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巴金

①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③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④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罢。

⑤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⑥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吗?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吗?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⑦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⑧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⑨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⑩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⑪这些灯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⑫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⑬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1.围绕“灯”文章具体写了哪几盏灯?请概括作答。

2.文首“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但文末作者又写道“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从“窒闷”到“微笑”的原因。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

4.同样是写灯,本文的“灯”与吴伯萧《灯笼》一文中“灯”的情感内涵是否一致?请联系两篇文章的内容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他建议儿子面对痛苦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下面不属于傅雷写信目的的一项是(    )

A. 给儿子强调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B. 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针对儿子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C. 深爱儿子,迫切想了解儿子每时每刻的一举一动。

D. 密切关注儿子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给予指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商於子论治国

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②豕(shǐ):猪。③淖(nào):烂泥。④服田:驾牲口耕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矣     过:错    B. 尔辈以此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

C. 至国     比:等到    D. 民安邦          富:富裕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2)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

3.文中商於子采用了“类比”的方法来谈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古诗欣赏。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内容概括作答。

2.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请以“画”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古蜀栈道

①打开古老的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关中通往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如同一张精致斜织在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中的大网,连接着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

②秦中自是古帝王之都,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面临着人口剧增与生产生活资料短缺的矛盾,而四川盆地物产丰富,两地的沟通势在必然,因而古蜀栈道的修建也是势在必行的。《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然四塞。”对于古蜀先民而言,闭塞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修建一条穿越米仓山、大巴山,再穿越秦岭之路,巴蜀先民才有可能与关中地区沟通联系。

③战国时,秦国为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于公元前267年开始修筑褒斜栈道。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200多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在上为绝壁、下为激流的自然条件下,先民们先是采用“火焚水激冶的方法开山破石,然后在岩壁上凿成30厘米见方、50厘米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均插上木桩,接着在上排木桩上搭遮雨棚,中排木桩上铺板成路,下排木桩上支木为架,最终于公元前259年完成,历时八年之久。修筑者因地制宜,创造了标准式、石积式、千梁无柱式、依坡搭架式、凹槽式和多层立柱平梁式等多种栈道形制。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在修建古蜀栈道过程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④蜀道的通行,使得大批钱粮赋税源源不断由四川运往长安,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获得殷实富足的统治管理基础。同时,关中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管理体制也不断进入四川,并进而由四川延伸到更西部的贵州、云南、青海、西藏等地,为古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

(选文略有删改)

1.围绕“古蜀栈道”,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列数字是文章主要说明方法,第③段画线处所列的数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下面一则材料作为引文放在文中哪一段中间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

“国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陇右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商旅莫不取给于蜀。”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

①欲济无舟楫,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请默写孟浩然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颔联和颈联,或《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后四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海水运动

B. 南冥者,天池也    天池:天上的水池

C. 怪者也          志:记载

D. 扶摇而上者      抟:盘旋飞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    鹏徙于南冥也

B. 名为鲲  正色邪?

C. 化而鸟  其名

D. 飞    鸣之不能通其意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原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A.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互相吹出的风。

B. 奔腾的野马,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C.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D. 奔腾的野马,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互相吹出的风。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B. 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塑造了大鹏这一典型形象,其特点是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后来的“鲲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等成语也都活跃在我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中。

C. 本文选自《庄子集释》,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

D. 本文富含哲理,却一点儿也不抽象枯燥,而是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题文)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夏季来临,为了避免学生溺水的事情不再发生,学校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

B. 成都的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热、最烦闷、最让人觉得漫长难熬的季节。

C. 通过每天下午的体能强化训练,使我们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D. 青城山那葱茏的美景让我深深地沉醉,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彻大悟后便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B. 面对国民党的残暴行为,闻一多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C.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瞬息万变,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文化跟上时代的脚步。

D. 这里经过大地震后,到处一片分崩离析的景象,不知何时才能恢复以前的山清水秀。

 

下列句子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的结果。

B.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C. 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呐。

D.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暄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qiāng然    稀sū         蛮héng       不知所cuò

B. wó旋       劫nàn        liáo望       jiá然而止

C. bàn      jūn裂        寒jìn         tiǎo拨离间

D. wǔ       雾ǎi         qiáng褓bǎo    qiáng词夺理

 

请以“最        的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暖心”“开心”“感动”“后悔”等;

(2)叙述要重点突出触动你情感的内容;

(3)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语文老师每天让同学们练字20分钟,个别同学对此有些想法,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很快就到来,键盘输入必将代替手写,那么这练字的时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吗?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自己练字的心得,也可参考以下温馨提示,说说你的见解。(100字左右)。

 

文言文阅读

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②,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③。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④之甚!身且⑤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①氓,百姓。②中济:渡到河水的中间。③怠:懒惰,松懈。此为疲倦无力。④蔽:蒙蔽,指为金钱所迷惑。⑤且:将要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划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其 侣 曰 汝 善 游 最 也 今 何 后 为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永之氓咸___

(2)不去之___

(3)___

(4)溺死 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4.文章讽刺了怎样的人?

