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论语·蒹葭》)

②千嶂里。         。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③黔娄之妻有言:“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④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⑤想取得学业的进步,要学会拜师。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所谓“                  ”,这话一点不假。

⑥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被挫折暂时打败、自暴自弃的朋友,我们可以这样奉劝他(她),要相信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正如李白《行路难》中说:“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杭州火车东站正式运营后,通过延长地铁、公交运营时间等措施,使原先存在的乘客出站“打车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B. 由郭敬明导演的电影《小时代》,过多地表达了对财富的炫耀和追求,被《人民日报》批评为“‘小’了时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

C. 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世界遗产中以突出“西湖文化”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湖泊遗产的空白,这一成就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 近年来,中国学生留学出现明显低龄化,在这需求的刺激下,一些以精细化培训为特色的中小学培训机构也纷纷开展相关业务。.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命是一种缘,你蓄意追求的东西也许终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遇的灿烂,反而会在你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

B. 一切商品都蕴藏着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

C. 文化交流像一条纽带拉近中韩两国人民情感,进而带动两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我们期待“韩流”与“汉风” 相得益彰,中韩文化交流迈向更高水平。

D. 此时钱塘江不再平静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飞溅起无数朵浪花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点辍 信服 烂漫 惊惶

B. 碗豆 心绪 祷告 淡雅

C. 徘佪 沉寂 叛逆 狡猾

D. 承蒙 争执 舒畅 惭愧

 

下列语段中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所谓文字的力量,不是华美的辞藻,不是漂亮的修辞,重要的是看这些文字,是否具有直刺人心的深度。许多人活了一辈子,其实早早就只剩下了躯,他们对未来没有憬,往后的日子只是重复每天余的生活。每天有太多的个体被这个强大的世界摧毁。而记录下这些被摧毁掉还强地同这个世界抗争的个体的命运,这大概就是有力量的文字吧。

A.     tóng    róng    jué

B. qiào   tóng    rǒng    juè

C. qiào   chōng   rǒng    jué

D.     chōng    róng    juè

 

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回答下面小题

(A)

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坚强是比较简单和容易做到的事,只有生活像铁环那样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坚强才是光荣的业绩在医院里,阿韦尔巴赫教授坦率地告诉保尔,恢复视力是不可能的……当保尔躺在手术

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身上然而,保尔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达雅在外面提心吊胆地守候,手术过后,她看见丈夫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并且像平常一样,温柔而安详。

“你放心好了,小姑娘,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B)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  “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析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1.选段(A)中,保尔选择的“一条道路”是什么?在这条道路上,他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2.从选文(B)可看出保尔很关注出版社对小说是否接受,请联系原著说说保尔是在怎样的身体情况下写作的?在写作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3.这两段选文表现了保尔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表情,是指从面部或姿态的变化上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成功时的微笑,失落时的无奈,争执时的愤怒……喜、怒、哀、乐,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丰富表情。生活中,总有一些表情令你难以忘怀的。

请以“    的表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后面题目.

镶嵌在墙上的黑板

孙道荣

①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兀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为我们带路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

②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相比,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当地的村民。据说,除了偶尔有县乡的工作人员和村民的亲戚外,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走进过这个村庄。村民们看见我们这些误闯进来的外人,就像看见外星人一样,好奇而激动。我们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中,好奇地绕着村庄边走边看。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在其他地方,你已经无法看到这样日不闭户的场景。

③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品:盐、酱油、一两种廉价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

④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冷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们和店主聊起来。小店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引起了我的兴趣,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账,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原来是账单。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店主看出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

⑤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店主说,这事,还真发生过。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

⑥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太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去寻访那个神秘纯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象征着诚信和信任的黑板……

⑦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进山的道路,已经拓宽了很多。我们轻松地找到了那个小村。未进小村,就被它热闹的气息感染,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年来,小村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

⑧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的周围,又开了好几家纪念品和土特产店。让我们聊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 油 漆 写的。店主认出了我们,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 告 诉 我们,小店生意大了,经常 有 人 赖账,所以已经 不 赊 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我问,那还留着这块黑板干什么?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

⑨ 我无言以对。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

1.请根据文章的内容,以“黑板-为陈述对象,完成下表。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无人知的小山村店里的黑板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经过我们的宣传,黑板成为山外人慕名寻访的对象

 

 

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镶嵌在墙上的黑板’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我的母亲》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甚么事,说错了甚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藉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甚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甚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

