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利用如图完成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2NO+Na2O2=2NaNO22NO2+Na2O2=2NaNO3NO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N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应先打开止水夹,从导管中通入N2

B.装置C是用来吸收CO2

C.D管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NaNO3NaOH

D.装置E用于处理尾气,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SO42-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D.假设通入SO2完全反应,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

 

下列检验离子的方法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检验Na+:将干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火焰呈浅紫色

B.检验NH4+:滴入NaOH溶液后,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发现变蓝

C.检验SO42-: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D.检验Cl-:确定溶液中无SO42-后,加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结论

 

A

浓盐酸

KMnO4

NaOH

能制取、收集氯气并能吸收尾气

B

浓氨水

生石灰

酚酞稀溶液

能制取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D

稀硫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非金属性:S>C>Si

 

 

A.A B.B C.C D.D

 

在含有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 )

A. B. C. D.

 

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相应气体后,各离子组还能大量存在的是    

A.二氧化碳:

B.氨气: 

C.氯化氢: 

D.氯气:

 

将一包由CuCuO组成的混合物均分成两份:一份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与充分反应,将固体全部转化成铜粉时固体质量减少了;向另一份混合物中加入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假设不产生其他还原产物,这些NO标准状况混合并通入足量水中,气体全部被吸收生成。则该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 C. D.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光化学过程,在清洁空气、污染空气中形成硫酸型酸雨的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照是酸雨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B.所涉及的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污染指数越高形成酸雨的速率越快

D.优化能源结构能有效遏制酸雨污染

 

向盛有100mLH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Al合金(还原产物为NO ),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lmol/L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HNO3溶液的物质的最浓度是

A.0.4mol/L B.0.45mol/L C.0.525mol/L D.0.625mol/L

 

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关制备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途径所用混酸中H2SO4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2∶3

B. 利用途径制备16g硫酸铜,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

C. 生成等量的硫酸铜,三个途径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①=②=③

D. 与途径相比,途径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用装置制取NH3

B.装置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并防止倒吸

C.装置可用于制备Fe(OH)2并较长时间观察其白色

D.装置可用于收集NO

 

已知物质X、Y、Z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将装满气体Z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溶液最终充满的试管体积的2/3。则X(  )

A. Na    B. S    C. CH4    D. NH3

 

常温时,将0.1 mol Fe(NO3)32 mol HCl溶于水得到2L混合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投入m g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氧化性:Fe3+>H+,故首先发生的反应是Fe+2Fe3+=3Fe2+

B.充分反应后,共消耗56 g

C.m=28时,溶液剩余0.9 mol H+

D.当加入16.8 g铁粉时,可生成标准状况下6.72 L气体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K+Na+Mg2+NH4+Fe2+Br-CO32-SO42-SO32-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氯水,有气泡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成黄色

②另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无沉淀生成

③蘸取原溶液,做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

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组成,无需进行的实验是

A.上述实验③不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

B.取少量溶液,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C.取少量溶液,滴加适量的稀硫酸和品红溶液

D.取少量溶液,滴加适量的NaOH浓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青石棉是一种致癌物质,是《鹿特丹公约》中受限制的46种化学品之一,其化学式为Na2Fe5Si8O22(OH)2。青石棉用稀硝酸处理时,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石棉是一种硅酸盐材料

B.青石棉能完全溶于足量硝酸中,得到澄清透明溶液

C.青石棉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Na2O·3FeO·Fe2O3·8SiO2·H2O

D.1 mol青石棉能还原1 mol HNO3的稀硝酸

 

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①的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 B.用图②的装置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C.用图③的装置制取溴苯 D.用图④的装置分离COCO2

 

如图装置中,容器甲内充入0.1 mol NO气体。干燥管内装有一定量Na2O2,从A处缓慢通入CO2气体。恒温下,容器甲中活塞缓慢由D处向左移动,当移至C处时容器体积缩至最小,为原体积9/10,干燥管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24 g。随着CO2的继续通入,活塞又逐渐向右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活塞从D处移动到C处的过程中,通入的CO2气体为2.24 L(标准状况)

B. NO2转化为N2O4的转化率为20%

C. 容器甲中NO已反应完

D. 活塞移至C处后,继续通入a mol CO2,此时活塞恰好回至D处,则a小于0.01

 

下列实验中的操作,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溶液中滴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结合的能力比

B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捧靠近X

有白烟产生

X一定是浓盐酸

C

向澄清石灰水加入某试剂的溶液少许

产生白色沉淀

该试剂中一定含有

D

炭粉中加入浓硫酸并加热,导出的气体通入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产生

产生

 

 

A.A B.B C.C D.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2g铜溶于过量的浓硝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一定为0.1mol

B.78g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不能确定

C.25℃HCN的电离平衡常数为5.0×10-10,则浓度均为0.10mol·L-1NaCN和HCN的混合溶液中有c(Na+)>c(CN)>c(OH) >c(H+)

D.Fe(N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Fe2++NO3+4H++2I=I2+Fe3++NO↑+2H2O

 

自然界中时刻存在着含氮元素不同物质间的转化,实现氮按照一定的方向转化一直是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氮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一系列转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2转化为NH3NH3转化为NO均属于氮的固定

B.在催化剂a的作用下,氮原子发生了氧化反应

C.催化剂ab表面均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

D.催化剂ab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转化率

 

如图是含某元素的A→G的七种物质分别与XYZ反应的价类二维图。其中X是一种强碱;G为正盐;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液体;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16,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V

B.上述转化中发生5个氧化还原反应

C.稳定性:气态F<气态Z

D.ABXG四种物质分别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密度为、质量分数为的浓硝酸中,得到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恰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 mol/L

B.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160 mL

C.起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6 mol

D.得到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为6.24 g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史书记载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草经集注》中写到“如握雪不冰。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乃真硝石也”。“硝石”指的是KNO3

B.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氨水

C.《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汞的硫化物

D.《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石油

 

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装置

 

操作

现象

将盛有浓硝酸的烧杯A放入盛有淀粉KI溶液的烧杯C中,然后将铜片放入烧杯A后,立即用烧杯B罩住。

烧杯A液体上方立即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一段时间后,红棕色气体消失,烧杯AC中的液体都变成蓝色。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烧杯A中发生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B.红棕色气体消失可能与NO2和烧杯C中的KI发生反应有关

C.烧杯A中溶液变蓝是因为产生了Cu(NO3)2

D.若将铜片换成铁片,则C中的液体不会变蓝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1 L pH=9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数为1×10-9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NO11.2 L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D.过量铜与含0.4 mol HNO3的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数大于0.2NA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Cu2+Au3+等离子。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废铁屑,设计如下工艺流程,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号①②③处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标号③处加入的相应物质是稀硝酸

C.标号①处发生的离子反应最多有三个

D.铁红的化学式为Fe2O3,工业上常用作红色颜料

 

常温常压下,将下列各组气体分别充入到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molNH31molHCl,②2molSO21molO2,③2molH2S1molSO2,④2molNO1molO2,⑤1molH21mol Cl2

A. >>>>

B. >>>>

C. >=>>

D. =>>>

 

常温下,A是可用来对自来水进行消毒的黄绿色单质气体,ABCDE都含X元素,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请分别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如为溶液请填溶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请注明反应条件):AH2O(离子方程式):_________ANaOH(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DA(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如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在常温下,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能生成氯气。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溶液、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的;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S>C>Si,则A中加________B中加Na2CO3C中加_____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