 

古诗阅读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这句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唯美的画面,请你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

2.“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这两句诗富有哲理,你能试着分析吗?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黑鱼奉亲

刘清山

(1)那年夏季,刚上初中的我疯狂地迷恋上了钓鱼。

(2)原因很简单,母亲让不愿午睡的我到家门口池塘边的大树上做作业。不经意间,我看到池塘边游来一条两尺多长的大鱼。竟然出现一条大鱼,真可以称得上奇迹!我定睛一看,那条鱼通体发亮,鱼身粗壮,仿佛大人被晒黑的胳膊。

(3)我知道这是一条黑鱼,不由欣喜若狂,跑到家中,偷偷找到父亲的钓竿,在树下挖了一条蚯蚓,穿在钩上,直接把鱼饵送到了那条黑鱼的嘴边。黑鱼显然饿久了,毫不客气地狠狠咬住了鱼饵。我顺势提竿,钓钩准确地钩住了黑鱼的嘴巴。但我既缺少力气,又缺少钓鱼经验,难以把这足有两公斤重的大黑鱼拖出水面。黑鱼怒目圆瞪,盯得我更是心惊胆战。我手腕一软,黑鱼找到了脱身的机会,它甩掉了钓钩,转身游进了深水里。

(4)我痛恨自己手软,失去了抓到大鱼的机会。不甘心失败的我,开始在中午一边捧着课本,一边留意池塘里黑鱼的举动。果然没过几天,好了伤疤忘了痛的黑鱼再次游到水面上,我赶紧把早就穿好鱼饵的钓钩抛到了它的嘴边,黑鱼警觉地把嘴凑近了鱼饵,碰了两下,然后擦着鱼饵游走了,害得望眼欲穿的我瞎激动了半天。

(5)两天后,黑鱼再次浮出水面,这一次,它游到了岸边的芦苇丛。我赶紧把鱼饵甩到它面前,它理也不理,向芦苇深处游去,我匆忙提起鱼饵向它的前方抛去。这一次,鱼饵没有落到黑鱼的嘴边,而是钩住了芦苇主干,我费了好大劲,怎么也无法把鱼钩收回来。黑鱼怪模怪样地望着我,好像在嘲笑我的愚蠢无能。气急败坏的我使劲拉着渔钩,“啪”的一声,渔线断了,渔钩宛若一枚牙齿,仍旧咬着芦苇不松口。被晃倒的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条不知天高地厚胆敢戏弄我的黑鱼钓上来。

(6)我不敢把自己一边学习一边钓鱼的事告诉父母。有一天午后,我装作无意地问父亲,黑鱼有什么致命的弱点。父亲说:黑鱼每年夏季,也就是这个时节,产下鱼卵后,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昏迷状态,眼睛看不见,但仍旧会进食……我如获至宝,没有接着听父亲的下文,就捧着课本,跑到了池塘边。我不知这条黑鱼是公是母,但冥冥中,我感觉,它是一条母黑鱼。

(7)一周后,这条黑鱼果然产下了一团卵。只是它离岸边较远,我无处下钩。两天后,鱼卵里游出成千上万条小黑鱼,它们像一团黑云一样,簇拥着仿佛睡着了的黑鱼,竟然慢慢靠近了岸边,浑然不觉危险将至。我返身回家取来渔竿,在渔钩上穿了一条绿色的蚱蜢,准备抛到黑鱼的嘴边。此时,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那些小黑鱼们竟然随着黑鱼母亲鱼鳃的开合,陆续游进了大黑鱼的嘴里,并且没有再游出来……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站到了我身边,他告诉我:这是小黑鱼们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延续母亲的生命,帮助母亲度过这段昏迷期。

(8)我默默收起了渔竿,把它交给了父亲。此后我经常在这片池塘里看到那条大黑鱼,它和孩子们一起在水中快乐、自由自在地游弋。

(选自《意林》2017第23期)

1.选文作者三次钓鱼的结果所带来的心情各不相同,请在横线上补充文中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

