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吓了一跳,心里想:“谁在这里打我的埋伏?是爸爸?要不就是那位眼尖的女老师?”

B.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C. 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

D.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七年级的语文学习已过大半,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徜徉在hào miǎo_____)(_____的知识海洋里,xié_____取了文学宝库中的朵朵浪花。老师的谆谆教导更让我míng_____刻在心: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睿智,成为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我心目中的良师”为题,写 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以上。③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6分)

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2.请根据选文写出鲁达主要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一只鸟对峙

它显得那么从容,有点漫不经心,在我办公室外间的会议室里腾挪跌荡。我倚着办公室的门框,像看一场独角戏。奇怪的是,作为观众,随着它振翅东扑西闯而产生的轻微风浪的冲击,我的手心里竟然攥出了汗。而它,旁若无人。

它间或停在墙上胡华令教授的题字匾上端歪着脑袋观察着我,间或落到椭圆形的会议桌上走走停停。在它不经意地闯入我的领地时,它已经在我的心理上踩了一脚,我承认,它占据了对峙的先机。

它是一只成年的麻雀,这太容易判断了,它那一身灰麻的羽毛似乎就是插在 我童年翅膀上的记忆:捅鸟窝,掏鸟蛋,用弹弓瞄准射击,麻雀曾是哥哥们最佳的取胜目标和玩乐指向。对于眼前这只过于熟悉的鸟儿,我的第一疑问是:它是怎么进来的?四扇大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的,连窗帘都悬垂得一丝不乱。那么它该是从开着的门里进来的了,像一个醉汉或者侠客误闯了新龙门客栈。我突然觉得这只鸟真是愚蠢,心里便有点鄙夷和幸灾乐祸起来。

许是我这样凝望得久了,它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一种危险的气息在空气中游离,于是开始显得有点躁动不安,虽仍保持着或飞或停的状态,但频率明显加快,翅膀振动发出呼呼的风声,偶尔还夹杂一两声尖利的鸣叫。我就这样盯着它,以静制动,脑袋里则在揣摩着这只鸟的心思,它为什么放着广阔的天地不走,而非要从那扇敞开的门穿越到我的世界里来。莫不是它被过年的喜庆炮仗炸昏了头脑,或者正有什么烦恼和忧伤缠裹了它的思维,从而导致它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和辨别能力?它也许是一个母亲,在严冬里找不到食物来填补孩子们那饥饿的杏黄小嘴,所以铤而走险;也或许是一个久别家人的父亲,为了急于见到妻儿而慌不择路。我给它的落拓假设了数种可能,并开始在 这些假设中升腾起同情和怜悯的雾气。

我试图赶走它,但是这个可怜的小东西却根本不领会我的好意,它嘴里开始不停地发出鸣叫声,像在呼救,又像是对我的警告。它在办公室里跌跌撞撞,却就是不知道飞向那个透着光亮的门。我开始停下来嗔怪它训斥它:亮着的地方就是光明之地,你快飞出去啊!而它,一只鸟儿,在陷入危险境地时却依旧固执地盲目前行,多么懵懂无知。

也许你就是这样的命运,活该落入我的手中。我愤愤地想。随后索性把门关上,堵死了鸟唯一的活路。鸟,停在电视机上,歪着脑袋看我,圆溜溜的眸子里盛满了惶恐,我冷笑了一声:你终于知道害怕了啊!有你好看的!我的心理优势已经远远站在高巅之上,这只鸟现在是我俯视的一只猎物,我将玩弄它于股掌之中。

我开始掏出手机给儿子打电话:

“儿子,有只鸟飞进办公室了。”

“逮回来,我要。”

“这是只成年的鸟。”我们曾经捉住过一只幼鸟,虽然儿子舍不得,但还是在我的劝解之下放了。幼鸟让我想起我的儿子,而这只成年的鸟,在我的私心面前只能算是个活腻了的倒霉蛋。

“那我也要。逮回来!”

“可它……怪可怜的。”在儿子强硬的态度面前,我又动了恻隐之心,因为我突然想到了作为一个母亲,我应该负有教育和感化儿子的责任,我不能让他因为一只鸟而变成一个残忍的人。

“哎呀,我们玩两天,再放了它不就行了?”

