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1)某班级进行“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开展了一次辩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小王同学说:“比尔•盖茨是世人公认的成功人士,人们提到他,总会在他的名字前冠以‘世界首富’的称谓,他的财富就是他成功的标志。所以我认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金钱。”你是否赞同小王的说法?为什么?

答:

(2)如果由你来担任这次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的主持人,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手法再写两个句子,作为本次综合性活动的结束语。

示例:金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们灵魂的美与丑。

:金钱                                             

金钱                                            

 

自然是人类亲密的家园,当我们聆听自然之声,观赏自然之景时,我们的心灵或变得柔软,或引起震颤。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汉语中涉及自然景物的成语很多,比如“春色满园”、“山重水复”“风起云涌”,请你再写出两个与自然景物有关的成语(不能抄用试卷中出现的成语)。

(2)删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水渺远的山,皆有情意。

改后为:清风明月本无价,                           

 

班级开展“走进名著”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也踊跃参加。

(A)“……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手……”—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

(B)“……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

(1)我选(         )句,简述一个故事情节:

                          。

写出以上两部名著中任意两个与“三”有关的故事名称。

                        

 

为了启发大家养成好习惯,班上准备开展一次辩论赛,论题为“养成好习惯是否主要靠自我约束”。你是正方代表,你的观点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方的观点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准备的过程中,你收集到了以下材料,比赛中你能用上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对方可能用上的材料是____。

(填序号)

①头悬梁锥刺骨    ②孙悟空头戴紧箍咒

③祖逖闻鸡起舞    ④齐白石“不教一日闲”

 

根据以下语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俗话说“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叶圣陶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习惯是方方面面的下面这些名言都是论述习惯的,其中论述“修身养性”方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论述“读书学习”方面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⑤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⑥吾日三省吾身。

 

仔细阅读下面语句,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        )

①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②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③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④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⑤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A.⑤②④①③   B.①⑤②④③     C.⑤④③①②      D.①④②③⑤

 

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他总以为自己在绘画方面很了不起,常常在别人画画时在一旁强聒不舍

B.在一些贪官眼里,贪污受贿是发家致富的不二法门

C.王强的作文发表了,他很高兴,歇斯底里地在教室里蹦跳起来。

D.养儿防老这一观念在有些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们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自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听了李学生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D.大陆目前正积极筹组赴台采购团,大约有79个以上的采购团计划在59月间先后赴台考察并洽谈采购事宜。

 

根据以下语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俗话说“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叶圣陶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习惯是方方面面的下面这些名言都是论述习惯的,其中论述“修身养性”方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论述“读书学习”方面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⑤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⑥吾日三省吾身。

 

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    )

A.妖(rá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襁褓(qiǎnɡ bǎo)

B.田(fǔ):田地。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lǚ):丝线。                 凝望(nínɡ wànɡ)

C.成吉思 (hán):元太祖铁木真。  嚷(xuán):大声喊。

(jián)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D.颤抖(chán dóu)。              枯黄:干枯焦黄。

(yànɡ):微波荡漾。           唯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默写诗句

(1)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                        ,虫声新透绿窗纱。

(3)鸡声茅店月,                           

(4)池上碧苔三四点,                       

(5)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

(6)《沁园雪》中写作者想像的是                          。

(7                            ,一任群芳妒。

(8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

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阅读《开花的课桌》一文完成

开花的课桌(节选)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钢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

②有一天,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觉得到。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我提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心,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起来,在了他们的课桌上。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④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也插了几朵野花。我的课桌最破,桌面上满是裂缝,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我没有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大家共守着默契。这一节课,上得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是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                          (选自《人民教育》)
1.从全文看,第①段描写户外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2.文章描写时用词精美,请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

3.读完文章,你怎样理解第段中“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一句含义?

4.文章是怎样有条理地表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的?根据提示,结合文中内容说明。 

5.有人认为,“开花的课桌”不是这篇文章最好的标题,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如果同意,请为文章重新命题,并简要说明你命的标题好在哪里;如果不同意,请说明你不同意的原因。

阅读《自拍神器》,完成题。

自拍神器

“你还拿着自拍这个……吓人哪……我这话出去了,就是你(播出去的)……”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看着崔永元举着的自拍杆,哈哈大笑。不止小崔,小米CEO雷军和多位记者也都在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使用这种神器,自拍杆在两会上真是大放异彩。

②神器自拍杆堪称自拍爱好者的福音。它的主要部件是伸缩杆、固定支架和蓝牙遥控自拍器。它曾是跳伞等极限运动发烧友的专业用品,人们很快发现了它的其好处——能把更多的人装进相框,这真是一大惊喜!因为“自拍”虽风靡已久,但伸长手臂自拍始终有难以突破的局限——镜头离人太近,能拍进来的人太少。而该“神器”使用者只需将手机或者傻瓜相机固定在自拍伸缩杆上,通过遥控器就能实现多角度自拍。

③自拍大家都会,但如何正确使用自拍杆是一门手艺活

④首先要选择和自拍杆重量相匹配的搭档。自拍杆原则上能像独脚架一样,固定手机、相机和平板电脑等多种拍摄工具,自拍杆本身重量不过一两百克,要再加上平板电脑就成了双手武器,还是斧头造型的一点都不酷,所以手机才是它的最佳“拍”档。

⑤其次,拍照时还要注意伸缩杆的长度。自拍杆的伸缩范围一般是20到120厘米。自拍杆拿在手中,拍照时可能会因手抖而产生虚像,杆越长抖得越厉害,就像钓鱼时手一动鱼就溜了一样所以不建议把杆调得过长。

