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觉得名画丑和会不会欣赏没有关系,却和有没有文化有关系”。下列从文化的视角对关于两幅名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蒙娜丽莎》所画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女性,属于现实主义风格

②达芬·奇在画作中渗透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③《哭泣的女人》强调光与色的运用,属于印象画派

④毕加索的画作反映了现代人的空虚、恐惧、精神分裂等意识倾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大量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随着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这里描述的作品是

A. 《向日葵》    B. 《樱桃和桃子》    C. 《日出·印象》    D.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的发表。这些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

B. 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前途问题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驳康有为等人的文章中反复说明了三点:第一,封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可两立,尊孔必将导致复辟,孔子思想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第二,尊孔,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的原则;第三,定“孔教”为“国教”,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陈独秀激烈的批“孔教”,是因为

A. 孔子思想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生活

B. 陈独秀思想狭隘,崇洋媚外

C. 孔教与陈独秀的宗教信仰相冲突

D. 孔教被认为是帝制的理论基础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 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B. 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C. 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 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他的研究成果)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最终挣脱了宗教的枷锁,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这位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牛顿

C. 达尔文

D. 爱因斯坦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 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 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C. 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D. 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有学者研究发现,18世纪早期,许多启蒙思想家因为作品而遭到囚禁,大多数人的作品都受到过政府审构,而1770年以后,许多人都接受政府津贴,并能控制所建立的思想团体。这表明

A. 王权统治有利于启蒙思想传播

B. 启蒙思想未过分强调反对封建王权

C. 启蒙思想家被专制政府所收买

D. 启蒙思想深刻改变了欧洲人的观念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句话应该出自

A. 朱熹

B. 王阳明

C. 黄宗羲

D. 顾炎武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完善法律机制

C.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济宁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③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其主张不仅发展了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还提出了接近生物进化论思想的社会进化观点,可谓中国近代哲学思想的先师。王夫之能够提出这样的思想主要得益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君主专制逐渐到达顶峰

C. 西方唯物思想和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    D. 经世致用思想的广泛传播

 

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不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也不关注人在自然界里的位置,而把注意力全部投在了国家管理之上。这一学派的治国理念是

A.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B.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

D. 专制集权、严刑峻法

 

下表是某国经济增长速度表,以下分析符合的是

A. 该表反映出勃列日涅夫推行“新经济体制”的巨大成效

B. 该表反映了里根践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取得成效

C. 该表反映出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

D. 该表反映出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迎来新一轮的经济扩张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中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资本主义大变形》一书中指出:“在凯恩斯主义刺激下,美联储承担管理国家经济重任,财政赤字、货币超发成为经济刺激主要手段,这导致政府和国会蜕变为权贵集团进行游说和相关博弈的‘纸牌屋’,自由市场和民主价值观受伤害,进行深刻变革才能挽救资本主义。”这一论点意在

A. 阐明经济政策应该及时调整

B. 揭露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缺陷

C. 否定凯恩斯主义的历史作用

D. 说明美国社会危机形成原因

 

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列宁所述“失败”的根源在于

A. 放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做法

B. 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C. 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的国情

D. 苏俄国内出现了严峻的政治形势

 

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A. 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

B. 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

C. 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

D. 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政府共派出250万青年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最区建立国家公园。罗斯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培养青年    B. 调整劳资关系    C. 保护环境    D. “以工代赈”

 

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使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 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C. 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 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

 

1919年末《大公报》报道了一则故事: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以下表述最符合上述报道主题的是

A. 中国政治无比黑暗落后

B. 青年学生思想前卫开放

C. 社会进步促进女性解放

D. 婚姻自主成为社会时尚

 

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他的本质含义是指洋务运动

A. 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B. 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C. 催生了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

D. 引起了商业和金融业的变化

 

“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B. 中产阶级引领习俗变迁

C. 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D. 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带来的后果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 加速社会分化和封建制度解体

B. 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C. 推动农业生产商品化及贸易繁荣

D.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 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 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 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 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

B. 关锐收入在逐年增加

C. 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新订的章程中提出:“事虽由官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的手里,“一切惟总办之言是听”,商股不得过问局务。这说明上海机器织布局

A. 具有脱离官方管理的商办性质

B.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C. 管理人员具有专利保护意识

D. 官督商办的封建性色彩浓厚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正确的有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
 

人口(百万〉
 

粮食总产出
(千吨)
 

种植面积(百万公顷)
 

粮食单产(千克/公顷)
 

粮食
 

全部作物
 

1400
 

72
 

20520
 

19.8
 

24.7
 

1038
 

1650
 

123
 

35055
 

32.0
 

40.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
 

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
 

 

 

生产工具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玉米、马铃薯等品种的引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精耕细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