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____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____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____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____

 

下面语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人生的春天,固然要以浓烈的深情抒写壮志,畅快的豪情________锐气,但更需要以清醒的头脑________躁动,以厚道的心地________偏激,以沉稳的步履________沉醉。

A. 激荡 沉淀 稳住 踏破    B. 踏破 稳住 沉淀 激荡

C. 激荡 稳住 踏破 沉淀    D. 踏破 沉淀 激荡 稳住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约           悲天mǐn____人       如shì____重负

死而后yǐ____       rén____人志士

 

请用抒情的文字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字数200字左右。

 

现代文阅读。

旧  土

宁新路

①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旧墙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得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

②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住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细腻。

③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墙,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黏度,耐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刷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

④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⑤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黏,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⑦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甜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厌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⑧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埋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⑨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躏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但旧土不旧,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

⑩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               

(选文有删改)

1.第②段中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

2.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4.把文章结尾段删去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5.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请说出理由。

 

阅读理解。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个词语?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3.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的内容。

4.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______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______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______

 

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喷涌   珠丝马迹  缠绕   红熟

B. 谰语   班谰      亘古   申吟

C. 丰绕   飘扬过海  泛烂   桨液

D. 镐头   土穰      蚱蜢   原野

 

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1)______(A.zhì   B.chì)

(2)______(A.háo   B.áo)

(3)怪______(A.yá    B.dàn)

(4)默______(A.qá    B.qì)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选自《柳河东集·三戒》)

【注释】①拘忌:拘束和禁忌。②值子:值,碰到。子,农历的子年。③僮:未成年的仆人。④仓廪庖厨:仓廪,粮仓。庖厨,厨房。⑤椸:衣架。⑥累累:一个接一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猫犬  

(2)以恣鼠

(3)夜则啮斗暴

(4)五六猫

2.下列加点的“之”与“饮食大率鼠馀也”中的“之”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乃援琴而鼓    B. 石青糁    C. 能以径寸    D. 跪而拾以归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2)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4.这个故事结尾议论句“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体现了作者对哪类人的告诫?

 

母亲的泥火盆

①几场冷空气交替之后,气温陡然下降,羽绒服、棉衣套上身,依然感觉寒气逼人。于是,打开空调,室内变得温暖如春,室温被时代发展调节得已难见气候分明。温室里的人们,似乎娇贵得弱不禁风,经受不住季节轮回的一丁点儿肆虐。这时,我不由得想起儿时烤火盆的情景,那红红的火光烘出泥土的芳香,围聚在火盆边,大人、小孩都能把平常日子打发得有滋有味。

②那时,一到冬天,火盆总是如约而至出现在乡村人家的堂屋里,以供随时使用。名曰“火盆”,实际上是泥土制作的,专门用于烤火取暖。不要小看泥做的火盆,它的工艺是很讲究的。我家的烤火盆,都是由母亲手工制作出来的。

③制作火盆,又叫“泥火盆”。母亲首先挖来筛去砂粒、石子的优质黄土,与麦壳搅拌和成混合浆。稻草与泥搅拌打实做成圆形的盆坯,摆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晒,晾得差不多干时,再在盆坯上面抹上一层混合浆,等晾得差不多干时再泥一层混合浆,如此反复四五次,大概要半个月的时间,一只火盆才算制作完工。记得有一次,我认为火盆放在阴凉下干的速度太慢,便自作聪明地将两只盆坯搬到太阳下面晒,等母亲回家发现时,盆坯已被晒得裂痕累累,彻底报废了。得知是我的杰作后,母亲无奈地笑了,她告诉我,火盆在制作期间,必须放在阴凉下慢慢地阴干,才会牢固结实,所以,泥火盆期间绝不能将它摆放在阳光下暴晒,免得前功尽弃。

