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35分)

22有你,真好!汪曾祺因有张氏娘童年幸福;吴均因为富春江的风光流连忘返;陶渊明因为书而欣然忘食……

“你”可以是给我们以帮助、引导我们走向成熟或是使我们感受到温暖和惬意的人,可以是一处风景,还可以是一本书,一种爱好,一个理想……

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②注意用生动的叙述和描写表达真情实感,内容健康;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于是退而疾耕(    )(2)家富则得良犬(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既醉而退,曾为吝情去留

C足肤皲裂而不知              D昨日持久而不得兽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4.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与朱元思书(7分)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缥碧(    2)一百里(   

3)猛浪若    4)窥谷忘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课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述行旅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是骈文文中少有的佳作。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C.“负势竞上”、“ 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获得功名后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儿童误认雨声来。
1.诗歌前两句中的“      ”和“       ”两字紧扣诗题就给人闲适、慵倦之感。(2分)
2.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诗歌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2分)

A.风送幽香传十里    B.戏掬清泉洒蕉叶       C.殷勤夏雨敲莲荷

应选                                                             

 

我的母亲(13分)

我父亲结过三次婚。

我的生母姓杨。我三岁的时候,母亲就故去了。我对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她得的是肺病,病后即移住在一个叫“小房”的房间里,她也不让人把我抱去看她。我只记得父亲用一个煤油箱做了一个炉子,这炉子是他自制的,煤油箱横放着,有两个火口,可以同时为母亲熬粥,熬参汤、燕窝。另外还记得我父亲雇了一只船陪她到淮城去就医,我是随船去的。还记得小船中途停泊时,父亲在船头钓鱼,我记得船舱里挂了好多大头菜。我一直记得大头菜的气味。

我只能从母亲的画像看看她。据我的大姑妈说,这张像画得很像。画像上的母亲很瘦,眉尖微蹙。我母亲是读过书的。她病倒之前每天还写一张大字。我曾在我父亲的画室里找出一摞母亲写的大字,字写得很清秀。

前年我回家乡,见着一个老邻居,她记得我母亲。看见过我母亲在花园里看花——这家邻居和我们家的花园只隔一堵短墙。我母亲叫她“小新娘子”。“小新娘子,过来过来,给你一朵花戴。”我于是好像看见母亲在花园里看花,并且觉得她对邻居很和善。这位“小新娘子”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了!

我母亲死后,她养病的那间“小房”锁了起来,里面堆放着她生前用的东西,全部嫁妆——皮箱和铜火盆,朱漆的火盆架子……我的继母有时开锁进去,取一两样东西,我跟着进去看过。“小房”外面有一个小天井。靠南有一个秋叶形的小花台。花台上开了一些秋海棠。这些海棠自开自落,没人管它。花很伶仃,但是颜色很红。

我的第一个继母娘家姓张。她们家原来在张家庄住,是个乡下财主。后来在城里盖了房子,才搬进城来。

我的继母幼年丧母,她是跟她姑妈长大的。继母的姑妈年轻时守寡。她住的房子二梁上挂着一块匾,朱地金字:“松贞柏洁”,下款是“大总统题”。

继母是长女,但是我的外公显然并不钟爱她。她身体不好。婚前咳嗽得很厉害,和我父亲拜堂时是服用了一种进口的杏仁露压住的。她的陪嫁妆奁是不丰的。她有时准备出门作客,才戴一点首饰。比较好的首饰是副翡翠耳环。有一次,她要带我们到外公家拜年,她打扮了一下,换了一件灰鼠的皮袄。我觉得她一定会冷。这样的天气,穿一件灰鼠皮袄怎么行呢?然而她只有一件皮袄。我忽然对我的继母产生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我可怜她,也爱她。

后娘不好当。我的继母进门就遇到一个局面,“前房”我的生母留下三个孩子:我姐姐,我,还有一个妹妹。这对于“后娘”当然会是沉重的负担。上有婆婆,中有大姑子,小姑子,还有一些亲戚邻居,她们都拿眼睛看着,拿耳朵听着。

