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家杰里米·里犬金的《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说:“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欧洲梦”的含义是

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C.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D.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19457月,艾德礼政府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国有化政策,掀起战后英国第一次国有化高潮。从1945年到1951年,约占国民经济部门的20%实现国有化。19743月,威尔逊工党政府在英国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到1979年,英国国有企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5%,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81%。然而,两次国有化导致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失业率攀升等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被世人称为“英国病”。“英国病”的主要病因是

A.英国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较少       B.二战对英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C.英国实行国有化违背了历史潮流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作用减弱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促使“美元特权”形成的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B.联合国成立     C.关贸总协定签定 D.日内瓦会议

 

1956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一事件也影响到了中国。吴冷西在《忆毛主席》中这样写道:“赫鲁晓夫这次揭了盖子,又捅了篓子……”对“揭了盖子”解析正确的是

A.彻底摆脱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束缚

B.破除了对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

C.苏联放弃与美国的对抗

D.苏联走上了全面纠正错误的斯大林模式之路

 

1877年《申报》专栏《津门纪略》记载说:“乡间妇女至沪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这一描述实际上反映了

A.作者对女子出外做工持反对态度     B.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传统道德的崩溃

C.《申报》以宣传传统思想为宗旨      D.近代城市生活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

 

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说: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灭亡和衰落。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

C.资产阶级发起了实业救国运动       D.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挤压

 

李建德在《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中说:诞生于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对当时近百年工业革命实践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未来人类社会制度作出的高瞻远瞩的判断。这里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B.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C.资本主义企业制度                 D.资本主义垄断组织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刘金质在《冷战史:19451991》中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其中“向新格局转变”指的是

A.即将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         B.消灭国际力量中心的过程

C.建立稳定的单极世界的过程         D.将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

 

191971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的《湘江评论》创刊,毛泽东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创刊宣言中提出“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任是什么人物,不能不受它的软化”。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倡议组建革命军队                 B.呼吁进行社会革命

C.创建工人阶级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这种超出寻常的战争承受能力的客观条件是

A.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B.华北和华东良好的农业基础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受到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900年,李鸿章在广东使用机器铸造铜元,随后福建、江苏也跟进用机器铸造铜元,因其品质优、成本低,中央在19022月下令“沿江沿海各督抚筹款仿办,即就各该省搭铸通行”,这不仅给铜元发放了通行证,而且也将造币的权力赋予了各省。这一举措的影响是

A.各省获得了铸币权                 B.加剧了金融混乱和地方离心倾向

C.便于清朝统一货币                 D.使清朝的财政危机得以根本解决

 

德国著名太平天国史专家施泰格曾说:“该党(指国民党)认为,民族文化主义能够成为抵御各种外来意识形态的坚强壁垒。一旦出现用文化来表现的民族主义,太平军便不再成为楷模,相反,同治中兴的代表人物首先是曾围藩,成为民族英雄,因为他们捍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者旨在表明国民党

A.用传统文化来抵御各种外来意识形态 B.美化曾国藩,歪曲历史事实

C.对太平天国运动由肯定到否定的原因 D.质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一款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查地,以便通行。”第二款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者陈峰认为:“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这种历史现象在下列哪个朝代尤为明显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2003317,中国新闻网报道了在河南洛阳发现了东周时期王陵遗址的消息,而对确立这些重要遗存属于东周王室的重要证据之一,便是六马之驾,考古学者称之“天子驾六”。关于“天子驾六”的发掘出土,其史学价值在于

A.体现了周天子的“神权”特征       B.修正了《逸礼·王度记》中的错误之处

C.有助于考证周朝实行的礼乐制度     D.证明周天子与贵族在权力上的矛盾尖锐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401840年间,英国本土人口从500万增加到1000万,海外人口从20万增加到700万,中国本土人口从8千万增加到4亿,海外人口几乎为零。此时期,英国地租维持基本不变,中国地价和地租同步上涨2倍多,地主买田置地不易,佃农租地经营困难。