⑤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母亲惩罚我时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表明母亲处罚孩子的目的,就是对孩子有所惩罚,叫孩子有所反省,而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B. 虽然母亲对“我”严格管教,但又不想在别人面前丢脸,让自己没有面子,同时也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C. 母亲听“我”说的轻薄话后重重地责罚了“我”,“她气得坐着发抖”写出了母亲恼怒气愤的情态,表现出母亲对我成长的期望之大,教育之严格。

D. 因为母亲惩罚我时我得了眼翳,所以她后来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焦虑及愧疚,从这一细节可见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2.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能否改成“这是我的慈母,我的严师”?为什么

3.请对最后加波浪线的句子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宪成后面题目。

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1),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 汩(2)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3)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 夙兴夜寐,无忝(4)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1)膝下:借指父母。  (2)汩:搅乱,扰乱(3)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  (4)无忝:不要辱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汝好学/大苏泛赤壁云

B. 在家足可读作文/即诗四句

C. 千里师/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 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旧耶/虽有名马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自己儿子千里从师的原因?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猛浪若______ 

(2) 势竞上______

(3)互相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塑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篇。

B. “鸢飞戾天者,塑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C. 第二段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了富春江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D. 第三段写了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

 

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句,构成排比。

爸妈,别太溺爱我,不然你的爱意会变成羁绊的绳索,被束缚的骏马又如何能驰骋广阔的草原;

爸妈,别太溺爱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妈,别太溺爱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清明节期间防止安全不出现问题。(删掉 “防止”)

B. 在韩国学生赵承熙制造了校园枪击惨案后,立即受到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删掉“在”和“后”。)

C. 近年来广东各地积极挖掘和培育身边的各类道德典型和好人好事,形成了人人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把“风尚”改为“风气”)

D.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要字”改为“能否”)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这无可置疑,必须坚持。

B. 教师在课堂上应在学生习以为常的地方挖掘出新东西来,这样才有吸引力。

C. 铃声一响,一身西装的肖鹰教授便正襟危坐地走上讲台。

D. 父亲失业后,整日里长吁短叹,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 yì yánɡdùncuò__________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

②这位客人不无ɡān   ɡà__________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③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 tuō  ní  dài  shuǐ__________的雨!

④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kuì   zènɡ。_________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②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④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⑤请将杜牧的《赤壁》默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来自校园的一组花絮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次,少年泰戈尔模仿印度古诗写了几首诗送去给一个编辑,对他说:“有人在我们家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古老的手稿残本,我从上面抄了几首一个叫婆奴·辛格的古代诗人的诗。”说完,就把那几首仿作给编辑看。编辑看了大声叫好,欣喜若狂地说:“这是我看到的写得最好的古诗。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我一定要立即拿去发表!”这时,泰戈尔才把自己的草稿本拿给他看,对他说这些诗其实是自己写的。那位朋友目瞪口呆,喃喃地说“是啊,是啊……诗倒是写得不坏,只是要发表……”

这几首署名婆奴·辛格的诗最终还是发表了。大家都以为是古代诗人的作品,一个博士在撰写自己论述印度古代诗歌的论文时还提到它们。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700字。

 

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长春“冰雪旅游节”即将拉开帷幕,我校将展开“冰雪有情  魅力春城”的主题活动,届时同学们以各种方式参与活动并向四方游客宣传自己的家乡。请你也试着加入到策划的行列,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文化宣传

为吸引同学们参与到活动中来,请你为本次设计一则宣传语。(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冰雪之趣

请你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一项与冰雪有关的运动或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在此次冰雪旅游节中,若有外地游客向你咨询长春地区的知名景点,你将推荐哪一处景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却说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操催军速战,李丰等闭门不出。操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致书于孙策,借得粮米十万斛,不敷支散。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入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1.选文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作者是明代文学家_________

2.曹操远征袁绍,却遭遇荒旱,粮草不济,在军心即将动摇之际,他是如何解决军队缺粮的问题的?