也许我和娘我们都叫继母为娘有缘,娘很喜欢我。

她每次回娘家,都是吃了晚饭才回来。张家总是叫了两辆黄包车,姐姐和妹妹坐一辆,娘搂着我坐一辆。张家有个规矩,姑娘回自己婆家,要给孩子手里拿两根点着了的安息香。我于是拿着两根安息香,偎在娘怀里。黄包车慢慢地走着。两旁人家、店铺的影子向后移动着,我有点迷糊。闻着安息香的香味,我觉得很幸福。

小学一年级时,冬天,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大便急了,憋不住,拉在裤子里了。我兜着一裤兜屎,一扭一扭地回了家。我的继母一闻,二话没说,赶紧烧水,给我洗了屁股。她把我擦干净了,让我围着棉被坐着。接着就给我洗衬裤刷棉裤。她不但没有说我一句,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我妹妹长了头虱,娘煎草药给她洗头,用篦子给她篦头发。

张氏娘认识字,念过《女儿经》。里面有这样的句子:“张家长,李家短,别人的事情我不管。”她就是按照这一类道德规范做人的。她有时念经:《金刚经》、《心经》、《高王经》。她是为她的姑妈念的。

她死于肺病。

我的第二个继母姓任。任家是邵伯大地主,庄园有几座大门,庄园外有壕沟吊桥。

  我父亲是到邵伯结的婚。那年我已经十七岁,读高二了。任氏娘对我们很客气,称呼我是“大少爷”。我十九岁离开家乡到昆明读大学。一九八六年回乡,这时娘才改口叫我“曾祺”——我这时已经六十六岁,也不是什么“少爷”了。我对任氏娘很尊敬。因为她伴随我的父亲度过了漫长的很艰苦的沧桑岁月。

她今年八十六岁。                           选自《汪曾祺散文选集》,有删节
1.张氏娘(第一个继母)“很喜欢我”体现在哪里?请加以概括。(4分)
2.汪曾祺曾说:“明朝散文家归有光对我影响极大,平平淡淡的叙述,平平淡淡的人事,在他笔下很有味儿。”结合这句话,参照示例,从文中另选一处加以赏析。(3分)

示例:【句子】我只记得父亲用一个煤油箱做了一个炉子,这炉子是他自制的,煤油箱横放着,有两个火口,可以同时为母亲熬粥,熬参汤、燕窝。

【赏析】长短句结合,在淡淡的叙述中写出了父亲的巧手和对母亲的悉心照料,“只记得”留着许多记忆的空白,也就有着对过往人事的无尽怀想。
3.作者在回忆生母时,描写了“小房”外花台上的秋海棠,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分)
4.作者用富含真情的笔触记述了三位母亲,但字里行间对三位母亲的感情却有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3分)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8分)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地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从色彩美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美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
2.④、⑤两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2
3.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3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徐玑《新凉》)

 

综合性学习。(5分)

八(5)班开展以“寻觅春天的踪迹”为主题的活动。请帮助依依同学完成以下任务。

(1)【寻春蓝图】这次活动方案,依依已经设计好了两种形式,请你帮她再设计一种。(1分)

形式一:编一辑“春天日志”  形式二:谱一支“春天赞歌”  形式三:                 

(2)【观春记录】为记下春天的足迹,依依同学对植物进行了观察,现在请你将这则观察日志填完整。(2分)

观察时间

35号至320

观察对象

校园外的梧桐树

观察主题

梧桐树的叶片是如何生长的

观察、记录员

依依

 

 

观察记录

35号:梧桐树的树干上冒出了若干米粒大小的绿色小泡泡

310号:那些绿色的小泡泡全部绽开,抽出了像针尖一样大小的嫩绿的叶片。

315号:那些小叶片继续长大,叶片上的脉胳清晰可见,颜色由嫩绿变为鹅黄。

320号:叶片已有小孩手掌大小,边缘已有十分明显的锯齿状,颜色也变为深绿,叶片已长得十分繁密。

观察感受

 

