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愠:   )

⑵吾日三省吾身(三省:    )

⑶思而不学则(殆:     )

⑷好之者不如之者。(乐:    )

我如浮云(于:   )

⑹逝者如斯夫,不昼夜。(舍:    )

⑺博学而笃志(笃: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____

⑵人不知而不____

⑶吾日三吾身____

⑷七十而从心所欲,不____

⑸学而不思则_____

⑹曲而枕之____

⑺博学而____

 

写作素养

(1)素材积累

关于“苏州园林”的诗句对联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根据你的积累,也搜集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诗句对联写在下面。

(2)小试牛刀

上面是两幅苏州园林的图画,仔细观察,充分发挥你的才智,用你最美的语言任选一幅描述一下。

 

主题阅读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______的要求。

2.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

3.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4.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

小小的园林?

5.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

6.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结合全文的理解,这两段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句中两个“这”指代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苏州园林“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你怎样理解这里的“寂寞”? “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原因是什么?

4.选文第一段画线句中的“艺术”和“技术”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5.“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带团队游览苏州的园林,请简介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苏州网狮园的看松读画轩有一副对联,下联为“一帘晴雪卷梅花”,与之构成对仗的上联应是(  )

A. 满园春光堪入画    B. 满地绿荫飞燕子    C. 千朵红莲三尺水    D. 三代前贤松柏寒

 

选择词语填空。

(1)谁如果要____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玩赏 欣赏 鉴赏 观赏)

(2)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____画,不是____画。(美术 图案)

(3)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____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依赖 依靠 依傍)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败笔  蔷薇  玲珑  盘屈嶙峋

B. 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 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 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假山的堆叠________,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luán________叠zhànɡ_______,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yuè________历,胸中有丘壑________,才能使游览者pān________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题文)资料助读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现代作家、著名教育家,编辑家,江苏苏州人。1921年1月与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先后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未厌集》等小说集。1928年11月完成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另有散文集《脚步集》新诗集《雪湖》,童话集________等。他的作品构思缜密,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言精练。他被誉为“_____________”。

《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略有删节。这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苏州园林摄影集写的序,其目的是为了指导读者更好地鉴赏园林的图片,提高欣赏兴趣和审美能力。

 

积累词语

(1)词语释义

重峦叠嶂:

任其自然:

俯仰生姿:

嶙峋:

珠光宝气: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别具匠心:

斟酌:

(2)词义辨析

(鉴赏—欣赏)

 

识记字形

   qiáng()薇      chǎng()开    吝sè()      bì()帚自珍

 

识记字音

轩榭____   丘壑____  嶙峋____ 镂空____

蔓延____   斟酌____ 廊子____  檐漏____

 

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学习《猫》后,某校七年级(3)班拟编写一份《说猫》小报,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根据对猫的了解,将下面的“编者按”填写完整。

编者按:人们喜欢猫,喜欢它那美丽的外形;人们喜欢猫,喜欢它那      ;人们喜欢猫,喜欢它那     

(2)在《说猫》小报的《诗词天地》栏目里,某位同学搜集到了一首《诘猫诗》,请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诘猫诗

刘克庄

古人养客乏车鱼,

今汝何功客不如。

饭有溪鱼眠有毯,

忍教鼠啮案头书。

(3)在《说猫》小报的《猫与卡通》栏目里,需要几幅关于猫的卡通形象,请你写出自己知道的猫的卡通形象名称。(不少于3个)

(4)试写出两个与猫有关的成语并解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猫冢

宗璞

①20世纪70年代初,一只雪白的、蓝眼睛的狮子猫来到我家,我们叫它狮子,它活了5岁,在人来讲,约30多岁,正在壮年。它是被人用鸟枪打死的。当时它刚生过一窝小猫,好的送人了,只剩一只长毛三色猫,我们便留下了,叫它花花。花花5岁时生了媚儿,因为好看,没有舍得送人。花花活了10岁左右,也还有一只小猫没有送出。也是深秋时分,它病了,不肯在家,曾回来有气无力地叫了几声,用它那妩媚温顺的眼光看着人,那便是它的告别了。后来它忽然就不见了。猫不肯死在自己家里,怕给人添麻烦。

②孤儿小猫就是小花,它是一只非常敏感,有些神经质的猫,非常注意人的脸色,非常怕生人。它基本上是白猫,头顶、脊背各有一块乌亮的黑,还有尾巴是黑的。它的尾巴常蓬松地竖起,如一面旗帜,招展得很有表情。它的眼睛略豆绿色,目光中常有一种若有所思的神情。我常常抚摸它,对它说话,觉得它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回答。若是它忽然开口讲话,我一点儿不会奇怪。

③小花有些狡猾,心眼儿多,还会使坏。一次我不在家,它要仲给它开门,仲不理它,只管自己坐着看书。它忽然纵身跳到仲的膝上,极为利落地撒了一泡尿,仲连忙站起时,它已方便完毕,躲到一个角落去了。“连猫都斗不过”成了仲的一个话柄。

④小花也是很勇敢的,有时和邻家的猫小白或小胖打架,背上的毛竖起,发出和小身躯全不相称的吼声。“小花又在保家卫国了。”我们说。它不准邻家的猫践踏草地。猫们的界限是很分明的,邻家的猫儿也不欢迎客人。但是小花和媚儿极为友好地相处,从未有过纠纷。

⑤媚儿比小花大4岁,今年已快9岁,有些老态龙钟了。它浑身雪白,毛极细软柔密,两只耳朵和尾巴是一种娇嫩的黄色。小时可爱极了,所以得一媚儿之名。它不像小花那样敏感,看上去有点儿傻乎乎。它曾两次重病,都是仲以极大的耐心带它去小动物门诊,给它打针服药,终得痊愈。两只描洗澡时都要放声怪叫。媚儿叫时,小花东藏西躲,想逃之夭夭。小花叫时,媚儿不但不逃,反而跑过来,想助一臂之力。其憨厚如此。它们从来都用一个盘子吃饭。小花小时,媚儿常让它先吃。小花长大,就常让媚儿先吃。有时一起吃,也都注意谦让。我不免自夸几句:“不要说郑康成婢能诵毛诗,看看咱们家的猫!”