3.自古以来,人们对曹操这个人物形象褒贬不一,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曹操的评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念铁匠老孙

肖复兴

①年轻的时候,大概谁都会是心高气盛。那时,我也是一样,自以为是,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用当时东北老乡的话说,其实就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

②1968年,在北大荒,我21岁。全因为看到队里的三个所谓的“反革命”,认为并不是真正的反革命,而且绝对是好人。尤其是看着他们的脖子上挂着三块拖拉机的链轨板挨批斗,更是于心不忍,要知道每一块链轨板是17斤半重,每一次批斗下来,他们的脖子上都是鲜血淋淋。于是,是我带头出声了,自以为是样板戏里的英雄人物李玉和出场一样呢,要拯救那三个人于危难之中。

③第一场戏,我演出的是“访贫问苦”,和几个一起去北大荒的同学悄悄地跑到这三个“反革命”的家里去调查真实的情况。清晨天刚蒙蒙亮,踏雪迎风,身后甩下无边无际的荒原,心里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见到三位中的一位是个地地道道的贫农,家里穷得盆朝天碗朝地的,当场脱下自己的棉大衣披在他的身上,感觉良好地当了一回救世主。

④第二场戏,我演出的是“激扬文字”,和同学——现在的剧作家、话剧《正红旗下》的编剧李龙云一起连夜赶写了三张大字报,慷慨激昂,挥斥方遒,有事实有理论,有文采有感情,掷地有声,不容辩驳。第二天一清早,墨汁未干,把大字报贴在队里的食堂的墙上,胸有朝阳般等待着人们——特别是将这三个人打成“反革命”的队部的头头前来看我的杰作。

⑤第三场戏,我演出的是“现场辩论”,一连几个收了工的晚上,全队人被我们的三张大字报招呼到食堂里中,我们和坚持要把那三个人继续打成“反革命”的对立派进行唇枪舌战的激烈辩论,吐沫与手势齐飞,语录和标语共舞,我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惊讶的目光。只是队上的头头没有出场,但每晚都来,躲在角落里目光闪烁,一言不发。我以为我们在节节胜利。

⑥我根本没有料到,第四场戏就要开场,我已经走到了危险的悬崖边上,断头台就横在我的面前。

⑦上级派来的工作组进队了。工作组进队的头一天,便召集全队人马在食堂里开会,我当时因为值夜班脱谷正在睡大觉,哪里会想到大祸就要临头。那天,天上正下着纷纷的小雪,队上的头头推开我的房门,一脸我以为是有些谄媚的笑其实是得意的笑里暗藏杀机,跟着他爬出了暖烘烘的被窝。我被叫到了食堂,新来的工作组的组长极其严厉地说起了一长段火药味儿很浓的话,其他的话我已经记不住了,但有这样一句话至今清晰在耳,那就是他带有东北的腔调,声音高亢地说:“肖复兴是过年的猪,早杀晚不杀的事了!”那一刻,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投向我这一边,目光像是聚光灯似的落在我身上。那时,我还没有觉得会是马上就要大祸临头呢。

⑧第二天,他们查抄了我写的所有日记和写的所有的诗。而那好几本日记里,并没有我自己想象的那样,全部都是雷锋式的日记,在那个鸡蛋里都能够挑出骨头的年代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日记里,我记了队长把毛主席的诗“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给念成了“借问瘟神欲何住”,便都成了我的罪状,对领导不恭,继而上升到对党的不满,最后上升到:“如果蒋介石反攻大陆,咱们北大荒第一个举起白旗迎接的就是肖复兴!”现在听起来跟笑话似的,但从那时起,几乎所有的人都像是躲避瘟疫一样躲避着我。这时候,我知道,一切已经在劫难逃。

⑨那一天收工之后,一个好朋友悄悄地告诉我,晚上要召开大会,要我注意一点儿,做一些思想准备。我猜想到了,大概是要在这一晚上把我揪出来,和那三个“反革命”一勺烩了。

⑩那一天晚上飘起了大雪。队上的头头和工作组的组长都站在了台上,我知道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硬着头皮,强打精神,我虽然做好了思想准备,心里还是忍不住瑟瑟发抖,我不知道呆会儿真的被揪到台上,我会是一种什么狼狈的样子,他们会不会也在我的脖子上挂链轨板?我真的一下子如同丧家之犬,只好等待着厄运的到来。我才知道英雄人物和“反革命”都不是那么好当的。

(11)谁能够想到呢,那一晚,工作组组长声嘶力竭地大叫着,一会儿说阶级斗争的新动向,一会儿重复着说如果蒋介石要反攻大陆真打过来了,咱们队头一个打白旗出去迎接的肯定是肖复兴……总之,他讲了许多,讲得都让人提心吊胆,但是,一直讲到最后,讲到散会,也没有把我揪到台上去示众。我有些莫名其妙,以为今晚不揪了,也许放到明天晚上了。

