太宗

C. 朱元璋    D. 努尔哈赤

 

下列机构中,不可能出现在明朝统治后期的是(    )

A. 三司    B. 六部

C. 厂卫特务机构    D. 丞相

 

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位于他称帝的城市。如果你想实地去参观,应该去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南京

C. 开封    D. 洛阳

 

“40岁的朱元璋终于收割胜利果实了。他‘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新皇帝满身盛装,威严地接受了百官朝贺。”这是电视剧《朱元璋》中的一句旁白。朱元璋“即皇帝位”的时间是

A. 1366年

B. 1367年

C. 1368年

D. 1369年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17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

某校七年级

(2)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产生了兴趣,并对此进行了探究学习,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

板块一草根英雄,洪武大帝

人物资料: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材料中“生于乱世之中”指什么历史背景?“最优秀统帅”何时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板块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材料一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各地联合发行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纪念邮票,如下图:

(2)请指出纪念邮票应该发行于哪一年。

材料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外交的什么传统?

板块三沿海告急,帝国衰落

材料三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4)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果如何?材料反映了戚继光的什么精神?

 

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中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A. 宋太祖

B. 元世祖

C. 明太祖

D. 明成祖

 

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A.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 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 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 大西洋沿岸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处,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 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7次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郑和7下西洋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明朝出现这样的壮举的根源是

A. 海上交通发达

B.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造船技术高超

 

某电视台准备拍摄一个纪念郑和下西洋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A. 印度洋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地中海沿岸

 

歌曲《奔赴索马里》中唱道:“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重任在肩,祖国会看到我凯旋。”郑和7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今天的

①亚洲

②非洲

③欧洲

④美洲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④

 

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岳飞抗金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戚继光抗倭

D. 文天祥抗元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 岳飞抗金

B. 文天祥抗元

C. 戚继光抗倭

D. 郑和下西洋

 

下面图片纪念币中的人物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此人是(    )

A. 郑成功

B. 张骞

C. 郑和

D. 戚继光

 

郑和远航没有到过的地方是(    )

A. 地中海沿岸    B. 红海沿岸

C. 非洲东海岸    D. 印度洋沿岸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是一位著名的抗倭英雄所写的诗句,这一诗句的作者是(    )

A. 卫青    B. 霍去病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