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飞花令:古代文人的烧脑游戏

今年,国内最火的原创综艺节目莫过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复旦才女武亦姝在舞台上玩转流传千年的飞花令,激活了国人文化记忆的飞花令也圈粉无数。

在各种脑残网络语泛滥的当下,这种全民复古行为俨然成为一道文化奇观。

要聊到“飞花令”,就不得不提及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飞花”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这里举个例讲讲这种游戏的规则。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开堪折直须折”。乙则接“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位置上。丙接“感时花溅泪”,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字位置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答不上或答错的则罚酒。

尽管也是一种酒令,不过飞花令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在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最高频字,也不再拘泥于关键字在诗句中的顺序。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接挑战擂主。

“飞花令”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这是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因此产生了强势的朋友圈刷屏现象。

(选自新浪网,有删改)

1.古代飞花令和央视改良后的飞花令都“烧脑”,为什么?请仔细阅读全文后作答。

2.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激活了国人的文化记忆,吸引无数粉丝。

B. 飞花令是古代酒令的一种。它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朝,是古人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C. 飞花令中的“飞花”二字出自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D. 《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改良了飞花令,不讲究关键字在诗句中的位置,具有很强的竞赛感,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

3.班级模拟古代飞花令游戏开展诗词各句背诵比赛,比赛设置的关键词是“笛”,小玲背诵的名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按照古代飞花令的规则,小玲是第几个上台背诵的学生?为什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③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初公之未显贵也,尝有志于是④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⑥,后世子孙修其业⑦,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⑧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⑨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节选自《古文观止》之《义田记》,作者钱公辅)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③常稔(rěn)之田:常熟之田、良田。④是:指“养济群族之人”。⑤逮:及。⑥殁:(mò)死。⑦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修,遵循。⑧充:本意是实,满,充足。这里引申为“高”的意思。⑨敛:为死者易衣为小敛,死者入棺为大敛。敛,与“殓”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

B. 予尝古仁人之心(请求)

C. 施之(全,都)

D. 而终其(心愿,志向)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公虽位充禄厚,则贫终其身。

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____________(用甲文语句回答)。乙文作者高度赞扬范仲淹并表明本文写作缘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图表,完成后面小题。

(1)下列对图表数据及相关文字的分析与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_

A.微信有声推送已经称为最主要的听书方式。

B.超四成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不够多、

C.0﹣8周岁儿童家长,大部分有陪读行为。

D.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2016年多于2015年。

(2)分析《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手机阅读增长率》《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及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汉语词典》对“阅读”的解释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从图表信息看。“阅读”的词义可以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纸媒的没落已成定局,没有人可以力挽狂澜。”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你对图表的分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句默写。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3)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4)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蕴含实践出真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感人惜别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的精神面貌与桃花源以外的人大不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9)王教授今年已古稀,仍勤奋读书,著书立说,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内容最为合适。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给住院的校工送来水果,他感动地说:谢谢同学们,你们的礼物我笑纳了。

B. 小岩,你怎能给同桌抄你的作业?”“怪哉,君子成人之美,何罪之有?小岩很不服气。

C. 西瓜滞销,小京替卖瓜的叔叔写了张促销广告:西瓜性凉可消暑,多食无益须谨慎。

D. 我对阿姨说:对不起,我把借您的书弄破了。她笑道:没事儿,读书破万卷嘛。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我走来,他爽直、纯洁、帅气、大方。

B.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C.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 NBA总决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球迷们纷纷竞猜骑士队和勇士队谁能夺得总冠军?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B. 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肃然起敬

C. 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 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作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B. 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这首词的题目。作者辛弃疾与苏轼都是我国宋词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D.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我们学过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属于这类文体。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D. 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样的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颤。(把“不管”改成“尽管”)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zì)      吹毛求(cī)      热忱    功名利禄

B. 褴褛(lǚ)      栩如生(xǔ)      锤炼    自出心裁

C. (bàn)     前顾后(zhān)    恻隐    眼花缭乱

D. 摩(chuāi)   轻怕重(zhān)    陶冶    与日具增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2)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论诗

(南宋)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1.2.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___________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

3.4.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大惊____________                    (2)答之__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        (4)便扶____________

(5)寻向所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个“皆”字表现了当地人们生活如何?