“可那么远,要是它找不到家怎么办?”

“那就再带回原地去放呗。”这是一个好办法,也是玩弄它的一个牵强理由。此时的我已经被儿子软硬兼施的态度牵制住了,一心想成为被儿子认可的好妈妈,我的这个想法覆盖了刚刚冒出来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我挂了电话,带着满脸的寒气扑向那只鸟儿——我认定的囊中之物。

我把对峙变成了战争,双方的势力显失公平。我像个大国的霸主,依仗自己作为人的强大,向一只弱小的鸟单方发起挑战。在我的想象当中,不足十分钟一切就会尘埃落定。不需要血腥的决斗,不需要冲锋的号角,对付这只鸟儿,我如探囊取物,手到擒来。

结果远超出我的想象。任何一个生灵在面临生死抉择时都会倾力自救,这只鸟也不例外。它显然已经明白了我的险恶用心,并开始了顽强地抵抗。我扑向左,它飞向右,我们围着会议桌兜着圈子,它更是充分发挥了飞翔的优势,上下左右,翻飞自如。不一会儿下来,我累得气喘吁吁了,而它似乎正带着讥讽的神态用爪子固定着身子在高高的字匾上嘲笑我。它激怒我了!难道我一个堂堂的人还奈何不了你?我操起门背后的一根隔断木,毫不留情地挥向它,它尖叫着扑腾着躲闪着,撞向窗户、灯管和门上端透着亮光的一小块玻璃。该死的家伙!刚才为什么不知道往这个地方飞呢?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非要闯进来,知道后悔了吧?我浑身大汗,口中念念有词,心理上虽然强悍,体力上却先败下阵来。我的速度慢了下来,而那只鸟并没有如我所愿累倒在地上,它快捷地或疾走或翻飞,把我远远甩 到一边。当我再次转到办公桌的一边时,鸟却突然从空中落到另一边去了,我以为它累了,欣喜地扔掉木棒跑过去,却怎么也找不到它的踪影了!我像只困兽一样围着办公桌打转,并在角角落落里探头寻找,但奇怪的是,这只鸟不见了!

最后我在空调柜机的后面,发现了一个洞,那是连接压缩机的通道。 这个洞足够鸟儿从容地穿过,它让我彻底气馁。如果这只鸟是这样逃走的,那真是它的幸运,我想起了那个成语:绝处逢生。

我与一只鸟的对峙在高潮处突然终结了,我是真正的失败者。

打开办公室的门,明亮的光再次涌了进来,我给儿子打了个电话。

“鸟呢?”

“飞了,对不起!”

“唉,算啦。妈妈快点回来,我饿了!”

“好。”

我折身拉开一扇窗帘,打开了一扇窗。

如果那只鸟还没有走,我希望它能最终找到这扇敞开的窗,重新获得自由。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攥出____  (2)对峙____ (3)嗔怪____  (4)惶恐____

2.本文笔法精致,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不一会儿下来,我累得气喘吁吁了,而它似乎正带着讥讽的神态用爪子固定着身子在高高的字匾上嘲笑我。

3.文中的“我”几经波折,与一只误打误撞的鸟对峙着。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心理和情感的变化过程。

4.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同情、怜悯鸟的原因。

5.文中第6段写道:“我将玩弄它于股掌之中。”此句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把该句写下 来,并指出这两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6.文中的鸟都采取了哪些自救的措施?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7.本文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佳作,情节跌宕起伏,情由事起,理在其中。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是“真正的失败者”。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上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论证和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口语交际

孔子、孟子思想中的精髓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请你在以下其中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关于修身或学习的语句作为话题,写一段80字以内的演讲词,表达你的看法。

备选课文篇目:《十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口语交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清明节人们返乡祭奠亲人,引发了大量火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文明祭奠,安全祭奠十分必要。假如你是一名消防队员,你会用怎样得体的语言劝导人们防范火灾发生呢?你这样劝说:

 

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人和,并因此提出了“施仁政”的必要性。

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由个人成才谈到国家的治理,其中重点是谈到国家治理问题,一层深入一层,推理严密。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为人要勤,勤能筑起通天路

下联: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理想。

C. 被贬为滁州知州。《醉翁亭记》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 欧阳修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醉翁亭记》就是他文学主张的最好艺术实践。

