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而言,五四精神就是一种现代的人文精神,正如胡适所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发挥了先锋作用

B.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五四运动扩大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D. 6月3日之后五四运动的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下列有关戊戍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    B. 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者

C. 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D.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在哪一口号的指导下进行的(     )

A. 科学    B. 求富    C. 自强    D. 民主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的条约是(     )

A. 《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示意图)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摘自皮日休《汴河怀古》

(1)请你仔细观察示意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

运河两端: A.           B.         

运河四段:C.           D.           E.          F.          

(2)材料一所示是中国古代哪个大型水利工程?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3)2014年该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扰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年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唯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根据材料一,隋朝灭亡与唐初盛世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2)材料二唐太宗用水与舟的关系喻指什么?这一比喻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

(3)材料二中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4)唐太宗在位时期,形成什么样的治世局面?

 

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隋朝    D. 西周

 

对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唐太宗善于吸取隋亡的教训,以史为鉴

B. 唐太宗勤于政事,任用贤才

C. 减轻农民负担,鼓励生产

D. 开创科举选拔人才

 

对隋唐时期的时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政权并立    B. 繁荣与开放    C. 民族大交融    D. 动荡不安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著名影星王宝强自导自演《大闹天竺》于2016年12月23日上映。提到天竺,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为中国——天竺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就是(   )

A. 班超    B. 玄奘    C. 鉴真    D. 郑和

 

自古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如下图无字碑因其无字,特别引人注 目。此碑本应留下中国历史上唯一个女皇帝的名字。她是(  )

A. 武则天

B. 黄道婆

C. 穆桂英

D. 慈禧

 

该诗句反映的史实是有弟皆分散,无家何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____杜甫

A. 秦朝暴政

B. 赤壁之战

C. 贞观之治

D. 安史之乱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关于我国“君权“与“相权“的史实论述不正确的是

A. 秦朝设丞相分管行政,但最后由皇帝决断

B. 唐玄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C. 明朝废除丞相,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D. 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A.

B.

C.

D.

 

“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赞扬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政绩。后世人称赞她的统治是

A. 贞观之治

B.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学校图书馆推出“大唐盛世”图书主题展,可能展出的图书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

A. 王莽    B. 杨坚    C. 杨广    D. 李渊

 

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用于隋朝的话,你认为后人(隋炀帝)所“乘凉的树荫”应是(  )

A. 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    B.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 隋文帝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的强盛    D. 隋炀帝滥用民力,奢侈无度

 

“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建立了经济基础。““此项工程“应是(  )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赵州桥     D. 长城

 

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

A. 苻坚    B. 隋文帝    C. 李世民    D. 元昊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关于我国“君权“与“相权“的史实论述不正确的是

A. 秦朝设丞相分管行政,但最后由皇帝决断

B. 唐玄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C. 明朝废除丞相,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D. 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唐高祖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B. 诗歌作为文人社会交往的方式

C. 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 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A.

B.

C.

D.

 

“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赞扬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政绩。后世人称赞她的统治是

A. 贞观之治

B.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它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2)材料一充分说明了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材料中的这部宪法为什么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兴建的?该碑坐落在哪里?  

(5)文中“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年”指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三件大事?

 

下列关于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改革从新解放区开始

B. 到1952年底,全国的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C. 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 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 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歌曲《走进新时代》里写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你认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是在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的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中共诞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