____→“气急败坏”→____

2.选文第(6)段划线句“我如获至宝,没有接着听父亲的下文,就捧着课本,跑到了池塘边”,那父亲的下文会是什么呢?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用父亲的口吻说一说。

3.结合语境,品味第(7)段划线句子,揣摩加点词在表达上的妙处。

它们像一团黑云一样,簇拥着仿佛睡着了的黑鱼,竟然慢慢靠近了岸边,浑然不觉危险将至。

4.联系实际,结合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链接材料:

乌鸦反哺,成语,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出自《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

(1)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包裹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在我们工作和观察别人工作的时候,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

(2)在此期间,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让我永远铭记在心。那是在圣诞节前不久,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一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他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3)爸爸下了楼,走到小男孩身边,他微笑着,脸颊上深陷出两个漂亮的酒窝,他问小男孩想买什么。小男孩说他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礼物。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尽管随便看,随便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

(4)大约20分钟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说:“先生,这个多少钱?”

(5)“你有多少钱?”爸爸问。

(6)小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合计27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3.98美元。

(7)“你的钱正好够。”爸爸说着接过他手中的钱。爸爸的回答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在我为小男孩包裹礼物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当小男孩走出商店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那件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他的乱蓬蓬的头发,以及那只断了的鞋带。我只看到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外在表现往往能反映心理状态。文章第(7)段爸爸接过那个男孩手中的钱时说“你的钱正好够。”请你想象一下,此时文中的爸爸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请以第一人称表述。

3.语言赏析。

(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3)段划线句。

他微笑着,脸颊上深陷出两个漂亮的酒窝,他问小男孩想买什么。

(2)结合语境,仔细揣摩第(7)段划线句,回答问题。

我只看到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如果要强调“我”在父亲的影响下,改变了看人的眼光,你认为第(7)段划线句的朗读重音和停顿应该放在“ ______”这个字上 ,整句话的朗读语速应该是______的。

4.文中父亲也给我们上了一堂课,让我们受益匪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触。

 

名著阅读。

(1)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这段话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文中的她是指______

(2)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有几次回花果山?回花果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撒盐空中差可____

(2)为人谋而不____

(3)好之者不如之者 ___

(4)非宁静无以___

(5)担持刀___

(6)其家穿井 ___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直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的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是诗人爱秋的“证据”。

 

给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___下,夜幕开始 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___岩石上,神情huǎng hū_______,甚至无法思虑怎样下去,安 全地回家。

 

题目:美丽的等待。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本首诗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是陋室  (_____________)        ⑵可以素琴(______________)

⑶陶后有闻(_____________)        ⑷乎众矣  (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甲)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居室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乙)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

4.请说说甲(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有些爱,我们无权挥霍

那年的暑假,很多同学都没有回家,而是参加学校里搞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女孩也报名参加了,去贫困山区的希望小学,同那里的老师和孩子一起生活一个月。

临行前,她给父亲打电话,父亲说:“你安心去吧,我和你妈在家里挺好的。”

父亲是一家国营老厂的科长,没有什么大本事,也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为人敦厚老实,虽然挣钱不多,但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所以也算衣食无忧。

两天之后,她收到父亲给她寄来的1000元,和宿舍里的姐妹们相比,不算很多,但她还是一下子拿出200元,请宿舍里的小姐妹去吃饭。这是宿舍里的规矩。

从肯德基出来的时候,已近傍晚,街上车如流水、人声喧哗。回宿舍的路上,几个女孩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一转头,女孩忽然发现一个腿有残疾的中年男人跟在身后,亦步亦趋。原来,他是一个捡废品的,等着捡她们手中的饮料瓶。

女孩不耐烦地看了他一眼,说:“别跟着我们行不行?”男人脸上露出谦卑讨好的笑,眼睛贪婪地盯着她手中的饮料瓶。

她鄙夷地看了他一眼,把手中还有几口饮料的瓶子丢给那个男人。男人说:“不着急,等你喝完了把瓶子给我就可以了。”她厌恶地皱着眉头说:“我不喝了,麻烦你别跟着我们,以后也别在大街上乱逛,像你这样的人简直影响市容!”