④各家使用的火盆,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光滑溜圆,有的粗糙刺手,有的坚固可与砖块媲美,有的稍不留神落地便会散个八瓣开花,它的美观度与结实度同泥火盆人的技艺是密不可分的。

⑤【A】母亲泥火盆,总要比别人多花费时间,她泥出的火盆,没有使用任何模具,周边却圆得如同小瓷盆,内外光滑,加之取的是上等黄土,色泽金黄,像工艺品一般精致,每当成品火盆亮相,总会招来一连串的赞叹声。庄上有的人家不善于泥火盆,便登门找母亲讨要,母亲总是慷慨相赠。

⑥我家的火盆以大、中、小为一套,大火盆是为过年架柴火守岁准备的,中火盆是父母他们都在家时才用,小火盆则是为我一人在家时而备,轻便省力。

⑦烤火盆里的火不是柴草生的,而是从锅膛内掏出来的火脚子,且以烧柴的木炭火为最佳。火盆底铺放一层木屑,或稻麦壳,俗称“惹火”料,取火脚子覆盖住“惹火”料,待表面热度消耗得差不多时,拿铁铲子顺着火盆边沿向内挤压一圈后,拨开表面的灰烬,露出“惹火”料的火脚子,温度一下子升高,继续烤火。几番轮回,“惹火”料也被惹得差不多了,便扒掉上面一层的浮灰,顺着火盆边沿往火脚子下方添加“惹火”料,一会儿,又生出一盆好火来。

⑧烤火盆,除了取暖的功能,它还是来料加工的作坊,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和口福。【B】寒冷天,我坐在火盆边烤火的同时,用小铁盒装几粒黄豆或玉米,埋入火脚子烧烤,待铁盒烤得通红时挑夹出来,冷却后打开盒盖,一股清香旋即钻入鼻翼,拣一粒入口,慢慢地咀嚼品味,舍不得吞咽下肚,几粒黄豆能让嘴巴忙碌半天。偶尔,偷割一小块咸肉、咸鱼干放入铁盒烧烤,打开盒盖,金灿灿、油汪汪的肉块,只需舌头咂几咂,人已被弥漫的香气熏醉,久不沾荤的馋虫于片刻间得到食欲的满足。烤山芋干、烤大蒜头等等,可以拿来烧烤的食物品种很多,只要能下肚吃的东西,火盆都乐意提供烹饪服务,甚至在铁盒内放点米加点水,埋进火脚子,照样煮出喷喷香的米饭,炸出蹦脆的锅巴,不用掌勺握铲,孩子们无师自通地成了烹饪大师。

⑨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火盆似乎就是一只“神盆”,埋藏着“百宝盒”,打开盒盖,里面有爆米花、五香豆……全部是我喜欢的食物,口齿留香,至今还在我的喉间缭绕。

1.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第③段中【A】句或者第⑤段中【B】句。(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

【A】母亲泥火盆,总要比别人多花费时间,她泥出的火盆,没有使用任何模具,周边却圆得如同小瓷盆,内外光滑,加之取的是上等黄土,色泽金黄,像工艺品一般精致,每当成品火盆亮相,总会招来一连串的赞叹声。

【B】寒冷天,我坐在火盆边烤火的同时,用小铁盒装几粒黄豆或玉米,埋入火脚子烧烤,待铁盒烤得通红时挑夹出来,冷却后打开盒盖,一股清香旋即钻入鼻翼,拣一粒入口,慢慢地咀嚼品味,舍不得吞咽下肚,几粒黄豆能让嘴巴忙碌半天。

3.文章第④段交代各家使用的不同火盆,对于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章内容试作简要分析。

4.【甲】【乙】两句话都突出了“笑”这一细节,意蕴深刻,耐人寻味。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各自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甲】得知是我的杰作后,母亲无奈地了……(选文第③段)

【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了。(魏巍《我的老师》)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______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______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同的人生态度,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________;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________;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________;处处为他人着想的,________;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①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②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