4.“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动物大都有自己的窝,鸟类也不例外,大都有自己的巢。古代诗人常以归鸟返巢比喻久客思归的心情,如“鸟宿池边树”和“倦鸟思归林”。而“鸟宿树”和“鸟归林”,是因为在树上或林中,有鸟儿的巢窝。鸟归巢,犹如人归家,是它获得家庭温暖和休养生息的场所。

②鸟巢的产生,远比人类住屋的产生为早。远古时代的人类,就是受了鸟巢的启示,才开始从穴居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以避免野兽的袭击和侵害。鸟类筑巢的技术是异常高明的。有人说,如果把自然界中的奇特建筑排一个名次,那么鸟巢的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名列前茅。

③一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

④造巢技术最高明的是那些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北美绿鹏的巢像一个小篮,挂在横空的树丫上,黄鹂的袋形深巢,险悬在细枝的末梢;马来西亚的绿色阔嘴鸟,编一条长绳,把它们精致的巢挂在林中池边的树上。褐雨燕的巢,更为奇异,它们造巢原料是使用自己的唾液,再加上羽毛和海藻,将巢筑造在石崖上坚硬而牢固。为了造一个直径2~5厘米的小巢,有时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其中以唾液为主的金丝燕巢,采集后就是我们熟知的名贵中药和佳肴——燕窝。

⑤我国无论老幼妇孺,都熟悉衔泥筑巢的家燕。汉乐府诗就有“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的诗句。民间还有“燕子来巢,吉祥之兆”的说法。家燕筑巢的本领,是非常高超的,堪称鸟类中出色的“建筑师”。它们在池塘边、田边、地头等湿泞的泥土上,啄一口混着杂草根的湿泥便飞回选定的巢址,在路上湿泥混合着唾液,使泥料更加黏稠,吐出的泥丸被风一吹很快就变得坚硬而结实。家燕的窝像半个饭碗,上面的口敞着,窝里铺着柔软的羽毛、软草、松针等细软物。唐代樊晦所作《燕巢赋》这样描述燕巢:“垒轻蕊而矜暖,布重泥而讶湿,迹似连球,形如聚粒。”这是很贴切的。

⑥鸟儿为什么具有筑巢的本领呢?

⑦动物学家认为,鸟巢的始创,显然与鸟类繁殖后代的需要紧密相关。比如燕鸥在开始求爱对,雌鸟会以胸部为轴心擦着地面旋转,雄鸟则双翼下垂,绕着雌鸟不停地奔走。这样雌鸟很快就在沙地上挤出一个浅碟形的沙窝,成为它们的新居,在其中产卵孵化。当然,许多鸟巢比这复杂得多,但其起源都是为了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能安全地繁殖后代。

⑧鸟类的筑巢行为,还受到本身生理上变化(如内分泌周期)的影响。多数小鸟的巢,通常需花一星期左右筑成。而歌雀由于内分泌周期短,急需寻求配偶,可以在三天内急速完成一个很不错的巢。

⑨鸟造巢,人们总以为是生而知之的,是天生的本领。有这样的事例:有一批第五代织巢鸟,虽然它们前四代都困在樊笼中从未筑过巢,但这第五代在获得筑巢材料后,就能无师自通地筑出鸟巢,而且工艺之精巧并不比野生的同类鸟筑的巢差。但是,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做过一个试验,他把一只小野鹪鸟捉来进行人工喂养,与亲鸟完全隔离。等它长大后,由于没有看到过亲鸟筑巢,因此,给它一些树枝枯草,它只会胡乱堆在一起,筑不成巢;而野生鹚鸟却是一种很会筑巢的鸟。看来,鸟类也并非完全是天生就会筑巢的,有的也需要一个后天的学习过程。

1.根据文章内容,“‖”将全文内容分成三个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阅读文章①~⑤,分析鸟类筑巢的天才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鸟类的筑巢

5.文章中阐明鸟类筑巢的原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有人认为最后一点是人们普遍的认知,应该放在第一点进行重点强调,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近日,某班级开展了“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写寄语】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2)【谈看法】小琪在活动中听到同桌明明抱怨古诗文那么难学,现在又不写古诗文,没有必要学。对此你该怎样劝说他改变这种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留感悟】某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其中有两处错误,请改正。

【A】《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次活动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发展营造了“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氛围,【B】从而提高了全校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①【A】处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正确的改法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狼图腾》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描述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诗经·郑风》)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6)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写出两句含有字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欧阳修、王安石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柳宗元、曾巩。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 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人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要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沪昆高铁开通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

B. 6月5日,中国选手马龙在2017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以4︰3的比分打败了对手樊振东,再次蝉联冠军。

C.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D.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冬天悄悄地到来了,平日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昆虫都销声匿迹了。

B. 在人们的心目中,时间犹如潮水,潮涨潮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C. 诸如此类的问题的争论,使得哲学家们有活可干。

D. 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育(yùn)    潮(xī )    雾(ǎi)      目孔一切

B. 簌(sù)     追(shùo)   猎(shòu)    添衣无缝

C. 石(yǔn)    粗(cāo)    沟(hè)      销声匿迹

D. (yàn)    遗(hái)    山(lín)     海枯石烂

 