 

对《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解说或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西晋著名诗人。“世外桃源”就出自其作品《桃花源记》。

B.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C. “带月荷锄归”,劳作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D. “但使愿无违”中的“愿”蕴含着诗人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自我,要隐居归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

 

辛弃疾的《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名句。

1)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萧关逢候骑,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嘲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完成以下填空。

huì_______气      

yǎn 敷______      

huàn ________养   

piāo _______

____      

嗷待哺____   

____    

百孔____

 

亲爱的同学,在你成长的经历中,有没有历经波折、苦尽甘来的幸福?有没有眉飞色舞、兴奋不已的激动?有没有愁眉苦脸、孤独无助的苦闷?有没有甜甜的感动和温馨?有没有酸酸的委屈和失落?

请你仔细回忆曾触动你内心深处的人物或事件,以“埋藏在记忆深处的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文题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要写发生在你生活里的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③文章中涉及到的真实人名,请用笔名代替。

 

生命的姿势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②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躲避风雪。

④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祼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由缺少食物而饿死。

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⑥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挽进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的损耗。

⑦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⑨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入睡,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伟大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原文有删减)

1.快速阅读全文,说说文题“生命的姿势”中“生命”的含义(提示:感知全文,可以从母亲、孩子两个方面来考虑)。

2.第⑨段中写孩子“安然地入睡”“脸色红润”“神态安详”的目的是什么?

3.文中的“一次又一次”前后重复了四次,对此,你如何理解?

4.找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并写在下面。

 

每朵花本应芬芳

①一些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有趣的片段,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要说自己孩子的趣事,做父母的都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②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女儿的姥姥根本对付不了她。有一天,这位妈妈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这位妈妈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女儿,故作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儿妈妈回去,一定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这位母亲暗自高兴:“哈哈,一定是被吓唬住了。”没想科,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多可爱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③另一位孩子的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太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圆圈,一连转了十几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东倒西歪。

④一个孩子的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衣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甩雨衣将坐在后座上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衣下面,两只小手将雨衣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洒水了,天上洒水了!”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⑤又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讲起了自己儿子的趣事。她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的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上床睡觉。可是,她的儿子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老师问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啊?这小子看着幼儿园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来幼儿园学本领的,不是来睡觉的。”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⑥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⑦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我想到了我的儿子,今年已经读高中了,即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最艰难的考试——高考。一天二十四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之外,其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甚至连和我们说句话的时问和精力都没有了。而我们,因为害怕打扰他学习,在家里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的。我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是充满童趣:活泼、调皮,可爱,搞怪,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笑和温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如此沉闷,如此压抑,如此不堪!

⑧我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

⑨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

    (原文有删减)

1.选文中年轻的父母们共讲了四个有趣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请在选文中找出一处侧面描写的语句,写在下面。

3.如何理解选文②段中两处加点词语“颜色”的意思?

4.说一说选文结尾句“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在文中的作用。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诃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  蕃:繁多    B. 不蔓不  枝:长枝节

C. 亭亭净  植:种植    D. 陶后有闻  鲜:少

2.翻译下面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

(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下列对墙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文题中的“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 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 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古诗文默写与运用。

(1)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

(3)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

(4)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现出战胜一切困难,勇敢攀登顶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

(8)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

(9)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 “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 “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 “更护花”的“花”指青少年,此句表明自己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它是唐朝时期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他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铭”是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歌功颂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便是如此。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B. 我们的班主任口才真好,讲起话来滔滔不绝

C. 正是因为张浩同志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使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D.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随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污言秽语    家喻户晓    心有灵犀    天涯海角

B. 不期而至    耐人寻味    耀武扬威    徽不足道

C. 祸不单行    不耻下问    以身作则    珊珊来迟

D. 海市蜃楼    忧心忡忡    诲人不倦    悲天悯人

 

下列词语中加点宇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罚(chéng)   默(qiè)      步(duó)   匙(yào)

B. (kū)   震(sǒng)    然(zú)         去(lǔ)

C. (zhuāng)  白(huà)     弱(yíng)  山(jiàn)

D. 古(gèn)        息(bǐng)    头(gǎo)  污(huì)

 