(3)【绘春妙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形容一下你心目中的春天。(2分)

 

名著阅读。(4分)

这时是早晨十点。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梭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感觉告诉康塞尔呢!怎样才能跟他一齐发出赞叹呢!我怎样才能跟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一样,利用一种约定的记号来传达我的思想呢!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只好自己对自己说话,在套着自己脑袋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虽然我知道,说这些空话消耗的空气恐怕比预定的要多些。

(1)上文节选自“现代科学幻想之父”  (人名)的科幻小说《            》(2分)

(2)本书中康塞尔是“我”的仆人。他年轻、健壮、规矩、热情、脾气好,而且能处变不惊,最为难得的是对主人的一片忠心。请简要写出表现康塞尔忠心的一个故事。(2分)

 

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3)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4)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                  

(6)《过零丁洋》中选取两个在自己戎马生涯中有深刻意义的地名作为当时特殊心境的写照,贴切自然,对仗精巧的句子是: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高耸入云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广袤无垠的钢结构摩天大楼,无不都在叙述着中国建筑工业发展史。

B.瑞典队伊布对着英格兰门将哈特吼叫咆哮,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

C.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应该明察秋毫发现潜在的需求把握商机开拓市场。

D.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从天穹撒向人间,去装点千山万壑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1)如果我能宽shù        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

(2)我又从海底里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kuì       赠。

(3)蠢笨的企鹅,胆qiè        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看山水,看见的是自然的意趣;看书本,看见的是生活的智慧;看世事,可以看见人情的冷暖;看人生,可以看见人性的善恶。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思考和体悟。

    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班级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名著阅读3

“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选文中的“他”指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        ,“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          ,这也表明主人公已经从过去的                 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综合实践:2

学习了《长城》专题,请你写出一个有关长城的故事                      。写出一句有关长城的诗句或俗语或谚语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0分)

                    ,夜泊秦淮近酒家。  

                   ,一览众山小。

____________   _____,灵旗空际看

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         

_______________   __,谁家新燕啄春泥。   

落红不是无情物,            __             

⑦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   _______  

⑧_____________    ___,天涯若比邻。        

⑨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     ____。

⑩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题。(13分)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

  ——怀念叶圣陶先生   肖复兴

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我渐渐沉浸在我国现代文学之中。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他们的作品令我爱不释手。冥冥幻想里,我像今天的青少年朋友一样,想入非非地想像着他们的模样、为人及性格。但是,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结识他们当中的一位,并且能够聆听他的教诲。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一九六三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自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即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倒装句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 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也规范多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创作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我一直觉得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一定是深居简出,凡人不见的。见这样的作家如同国家元首一样难哩。现在叶圣陶先生居然要见见我这样一个初中学生,这自然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先门口迎接了我。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小巧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似乎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了。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随之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和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所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所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落日的余晖悄悄染红了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十五岁的那个夏天富有了生命和活力。我仿佛觉得那个夏天变长了,总有回味的嚼头。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地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在我的眼中,那一片爬山虎永远都那么绿着。

(选自《肖复兴散文》,有删改)
1.全文写了“我”回忆和怀念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回答。(2分)

                                                                          
2.请赏析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3.在作者的眼里,叶老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叶老具有怎样的人品和文品。(4分)

 

                                                                             
4.请简要分析文章以“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为标题的作用。(4分)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2-14题。(7分)

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喜获破译

①2006年5月18日,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

②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量最多,块头最大。其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破译难度也最大。一个由150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历时10年,才完成了1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完了“生命之书”的最后一个章节。

③据估计,人类染色体大约由2万到25万个基因组成。科学家在破译1号染色体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了1000种新基因。

