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近乎是本 能的。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某中学七年级某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朗诵 歌咏大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会上,甲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乙同学接着朗诵了黄沾的《我的中国 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小段现.场.串.联.词.。

(2)曾演唱过《我的中国心》的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 爱国的歌曲太少。”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说.说.理.由.。

(3)此次大会的结尾将有请每位同学说一句表.现.自.己.爱.国.情.怀.的.排.比.句.,把氛围推向最 高潮。你的结束语是: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集中营的课堂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 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 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了。赛 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 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 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 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 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 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

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 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

怔.……

 

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

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 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 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⑥这一天 ,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 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 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 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 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 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 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 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 出来。

⑨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 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 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 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 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 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 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⑩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

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2.下列加点的描写神态的词语都有“惊讶、出乎意料”之意,联系上下文,分别分析还

表现出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3.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文章以“集中营的课堂”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这堂课既是沙宁老师在集中营里给孩子们上的课,也是以谢达为代表的波兰人 民在集中营上演的为反抗纳粹不惜慷慨赴死的感人的一课。

B. 小说把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安排在结局之后揭开,更能使故事情节曲折,结局震撼人 心。

C. 小说的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塑造谢达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其中 还不乏细节。

D. 文中对纳粹凶恶残暴的刻画,是为了间接突出以谢达、沙宁为代表的波兰人民热爱祖国、 反抗侵略的精神。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 性格的名句是:       

(2)莫言下岭便无难,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3)    ,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

(4)草树知春不久归,        。 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5)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7)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8)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③木据水,则不若鱼

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

剑,而操铫鎒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⑥其所短,尧⑦亦有所 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⑧之道哉?”孟尝君曰:“善!”乃 弗逐。 [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错:同“措”,放弃。④曹沫:春秋鲁 庄公时武士。⑤铫鎒(yāo 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⑥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⑦ 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⑧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2)尧亦有所不及.矣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   今使人而不能

B. 而来害相报    卿今才略

C. 弗逐           蒙始就学

D. 与处        即更刮目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4.本文与课内所学《卖油翁》一样,都是言简义丰,根据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说说我 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或别人的优缺点?

 

(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小 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别。

1.下列四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睨之.久而不去  以我酌油知之.    但微颔之.

B.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当.世无双        木兰当.户织C、蒙辞以.军中多务  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以.钱覆其口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 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间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下列常识性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这部作品里,他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歌颂了沦陷区人民的爱国热情。他的著名代表作还有短篇小说集《小东西》。

B.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生活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部集子中 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琐记》里也都曾提 及“长妈妈”。

C. 《资治通鉴》和《乐府诗集》分别由北宋的司马光和郭茂倩编,前者是我国第一部、 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后者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

D. 《老王》的作者是杨绛,本名杨季康,作家、学者、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译作《堂吉诃德》等。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中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 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B. 《老王》中作者运用很多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 里”中用“镶嵌”表现出老王的身体枯瘦僵直、非常虚弱,“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 钱”中用“攥”表现出老王感到这笔收入很难得、万分珍惜。

C. 《木兰诗》虽是战争题材,但对战斗生活写得相对简略,着墨较多的却是从军、恋 别、辞官、还乡等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从多方面丰富了木兰的性格,使 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实动人。    D. 在《说和做》中,作者用“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的对句形式总结全 文,不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而且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高 标”在这里的意思是“超群、出众”。

 

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 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C. 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D. 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对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2)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 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3)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4)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A. 话题转换 总结上文  声音延长  语意递进    B. 话题转换  语意递进  话语中断  解释说明

C. 解释说明  总结上文 声音延长 话题转换    D. 解释说明  话题转换  话语中断  语意递进

 

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电车没有了。“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 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B. 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走上 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

C.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 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D.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阴雨连绵的天气,着实让许多旅行社和游客懊恼,但一些旅行社也以雨为噱头,做起 了“雨中赏景”的文章,纷纷推出“雨中游”系列旅游。

B.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C. 原创歌曲因具有特色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小苹果》的视频微博在不到 24 小时的时间

里被转发超过 6 万次以上,受欢迎度惊人。

D. 2016 中国国际教育展于 10 月 22 至 23 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澳大利亚、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 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必 覆灭。

A. 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B. 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 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D. 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 取蒂    脸宠    众物腾怨   头发零乱    饥肠辘辘    郑重其是

B. 愧怍 凑和 沥尽心血 一反继往 字字珠玑  大厅广众

C. 荒僻 嗥鸣 通霄达旦 无耻斓言  戎马生涯  字斟句酌

D. 报歉 胯骨 患夜肓症 群蚁排衙 警报叠起 微不足道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 红(yān) 断(jiàn)    午(shǎng) 杂(chān)  桌子(kāi)

B. (yù)  字(qiàn)  尬(gāng) 落(zhuó)  庄稼(chá)

C. 偻(yǔ)  罚(chěng) 眼(yì) 样(mú)    扎针(jiū)

D. 强(juè) 粗(zhuō) 友(yì)    脚(gé)    紫色(jiàng)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乙)长江

  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了,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