材料二:18401940年间,中国南方沿海有一个县,本县人口从20万增加到50万,海外后裔从零增加到300万。

材料三:贵州1960年代外出务工人口几乎为零,2000年代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到沿海务工,2010年有630万劳动力出省务工,占全省人口20%左右,有40多个县的农民工向家里汇款高于县财政收入。世界各地的超市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国廉价工业品,外国的石油、矿石、棉花、大豆、大米、小麦、混合饲料大量进口到中国。贵州的市场上有泰国大米、美国的豆油、进口混合饲料生产的鸡鸭鱼出售,大量石灰岩地区退耕还林。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和中国在17401840年间人口发展的不同特点,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相同情形是什么?(2分)指出形成材料二情形的主要原因。(2分)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贵州劳动力流向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4)结合材料三分析此变化对该省所产生的影响。(4分)

417401840年间,英国如何利用外部有利因素实现强国目标?(6分)近三十年来,中国如何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机遇参与国际竞争?(4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康熙年间以杨光先为首的大臣指责传教士汤若望等人谋反各省教士受拘禁罗马教廷反对利玛窦所开创的传教方式,发布禁约,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祖与拜孔,康熙谕令禁止洋人在华传教,西教从此禁绝,与西教并行传播的西学,亦告中断

材料二:《海国图志》在中国出版时仅仅印了1000册左右,但是传到日本后,多次重印,读书人几乎人手一册。书中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明治维新的发展。

材料三:从詹天佑那一批幼童留美开始,清政府派出多批留美学生,主要学习船舶和机械;19世纪末大量中国人到日本留学,学习法律和政治;20世纪20年代的国共两党精英赴苏留学,接受苏联共产主义思想。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教遭禁的原因。(2分)联系史实说明利玛窦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4分)

2)分析材料一的做法对《海国图志》一书在中国的发行所产生的影响,(4分)《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发行情况折射出当时日本对外部世界怎样的态度?(2分)

3)《海国图志》的思想同样指导了中国和日本近代化实践,但结果却不同,联系史实分析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6分)

4)简要分析材料三所列国家当时吸引中国留学生的原因(6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国人向外国学习的历程。(2分)

 

德法两国认为,希腊等国退出欧元区可以成为一种选项欧盟主席认为,缩小欧元区会给欧洲经济带来严重伤害,以致联盟分裂。此事反映了

A欧洲一体化遭遇空前挑战           B.欧洲经济一体化加深

C.欧洲政治一体化加深               D.欧元不符合各国需要

 

下图是苏联19761990的经济增长情况,解读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苏联经济发展整体呈下降趋势           

B.国民收入的下降幅度最大

C.从1976年开始经济体制发生急剧变革    

D1990年经济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岛链”。此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A.美苏冷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冷战结束   D.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大林在谈到罗斯福新政时说:“美国人所追求的目的,是从经济紊乱、经济危机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以上材料说明新政:

A.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B.大力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目的是消灭经济危机

 

“喜欢在作品中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的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少女……”此类文学作品可能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下表是英国修建运河的情况,最能说明

1720

兰开夏至利物浦的联结运河

1761

布里奇沃特运河,连接沃尔斯利煤田与曼彻斯特

1762

曼彻斯特至利物浦的运河

1777

大特朗克运河,连接利物浦、赫尔、布里斯托尔三个港口城市

1793

大联盟运河,连接伦敦、伯明翰,并与大特朗克运河联通

A.运河航运量的提升促进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   

B.英国政府立足国情发展运河航运

C.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D.运河交通有力促进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衔接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云说:“计划是鸟笼,市场是小鸟,如果鸟笼太小,小鸟就会窒息;如果没有鸟笼,小鸟就会飞走。”该材料说明

A计划与市场都是搞活经济的手段,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

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D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

 

有人说“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对以上解读正确的是

30年代中国社会从阶级矛盾为主过渡到民族矛盾为主 

4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50年代中国工业化已经实现   

60年代国民经济遭破坏,城市就业出现困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277,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此话针对的是 

A.北伐战争的失误   B.国民党右派镇压革命  

C.军阀纷争         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