④人类基因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就像一座巨大的金矿。它将促进生物学的不同领域如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人们从中更可以发掘出诊断和治疗5000多种遗传疾病的方法,阻止甚至扭转一些疾病的遗传。其中,超过350种疾病被认为与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问题有关,包括癌症、老年痴呆症等。

⑤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领导1号染色体测序项目的格雷戈里博士说:“公布人类最后也是最大一个染色体的测序,标志着建立在人类基因测序基础上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掀起高潮。”
1.从文中可知,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基因研究的什么工作?(2分)

                                                                                    
2.第3段中加点词“至少”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3.第4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8分)

报恩塔 [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则报恩塔                      2烧成时          

3)半日                          4)必顶礼赞叹而          
2.下列各句中的而 与“中国之大古董”中的“之” 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A齐之习辞者也   B乃记而去     C往来于荒村野水   D非成祖开国精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小题。 (3分)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河阳,地名。末句中“司徒”即指时任检校司徒的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后,又急欲直捣安史之乱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1.诗歌首联中的“五六年”这一数量词交代了因战乱和家人分别时间之长,与颔联中的“       ”字相呼应。(1分)
2.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诗歌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夜醒昼眠这两个生活中的细节,有人说这两句描写有悖生活常理,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2分)

 

 

以下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脚步”中的最后一段解说词,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甘肃山丹牧场,老谭夫妇准备向下一站进发,又是一次千里跋涉。宁夏固原,回乡的麦客们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子。东海,夫妻船承载着对收获的盼望再次起锚。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A.为了生活,人们追逐食物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B.无论是食物还是其它方面,我们都要懂得传承与发扬。

C.不管身处何方,总有一种食物的味道会让我们想起家乡。

D.时光流逝,各种食物的老味道俨然成为了历史。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张牛皮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②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③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④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⑤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A.①④⑤③②     B.①⑤④②③      C.④①③⑤②        D.④⑤③①②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

C.实验中学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时,开展话说“嫦娥奔月”。

D 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致(尽)             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

B 寡人反取焉(生病)      语时不悲(完全)

C 子敬好琴(向来)        来(才)

D 积水明(清澈透明)      非相度不得其(真实情况)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zhóu)     (nìng)可     祷(qí)     (mǐ)

B(zhù)立      然入梦(hān)  皑皑(ái)     (mù)集

C(xuàn)     (yì)       酌(zhēn)  妥帖(tiē)

D肆无忌(dàn)  簌簌(sù)       (lán)    司空见guàn

 

写作(45分)请以“让我心存感恩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600字以上;  (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在我校第二届阅读节中,我们开展了多个版块的阅读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3分)
1.【大话西游】某同学根据第五回内容画了一幅画,并用“乱蟠桃行者偷丹”来命名。有同学指出“行者”应换成“大圣”。请你说说理由。(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 
2.【人物看台】①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________》中的主人公,他是受________的影响而逐渐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2分)

②汤姆和女孩________在山洞里经历了一番生死考验,又和小伙伴_____从山洞里挖出________埋藏的金币,发了财。(3分)   
3.【水浒情深】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则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吴用口歌四句:“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①文中“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必须经过什么地方?吴用让卢俊义去那里避难的用意是什么?(2分)

②吴用的四句口歌暗藏什么玄机?(1分)
4.【阅读生活】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对下面的问题展开探究(3分)

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读书日”。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在这一天出生或逝世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现在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只有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而仅有700万人口的以色列却有100万人拥有借书证。

问题:如何改变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请你至少提出三条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2分)

                              大师什么是大(文 朱晖)

①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格这匹“千里马”的,是梁启超。上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格。曹问:“陈寅格是哪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拒绝:“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一听,十分震惊,这才同意聘请陈寅格。

②陈寅格在国外陆续留学20余载,潜心读书和研究,不仅学贯中西,而且通晓三十多种文字。由于他始终对博士、硕士之类的学位淡然处之,所以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幸亏梁启超慧眼识珠,才使得这位旷世奇才没有“遗于野”,也才成就了这位日后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说,陈寅格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应该礼让三分。但是,因为一个古人陶渊明,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