  长江很在便醒过来了.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哦,长江.哦,我们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我们从车窗里看见你,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我想,不只是这江面上众多的升帆的货船和鸣笛的汽轮,那来往穿梭的舢板和驳船,不只是停泊在江心的钻探船,不只是下关码头两旁长长的仓库、堆栈和高楼,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欢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哦,长江.从你流动和奔腾过来的,纵横广阔的土地上,山和一串串明珠一般的湖泊,江岸上的码头,建筑物,无边无际的田野,风车,工厂和一座一座的城市:不只是这些,使你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欢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哦,长江.哦,我们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我想,那是祖国人民无比幸福的生活,那是祖国人民对于未来的灿烂理想,祖国人民奔赴未来的壮志,那时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光辉,照耀得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欢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呵,你以宽阔江面上的黎明和粼粼的水波,你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我们看见你,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所照耀,你这样早便醒过来了.水呵,风呵,玫瑰色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祖国的赞歌.

1.甲诗中“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中“母亲”词性有什么变化?可以用其它词代替吗?说明理由。

2.你认为“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了”了一句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妙?说明理由。

3.两诗中长江、黄河有什么共同的含义?两位作者借此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4.甲诗中作者为什么要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请举出乙文中相关例句谈谈原因。

5.请结合两诗文的内容,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谈谈对长江、黄河的认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夏天到了,不知不觉雨就来了。天下雨,人躲进屋里,大人放下外面的活,忙起家里的活.孩子闲着爬在窗台隔着窗棂看雨。很快,院子里打起一片水泡,一个水泡溅起.传出一声水泡响。院里水泡密密麻麻,砸得一院子叽哩咕叽响。雨密了,连了一片,听不到有节奏的水泡声,接下来是一片哗哗响,那是水泡的重叠与连接。接着屋檐下雨水流成了水帘,由上而下瀑来。下面摆了一溜住家过日子的家什,水流砸在上面发出的水声不一样。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一阵风吹来,把水流的水珠摇向窗户纸上,叭叭的响声像是一阵鞭响。纸湿透了,水流进了屋子,孩子急忙拿来破布堵住雨水。(雨季心思)

1.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特点。

2.从描写雨的角度,比较甲、乙两段文字写雨的异同。

3.请另选一个描写对象(如风或云等),仿照下面排比句式写一个句子。

(雨水)砸在水桶上,水声清脆;砸在酱坛子上,声响沉闷;砸在鸡窝上,声音低沉;砸在空地上.溅起水涡,响声哗哗……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乙)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1.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1)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段各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3.举例说明,甲、乙两段文字是如何写出春风的上述特点的?

4.读了上述两个文段后,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乙)狱中题壁:谭嗣同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望门投宿思张俭,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忍死须臾待杜根。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我自横刀向天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去留肝胆两昆仑。

1.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

2.下列各项中,对甲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 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 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3.对乙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七言绝句写于100年前,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写的一首绝命诗。

B. 题目点明了作诗的人物和地点。

C. 一、二句巧用典故,张俭、杜根都是东汉名士,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一定会得到人们的救护。

D. 末句“去”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留”指谭嗣同自己,作者以昆仑山喻指去留二者都肝胆相照,同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4.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

①现在用《春夜喜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做思想工作细致入微。

②《梅岭三章》中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啊,黄河,你一泻万丈,__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岸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⑤《游山西村》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是___________描写北方艰苦生活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近之黄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游园不值》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用探出墙头的红杏来渲染游园的景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B. 《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集中表现了哈墨尔先生和小弗朗茨的爱国精神。

C. 《筏子》作者是当代作家袁鹰,筏子是用羊皮扎制而成,是长江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古老的摆渡工具。

D. 《春风》作者是当代作家林斤澜,与江南春风对比,对北国春风欲扬先抑,把自己对北国春风的体会抒写的淋漓尽致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B.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

C. “五四”青年节前夕,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青年人的责任意识,幸福社区举行《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

D. 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文天祥选择了后者。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B. 春天的石头部落,是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C. 日前,山亭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作出具体部署,坚决杜绝和防范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D. 由于这次历险,让鲁滨逊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千年万载  容光换发  提心吊胆  乘风破浪  气概

B.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色味俱全  化险为夷  混帐

C. 气势磅礴  花枝招展  繁花嫩叶  乍暖还寒  就戮

D. 脍灸人口  晴天霹雳  眼花瞭乱  一泻千里  擘画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板 (shān)   公(shào)     急(tuān)     强(qiǎng)迫

B. (piē)见       如平地(lǚ)   饕(tiē)      晨(xī)

C. (zhàn)    哺(bǔ)育       字(mó)         分泌(mì)

D. (shì)     制(qián)       徜徉(cháng)    旗(jīng)

 

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⑪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⑬“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⑭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⑮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⑯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1.请概括一下这个故事。

2.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4.请分析选文第⑩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

5.选文第⑮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

6.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⑦办,具备。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

  (3)蝉吟鹤           (4)岂语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3.请找出甲文中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的句子,并加以简要分析。

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题目中“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是指的唐代文学家刘禹锡。

B. 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C. 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D. 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