文题:①心中的一支歌 ②在色彩的世界里(任选一题)

要求:

①写成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②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要尽量写出对音乐或美术的真切情感体验。

③有适当的议论,可加入一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见解。

 

A这张铜刻的题名是《书痴》。画面是一间藏书室,四壁都是直达天花板的书架,在一架高高梯凳顶上,站着一位白发老人,也许就是这间藏书室的主人,他胁下夹着一本书,两腿 之 间夹着一本书,左手持着一本书在读,右手正从架上抽出一本。天花板上有天窗,一缕阳光正斜斜地射在他的书上,射在他的身上。

B读书是一件乐事,藏书更是一件乐事,但这种乐趣不是人人可获得,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拈 来即是的。学问家的读书,抱着“开卷有益”的野心,估量着书中每一个字的价值而定取舍 ,这是在购物,不是读书。版本家的藏书,斤斤较量着版本的格式,藏家印章的有无,他是在收古董,并不是在藏书。至于暴发户和大腹贾,为了装点门面,在旦夕之间便坐拥百城, 那更是书的敌人了。

C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他必定是一个在广阔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他固然重视版本但不是为了市价 他固然手不释卷 但不是为了学问 他是将书当作了友人 将书当作了和朋友谈话一样的一件乐事

节选自叶灵凤的《书痴》

1.填空:A段文字的语言表达方式以_________为主。能证明它是藏书室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选文主要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

2.“天花板上有天窗,一缕阳光正斜斜地射在他的书上,射在他的身上。”根据这句话的 意思判断:

①这时的太阳所表示的时间大约是___

A.早上太阳升起不久

B.傍晚临近太阳快下山之前

C.上午十点以后至下午四点以前

D.正午时分

②“梯凳”在室内所摆的方位应是___

A.室内偏北 B.室内偏南

C.室内偏西 D.室内偏东

3.“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拈来即是的”中的“拈”应该为( )

A. zhān    B. niān    C. liǎn    D. zān

4.对“开卷有益”解释符合上下文意的一项是( )

A. 一种可以自由查阅资料的考试

B. 一打开卷子就能受到好处

C. 打开书本,受到读书的好处

D. 打开卷绸,就能受到好处

5.B段写了三类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书是一种乐事”,读书之乐表现在;“藏书更是一件乐事”,藏书之乐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问家的读书……估量着书中每一个字的价值而定取舍”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抱着‘开卷有益’的野心”表现出学问家读书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旦夕之间便坐拥百城”中词含义的理【解析】

①“旦夕之间”的含义是___

A.早晨或晚上 B.早晨与晚上

C.早晚之间 D.短时间内

②“百城”的含义是___

A.一百座城市 B.周长有百里的城

C.一百座城装的书 D.一百座城里的书

8.你认为读书的乐趣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两句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选文C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①广阔——___________ ②哀——________

11.选文C后部分未加标点,下列标点正确的项是( )

A. ,,,,,。    B. ,;,。,。

C. ,,,。,。    D. ,;,。,!

12.“他必定是一个在广阔 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中的“他”指代的是( )

A. 读书人    B. 做学问的人

C. 爱书家和藏书家    D. 暴发户和大腹贾

13.“手不释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子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 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 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棹着小船___ 纠葛___ 停了楫___

2.联系课文解释词

纠葛——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包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文字写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作者对他主要进行了________描写。

4.六一公公在问偷豆一事中,从他的语言里,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责怪孩子们偷豆,只是心疼_________;当“我”说豆“很好”吃时,他“竟非常感激起来”,“竟 ”字说明了他的“感激”是“我”所“不料”的,这正表现了六一公公这位农民的__________性格特点。

5.人物双喜的言很有韵味和表现力。他先是用“是”作了正面的肯定回答,不躲不避, 干脆果断,表现孩子的_________,接着用“_________”作挡箭牌,使六一公公无话可说,第三句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句是用“________”转换话题,从而表现了双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整篇文章看,那夜的“豆”并不好吃,那夜的“戏”也并不好看,但作者在文章结尾却说“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样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一句中“感激”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生活在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只求别人理解、肯定,就感恩图报。

B. 因为从大市镇来的读书人“我”赏识他的豆,成为六一公公的知音,他便有“士为知己者死”之感。

C. 从大市镇来的读书人肯定了他的豆,六一公公认为这是对他最高的一种奖赏,因而十分感激,表现中国农民的淳善可亲。

D. 六一公公的“感激”,实际上是对“读书人”和“统治阶级权力”的敬畏,作者这样写 是为了善意地批判农民的愚昧无知。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 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 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 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 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给下列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依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朦胧”属原_____词,在本文中作______词用。