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格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格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④应该说,陈寅格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格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那么,梁启超又会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格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⑤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老师就是尊敬老师。”学生又问:“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韦伯大笑:“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

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追随柏拉图。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得。

⑦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
1.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2分
2.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4分)
3.第⑥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4.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阅读殷健灵的《豆腐之美》,完成14~16题。(共8分)

①东京的高楼并不比上海的多,繁华的都市里,每一寸空间都被有效利用,依然保留着有滋有味的僻静巷道,地铁里人流如织。可是,喧闹呢,喧闹去了哪里?有人以为只有发出声音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东京人却以安静与谦恭证明着文明的教养和细节的魅力。

②酒店门铃和电话铃的音量总是调到最小,习惯了喧哗的人,如果不凝神静听,或许会忽略它们的声音。那幽微的铃声,在一片宁静里文雅地触碰你的耳膜,从不会粗鲁地惊吓到你,更不会侵扰你平静的心绪。其实,只有放低音量,才能真正引起他人的注意,在一片喧哗里提高音量,无非是增加噪音的分贝而已。这正如在一堆绚烂的颜色里,唯有素朴的颜色才能让人心仪一般。而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喧哗中,又与多少美好的事物擦肩而过了呢?

③蒙台梭利说:物质世界的秩序,可以使心灵优雅宁静。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处处井井有条、同时又是快节奏的东京,为什么依然可以在行色匆匆里保留一份难得的安宁。因为,和干净比邻的,是安静。

④唯有安静了,才能专注地用心。让人感受到这份用心的,还有位于东京塔下的东京芝豆腐屋,据说这是最好的日本料理。

⑤料理店本身就是一处绝好的日式庭院。弹丸之地,曲折萦回,水榭亭台,花鸟园艺,每一处都是一幅精妙的画。令人叫绝的还不是景致,而是这里的“灵魂”——豆腐。

⑥无论是餐前冷盘,还是肴煎豆腐,抑或豆浆煮豆腐,那些盛在精美器皿里的嫩白之物,几乎令你忘记这就是我们平日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豆腐。它们保持了豆腐的原味,又提炼了其中的精华,凝脂一般,入口绵长而清醇,甘香沁鼻。在这里品尝豆腐,你会感觉这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享受。庭院里出售豆腐屋出品的各类豆制品,意犹未尽的食客临走时,都不忘提走一袋。

⑦这样的豆腐料理,我在国内是没有见过的。豆腐在我们的菜系里,朴素、家常、充满烟火气。因其清淡,往往需要浓郁的肉汁和海鲜来调味,于是,豆腐的本味被忽略了,而制作豆腐的工艺似乎也失去了精益求精的必要。

⑧豆腐源自中国,公元757年,鉴真东渡日本时,才带去了豆腐的制作方法。历经千年,日本将中国的豆腐文化发扬光大,还保持了“高贵”的格调,以致西方误以为日本才是豆腐的故乡。何以至此?我想还是因为那份用心。(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本文开头三段的描写表现了东京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文中具体展现了日本豆腐文化哪些方面的美?(3分)

答:              
3.联系全文,探究最后一段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2分)

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9-12题。(15分)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huò)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乙】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加点词语:(4分)

①和纸灰之类之:____                 ②持火炀之:_____

③佛印绝弥勒:_____                  右臂支船:________
2.翻译句子:(4分)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甲文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把相关步骤填在横线上。(2分)

设置铁板→__________→设置铁范→__________→火令药熔→按平版面
4.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2分)

苏东坡___________肖像

佛印_____________神态
5.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炼钢”的记载,回答问题。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耳,暂假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余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_____,并说说其意思_______________(2分)

如果我们所吃的拉面余料,要做出面筋,结合本段你认为应该怎样操作?(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8题。(4分)

【甲】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用你自己的话解释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2.两首诗词的尾句意境相同,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