(12)我坐在板凳上一动不动,等着所有的人都走尽了,才拖着沉甸甸的步子走出食堂。我忽然看见食堂门口唯一的一盏灯光下面,很显眼地站着我们队上烘炉的铁匠老孙,他是我们队上地地道道的老贫农,老党员,雪花已经飘落他的一身,就像一尊雪白的雕像。

(13)那时,四周还走着好多的人,只听老孙故意大声地招呼着我:“肖复兴,一我家喝酒去!”我被他一把拉住胳膊,当着那么多人其中包括队上的头头和工作组组长,他旁若无人似的把我拖到他的家里。炕桌上早摆好了酒菜,显然是准备好的。老孙让他老婆又炒了两个热菜,打开一瓶北大荒酒,和我对饮起来。酒酣耳热的时候,他对我说:“我和好几个贫下中农都找了工作组,我对他们说了,如果谁敢把肖复兴揪出来批斗,我就立刻上台去陪斗!”

(14)算一算,36年过去了,许多事情,许多人,都已经忘却了,但铁匠老孙总让我无法忘怀。有他这样的一句话,会让我觉得北大荒所有的风雪所有的寒冷都变得温暖起来,对于我所做过的一切,不管是对是错,都不后悔。什么是青春?也许,这叫做青春,青春就是傻小子睡凉炕,明知凉,也要躺下来是条汉子,站起来是棵树。

(15)1982年夏天,我大学毕业,专门回了一趟北大荒,回到队上,第一个找到的就是老孙。那是我1974年离开北大荒和老孙分别9年后的第一次相见。当时,他正在烘炉子,我握着他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他拉着我到他的家,让他的老婆把早在井里冰好的一罐子椴树蜜冲的甜水端到我的面前(在北大荒的那些夏天的日子里,我没少到他家喝这从井里冰镇好的椴树蜜),那年冬天的情景一下子也一起涌在了面前。他告诉我工作组组长已经得癌死了,队长前几年知青大返城时因为受贿被“双开”(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算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往事如烟,弥漫开来。

(16)今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同学商量好了,准备再回北大荒一次,我的心里一直在想象着和老孙再次重逢的情景。已经又是22个年头过去了,我不知道老孙变成什么样子了。算一算,他有七十上下的年龄了。我真的分外想念他,感念他。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文章开头介绍“我”是一个“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能体现出这些特点的事。

3.有人说,文革是一个颠倒是非黑白、扭曲人性的时代,“我”所在的北大荒也在上演着这样的荒唐而又残忍的闹剧。请在第二段中找出印证这句话的内容。

4.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者化用此句,写“我”与对立派论辩时的场景,请在文章找出相应语句,工整的抄写下来, 并说说这句话写出了我们当时怎样的状态?

5.在“我”大祸临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像是躲避瘟疫一样躲避着我”,但是这时“我”却得到了老孙的关心与帮助,让人倍觉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老孙具有怎样的特点?

6.三十几年以后,作者对老孙仍然难以忘怀,对当初的所做所为仍然没有悔恨,他说:“青春就是傻小子睡凉炕,明知凉,也要躺下来是条汉子,站起来是棵树。”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7.本文题目叫“想念铁匠老孙”,全文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老孙的感激与思念,但是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笔墨讲述“我”的事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义犬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注释】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及扫腰橐:扫,清理。橐,钱袋。④冲衢:交通要道。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犬始奔__________           ②金其半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作者孟子, 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______________      ②贤者能勿____________

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      ④是不可以____________

3.文章开篇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请写出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得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好处是什么?

4.孟子在当时有“好辩”之称,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这与他恰当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是分不开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意在证明什么?

5.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也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你觉得这两种观点矛盾吗?为什么?

 

名句积累与运用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点出时令,既写自然环境,也写出诗中人物难舍难离心境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题李凝幽居》中,以动衬托静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那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下面是某位同学阅读《西游记》后的感受。请你仿照示例另写一段话写出你阅读《水浒传》的收获。

示例:吴承恩的《西游记》滋养了我,从孙悟空身上我看到了爱憎分明,从沙和尚身上我看到了吃苦耐劳,从猪八戒身上我体悟到了憨厚的可爱。

 

下列对《水浒传》情节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

B. 杨志在汴梁卖刀时不堪牛儿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到官府自首。

C. 鲁达因三拳打死镇关西,无奈到五台山出家,却屡屡喝酒滋事,后投奔了东京相国寺。

D. 李逵听说宋江被藏在枯井中不知生死,便脱得赤条条,手拿两把板斧下井解救。

 