4. 的句子为表达“我”______________的心情,用了词______”,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这个词。

5.“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这句话说明了( )

A. “我”在这些小伙伴中是年小的。

B. “我”是城里来客,应该坐在舱中。

C. 故乡的小伙伴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6.第一段的描写,表现了( )

A. 小伙伴们拔篙、点船、架橹、摇船等一系列驶船动作的娴熟。

B. 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赶赴赵庄看戏的心情。

C. 小伙伴的娴熟的驾船技术和欢快愉悦的心情。

7.“我”和少年小朋友的心情,在第一段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动词表达出来的。

8.第一段和第二段各自所用的主要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

A. 前段用行动描写,后段用环境描写

B. 前段用心理描写,后段用行动描写

C. 两段都是行动描写。

9.划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和借代    D. 比喻和拟人

10.划横线的句子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以为船慢”的原因是( )

A. 确实是船走得慢

B. “我”急于看戏的缘故。

C. 他们换了四回手,已没有力气了。

D. “我”对岸上吹来的香气烦腻的缘故。

12.第二段的三个句子各写的是什么?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第二段意思正确的解释是( )

A. 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 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苦劳作。

C. 写船行的速度快以及我在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D. 写美丽的景色,用来陪衬船航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孩子划船技术高超。

14.从第三、四段中找出与第二段下列表猜测的语句相照应的句子,分别写在各句的后面。

A.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料想便是戏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或者也许是渔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这则节选短文选出一个恰当的标题( )

A. 赵庄看戏    B. 月夜抒怀    C. 赵庄途中    D. 月夜行船

 

根据具体言环境,简明、得体地补充人物要说的话。

暑期中一天下午二点,小刚到同学李明家去借数学《名师指导》。

小刚:(敲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父:是小刚呀,天热我躺了会儿,让你久等啦,快进屋坐!

小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父:小明到他外婆家去了,我能帮你做什么?

小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父:你拿去用吧。

小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文)填空。

①《社戏》中对一般事件一笔带过,而对主要事件则尽情点染,体现了组材上

____________的特点,看社戏的全过程是详写,这部分内容可用三句话概 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是用第_____人称写的,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的情形。围绕看戏还写了一些趣事,如____________等愉快 生活片断。作者写这些,表达了“我”同农村孩子_________的感情,反映平桥村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归途中写了偷吃罗汉豆的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豆的几个细节描写,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家少年的美好心灵表现出来。

④《安塞腰鼓》中用“农民衣着包裹”、“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_____________出强健有力的后生“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⑤给《绝唱》另写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作者写琴师、黑妞旨在用他们_________白妞。刘鹗的《_____________》被称为清朝四大_______________小说。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___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了隆隆,隆隆,隆隆。___

③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___

④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___

⑤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___

⑥“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 形容得透彻些!”___

⑦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么?___

⑧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___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

①《社戏》中“我就是鲁迅本人,因为文中“我”的名字叫“迅哥儿”,鲁迅少年时代的确跟着母亲回过娘家,在江南水乡的农村里生活过。___

②作者以看社戏为中心事件展开情节,社戏是全文的线索,课文给我们展示的确实不仅是看社戏,而是一幅农村生活的画卷。___

③作品中说,鞭打绑在台柱子上的红衫小丑,是那夜看的“最好的一折”戏,文末又写道: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意思是说,以后看的戏都没有那夜看的戏精彩。___

④文末一段,与其说是豆“好吃”、戏“精彩”,还不如说那一夜的一切给“我”留下至深难忘的印象。“我”难忘的是农村小伙伴真挚的情谊,依恋的是纯朴的人们,向往的是农村 无拘束的生活,“豆”和“戏”代表的是童年那段愉快的生活。___

⑤《安塞腰鼓》一文,运用了许多排比句,从排比句的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即:句内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___

⑥《绝唱》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写白妞。侧面描写首先体现在白妞出场前人们前来戏园听演唱的盛况上,其次体现在琴师、黑妞的表演技艺的描写上,再次体现在听众对 演唱的评论上。___

⑦《在声音的世界里》主要写了作者热爱音乐,把笔墨集中在对音乐的体验、理解与思考上,因此,描写“雨”的声音是多余的。___

⑧《摆渡》既是一篇哲理散文,又可看作一则现代寓言。对于作家来说,“摆渡”就是引导人们的思想,沟通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彼岸”则比喻心灵的净化和精神 的升华,这是一种崇高而纯洁的精神境界。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