⑥仅注意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角度。除非要拍威廉王子的发际线,否则俯视众生的上帝视角毫无意义。45度才是自拍的最佳视角,具有瘦脸、遮盖双下巴和仰望星空等多重功效。要赢就赢在起跑线上,掌握好自拍角度能省去后期修图的诸多烦扰。

⑦另外,由于自拍杆取景范围广,入镜的人还得注意着装是否无死角,在上半身西装领带、下半身大裤衩的直播间工作场景,自拍杆可能就不那么适用

⑧“自拍杆”这个新鲜的小玩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年轻,实际上它已经至少存在几十年了,而且几乎每十年都有不同的自拍杆诞生。

⑨1983年,日本人上田宏申请了可扩展杆的专利,这可能是世界上首个自拍杆,可惜在商业上并未取得成功。1995年,自拍杆还曾出现在一本日本科技杂志讲述“无用日本发明”的章节里,那时数码相机还未得到广泛使用,人们想象不出咔嚓咔嚓走一堆胶片拍张大头贴有什么意义。21世纪初期,加拿大发明家Wayne Fromm发明了一个手持可伸缩自拍杆,并在2005年申请了专利,自拍杆开始在一些专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⑩如今自拍杆样式五花八门,并随时可能有新的样式出现。随处都可见到使用自拍神器的年轻人,自拍杆迅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表达自我的新方式。它甚至成为中老年政客亲近年轻人的上好工具。去年10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一个经济中心的成立仪式上,就拿出自拍杆与青年们合影。2014年《时代》杂志还把自拍杆评为年度25大发明之一。

(11)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自拍杆满怀好意。韩国政府已下令禁用未获认证的蓝牙“自拍神器”,因担心这些装置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另一理由是可能干扰其他装置的信号。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如今都禁止在公共场合使用自拍杆,为的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文物破坏或者伤人事件。一些体育馆、音乐会、博物馆,乃至最新的苹果发布会都明令禁止人们使用自拍杆。

(12)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己(或别人)的感觉。

(选自2015年5月《青年文摘》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⑨⑩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简要分析理由。

阅读文言文,完成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 《人琴俱亡》)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汤汤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志:志趣,心意。 汤汤:宽广的样子

卒:通“猝”,突然。  操:琴曲。逃:隐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不调                     B.恸绝良久

C.伯牙鼓琴                    D.伯牙所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钟子期辄穷其趣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B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4.你认为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明。

5.“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桔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

C.第三、四句想象友人和自己分别后的情景。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D.古歌谣有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句“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诗歌,完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中的“风烟”二字有何作用?
2.请分析这首诗与以往送别诗有何不同?

名著阅读

从这天起,他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缺少火一般的激情。

(1)这段文字出自《           》,“他”即小说的主人公          

(2)小说的主人公创作的这本书是《暴风雨所诞生的》,他是在什么状态下进行创作的?他的创作经历让你得到哪些启示?

 

清明节前,学校安排了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请完成以下各题:

①在访问前,你们确定的教育基地的名称是什么?(写一个即可,必须是盐城范围内的)

②在准备过程中,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六十六周年,学校准备组织一次庆祝活动,请你为国庆节文娱晚会设计一段主持人的开场白。(不超过80字)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

②他的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

③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④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演绎着现代革命历史。

⑤2012年10月11日,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A.⑤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⑤     C.③①②④⑤    D.③⑤④①②、

 

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的作文的基础真的很差,即使老师很认真的辅导他,每篇作文也都是文不加点

B.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C.当电影《2015》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似乎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

D.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

B.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C.乾清官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D.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绵绵的细雨,飘飘洒洒。我们一起去  )访尚湖,踟蹰在曲径,感受着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建造者的鬼斧神工。在这里,远离了都市的喧嚣,静mì(    )空灵的环境,让人想起了吴筠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伊凡一直在说着他的梦想——一叶扁舟,一座小屋,几亩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在

qīng(    )听着,   )愿他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mì(       ) qīng(      )听         )访       )愿

 

名句默写。

(1)木受绳则直                         

(2)                          必先利其器

(3)白头搔更短,                         

(4)、《晏子使楚》中楚王说了一句“                          ”,这句话把矛头指向了所有的齐国人,是对齐国人极大的诬蔑。

(5)、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6)日有所思,夜有所梦,“___                 _, _                        __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7)《过零丁洋》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_                          ,__                         

 

题目:一个夏日的早晨

要求:(1)文体不限;(2)600字以上; (3) 字迹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我们是一家人

(1)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2)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3)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4)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5)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6)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7)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8)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9)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 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10)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

(11)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12)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13)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14)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15)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16)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经典阅读》,作者秦文君,有改动)
1.“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11)段画线句子中“犹豫”一词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

3.选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4.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我”一样有“叛逆倾向”的同学,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或她)写几句赠言,帮助他(或她)走出误区。(不得少于30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桑葚熟了

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造而成。

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梦。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家一齐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不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许多桑果。

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娇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葚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

面对这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两件事?

2.阅读全文,请用原文回答第段加点词语“儿时的梦”具体指什么?

3.请赏析第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4.全文主要内容写的是采摘桑葚这些欢快的事情,但结尾两段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

5.作者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分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加点的字。

时有物外之趣。                     (2)项为之

一癞蛤蟆也                         (4)数十
2.选出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A.必细察/其纹理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盖/一癞蛤蟆也                D.见/二虫斗/草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