大先生

赵 威

①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②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就这样,他留在了我们村,经常帮村里人做木头活,成了远近闻名的凌木匠。

③后来,村里人得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里的墨水。嘿,正好村里小学缺个先生。于是,他就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④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是捉弄他。

⑤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⑥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之意,似乎还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⑦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儿。让他想不到的是,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不干了,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支书命令道:“国家的政策,拿着!”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

⑧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设了助学金,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

⑨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围栏。”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22日)

1.第②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②⑥⑦自然段共三次写到大先生眼睛的“浑浊”,请分别说出“浑浊”流露出他内心怎样的情感。

答:第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大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4.第⑨自然段言简义丰,独具匠心,请谈谈这一结尾的妙处。

 

净化网络“雾霾”需要理性精神

王晓刚

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发帖、跟帖、评论、围观、“吐槽”等已经像我们的呼吸一样自然而然,不仅成了广大网民参与讨论社会公共议题的主要渠道,也成了我们自身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言论的大解放如影随形的是,各种不文明的网络用语也随着“潘多拉盒”的打开而成泛滥之势。

②互联网无疑为人类的言论自由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使人类言论自由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然而,对网络世界语言的乱象给予应有的关注也十分必要。进入网络世界,就会发现各种极端言论、偏激言论处处可见,而且越是“出格”就越容易赢得一片“点赞”叫好;对事件的争论也往往变得简单粗暴,乃至退化成偏激的人身攻击;各种粗俗言论将“国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甚至将网络“骂战”发酵成网络“约架”。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吗?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见到“网络版”的语言生态。在我们最朴素的道德判断中,也没有多少人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斥着诸如此类的低俗语言,无论是对亲人、朋友、同事,还是对待陌生人,我们都希望保持基本的尊重、礼貌和教养。几乎没有人希望低俗的网络语言从“虚拟”变成自己所处的“现实”。然而,现实中的自律意识,一旦上网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显然,人们对洁净的语言有着线下和线上的双重标准,而且到目前为止,网民们还没有像珍惜清洁的空气那样珍惜自己以及自己的父母、孩子、朋友共处的网络空间。而要深刻地改变这种观念,人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如果回顾大自然的“报复”和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深化和普及过程,我们也会坚信:网络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最终将会把网络环保意识强制性地灌输到网民的头脑之中。

⑤但我们不能坐等这种后果发生之后才姗姗来迟地觉醒,而要从现在起就付出努力,推动网络环境向清爽健康的方向发展。正如德国学者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所言,每一种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而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是历经数百年心理积淀、规范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等待一种结果,只能付出努力去推动。

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如果我们从现在就开始付出努力,或许几十年后互联网世界将回馈给我们一片“蓝天”。要知道,我们在“十面霾伏”面前,可以把责任推卸给“排污大户”,但在网络世界,我们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都是形成网络语言生态的一分子。因此,要还网络语言环境的那一片“蓝天”,需要每个网友从自身做起,从管住自己的“嘴巴”做起。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14日,有删改)

1.网络“雾霾”指什么?

2.请分析文章第⑤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净化网络“雾霾”,我们需要保持怎样的理性?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结合诗句体会“乱烟笼碧砌”一句中“乱”字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毗引裾

    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河南。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卒家,其计安出?”帝曰:“卿我徙之非邪?”毗曰:“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乃徙其半。 

【注】①辛毗:字佐治,三国时魏国侍中。②帝:魏文帝曹丕。③厕:安置。

1.下列句中的“以”与“作色以待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不以千里称也    B.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 能以径寸之木    D. 以亿万计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魏文帝计划迁移冀州的士卒家十万户前往河南,但因遇到天旱蝗灾,遭到大臣们的反对。

B. 面对魏文帝的坚持,许多大臣都不敢劝谏,表明他们都是一味媚上、趋炎附势、立场不

坚定的奸邪之人。

C. 对于魏文帝的决定,辛毗坚持劝谏,甚至不顾臣子的礼节,拉住了魏文帝的衣服,表明他是一位以国事为重的大臣。

D. 辛毗的力争,虽然令魏文帝恼怒,但他能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更改了原来的决定。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河南  实:___________            ②作以待之  色:______________

③卿我徙之非  谓:____________     ④以为非也  诚: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