男人并没有计较她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捡起那瓶没有喝完的饮料说:“白扔了太可惜了,你们这帮孩子这样糟蹋好东西,简直伤天害理。”他用衣袖擦了一下饮料瓶,递给她。她不屑地白了他一眼,说:“这么脏的东西,你留着喝吧!”他当真喝了起来。

看着他仰着脖子喝饮料,像几年没吃东西似的,女孩忍不住把准备带回去作晚餐的汉堡一并扔到他捡废品用的袋子里。男人红了脸,结结巴巴、语不成句地说:“我是捡破烂的,但我不是要饭的,我靠回收废品旧物供女儿上大学,不丢人。我女儿念的是北大,和你们一般大,一直都是我用收废品的钱供她念的大学,她明年还准备考研究生呢。”

说到女儿,他的脸上瞬间灿烂了起来,透着自豪的神情。是的,他有这么优秀的女儿,让他有足够骄傲的资本。

女孩低着头不出声,她的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触动和震撼。是的,捡破烂、收废品并不丢人,丢人的是自己,拿着父亲的钱,心安理得地和同学们比吃比喝,比穿比戴。自己的父亲也会像眼前这个男人一样以自己为荣吗?她从来没有深刻地想过这个问题,只有要钱的时候,才给父亲打电话、写信,手心向上,无度索取。

男人走的时候,又回头说:“如果爱你们的父母,就别太浪费了,节省一点,你们的父母在家里就可以宽松一点,因为你们花的钱都是从父母手里拿的,你们没有资格浪费。”

她低下头,几个女孩都不再言语了。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她绕路回家看望父母。下了火车,她看见一个中年男人背了一捆废品,吃力地往前走,她扬起手中一个刚刚喝完水的矿泉水瓶子,对中年男人说:“我这里有一个空瓶子,送给你了。”

男人说:“谢谢!”回过头来抹了一把汗,冲她露出笑容。她呆住了,那样宽厚温暖的笑容,那样低沉磁性的声音,这不是父亲吗?

父亲每次打电话都说他在家里挺好,如不是亲眼所见,她真的以为父亲在家里挺好的。后来她才知道,其实父亲所在的那家国营老厂因改制分流,职工大多下了岗,父亲也不例外,他两年前就下岗了。每次她回家,父亲都掩饰地拿了母亲给准备的饭盒早出晚归,为的只是能让她安心读书。

而她呢?怎么就没有想想……

她的眼泪忍不住落了下来。有些爱,我们挥霍不起,也无权挥霍。

(作者:积雪草   有删改)

1.文中女孩和捡瓶子的男人在故事中的神情变化交织在一起,使文章波澜起伏。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女孩

不耐烦

男人

红了脸,结结巴巴

 

 

2.文中画线句“男人脸上露出谦卑讨好的笑,眼睛贪婪地盯着她手中的饮料瓶。”中“贪婪”怎么理解?

3.文章结尾处“而她呢?怎么就没有想想……”,她会想些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作以补充。

4.如果删去女孩回家遇到父亲捡废品的情节,你认为对文章的主题表达有影响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以下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最后一课》节选

都德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 bi, bo, 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选段中小弗朗士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之前,韩麦尔先生也说小弗朗士是个“可怜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括号提示,揣摩下列句子,说说你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1)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修辞角度)

(2)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细节描写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两个栩栩如生、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韩麦尔先生只用了个手势来宣布散学,为什么不讲一段慷慨激昂的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则有关“为什么中国当代没有文学大师”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成就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因素很多,但是,起决定作用的首要因素必然是作家的思想高度。所谓的思想高度,即作家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瞩望并洞悉未来的思想穿透力。我们的许多作家,包括一些名气很大的作家,似乎对历史、哲学和人类思想史等学科都没有太大兴趣,就更别说去认真地钻研了。于是,他们的思想资源就显得极为贫乏。

材料二   文化的积累离不开阅读,而中国当代作家恰恰在这个领域显得非常贫弱。普遍读书偏少、偏窄、偏随意,既不博,也不专,更不精,没有几个作家可以通读外语原著,有些人甚至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会(当年的鲁迅、钱钟书可是精通好几个国家语言的),能够不借助工具书就可以顺利读懂古文的作家已如凤毛麟角。即如是,你又怎能够让他们域外文化中最大限度汲取有益的营养,同时准确地把握和继承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呢?

(1)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列出中国当代没有文学大师的主要原因。

(2)当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堪忧,有患“拒绝阅读症”的倾向,这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请你把阅读方面好的做法和收获简要写出,与患“拒绝阅读症”的同学分享。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填空。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的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磕磕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段中祥子“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发明家西蒙·莱克阅读了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从此迷上了海底旅行和探险。后来,西蒙·莱克因发明潜水艇被誉为“现代潜艇之父”。一部名著,成就了一位发明家。《海底两万里》中还有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