③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  ④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A. ①③②④    B. ③④②①    C. ②③①④    D. ④①③②

 

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B. 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C. 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D. “我代表的那位英雄总不会是空虚的,”上面那石头有点不高兴,竭力想说服底下的那些石头,“看市民这样纪念他,崇拜他,一定是历史上实实在在的英雄。”

 

选出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 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 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 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1)______(A.zhì   B.chì)

(2)______(A.háo   B.áo)

(3)怪______(A.yá    B.dàn)

(4)默______(A.qá    B.qì)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果不得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于邯郸  ______ 

(2)王之乎______

(3)魏也远于市______ 

(4)愿王______

2.由文中的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成语“三人成虎”,它比喻

3.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的故事有何用意?

4.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跪拜乡土

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一间茶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喜滋滋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临别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君自故乡来,无端惹乡愁。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

老人故里,已没有了亲人,但逢此盛世,三通既畅,为何不回去看看?为了不负等待了60年的梦想,怎么也得回乡一趟。他当即向乡人许诺,适当时候,一定回乡来看看。

不到一年,这位游子,真的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

有乡亲问:父母不在了,又无亲人,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老人说:“一是回来看乡亲,乡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二是回来感恩,感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是啊,老人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家园不在,这方热土还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正是这方热土,养育了先人,养育了自己。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这是他的胞衣地,这里有他父母的坟茔,虽然只是一堆黄土,却埋着父母的期盼,与自己的血脉相系相连。这山水,这故地,这清江,甚至父母栖身之所早已散去的炊烟,都与自己脉息相系,感情相通,让他魂梦相守。于是他对着这一方父母故地,对着这方魂牵梦绕的山水,这熟稔的土地,焚纸拈香,长恸而歌,长跪而拜。他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对乡土的挚爱,是一份温馨的眷恋。

乡土乡情,总是难忘。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怀,这种恋乡情结,与生命同在,终生守望。

跪拜故乡,就是跪拜土地。这土地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你可以远离,但不可以割舍。土地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生灵的根基。我们跪拜是一种心接地气的活法,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种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地,一个故乡,没有选择,这是你的命之根,生之源。它为我们承载很多,山水的仁慈,土地的博爱,谷物的恩泽,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鞠躬的方式,贴近它,守候它,顶礼它,让我们总是心存敬畏,皈依在它脚下。

八旬老人,千里回乡,跪拜乡土,故乡在变,但那惦念和感恩之情是不变的,一如门前清江水,一直向东,日夜长流。正如老人“回乡有感”所吟:白发回乡一梦中,故园已非旧时容。只有门前清江水,涛声日夜水朝东。

1.结合全文,请说说标题“跪拜乡土”的含义。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画线词语所表达的感情。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

3.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

4.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了诗句,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

 

选出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2003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日在福州圆满结束

B. 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C.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____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____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____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A.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 灿若明珠的黄河      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D.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河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连环____       _____           高山之____     fēng____

气pò____           péng pài______     狂lán____ 

wǎn____转          píng zhàng______    bǔ____

 

辨盗钟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盗者。述古绐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陈述古密直:陈述古,人名,宋庆历年间进士,字密直。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讯 之 遂 承 为 盗 盖 恐 钟 有 声 不 敢 摸 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建州浦城县(______)                (2)述古曰   (______)

(3)祭     (______)                (4)乃使人以墨涂钟(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

4.你认为陈述古成功捕获盗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下面文段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①五一小长假期间,曲阜市创新性地推出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不仅为游客们提供了免费游览三孔景区的机会,还激活了广大游客学习儒学知识的动力。②自去年5月1日以来,我们已经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作为常态化的活动,目前参与者超过一万五千多人。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对付明天的考试。

B. 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我要去竞选班长。”

C.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 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找出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早晨起来,就昕昕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

B. 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C. 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D.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根据拼音写词语。