把下面的名言工整地抄写在方格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请以“我与________有个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根据所写内容,在题目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或短语,如“老师”“妈妈”“十八岁”“远方的朋友”“美丽的春天”,等等;(2)可以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考虑到内容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惟吾德馨_______

(2)无案牍之________

(3)可爱者甚_______

(4)陶后有闻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文辞精练,一般都用韵,朗朗上口;“说”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 《陋室铭》用比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爱莲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交往人之儒雅的角度论证了陋室不陋,表现居室主人情怀高洁傲岸,不屑与平民来往。

D.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4.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土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明月照雪

包利民

①记忆中有一年的中秋节极冷,傍晚时分便下了场雪,地上积上了薄薄的一层,夜里一时未融。天便晴开,圆月升空。月光照在那层雪上,银辉流泻,氤氲着一种清冷迷蒙的氛围。雪极浅,月光淡淡,两相辉映,一时分不清是雪还是月色满庭。

②早晨阳光照耀,那层雪已逝去无痕,回思昨夜情景,恍惚间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就像梦里的种种。月光照着最初的雪,极难相遇,最早的几场雪都是早早地融化掉,若是夜里,则天阴无月。所以,那一场雪,那一轮月,一直记得。

③而到了深冬时候,朗月涂抹雪原的情景却是常见。

④一个很冷的夜里,我们的车快接近城市的时候出了故障,于是相互鼓劲儿步行回去。穿得极厚,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下,依然是难捱,只好脚步加快,以此来驱散如影随形的冷。是夜月圆如镜,照着周围无尽的雪野。由于是抄近路,所以地上的雪都盈尺,每一步下去,都是柔软的羁绊。厚厚的雪原,在月光下闪着淡远朦胧的光,北风猛烈,吹起细雪如雾飘飞,细细密密的光亮飘忽消散。

⑤起初的时候还满怀欣赏的意趣,可是当寒冷浸透了身心,当落脚越来越沉重,便只剩下归心似箭。到得家中,温暖扑面,缓解了身上的冷,向窗外望,一轮冷月依然照彻。回想刚才路上的一切,便又觉美好临近。原来,那许多的艰难,也造就了平时难得看到的美,当一切都走过之后,回望,那份美更是直入心灵。

⑥寒冷凝结的情致,寒冷绽放的美丽,有着特别的感染力。或许人生的际遇也是如此,在最艰难的时候,总会有让我们铭记的感动,虽然有苍凉侵怀,可是那种美丽却是入心。

⑦去年的元宵佳节,正逢天气晴好,夜空幽蓝,明月高悬。出门去看月,门前的水上公园里却是各种灯光闪烁,抬头见月,低头却艰觅月色,月光已被灯光排挤得无迹可寻。于是便信步向远处走,出了城,一片广阔的雪原,直连向更远处朦胧的山影。仿佛远离了尘世,月亮也一下子清晰亲近起来。月色将雪原轻拥,一片幽幽的明亮,是夜有轻轻的风,细密的月光同着细密的雪一同流淌。此刻浑然忘了寒冷,眼中心里,只有那月,只有那雪。

⑧忽然想到,这轻风,这雪花,这月色,如此的风花雪月,尽集于此,却有着全新的意味。回头看身后城市的万家灯火,竟有着不真实的感觉,处于天地间的两方虚幻,就似立于人生的极致,流连且眷恋。

⑨真的,人的一生中不会经历太多明月照雪的情境,非是难遇,而是我们习惯了不去寻找。一如在长长的一生中,我们已经走得麻木,习惯了随波逐流,却不会于艰难坎坷中去寻那一份映亮生命的美。

⑩所以,不管怎样的际遇之中,我都希望我们的心里有着明月,还有月亮下洁白的雪原,如此,我们的生命,定会皎皎如月纯纯如雪,无论何时回首,都是永远的圣洁美好。

1.围绕“明月照雪”,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请分别概括。

2.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加点字词的使用有何好处?

(1)由于是抄近路,所以地上的雪都盈尺,每一步下去,都是柔软羁绊

(2)抬头见月,低头却艰觅月色,月光已被灯光排挤得无迹可寻。

3.第⑦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4.下面是对文章题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简洁明了,富有诗意    B. 题目表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

C. 题目寓示了文章的主旨    D. 题目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

5.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说说本文最后两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