可它们不见了!两只漂亮的、各具性格的、懂事的猫,你们怎样了?

⑦据说我们离家后的几天中,小花在屋里大声叫,所有的柜子都要打开看过。给它开门,又不出去。之后就常在外面,回来的时间少。再以后就不见了,带着爱睡觉的媚儿一起不见了。

⑧“到底是哪天不见的?”我们追问。

⑨都说不清,反正好几天没有回来了。我们心里沉沉的,找回的希望很小了。

⑩“小花,小花,快回家!”我的召唤在冷风中向四面八方散去。

⑪没有回音。

⑫猫其实不仅是供人玩赏的宠物,它对人是有帮助的。我从来没有住过新建成的房子,旧房就总有鼠患。在城内乃兹府居住时,老鼠打入半岁的猫,满屋乱窜。实在令人厌恶,抱回一只小猫,就平静多了。风庐中鼠洞很多,鼠们出没自由。如有几个月无猫,它们就会偷粮食,啃书本,坏事做尽。若有猫在,它不用费力去捉老鼠,只要坐着.甚至睡着喵呜几声,鼠们就会望风而逃。一次父亲和我还据此讨论了半天“天敌”两字。猫是鼠的天敌,它就有灭鼠的威风!驱逐了鼠的骚扰,面对猫的温柔娇媚,感到平静安详,赏心悦目,这多么好!猫实在是人的可爱而有益的朋友。

⑬小花和媚儿的毛都很长,很光亮。看惯了,偶然见到紧毛猫,总觉得它们没穿衣服。但长毛也有麻烦处,它们好像一年四季都在掉毛,叉不肯在指定的地点活动,以致家里到处是猫毛。有朋友来,小坐片刻,走时一身都是猫毛,主人不免尴尬。

⑭一周过去了,没有踪影。也许有人看上了它们那身毛皮——亲爱的小花和媚儿,你们究竟遇到了什么!

⑮我们曾将狮子葬在院门内的枫树下,大概早融在春来绿如翠、秋至红如丹的树叶中了。狮子的儿孙们也一代又一代地去了,它们虽没有葬在冢内,也各自到了生命的尽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生命只有这么有限的一段,多么短促。我亲眼看见猫儿三代的逝去,是否在冥冥中,也有什么力量在看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在消逝呢?

(摘自《读者》,有删减)

1.文章先后介绍了家中所养的哪几只猫?它们的命运有什么不同?

2.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概括小花和媚儿这两只猫的性格特点.

3.第⑥段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有人认为第⑫段与文章关系不够密切,应当删去,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5.反复阅读第⑮段,你丛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6.文章只在末尾提到了“猫冢”,却以“猫冢”为题目。请分析其作用。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3.“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你从选文中获得了什么有益的启示?请从猫和作者两个角度表述。

猫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______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将下面的句子进行排序,最恰当的是______

①捕杀技术精湛的老狮子埋伏在灌木丛中,而年轻的狮子则隐藏在捕猎圈的外围,装扮成石头。

②狮子是团体合作的动物,它们会在捕杀猎物时分工合作。

③事先埋伏好的老狮子立刻展开全面攻击,突然间伏兵四起,猎物猝不及防,还没反应过来就已做了“刀下鬼”。

④这样,路过的动物几次都没受到危害,其余的动物就会没有危险,对此放松警惕。

⑤当猎物靠近捕杀圈子后,蜷缩的年轻狮子伸展身子,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猎物赶进捕猎圈。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感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B.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艰辛,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家的牺牲品。

C. 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D. 猫是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动物,因为它非常惹人喜爱,所以很多家庭都养它。

 

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      ,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     

③妻常常      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④它很      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A. 酸辛  预兆  叮嘱  悲愤

B. 酸楚  预警  叮咛  悲楚

C. 酸辛  预警  叮嘱  悲楚

D. 酸楚  预兆  叮咛  悲愤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隔壁  消耗  隐约  妄下断语

B. 讨厌  忧郁  安祥  若有若无

C. 预警  偶然  挣扎  提心掉胆

D. 愤恨  辨护  衔着  畏罪潜逃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zōng)  的(sì)   下(jǐng)  乐(yú)

B. (sè)    叮(zhu)  红(líng)   然(chàng)

C. 恿(sǒng)  屋(jí)   懒(duò)   望(níng)

D. 伏(quán)  活(pō)   闷(yù)    戒(chěng)

 

(题文)题目:雪后美景

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划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  如______  目神醉______  丁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突兀层崖中______      (2)山色如______

(3)已不觉目神醉______  (4)余游西湖______

3.哪些语句写出了西湖全景?

4.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初时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______到亭上  ______大喜曰  ______是金陵人  客______此  ______拉余同饮

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5.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填空。

①本文选自《______》,作者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__________

③是日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独往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住西湖________

②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________

③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⑤余舟一________

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⑦是金陵人,________

下船________

 

给下列字词注音。

______  更______定  有痴似相公者______  一小舟______

______  雾______  沆砀________  长______

与余舟一______  铺对坐______  ______  ___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