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miǎo xiǎo______;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我从此也有了xuè qì fāng gāng_______的hún pò______,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hōng hōng liè liè_______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也没有去想了。

 

有本事,你也撕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位数学老师,姓王。

他上课常常讲不到十分钟时间,就会有细小的白沫子挂在他嘴角两边,像刷完牙忘记了擦嘴一样,很扎眼。有捣蛋的学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王白沫”。那时候,他住在学校,经常自己做饭吃。晚自习辅导的时候,给我们讲题,常见他的手背上残留着面渍。每每这个时候,女生就偷偷地笑,然后问他:“老师,你才做过饭吧?”他似乎意识到什么,赶紧把那双刚刚和过面的手藏起来。

印象中,开始他还显得很窘迫,后来再遇到类似情况时,笑一笑就过去了。

王老师的数学课上得不错,许多题都会给我们讲好几种解法。他说,他有一个同学,数学很厉害,上高中的时候,老师讲一章,他撕一章的书,老师讲完了,他的书也撕完了。而且,他的这个同学数学精通到据说选择题不用算,只看选项,就知道哪一个是答案。总之,他说得神乎其神。每次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都神采飞扬,嘴角的白沫也愈发多,仿佛那个人不是他的同学,就是他自己。

我们有一个数学顶好的同学,很狂妄。王老师有些看不惯他,就说:“你要是哪一天也能一边学一边撕书,我就服你。”后来,这个故事变成了他的一句口头禅:“有本事,你也撕!”有事没事的,他都用这句话来鞭策我们。

我那时候数学很差,上他的课总不敢看黑板,尤其是他提问的时候,更是把头压得低低的,生怕他问到自己。即便这样,有一次,他还是问到了我。他喊我名字的那一刻,我吓得仿佛在黑黢黢的夜里被魔鬼一把抓住。我脸色苍白,哆哆嗦嗦地站起来。王老师见我这样,很严厉地批评我说:“怕什么,谁也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的!不会答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答。我的同学为什么敢撕书,那是一种胆量和勇气。我教你们,希望你们也能像他一样,在学习上有这么一股子闯劲和霸气。”

那节课,他在台上唾沫星子飞溅,我们在下边大气也不敢出。下课后,同学们都埋怨我,说因为我而挨了批。

我有一个同学叫李军,在一次考试结束之后,去了老师的办公室。他见办公室无人,就从王老师的办公桌上找到自己的数学试卷,把61分改成了87分。然而,改完之后,从办公室跑出来没多久,他傻眼了,因为那次考试,满分才85分。

李军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二天发卷子的时候,李军假装肚子疼,没敢去上课,他怕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揭发他的“罪恶”行径。卷子发下来,王老师什么也没说。李军的卷子上,在被他改过的“87”分上面,轻轻地画了两道斜杠,然后,在旁边重新写上了61分。难道老师没有发现?可是,没有发现他怎么会重新改过来呢?如果发现了,他怎么没有任何反应呢?

这件事很蹊跷,李军也觉得不可思议。李军偷偷地对我们说:“管他呢,这事就算稀里糊涂过去了,逃过这一劫,以后打死我也不敢了。”

毕业的那一年,我们班的数学考得很好。成绩下来的那一天,王老师高兴得喝了不少酒,他说:“你们考得不错,虽然没撕书,但都算是有本事的学生。”然后,他又在李军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说:“你本来也是最棒的嘛!”

李军的脸“腾”一下子红了,他尴尬地等在那里,以为老师还要说什么,结果,王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有满脸灿烂的笑。

那笑,被酒燃烧过,红红的,让人一辈子难忘。

1.选文主要叙述了王老师的三件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指出下面王老师所说的言外之意。

(1)王老师有些看不惯他,就说:“你要是哪一天也能一边学一边撕书,我就服你。”

(2)他又在李军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说:“你本来也是最棒的嘛!”

3.你是怎么理解文章标题“有本事,你也撕”的?

4.你认为文中的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